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NBA猛龍和凱爾特人的第三戰中,在最後18秒的比賽中數次上演了連續反轉,劇情之跌宕起伏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從綠軍大將沃克連續體前變向擺脫防守秒傳泰斯完成扣籃「準絕殺」,只留給猛龍0.5秒的時間,堪稱時間管理大師;再到洛瑞邊線球巧妙處理,給到遠端OG-阿奴諾比的見血封喉一擊,彰顯真-時間管理大師之本色。不禁讓人想起曾經大姚和「黃曼巴」羅伊上演的絕殺與反絕殺好戲,讓人至今回味無窮。
那麼同樣的位置,同樣的世界性難題,作為猛龍主教練納斯是怎麼布置的呢?綠衫軍在這個回合做了哪些針對部署,又犯了什麼錯誤才把幾乎到手的勝利拱手相讓呢?
首先是雙方主帥在部署上的鬥智鬥勇,通常這樣的邊線球進攻方會選擇一名身高臂長的鋒線球員來發球,畢竟視野好、抗幹擾能力好,那麼發球成功率和質量也都有所保證。然而納斯教練在這非常大膽地選擇讓洛瑞來發這個球,小鋼炮1米83的身高和1米93的臂展,但從理論上看可謂是佔盡「劣勢」。
更何況少帥史蒂文斯在此時非常針對地派上了此前在季後賽中只上場了2.8分鐘的塔科-法爾。不為別的,就是讓他2米26的個子和一雙長臂橫亙在你發球人的身前儘可能造成幹擾。在這一組的布置中如果不是因為最後猛龍的神奇絕殺,大半會成為少帥的執教亮點。卻不曾想到,如今卻成了納斯知人善用的典範——上賽季的最佳教練表示,就因為凱爾-洛瑞的膽子大所以讓他發這個邊線球。於是乎,膽大心細的小鋼炮送出了斷魂一擊的助攻,而納斯的安排則為這個名場面埋下了伏筆。
說回發球本身,確定發球人之後納斯教練是怎麼安排這個邊線球戰術的呢?其實如果按正常的戰術來走的話,納斯的部署並無特別之處,範弗利特在高位利用小加索爾的掩護擺脫斯瑪特形成第一接球機會,但塔圖姆從底線提上化解第一選擇。
之後西亞卡姆提上,小加索爾再做一個掩護給當家球星形成第二接球機會,然而機警的斯瑪特並沒有丟失自己的防守位置,死死地把兜出來的西卡卡在了身後,導致第二選擇的接球機會也旋即丟失。事實上,納斯在賽後採訪中承認最初的設計就是這兩次接球機會,再接下來就是洛瑞的自由發揮時間。在那個瞬間,小鋼炮可以選擇把球交給已經遠離三分線形成超遠三分機會的範喬丹,塔圖姆沒有及時跟上其實有走神嫌疑,但在那個位置出手顯然命中率並不會太高;亦或是考慮往籃筐上拋,祈禱擋完人順下的小加能碰到皮球,但杰倫-布朗和泰斯都在重點防範這種情況的發生,也不太可能會有得手的可能。
如果是一般人那麼大概率就會選擇穩妥地把球交給身邊的範弗利特,祈禱後者化身「真喬丹」,以一記logo shoot拯救全隊,還要擔心0.5秒的時間能不能完成超長三分的整個投籃動作。此時納斯安排「膽大心細」的洛瑞發球的部署發揮了奇效——小鋼炮偏不走尋常路,選擇橫傳整個半場把球扔給遠端在布置中充當「工具人」的阿奴諾比。
這球的冒險之處在於兩點,其一是大面積橫傳轉移本身就是球場大忌,在防守球員不失位的情況下幾乎鐵定會讓球權拱手相讓,在這裡因為原定的兩個戰術跑位,原本負責看住弱側工具人的布朗收縮到了籃下,才讓洛瑞有了可乘之機。其二,阿奴諾比在下半場的23分59.5秒的時間裡都沒有出手過投籃,原本在場上就是一個工具人的存在,把生死一擊交由他完成本身就是一次豪賭。幸運的是,洛瑞和猛龍賭贏了。
呼嘯而來的布朗企圖亡羊補牢地彌補自己的過失,阿奴諾比飛快地出手確保自己只用了0.3秒就完成了球離手的動作,讓這球沒有任何爭議。0.5秒過後,皮球應聲入網,一切塵埃落定。杰倫-布朗當場爆粗,並在賽後表示自己作為在聯盟徵戰4年的球員,絕不應該在比賽最後時間給對手這樣的出手機會;而主角阿奴諾比用他酷酷的表情,說著逼格最高的慶祝臺詞:我出手不是奔著打鐵去的,我每次出手都預計它會進,所以我並沒有感到意外。
這突如其來的勝利甚至讓猛龍隊官推都感到措手不及,感覺幸福來的太突然。誰又能想到16年後,猛龍會以這樣的方式復刻老魚費舍爾曾經的神跡呢?畢竟前場邊線發球那可是世界性難題,早在一天前北京時間的9月3日,俄克拉荷馬雷霆在比賽還有1.1秒的情況下,連叫兩個暫停都沒能成功把球發出,被對手完成搶斷;巧合的是2019年的9月3日,在男籃世界盃中國對陣波蘭的比賽上,我們見證了那讓我們永遠都難以釋懷的黑色13秒。
整整一年過去了,這個世界性難題終於被攻破了。距離成功,男籃和雷霆隊表面上和猛龍差了一位像洛瑞這樣經驗豐富又膽大心細的老將,實際上還在於你是否有納斯的魄力敢於把小鋼炮放到邊線球發球的位置上。李楠和多諾萬,你們敢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