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晚上做夢,夢見高中時期的某個晚自習,老師給全班同學放《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的場景。
當初,曾看那部影片的感觸,一下子湧起,第二天一起床,就忍不住再刷了一遍這部電影——
電影講的是印度爸爸馬哈維亞因為未能實現自己的摔跤夢,一心想要個男孩,哪知道妻子接連給他生的都是女孩。又在某個契機之下,他轉而培養自己的兩個女兒成為摔跤選手的故事。
這部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勵志又燃情,亮點更是無數,簡直堪稱印度版的《血戰鋼鋸嶺》。
電影開頭,就通過印度爸爸馬哈維亞和另一個壯漢的對話,交代了當時印度摔跤的背景。
又通過,馬哈維亞與那個壯漢隨即開始的一場摔跤比賽,迅速帶入節奏,介紹了主人公印度爸爸的身份背景。
印度爸爸和那個壯漢的摔跤比賽與電視機裡漢城奧運會的摔跤表解說相對應,仿佛奧運會的比賽是為了印度這兩個男人而進行一般。
這個巧妙的處理,簡直讓人拍案叫絕!
這是影片前四分鐘內發生的劇情,也是我目前為止,看過的電影的最佳4分鐘。
在第9分鐘的時候,就又進入了一個新的轉折——
困擾馬哈維亞的男孩問題。
他為了摔跤夢,一心想要個男孩。於是全村的男女老少都給他出各種餿主意。
從熱情到期盼,從期盼到失望,配角們精彩的表演,簡直都讓人萌翻了。
然後就是一個又一個女孩的出生,到第四個的時候,馬哈維亞放棄了,收起了牆上的獎牌,電影細膩之處,不僅在於失望到放棄這個過程中,飾演馬哈維亞的演員的眼神的刻畫,還有他身材的變化——此時的扮演者阿米汗爾,已經增重到200斤,變成了一個暮年的大胖子,代入感十足!
13分的時候,全片的轉折來了:鄰居帶著被馬哈維亞的兩個女兒揍得遍體鱗傷的兩個男孩找上門來告狀。
當馬哈維亞詫異地看向兩個萌萌的女兒時,我甚至都能聽到這個大腹便便的老男人心中的夢想再次發芽的聲音。
值得一提的是,14分的時候,鄰居妻子的氣勢洶洶和丈夫的唯唯諾諾,惟妙惟肖,忍俊不禁的同時,還間接說明了,對馬哈維亞的畏懼。
然後,全片就步入了一個新的章節——馬哈維亞開始訓練他的兩個女兒。
設計訓練、規範飲食、造摔跤場、找侄子給女兒陪練。
而女兒們,在遭受著旁人的嘲笑裡,和訓練的苦痛之中裡,忍不住開始了抗議——
後,抗議的結果,卻是——
爸爸馬哈維亞剪掉了,他兩個女兒的長髮。
兩個女兒最終也覺得忍無可忍,開始了她們徹底的反抗——
動鬧鐘,假裝訓練,破壞摔跤場的燈泡,訓練的時候故意輸……
為了反抗父親,兩個女兒吉塔和巴比塔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直到影片的第35分鐘,吉塔和巴比塔在瞞著父親參加同學的婚禮時,故事又出現了新的轉折點——
吉塔被父親當眾逮到後,和巴比塔在出嫁的的同學面前,控訴父親的專橫和暴戾時,原以為會同情她們的同學,卻表示了自己的羨慕——
「我倒希望能有一個這樣的父親,
至少他是為你們著想,
否則你們也會像我一樣,從出生起,
就註定要與鍋碗瓢盆為伍,
整天有做不完的家務
到14歲的時候便要嫁出去,
好減輕這個家的負擔,
最後被送到一個從未見過的男人面前,
為他相夫教子度過餘生。」
「他又有什麼錯呢?」
同學的話,直面揭示印度女性的社會處境,直擊女兒們的心,也直擊每一位觀眾的內心。
也就是這裡開始,吉塔和巴比塔開始重新看待她們的父親,重新主動投入到訓練之中……
到40分鐘的時候,父親已經決定帶上他的大女兒吉塔參加羅塔克的摔跤比賽,讓他的女兒和一群男孩子摔跤!
在破除萬難如願參賽後,我們的吉塔在挑選對手時也很拽地選擇了最強最壯的男孩!
全場觀眾唏噓一片——
雖然,最終吉塔還是惜敗,但是,這場精彩的比賽不僅為吉塔贏得了50盧比的特別獎,更是喚醒了她心底對勝利的渴望,對榮譽的追求!
當天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的吉塔就找到爸爸
「我什麼時候能再比一場!」
吉塔和巴比塔,就這樣開始了她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比賽和訓練……
吉塔一路過六關斬六將,最終,取得了全國女子摔跤冠軍!
取得全國冠軍,也意味著,吉塔也要和其他每年的全國冠軍一樣,去帕斯亞拉國家體育學院接受進一步的訓練。
原以為故事進行到這裡,已將接近尾聲,不料,這又是另一段故事的開始——
從底層生活的地方,一下子搬到繁華之地,帕斯亞拉學院以及這片新的土地上的一切,對吉塔而言,是那麼新鮮,那麼繁華。
相對自由的訓練,相對隨心所欲的生活,讓吉塔蓄起了長發,塗上了指甲油,開始關注自己的外在,開始享受自由的生活……
這段生活,直到她去雪梨參加國際比賽前,回了趟家——
全家人都看到了她的變化,父親也是,他提了一句,卻並未像小時候那樣表示反對。
影片中,沉默尷尬的氛圍通過人物的表情和背景的配樂,渲染開來。
鏡頭一轉,又轉到了熟悉的摔跤場——
吉塔在質疑爸爸的技巧,並傳授其他小夥伴們教練傳授的技巧時,被父親馬哈維亞撞見,兩人針對這個問題發生了爭執。
隨即,父親馬哈維亞就和他的大女兒吉塔進行了一場摔跤比賽。
吉塔狠狠地打敗了父親,並再一次確認了父親的技巧已經過時了,
只是,她並沒有意識到——
她已經不是當年的小女孩了,
而也不再是當年健碩的父親了。
此次回家,每個人都鬧得不是那麼愉快,但是生活,還得繼續——
妹妹參加全國錦標賽的同時,吉塔在進行著她的國際錦標賽。
妹妹拿到了全國冠軍,吉塔卻毫無優勢地落敗了……
雪梨、莫斯科、雅加達、伊斯坦堡,一次次的比賽,一次次的失敗。
「只能說有些註定與世界冠軍無緣。」
而教練的話,無疑就是壓死吉塔的最後一根稻草,讓吉塔陷入了沮喪,自我懷疑之中。
然而,妹妹此時卻替她細數昔日的榮耀,並表示,她認為吉塔是全印度最強的摔跤選手。
在妹妹的鼓勵下,兩姐妹找到了父親,請求父親馬哈維亞的指導,而父親馬哈維亞二話不說,就帶著侄子去了姐妹倆學校附近租房,方便指導女兒訓練。
就這樣,仿佛回到了小時候,吉塔和妹妹又重新投入到了父親的訓練計劃裡。雖然訓練並不是那麼順風順水,他們遭到了學校的質疑與阻止,遭到了專橫的教練的刻薄是,但是最終,父親都想方設法地鬥智鬥勇,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
直到10年的舉行在印度的大英國協運動會,吉塔成功贏得國家選拔賽,獲得參賽資格。
而這場運動會中,教練和父親分別給了吉塔完全相反的策略,吉塔毫不猶豫地選擇相信父親,最終,在一場又一場的比賽中,獲得了勝利,成功殺入決賽!
能否獲得印度摔跤史上首枚女子冠軍,成敗在此一舉,而就在這影片即將結尾的時候,吉塔的教練因為不滿吉塔聽從他父親的策略,不顧他的面子,使計將馬哈維亞關了起來。
也許是因為對手太過強大,亦或因為沒有父親的策略指導,吉塔由優勢打成了不利局面,就在人們都以為她勝利無望的時候,吉塔想起了父親曾經說的話——
「爸爸不可能每次都來救你」
「我只能教你怎麼打」
「其他的要靠你自己」
「加把勁,你能行!」
昔日的話迴蕩在耳邊,吉塔長舒一口氣,重新回到賽場,憑藉著最後關鍵一擊,逆風翻盤,奪得冠軍!
而此刻被關起來的父親,聽到外面悠揚的國歌,知道自己女兒最終還是獲得了勝利,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此刻也剛好有工作人員打開了門,父親衝出小黑屋,奔向女兒獲勝的場地
而影片也在父親的那句「你是我的驕傲」,和父女三人相擁相抱之中落下帷幕。
整部影片,看似只是介紹一位曾經為生活放棄夢想的參賽選手,將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並指導孩子奪得冠軍。
然而縱觀整場影片,其創作意義卻不僅限於此——
當開篇馬哈維亞回憶自己年輕時對摔跤的熱愛,包括後來不得不為生活而放棄理想之時;
當後來他心心念念想要生個兒子繼承他衣缽之時;
當後來他強迫他的女兒開始接受摔跤訓練之時;
當他為女兒報名參加男孩們的比賽而費盡口舌之時;
當他為女兒一場又一場的勝利而露出欣慰的笑容之時;
當他想要申請資金為女兒購買一塊專業摔跤墊被拒絕之時;
當他在教練面前小心囑託教練照顧、教導女兒之時;
當他後來重新為女兒指導費盡心思之時;
當他私下指導被學校發現請求學校不要開除女兒之時;
當教練只想著拿獎牌而他只是想讓女兒為榮譽而戰之時;
當最後決賽之前他和女兒促膝長談之時;
……
我看到的,已經不是一位自私,只顧著圓自己冠軍夢的父親!
更是一位為國而戰,為榮譽而戰的父親——
「我想讓我的祖國拿到金牌!」
也許,你會說,這種想法依舊很自私啊,為國家爭光,是他的事情,他沒做到,也不能強制到女兒們的身上啊。
可是,當時的印度,哪怕是現在的印度,都不是我們所處的中國!
影片的最後,在吉塔的決賽之前,通過父親與吉塔的對話,為我們直接揭示了當時印度女性的社會地位。
在那樣的社會背景下,再反觀整部影片,似乎一切都不同了……
而這部電影,仿佛就是在為國家金牌意識的覺醒和真實印度婦女地位的揭示,所量身定做的一般。
這部電影越看後面,淚點越多,越是讓人動容,有時候,一個無聲的場景,演員們的一個背影,一個眼神,都令人潸然淚下——
比如,在同學婚禮後吉塔和巴比塔開始明白父親,夜裡飽含淚水,偷偷看著父親的場景;
又比如,吉塔戰勝父親離家的時候,父親在高樓之上,看著吉塔漸漸遠去的場景;
又比如,吉塔在妹妹勸解下打電話含著淚水找父親,請求原諒和指導的場景;
又比如,父親偷偷指導女兒被學校發現,請求學校不要開除女兒時句句激昂的場景;
又比如,父親被關在小黑屋時聽到屋外悠揚的國歌時,眼裡飽含淚水的場景;
又比如,影片的最終,父親的那句「你是我的驕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