近日,財政部下發了一份通知,名為《關於提前下達2021年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預算的通知》。為了支持35省市的地方大學建設,公布了304.84億元資金預算的去向。
這份預算涉及35個省市,預算的分配重點有四個:一是向困難地區和薄弱環節傾斜;二是向中西部部省合建院校傾斜;三是向辦學質量高、辦學特色鮮明的大學傾斜;四是向醫學和師範類院校傾斜。
下面,繆老師按照數額多寡,分成20億元以上、10-20億元、1-10億元、1億元以下四個檔次來介紹各個地區的預算。
一、20億元以上僅有兩省
預算在20億元以上的只有兩個省,分別是河南32.43億元,四川21.58億元。
河南省只有兩所雙一流大學,鄭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大學B類,河南大學的生物學入選了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其他比較著名的省屬大學包括河南師範大學、河南科技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河南理工大學、河南工業大學、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鄭州輕工業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河南省的高考報名人數全國最多,超過100萬,但頂級大學卻很少。
四川有八所雙一流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大學A類,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工程)、西南財經大學(應用經濟學-自定)、四川農業大學(作物學-自定)、成都理工大學(地質學)、西南石油大學(石油與天然氣工程)、成都中醫藥大學(中藥學)入選了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
四川省內其他比較著名的省屬大學包括四川師範大學、成都大學、西南科技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西華師範大學、西南醫科大學、西南民族大學、西華大學、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成都體育學院等等。
四川省的高等教育資源在全國來說,算得上中等偏上,高考難度要低於河南、廣東、山東、河北等省份。
二、10-20億之間有12省
預算在10-12億的省份足足有12個之多,從多到少依次為:安徽19.5億元,湖北17.67億元,河北17.33億元,湖南15.96億元,江西15.78億元,山東15.01億元,陝西14.38億元,廣西12.03億元,遼寧12.01億元,山西11.71億元,黑龍江11.06億元,雲南10.02億元。
這12個省份屬6個地區,屬於東北地區的有遼寧省、黑龍江省;屬於華東地區的有安徽省、江西省、山東省;屬於中南地區的有湖北省、湖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屬於華北地區的有河北省、山西省;屬於西北地區的有陝西省;屬於西南地區的有雲南省。
這12個省份當中,湖北、湖南、陝西、遼寧和黑龍江四個省的高等教育資源相對較為豐富。
三、1-10億之間有13省4直轄市
這13個省和自治區的預算從高到低分別為:吉林9.56億元,內蒙古8億元,貴州7.53億元,甘肅6.85億元,福建5.84億元,新疆5.44億元,江蘇3.29億元,海南3.29億元,寧夏2.91億元,青海2.88億元,浙江2.08億元,廣東2.73億元,西藏2.65億元,
吉林省屬於東北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屬於華北地區;貴州省、西藏自治區屬於西南地區;甘肅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屬於西北地區;福建省、江蘇省、浙江省屬於華東地區;海南省、廣東省屬於中南地區。
這13個省和自治區當中,江蘇省、廣東省的高等教育資源相對豐富,吉林和浙江也算不錯,很多省份都擁有一段國境線。
4個直轄市的預算從高到低分別是:重慶8.59億元,上海2億元,天津1.87億元,北京1.17億元。4個直轄市中,重慶的高等教育資源是最貧乏的,高考難度四市最難,北京則是全國高教第一城。
四、1億以下4座計劃單列市
計劃單列市,全稱是國家社會與經濟發展計劃單列市,在行政建制不變的情況下,省轄市在國家計劃中列入戶頭並賦予這些城市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權限。國家計劃單列市的財政與中央掛鈎,但不一定就與所在省財政完全脫鉤。
在這一次的地方高校預算中,有4座計劃單列市單獨出現在其中,分別是浙江省寧波市7300萬元,遼寧省大連市3200萬元,福建省廈門市3200萬元,廣東省深圳市3200萬元。唯獨只有一座計劃單列市並沒有單列其中,那就是青島。
五、錢是給誰的?
財政部通知的全稱是《關於提前下達2021年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預算的通知》,所以預算並不是聚焦在部屬高校身上,而是主要用於支持各省省屬院校的建設(一所部屬院校的經費預算動輒幾十億,全國最多的清華大學超過300億)。
放眼全國,高層次院校(比如雙一流)絕大多數都是部屬院校。那我們可以推斷出這304.84億資金,不是讓各省用來「拔尖」,而是讓各省用來「挺直腰杆」的。像北京、上海、江蘇、陝西、湖北等部屬院校特別多的省份,預算未必就多。
你所在的省市,拿到了多少預算?對這340億預算的分配,你有何感想?來評論區聊聊吧。
為你帶來教育觀點,幫你規劃升學路徑。點擊頭像關注我,精彩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