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大戰大考鑄就偉大精神,英雄氣概成就英雄壯舉。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打響武漢保衛戰的必勝戰役中,湧現出一個個英雄的武漢人民,特別是奮戰在戰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他們舍小家為大家,用逆行者的血肉之軀鑄就民眾安全的防線,醫者仁心的厚德換來人民的幸福,用無所畏懼的信念映照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近來,本網記者重回英雄的城市武漢,重訪英雄的武漢人民,講述戰疫一線「逆行者」的感人事跡。
「疫情防控常態化後,基層社區醫生反倒更忙了,除了要滿足患者的基本醫療需求外,還要對新冠肺炎康復患者進行追蹤、隨訪,以及應對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林傑笑著說,「本以為能歇口氣,結果今年就沒停過。」
武漢市武昌區水果湖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主治醫師林傑(受訪者供圖)
林傑是武漢市武昌區水果湖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主治醫師,回憶起9月8日,走進人民代表大會堂,領過沉甸甸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的獲獎證書時,林傑至今還頗為感觸。「這份榮譽屬於我們千千萬萬基層社區工作者,生死存亡之時,醫務工作者沒有逃避可言,我們背後有如此強大的祖國,更有信心戰勝一切艱難險阻。」
「請派我去最危險的地方」
為了全身心投入戰場,1月18日,林傑和同為醫務人員的妻子一起將6歲的女兒送到了遠在孝感的外婆家。「上午回去的,下午妻子醫院就接到了緊急召回的通知。」夫妻倆當天下午就趕回了武漢。
「沒想到和孩子這一別就是近5個月,疫情的發展超乎想像,直到武漢解封,我們隔離結束後,5月1日才回家看了下孩子。」林傑說起孩子時,眼眶泛紅。
回到武漢的當晚,林傑第一時間響應組織的號召,把家搬到了單位,24小時堅守。
1月21日起,隨著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的不斷增長,武漢市新冠肺炎定點醫院在迅速擴充,林傑向組織鄭重承諾,「我是一名醫生,更是一名共產黨員,有戰必應,請派我去最危險的地方!」為了兌現這句話,林傑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啃下一個又一個硬骨頭。
2月2日,武昌區成立「抗擊新冠肺炎」救治突擊隊,對口支援紫荊醫院,林傑被任命為突擊隊隊長。
2月2日支援定點醫院,準備值守隔離病房第一個夜班,夥伴們相互打氣(受訪者供圖)
「當晚7點接到通知,8點醫務人員到位,緊接著病人就陸續入住。」林傑說,時間急、任務重和物資缺乏的緊急情況,容不得半點猶豫和退縮,我們用最短的時間完成病區的改造升級,對醫務人員進行職責分工及培訓後,帶領突擊隊成員立即進入隔離區開始投入戰鬥。
林傑說,我們跟士兵一樣,隨時準備上戰場。作為領隊人,林傑一人身兼數職,既要安排病人入住又要協調物資的配備和人員排班,當天晚上紫荊醫院的各項工作就開始有序展開了。
也是在那天晩上,他帶領的醫療分隊連續工作36小時,收治了180名新冠肺炎患者。在支援紫荊醫院期間,他「白+黑」式地連軸轉。「面對疫情,說不怕那是假的,怕也要上,因為我們跟別人不一樣,我們是醫務人員。」
隔離點為患者次測量血壓(受訪者供圖)
2月12號下夜班,他又接到新任務,出徵紐賓凱酒店疑似隔離點,負責醫學觀察組工作,來不及休息立刻趕到隔離酒店,對全體隊員進行系統培訓,規劃酒店三區兩通道。第二天晚十點開始接收50名疑似患者,安頓好最後一個病人已經到了凌晨3點。
2月18日晚,武昌區各社區醫院開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因人手不夠,林傑再次請纓,趁隔離點下班時間去支援社區醫院新冠肺炎病房。
「向死而生」
面對工作,林傑就像一顆螺絲釘,哪裡需要,哪裡就有他忙碌的身影。然而,當談及家人時,他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被觸碰。
林傑的妻子是武漢一家大型醫院的護士,疫情期間也一直奮鬥在一線。夫妻兩總是相互鼓勵,「為了孩子,要活著回來。」
「除夕當晚,是我至今感受到最絕望的時候。」林傑回憶,當天妻子連續工作24小時後,就一直聯繫不上她。後來,林傑輾轉聯繫到妻子的同事獲悉,她可能在轉移病人的時候暴露了,已經被隔離了。
「當時就懵了。」林傑說,一晚上沒睡覺,想了很多。
聯繫上妻子後,林傑還安慰她說,既然選擇了,也沒有回頭路可言,感染了就治療,生死有命。
所幸,經過隔離和檢查,妻子並未感染。林傑笑著說,「既然第一次暴露沒事,後面應該不要緊。」解除隔離後,妻子又重回救治一線。
除夕夜裡有絕望,也有希望。林傑說,除夕晚上,看到新聞裡說,國家派醫療隊來了,當時非常振奮。後面,全國各地支援的醫療團隊也全部來了,防護服等醫療物資也越來越充足,我們更有信心早日戰勝病毒。
經歷了這場新冠肺炎阻擊戰,林傑感慨,生死存亡之時,作為醫務工作者,沒有逃避可言,只有一個信念就是盡全力去救治好每一個人。「更堅定了以後工作中的信念,那就是不怕困難,不講條件,任何事情沒有條件,都可以創造條件去完成它。」
(責編:張穎、關喜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