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程凌潤
「我想買幾袋黃河大米幫幫他們!」12月23日,濟南殘疾夫妻張傳寶、李祝霞接到了多位熱心市民預訂大米的電話,滯銷的黃河大米有了一條愛心銷路。
據了解,「大米滯銷難倒殘疾夫妻」的相關報導刊發後,全省多地市民以及愛心企業負責人專門致電張傳寶夫婦預訂大米,幫助殘疾夫妻渡過難關。目前,愛心人士已預訂12萬餘斤黃河大米。
滯銷黃河大米有了愛心銷路
「黃河大米是怎麼賣的?我想幫幫他們。」12月22日下午,60多歲的濟南市民劉女士致電記者了解黃河大米售賣的情況,她說自己被張傳寶夫婦身殘志堅的創業精神所感動,「在超市買大米也是買,不如幫幫他們」。
據了解,劉女士家住舜耕山莊附近,是一名退休教師,平時也很熱心腸。「我打算買兩袋,就直接坐公交車過去吧。」考慮到張傳寶夫婦的身體狀況,劉女士決定乘坐公交車登門取貨。
「今天(12月23日)中午,有一位老大爺從中山公園坐公交車過來買大米,他提著一個小推車,要了兩袋20斤的。」張傳寶說,聞韶香黃河大米的售價是3.5元/斤,兩袋20斤裝的售價是140元,而老人給了150元,並沒有要零錢。
「有的買一兩袋,有的買一兩百斤。」張傳寶說,報導刊發以後,已經有多位愛心市民聯繫到他,並預訂了黃河大米。一袋、兩袋、三袋、十袋……濟南愛心市民微小的善舉正在匯聚成愛心暖流,其中一位居住在益壽路附近某小區的老人已經堅持七年購買張傳寶夫婦所售賣的黃河大米。
除了濟南愛心市民外,65歲的臨沂市民公茂傑也加入了預訂黃河大米的愛心行動。「《齊魯晚報》,我已經訂了30多年了,我在報紙上看到報導後很感動。」公茂傑說,雖然他買不了幾袋大米,但是也想獻一份愛心,幫張傳寶夫婦渡過難關。
愛心企業預訂12萬餘斤大米
「今年漱玉平民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又給我們訂購了一批大米,一共是12000多袋,12萬多斤。」李祝霞說,滯銷的黃河大米共有18萬餘斤,而漱玉平民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漱玉平民」)預訂的大米佔了三分之二,「幫了我們一個很大的忙,解決了現在的困境」。
12月23日下午,李祝霞專門來到漱玉平民辦公駐地提供了質檢報告等書面材料,預訂工作進入了實質階段。「之前漱玉平民也採購過我們的大米,一直在幫我們。」李祝霞說,這家愛心企業已經連續四五年幫他們銷售黃河大米。
「這個月(12月)20號起,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陸續刊登了張傳寶夫婦二人的報導,讓我們很是感動和觸動。」漱玉平民市場部經理常新群說,受到今年疫情的影響,黃河大米出現滯銷,而張傳寶夫婦的生活就更加艱難了,「所以公司領導立刻決定採購他們的一批大米,希望幫他們度過難關」。
「到今年為止,漱玉平民已經幫扶這對夫婦五年了,累計為他們銷售黃河大米5萬袋左右。」常新群說,他們五年前看到張傳寶夫婦的報導就開始了愛心幫扶,「儘自己所能回饋社會」。
據了解,漱玉平民累計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捐款捐物3000多萬元。「希望更多的人更多的企業能夠關注弱勢群體,一起讓社會充滿愛。」常新群說。
夫妻倆向所有愛心人士致謝
據了解,濟陽團區委、濟陽區殘聯等單位也通過各種方式推銷滯銷的黃河大米。其中,濟陽團區委專門把相關報導刊發在微信公眾號「青春濟陽」上。
「青春濟陽有兩三萬人訂閱,推送相關報導應該會有不少人去買大米。」濟陽團區委一名工作人員稱,他們專門至報導後面添加了張傳寶的手機號,而且他們也在積極聯繫愛心企業採購滯銷大米。
「濟南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秘書長徐浩也給我打了電話,說會聯繫企業進行採購。」張傳寶說,太多的社會愛心人士為他們提供了幫助,他們誠心感謝生命中的「貴人」。
從畢業後的擺地攤到芙蓉街開店,張傳寶夫婦經歷了十多年的風風雨雨。「能在濟南立足,除了我們自身的拼搏努力以外,多虧了社會上的愛心人士,還有貴人的幫助。」張傳寶說,他們感謝所有為他們提供幫助的愛心人士,他們在做好大米生意的同時,也會積極回饋社會。
由於芙蓉街門店的房租將於12月29日到期,張傳寶夫婦正在張羅著撤店的事情。「這幾天我們在陸陸續續地撤離。如果愛心市民想要買大米的話,可以到我們居住的地方歷園新村提貨。」張傳寶說,如果愛心市民不方便登門提貨,他妻子也會送貨上門。
如有需要訂購黃河大米的愛心市民或愛心企業,可以直接聯繫張傳寶。聯繫電話:13791131343(同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