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作為傳統文化,象棋文化的發展必定和其他事物一樣,遵循事物最一般最普遍的發展規律,即質量互變規律。
一,棋——「質」的所在
研究認為,象棋本身是象棋化質的所在,棋本身對象棋文化的發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象棋文化要實現飛躍式的發展,必須以象棋的變革為前提。
二,因象棋產生的一切—— 是量的所在
在象棋的基礎上產生的內容,諸如棋藝、人才、著作、以及一切古往今來的與象棋有關的文化活動等等,是「量」的表現。就是說,自從象棋北宋定型以來,在「質」沒有變化的情況下,「量」的積累已經有了上千年。在這種狀態下,「質」的停滯不能給「量」的發展提供更多空間,「量」對「質」更多要求不能實現,造成其發展原地打轉。
三,前進必須兩條腿走路
「質」和「量」很象人的兩條腿,要順利前行一定是兩條腿交替邁進。對於象棋來講,「質」的這條腿可以說千年不動了,而「量」這條腿則足足邁進了上千年。如今不論是從象棋文化的發展現狀講,還是從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講,極有可能是到了主動促進「質」的飛躍發展的時期。就是到了「邁進質的這條腿」的時候。
四,象棋的現狀
(一),象棋的發展已經觸及頂峰
象棋號稱是愛好者最多的智力運動項目,估算在兩個億左右,但是,到上世紀90年代前後發展進入瓶頸,表現為報導少、贊助少、獎金少、精彩的棋局少、愛好者新生力量少,社會關注度下降、在幾個大棋中的地位不斷向後移,現在已經排在了西洋棋的後面;與之相反,賽事曇花一現的多、棋手轉行的多、平庸的棋多、和棋過多、象棋改革的呼聲多。
我們的象棋大師水平非常高,過去都有過非凡的戰績,下盲棋也可以戰二十多人而不出敗績,震驚世人。但是多年來,我們的大師們在賽事中,卻很難下出一盤精彩的令人叫絕的好棋來。
西洋棋的地位提升,與它的國際化關係密切,除此之外它和象棋各有千秋,也沒有高低貴賤、先進落後之分。象棋目前之所表現為不如人意,主要原因象棋發展到了相當的高度,而西洋棋在國內的發展程度還沒有到象棋的水平。
象棋以上的表現,實際上是象棋高度發展的表現。我們的象棋大師就像優秀的登山家,他們都是登頂珠穆朗瑪峰的高手!但是,在地球上,讓他們之間再比高下就難得多了。
(二) 所有的棋類都出現了危機
不只是象棋,所有的棋類都面臨著生存發展的危機,這種危機在前些年人們還沒有意識到。從去2016年3月,人工智慧戰勝世界圍棋冠軍,2017年初又橫掃圍棋世界頂尖高手60人,以及剛剛結束的烏鎮圍棋峰會阿爾法狗圍棋三勝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潔,充分的顯現出來這一問題—— 棋類軟體的出現將使如今的棋類走向末路。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世界範圍內的幾大棋種,包括國際跳棋、西洋棋、中國象棋、日本的將棋、到今天的圍棋,棋軟先後完勝人類棋手,讓人類驚呼尊嚴不再。
對於這一現象,棋界、人工智慧界的認識都有失偏頗。多數人認為,機器真的強過了人類的智慧,對機器感到無奈甚至恐懼。人們甚至對這方面的探索失去了信心。
面對當前情況,眾多的人們都在「棋」之外尋找起因和根源,沒有人對棋本身進行思考。幾乎沒有人意識到,「棋」這一人類古老的玩具到了應該變革的時候,到了應該質發生飛躍的時候。
如今機器對各種棋的表現,就是證明,正在從反面證明,棋類需要一場革命。由於我們的慣性性思維,對這一切熟視無睹。
(三) 人工智慧反證棋類應該革命
1棋與棋軟
棋一直認為是人類智慧體操,能下棋是人類智慧的表現,所以在計算機軟體發展初期,人們就開始了棋軟的研究,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棋軟得到了飛速發展,直到今天打敗所有人類棋手。目前,有人認為「棋軟的發展撼動了象棋生存的根基」。其實,棋軟對於其他棋類也有同樣影響。
棋軟可以幫助我們在棋藝上進行更深更廣的探索和學習,這是正面的影響。另一面,今後是網絡的世界,棋在網絡上的生存發展佔很大比重,然而,棋軟會很容易的植入所有的應用終端,純人、棋軟下棋越來越難以分辨,最終造成對網絡愛好者群體的摧毀。
現在最先進的計算機仍然沒有被認為擁有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包括阿爾法狗在內。那麼,為什麼棋手會敗給機器? 原因就是,下棋只能運用人的一小部分智慧而已,也就是說下棋並不能讓人的智慧充分發揮。
2人的智慧與棋
人類智慧的特徵就是具有創造性,這應該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原因。創造性是什麼呢?就是用已知去判斷可能性的未知,用有限條件,實現可能性的更高的未來。
人類所處的世界,並非都是信息確定,也並非都是信息可知,在創造性的活動過程中,思維既要面對確定性,也要面對不確定性的內容,要綜合多方面的判斷,整合所有的概率數據,最後形成決策。就是說,人類的智慧所應付的是不確定性的、概率性的環境,人類的智慧來自對失敗和成功經驗的不斷總結積累。是一種向自然界的學習過程。
目前幾乎所有的棋種都是「完全信息博弈」類遊戲,就是說,下棋時的所有信息都是對等且透明的,利益明晰、得失明確,所涉及的信息都具有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