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世界各國第二語言系列迎來了最後一期
南美洲篇
如同昨晚那場充滿多種神奇元素的世界盃決賽一樣,歷來魔幻的南美大陸在語言上同樣會給我們帶來新鮮和奇妙。
縱觀全圖,在僅有十三個國家的南美土地上,卻有著差異極大的第二語言:既有我們熟悉的西班牙語Spanish,義大利語Italian,英語English,也有陌生的Wayuu, Quechua, Creole, Guarani等語言。而這些讀起來很萌的單詞,都是南美印第安人的土著語言。
相較第二語言的繁複,南美各國的第一語言除了巴西是葡萄牙語,蘇利南是荷蘭語,蓋亞那是英語,法屬蓋亞那是法語,其餘九國都是西班牙語。
《託爾德西裡亞斯條約》的「教皇子午線」
這其中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大航海時代。1494年,西班牙與葡萄牙在教皇調停下以一紙《託爾德西裡亞斯條約》「瓜分」了歐洲以外的世界,條約規定將位於維德角群島以西300裡格(約合1770公裡),大約位於西經46°37'的南北經線劃為兩國的勢力分界線:分界線以西歸西班牙,以東歸葡萄牙。此後百年,葡萄牙在非洲和遠東擁有巨大影響力,美洲則幾乎全部被納入西班牙的勢力範圍——除了巴西。
葡萄牙在巴西的勢力可謂根深蒂固:1807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期間,葡王室甚至曾遷往巴西以避鋒芒,直到1820年才遷回裡斯本(話說可比跑到陝西躲八國聯軍的慈禧太后遠多了)。
來到巴西後成為巴西帝國皇帝的佩德羅一世
蘇利南、蓋亞那、法屬蓋亞那三國最早和其他國家一樣同屬西班牙的統治,但後來分別成了荷蘭、英國、法國的殖民地,因此第一語言從最早的西班牙語變成了後來的宗主國語言。
如果說第一語言還比較標準劃一,那麼南美第二語言的紛繁體現了殖民文化和當地文化在不同區域的影響。
南美第一大國巴西的第二語言是鄰居們用的西班牙語。
第二大國阿根廷的第二語言是義大利語。這是因為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阿根廷在整個美洲的富裕度程度僅次於美國,對當時的歐洲人有著很大的吸引力。那段時間,有大約300萬義大利人和200萬西班牙人移民阿根廷,如果不是西班牙語在阿根廷的根基深厚,義大利語甚至有取代西班牙語成為阿第一語言的可能。
南美最富有國家智利的第二語言是英語。這同樣是由於智利的歐洲移民中除了西班牙人,就屬英國人最多。
蘇利南的第二語言也是英語。從1630年開始,就不斷有英國移民遷入蘇利南,英國在這裡也頗具勢力。後來,蘇利南能成為荷蘭殖民地也是英國與荷蘭協議的結果。
蓋亞那和法屬蓋亞那的第二語言都是克裡奧爾語Creole,這門語言在上一期講到中美洲時我們也看到過,這是在美洲出生的早期歐洲白人混合了自己母語和印第安語的一種語言。
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的第二語言是克丘亞語Quechua。克丘亞人是印加人的後裔,克丘亞語也是昔日印加帝國的官方語言。不過有趣的是,在西班牙徵服者帶來拉丁字母之前,克丘亞語沒有書寫的文字,而是以一種叫奇普的結繩記事工具來記事。
克丘亞兒童
委內瑞拉的第二語言是瓦尤語Wayuu。瓦尤是生活在南美洲北部瓜希拉半島的印第安族群,以驍勇善戰而聞名。自16世紀起,西班牙殖民者曾多次進攻他們,但都遭到了頑強抵抗。相較其他印第安部落,瓦尤人很早學會了槍枝的使用和馴養馬匹,因此能在與西班牙人的戰爭中掌握一定主動。另外瓜希拉乾旱的環境也使西班牙人望而卻步,因此瓦尤人從未被西班牙人徹底徵服。
瓦尤人不僅有自己的語言,還以著名的手工包包聞名於世。瓦尤人的女性善於編織且對顏色搭配有極高天賦,每個瓦尤包包都耗時差不多一個月編織而成,是當地著名的旅遊產品。
瓦尤人現在已為本民族的手工包專門設立了品牌
巴拉圭的第二語言是瓜拉尼語Guarani。與克裡奧爾人、克丘亞人、瓦尤人相似,瓜拉尼人是生活在南美洲中部的印第安人。雖然名氣比前三個略小,但瓜拉尼語其實是美洲使用人數最多的原住民語言,也是唯一有大量非原住民使用的語言——也就是說,很多歐洲後裔來美洲後也入鄉隨俗,學習了瓜拉尼語。巴拉圭首都亞松森還有一支足球隊就叫瓜拉尼。
巴拉圭亞松森瓜拉尼隊
烏拉圭的第二語言是美洲葡萄牙語Portunhol,這其實是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的一種混合語言,因此在巴西阿根廷兩大國交匯的烏拉圭有著最多的使用者。嘀嗒糖的兩款產品就借用了Portunhol的概念——左邊黃綠相間的代表巴西,右邊藍白相間的代表阿根廷。
哥倫比亞的第二語言沒有標出,原因是哥倫比亞的瓦尤人和克丘亞人數量較為接近,都在15萬左右。在該國有最新人口普查前,可能很難確定誰的使用人口才是第二多。
至此,歷時五期的世界各國第二語言系列就全部結束了。不過,一個系列的結束也是另一個系列的開端,下周開始我們將打開地理世界的腦洞,看看如果加上一點有趣的變量,地球會變成怎樣:)
圖片源於:Movehub.com和網絡地圖,致敬原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