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翻譯版本:臺灣王季慶版
尼:我們現在可以談一談死這回事嗎?你曾說這第三部要談更高的真理,更普遍的真理。可是我們所談過的話中,還沒有多少有關死和死後的事。讓我們現在談談好嗎?
神:好。你想知道的是什麼?
尼:死的時候發生的是什麼事情?
神:看你選擇什麼?
尼:你是說我們選擇什麼就發生什麼?
神:你以為你死了就不再創造?
尼:我不知道;所以才問你。
神:好象很合理。(不過,你是知道的,只是你忘掉了;而這也很棒。一切都照計劃進行。)
你死以後,並不會停止創造。這對你而言,是否就夠了?
尼:沒錯。
神:好得很。
至於何以你死後還不停止創造,則是因為你從來就不會死。你無法死。你是生命本身。而生命不可能不是生命。因此你不可能死。
所以,在你死的時刻所發生的事,就是……你繼續活下去。
這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死了」,卻不相信自己「死了」——因為他們沒有經歷到死,他們反而覺得非常活躍(那是因為真正就是如此)。所以,他們有點糊塗了。
本我可能會看到身體躺在那裡,皺成一團,一動不動,然而本我卻可以到處行動。它往往是在屋子裡到處飛——然後是同時存在所有的空間。當它想要某個觀點時,它就突然發覺正在經歷體驗那個觀點。
如果靈魂(這是我們現在給予本我的名稱)覺得奇怪:「我的身體為什麼不動呢?」它就會立即發現自己浮在身體上方,好奇的看著身體的寂靜。
有人走進屋子,靈魂想:「那是誰?」立刻它就會在那人的面前或身邊了。
這樣,靈魂不久就知道了它可以去任何地方——而且是以意念的速度。
靈魂於是感受到不可置信的自由與輕鬆,隨著意念可到處亂跑的這回事,靈魂是要有一會兒才能「習慣」的。
如果這人有孩子,如果它想到這些孩子,則不論他們在多遠,靈魂都可以馬上到他們面前。於是靈魂習知自己不但可以以意念的速度到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而且可以一時在兩處,或三處,或五處。
它可以同時在這些地方存在、觀察與行動,而不至於感到困難或混亂。隨後它又可以「聚合」自己,重又回到某個地方,只靠重新聚焦就可以了。
在下一世,靈魂會記起它這一世如果能夠記起就好了的事——這就是一切由意念所創造,事情的出現是由意願使然。
尼:我的意念集中於什麼,它就變成了我的實況。
神:完全正確,唯一不同的是你體驗到這結果的速度。在物質生活中,你的意念和經驗之間可能會有一段時間的間隙。在靈界則沒有間隙;結果是當下的。
困此,剛剛離開肉體的靈魂,得學習非常小心的監控它們的意念,因為不論它們想什麼,就會經驗到。
我用「學習」這兩個字是不夠嚴謹的,只是一種方便的說法,不是精確的描寫。「記起」可能比較正確。
如果物質化的靈魂能象精神化的靈魂那樣,有效而快速的學會控制自己的意念,則它們整個的一生都將會改變。
在創造個人實相方面,意念控制——或某些人所稱為的祈禱——就是一切。
尼:祈禱?
神:意念控制,就是至高的祈禱。因此,只想那善的事,那正的事。不要去耽思負面與黑暗。即使在事情看起來黯淡之際——尤其是這種時候——仍舊只看完美,只表達感謝,只去想像下一步你要選擇的事物之完美狀況。
在這個方法中,可以找到平靜。在這個歷程中,可得到和平與安詳。在這種覺醒中,可找到歡悅。
尼:太棒了。這個訊息太棒了。謝謝你藉由我把它傳遞出來。
神:也謝謝你讓它傳遞出來。有時候你比較「乾淨」,有時候你比較開——象剛剛洗過的濾網,這時它更「開」。開著的洞口更多。
尼:說得好。
神:我盡我所能。
再回過頭來:從肉體脫離的靈魂,很快就記得非常小心的監控它們的意念,因為它們不論想什麼,就會創造和經驗什麼。
我要再說一遍,那仍舊居住在肉體內的靈魂也是一樣,只是結果往往比較慢。就是由於意念與創造間的「時間」間隙——有時數日,有時數周,有時數月,甚至有時數年——才讓你們誤以為事情是發生在你們身上,而不是由於你們。這是一種幻覺,它使你們忘了你們才是事情的原由。
我已經解釋過好幾次,這種遺忘是「建造在體系之內」的。它是歷程的一部分,因為如果不是你們忘了你們是誰,你們就不能創造你們是誰。因此,這導致遺忘的幻覺乃是有意創造出來的效果。
因此,當你們脫離肉體,看到你們的意念與創造之間關係這麼當下而明顯,自然會大為吃驚。一開始是吃驚,然後是歡喜;你們開始記得你們是你們經驗的肇因,而不是其後果。
本文選摘自《與神對話》一書,選摘此文,是為了方便更多人可以學習,不以盈利為目的,沒有商業用途。建議大家購買《與神對話》正版書籍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