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到聖潔,情不自禁地會與崇高的道德劃上等號,這是聖潔的重要印記之一,但絕非唯一印記。今天巴刻的文章提到聖潔的兩根支柱,讀來清晰並堅固人心。且看這段帶著聖靈能力的論述:「有靈性沒有倫理,會腐蝕自己,逐漸變得對道德麻木、反律法,只想體察他同在,而不是遵行他的律法。有倫理沒有靈性,會腐蝕自己,變得呆板、形式主義、驕傲、屬肉體。它像法利賽人那樣安於自義、裝模作樣,忘了聖潔要求我們有一顆謙卑的心。」
我們已看過,上帝呼召每位基督徒要聖潔。這不是一個選擇,而是一項要求。上帝要兒女們活出他的標準,在世人眼前榮耀他,所以他明明白白對我們所有人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彼前一16)每位信徒都要追求聖潔,沒有人例外。「我真的被寄予期望要酷似耶穌基督,好讓人家一眼就看出,不會弄錯,我是基督徒。」我們都應盼望與主耶穌一起上學,學習怎樣實踐聖潔。
要求人努力但不是人的成就我們已看過,聖潔基本上是上帝施恩,使我們與他建立關係。這關係在我們稱義時建立(上帝一次地徹底赦免和接納我們);他透過主耶穌基督拯救、作中保,認領我們,其實是再次收納我們為他的兒女,使我們分別為聖歸他。這樣來說,聖潔或成聖由始至終唯獨是、完全是上帝白白賜予的禮物,是與基督聯合,新生命產生出來的果效。信徒相對於「去」這個字,在地位上是聖潔的(上帝把我們分別出來歸他自己)。根據這事實,他們每天要在道德和屬靈上實踐聖潔。我們既知道,上帝已付了贖價,認領了我們,我們就分別自己歸上帝,定意與世界、肉體和魔鬼分別出來,這是我們恰當——唯一恰當的回應。他賜聖靈給我們作憑據,叫我們先嘗榮耀。「你們不知道你們的身體就是那位住在你們裡面的聖靈的殿嗎?這聖靈是你們從上帝那裡領受的。你們不是屬於自己的,因為你們是用重價買來的。所以你們務要用自己的身體榮耀上帝。」(林前六19-20)「不可讓上帝的聖靈憂傷,因為你們受了他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弗四30)雖然我們也已看過,聖潔的生命要求人努力,但它並不是人的成就,而是聖靈推動和激勵人努力,把我們自然的生命超自然化,成為在基督裡新造的人,像現在的樣子——在行為上活出上帝在我們裡面改造的。
靈性與倫理共同搭建聖潔我們沒有使自己成聖。相反,聖潔生命的先決條件,是真心承認,離開了基督,我們什麼都不能做(約十五5);是以祈禱的心倚靠他,使我們做成每件知道應做的事。倚靠自己不是聖潔之道,而是否定聖潔。自信能面對試探和衝突的壓力,跟著必在某種道德上失敗。總之,我們已看過,聖潔包含兩個相關、但有區分的基督徒生活方式,今天稱為靈性和倫理。靈性包括實踐每樣增進與上帝關係的方法——默想;祈禱;敬拜;自律;運用恩典;運用信心、盼望和愛;保持純潔、和睦與心裡忍耐;在所有人際關係裡尋求上帝、服事上帝;榮耀上帝、感謝上帝。倫理包括描述上帝的標準,堅持他已顯明的旨意,發展和展現在我們裡面上帝形像的特質,因為我們受造擁有上帝的形像。有靈性沒有倫理,會腐蝕自己,逐漸變得對道德麻木、反律法,只想體察他同在,而不是遵行他的律法。有倫理沒有靈性,會腐蝕自己,變得呆板、形式主義、驕傲、屬肉體。它像法利賽人那樣安於自義、裝模作樣,忘了聖潔要求我們有一顆謙卑的心。聖潔是一道拱門,以靈性和倫理為兩邊的支柱,只要任何一邊的柱子破裂,整個拱門就會倒下。況且,我們已看到聖潔是效法基督,效法他愛上帝、愛人,信靠父上帝的良善,接受他的旨意,順服他的帶領,熱心榮耀他、尊崇他。尼爾(Stephen Neill)說,「基本上」:我們與耶穌面對同樣的處境——受試探要選擇容易而非難走的道路;面對非常物質化世界每天的要求;家庭的要求打擾人,有時它敵視上帝的要求;體會受誤解和敵視的苦澀;嘗受友誼和同伴的單純喜樂。人可以在這些處境怎樣做呢?沒有一條通則放諸四海皆準。但有一個人曾經活過……基督徒聖潔的一個要素,是經常耐性默想耶穌,像他在地上那樣活出完全而簡樸的生命。聖潔的部分意思是,在壓力下以謹慎和祈禱的心靈,效法耶穌的態度和回應。一首著名的黑人靈歌說:「我要在心裡像耶穌。」真聖潔總是希望那樣。
懷著盼望旅遊抵達至高境界最後,我們已看過,聖潔的人是整全的人——當我們專心追求改變成耶穌的形像,就會不斷重新結合我們分裂和紛亂的人格;當我們學習把生命還給上帝,並且為別人捨棄,就越來越能掌握自己的生命;甚至在最單調、最平凡的工作中,為上帝的榮耀和別人的好處而做,就會發現價值,因而內心深處有喜樂;失敗本來叫人惱怒,但當我們發現能處理失敗,心裡就湧出平安——正如有人大膽說,我們經得起失敗——因為我們一直以來,正是靠饒恕而活,上帝不要求我們在任何階段用別的方式生活。我們也得著盼望,因為知道現在和以後已命定會看到上帝在基督裡更多的榮耀,比已看過的更多。這是信徒整全聖潔的一部分。斯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說,懷著盼望旅遊,比到達目的地更好,因為目的地總是令人失望,似乎抵步是反高潮。但基督徒帶著盼望前行,深信到達的地方在各方面都是至高境界,有不止息的奇妙,所以無論存著盼望而行有多好,到達目的地終歸是更好的。當路途實在崎嶇,珍惜這盼望,能使人整全、振奮人心,那完全是榮耀的(沒有其他字更適合)。(本文摘自巴刻《重尋聖潔》,天道書樓,2002.05。)
相關閱讀:
1、教會中普遍存在著欲振乏力的生命
2、面對選擇,不再焦慮! | 巴刻新書《尋求引導》介紹
3、「我們都是乞丐,這是真的」 | 路德的人生智慧
4、以基督為中心的友情
《尋求引導》徵稿啟事
你信主後的人生有篤定的引導嗎?還是如那隨風飄散的蒲公英肆意追求所謂的自由?在自己靈修之餘、忙碌休息時刻,以「引導」為主題詞來一場默想吧!歡迎把默想後的感受發來分享給我們:oaktree_amos@qq.com。
橡樹對橡果的來稿一直堅持熱切歡迎和支持態度!但由於來稿較多,橡樹無法保證一一回復是否採用以及何時採用。為不消滅橡果們寶貴的熱情,橡樹決定做此通告。橡果投稿三個月後若無收到用稿通知,可郵件詢問是否收到稿件,以避免郵件丟失情況;或者發郵件提出稿件轉投其他平臺,以避免造成一稿多用。
購買《尋求引導》,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