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樂為武漢加油!瀏陽永和「草根」音樂人唱響戰「疫」歌曲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2月21日訊(通訊員 林婷)「武漢不流淚,我們並肩戰鬥,中國不流淚,我們一起加油」......近日,一首《武漢加油》在長沙市音協公眾號上發布,響徹了瀏陽河的兩岸,在朋友圈「刷了屏」,到處是這首歌的聲音。網友點讚稱作詞朗朗上口,正能量爆棚,紛紛留言為武漢加油。
這位在永和鎮金盆村出了名的「草根」音樂人,大家親切地稱他為海哥。海哥,真名叫彭望榮,長沙市瀏陽市永和鎮金盆村金雞組村民,高中文化,自學吉他彈唱、詞曲創作,迄今在中國原創音樂網上傳的個人作品已達32首,受到眾多網友青睞。先後成為瀏陽市音樂家協會會員,長沙市音樂家協會會員,湖南省音協新興音樂群體委員會委員。2020年1月14日,榮獲瀏陽市音樂家協會先進個人。
雖是一位農民,但是他時刻牽掛著武漢的疫情,只想用自己的特長,力所能及地做點什麼,向抗疫一線的英勇戰士們致敬,為他們加油鼓勁。2月10日,他在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看到這樣一則消息「6日凌晨3點,武漢下著雨,武昌和平大道,汪瑩鶴開車跟在妻子汪曉婷身後,用車燈為她照亮前路。汪曉婷是武昌醫院的一名主治醫生,一直奮戰在抗疫前線。擔心傳染家人,她每天下班住賓館。因為凌晨要上夜班,她擔心感染丈夫,執意走路,丈夫就開車緩緩跟在後面默默護送。」看完後的他深受感動,為這對奮戰在抗疫一線的賢伉儷寫下了《奔向黎明》這首歌,「你的腳步聲還有誰在聽,我打開車燈照亮這片冷清」讓無數人感同身受、熱淚盈眶。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海哥白天地裡幹農活,晚上搞創作,先後與瀏陽本土優秀詞作者合作一共創作了5首歌曲,從各個方面以獨特的視角反映抗疫的感人場景,講述感人的故事,傳遞真情,凝聚正能量。每次拿到歌詞後,海哥首先研析歌詞,修改歌詞,但從不署自己名字;然後作曲,再用吉他彈唱,待練熟了,再找安靜的地方或等晚上用手機錄音。尤其是幾次唱著唱著自己感動得哭了,然後重新調整情緒再錄。由於手機錄音效果不好,一首歌往往要折騰好幾天,反覆地錄幾十上百遍。「我沒有條件錄音,4首歌曲全是我自己作曲吉他彈唱,用手機錄的。」據悉,目前他已經錄製了《奔向黎明》《晨曦下寂靜的街道》《道別》《武漢,加油》四首「戰疫」歌曲,他還說到,第5首歌的音樂改了幾稿了,但還不滿意,沒作最後定稿,暫時不拿出來。
當地居民說起他來也很是敬佩,說他唯一的愛好就是自創音樂,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能利用自己的特長積極支持鎮村的相關工作,「每年村上的重陽節活動、村晚都是海哥義務演出,還會帶上設備幫我們攝像。」金盆村村幹部陳美芳說到。家鄉的發展也一直是他心裡最牽掛的事情,他時常藉助音樂,對家鄉的菊花石和花木產業進行推介,並專門為以永和的菊花石命名,創作了一首歌曲。
彭望榮並不認為自己是個「高手」,真正要對自己做個評價的話,他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喜歡音樂的農民」。他表示,之後還是會繼續用音樂為堅守在疫情前線的醫護人員,感染疫情的同胞們傳遞正能量,用音樂傳遞愛,為武漢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