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抬棺,大家並不陌生:六名身穿黑色西裝、黑色皮鞋、戴著棕色蛤蟆鏡的非洲男子,肩扛著棺材,伴隨著電音舞曲,歡快舞動。
網絡上的這段黑人抬棺小視頻,出自原版視頻「Ghana’s dancing pallbearers」,後被添加了帶感的Astronomia BGM(Background music,背景音樂)。隨後,嗶哩嗶哩、抖音、快手、推特、Ins、YouTube,幾乎每一個社交媒體上,都有他們舞動的身影。他們的視頻以及表情包,在中國,乃至全球都瘋狂流傳。一時間,黑人抬棺,也成為了網絡流行語。
其實,黑人抬棺的走紅,並非巧合。
昨天,黑人抬棺背後的加納團隊創建者班傑明·艾杜(Benjamin Aidoo)接受了採訪,講述了自己「抬棺」事業的發展。
加納,是個非洲西部的小國,因為景色宜人,所以旅遊業比較發達。這裡的風土人情也很獨特,更是有著「葬禮之都」的稱號。黑人抬棺,儘管被當作搞笑視頻在全球社交網絡傳播。但實際上,它展現的是加納特有的喜喪習俗。
班傑明是加納當地資深的殯葬業者,從十幾歲開始,他就在當地殯儀館工作。他說當時的葬禮抬棺儀式,還都比較莊重。
時間到了2000年以後,殯葬業競爭加劇,他就想是否可以添加一些不同的東西進來。後來,他決定加入一些舞蹈編排,並向客戶展示,讓客戶來選擇是莊重一些還是隨性一些的。
抬棺舞的推出,受到了當地人極大的喜愛和歡迎。班傑明說,他還記得一位客戶找到他說:「我爸爸生前很喜歡跳舞,讓他再跳一次吧!」
越來越多的家庭,打電話來僱傭他們提供抬棺舞蹈服務。他們的規模,也很快從最初的六個人,成長到現在的百餘人。
據說,一個好的「抬棺團隊」,收費至少在400美元。而加納最頂級的殯儀公司,其提供的全套殯葬服務,收費甚至要超過1萬美元。
班傑明黑人抬棺的成功,是對加納「喜喪」這一古老傳統的傳承和創新。他了解傳統習俗,所以他敢於創新。他賺的滿盆缽滿,他還讓傳統得以傳承和發揚光大、乃至走紅全球。
傳統文化的傳承,從來都離不開創新。
2019年的熱播劇《慶餘年》中,範閒(張若昀飾)朝堂鬥詩一集,讓觀眾們看得盪氣迴腸。泱泱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積澱,不是幾首詩就可以寫完的,可當李白《將進酒》、李煜《虞美人》、蘇軾《水調歌頭》、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白居易《長恨歌》等等如數家珍般脫口而出,範閒在那一刻,驚呆了朝堂眾人,儼然如同詩仙再世。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只是,古詩詞雖美,卻太難記憶。那顆在學生時代為了應付考試種下的古詩詞種子,在走入社會之後,再也沒有幾個人能夠讓它萌髮長大,更別說開花結果了。
所以,古詩詞想要更好地傳承,真的離不開創新。可喜的是,我們還是能夠看到改變。
《經典詠流傳》,這個由央視推出的文化音樂節目,讓主持人朗誦詩詞,隨後以明星(或普通人)用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來演唱經典詩詞,最後由鑑賞嘉賓點評古詩詞背景和文化內涵。目前,該節目頗受好評,也已播出至第三季。
古詩詞如此,傳統藝術相聲也是如此。
在相聲最勢微、幾乎沒人聽的時候,相聲演員郭德綱,對相聲進行了針對性的「現代化」改編,並在隨後的演出中受到了大量聽眾的好評。可這時候,有人批評他「三俗」,說他的相聲只搞笑不教育人。郭德綱則反駁說:先搞笑吧,相聲,要是不搞笑那就太搞笑了。
如今,郭德綱的德雲社,幾乎扛起了相聲行業的傳承大旗。試想,如果郭德綱不創新,那如今的相聲,你還會聽嗎?
黑人抬棺,讓喜喪習俗的影響範圍,得以從加納走向全球;流行歌曲唱古詩詞,讓中國古詩詞的誦讀,終於走出了學校走向了大眾;而郭德綱的改編,也讓傳統相聲的聽眾,成功從票友擴展到了普通老百姓。
傳統文化的傳承,靠的是人。
但是,人,是隨著社會發展而變化的;所以,傳統文化,也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
只有創新,才能更好地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