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面對困難,越要堅定信心。」
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今年以來全國財政收支差距明顯加大。今年以來,受疫情衝擊、減稅降費等因素影響,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10.8%。但細看數字,財政部部長劉昆看到了二季度以來明顯增多的積極因素。
劉昆:出現一些好的跡象,主要是6月份財政收入增幅由負轉正,實現了3.2%的增長。綜合來看,我國經濟內在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隨著經濟的穩步回升,通過努力,我們有信心完成今年財政各項目標任務。
掌管政府的錢袋子、事關百姓的錢袋子,面對央視新聞《相對論》的提問,劉昆的信心,意味著什麼?
財政政策的「加法」和「直通車」
為了應對疫情衝擊,財政政策做「加法」:發行1萬億元的抗疫特別國債,重點支持地方基礎設施建設和疫情防控。目前,扣除省級按規定留用部分後,部分抗疫特別國債資金已下達至市縣基層。
劉昆:7月底前全部發行完畢,截至7月20日,抗疫特別國債資金中已有4288億元落實到15204個項目,主要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抗疫相關支出。
把資金直接發放到基層,是今年積極財政政策的一大亮點:通過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今年新增財政赤字和發行抗疫特別國債籌集的2萬億元能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截至7月29日,實行直達管理的1.7萬億元資金中,省級財政部門已細化下達1.50萬億元,市縣財政部門已細化落實到項目1.29萬億元,為落實「六保」任務、實施減稅降費提供了有效的財力支撐。
劉昆: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其特殊就在於資金「一竿子插到底」,坐直通車,資金直達市縣基層。這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在這個機制中,省級政府的角色是當好「過路財神」,通過更徹底的「放」、更有效的「管」,確保中央確定的「六穩」「六保」工作落到實處。
兜底:地方財力來源有保障
受疫情影響,今年一些地方政府的日子不太好過,有些地方政府出現了財政緊張的情況。劉昆告訴央視新聞《相對論》,兜牢基層「三保」底線,成為今年財政工作的硬任務。
劉昆: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達到83915億元,比上年增加9500億元、增長12.8%,增量和增幅都是近年來最高的,並重點向中西部和困難地區傾斜。其中,安排特殊轉移支付6050億元,支持地方財政應對疫情影響彌補減收增支和縣級「三保」缺口;均衡性轉移支付、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增幅均達10%,老少邊窮地區轉移支付增幅達12.4%。
劉昆介紹,今年還將延長階段性提高地方財政資金留用比例政策,對中西部和東部遼寧省延長執行到今年年底,由此再增加的地方留用資金約550億元,全部留給縣級使用。
劉昆:各級地方也要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真正過緊日子,大力提質增效,各項支出務必精打細算,不該花的錢一分不花,每一分錢都要花到刀刃上、緊要處。
今年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券達到3.75萬億元。如此大幅度增加政府債券規模,是中央直面疫情衝擊、統籌考慮國內外形勢作出的重大決策。但3.75萬億元的專項債資金,怎麼樣管好用好?
劉昆:從「借、用、管、還」等環節全方位加強管理,最大限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借,就是要合理把握髮行節奏。統籌把握新增專項債券與抗疫特別國債、一般債券的發行節奏,妥善做好穩投資穩增長和維護債券市場穩定工作,確保新增專項債券有序發行,力爭在10月底前發行完畢。財政部門將切實管好用好專項債券資金,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絕不會為解決短期問題放鬆風險管控,努力向歷史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助力:派發下半年政策「紅包」
劉昆介紹,下半年減稅降費政策仍繼續推出,並堅持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努力實現經濟發展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在財政收支矛盾較為突出的情況下,財政政策「做減法」沒有停。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仍繼續推出,預計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規模將超過2.5萬億元,放水養魚,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
下半年,財政部還將在哪些方面發力「出招」,支持經濟社會發展?
劉昆:保市場主體,重點是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受疫情衝擊較大的產業紓困和發展,不折不扣落實、落細各項減稅降費政策措施,幫助他們保存量、保資金鍊、保就業崗位。
不僅如此,今年下半年,財政部門還將在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等多方面進行重點支持,努力實現經濟發展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
更多你關心的答案,敬請鎖定7日中午11:00,《相對論》之《部長共話:下半年,這麼幹!》第二期,與財政部部長劉昆共話下半年。
誤入武漢的小夥「大連」回家又遇疫情,他的燒烤店怎樣了?小微企業面臨挑戰,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如何「支招」?來討論,一起幫「大連」們渡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