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華麗的航天任務,嫦娥五號,通過完美完成一道道難關,向世人訴說著中國航天科技的崛起。土壤運回來,下面該考慮月球土壤怎樣使用了。今天咱們簡單介紹一下不簡單的月球土壤。順便暢想一下月球土壤怎麼用。
我是東城觀星,大學老師,給大家介紹大科技背後的科學知識,喜歡我的作品,記得點個關注。
一、月壤怎樣形成,長什麼樣?
先說說月球土壤的小背景吧。雖然說嫦娥五號帶回來的2公斤左右的月壤非常珍貴,但早在上世紀美國和蘇聯就已經把月球土壤運送回來了,美國連土壤帶巖石一共運回了將近400公斤,人們對月球土壤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知。
因為月亮上幾乎沒有空氣、沒有風也沒有流動的水,其土壤的形成主要是太陽暴曬巖石產生的。月球上的巖石和碎石塊在太陽暴曬下會逐漸裂開,暴曬的時間越久,巖石碎裂得越多,經過幾億年甚至幾十億年的暴曬,足可以把巖石變成土壤了。同時,陽光的暴曬還時常伴隨著太陽風的衝擊,沒有磁場和大氣的月球無法阻擋太陽風。太陽風裡有大量的帶電粒子,比如氫、氦、氧、碳等元素的離子。這些帶電的離子吹到月壤表面以後,不僅可以讓月壤顆粒變得更細小,而且還可以發生一些化學反應,改變月壤的成分。我們都知道月壤裡有很多氦3,就是太陽風吹進去的。
一般來說,月球土壤越往深處顆粒越大,越到表面顆粒越小。美國和蘇聯的研究發現,月球表面2米內的土壤有一半左右顆粒在0.1mm-1mm之間,還有一半左右在0.03毫米-0.1mm之間。
當然,除了暴曬和太陽風,隕石撞擊也可以促進月球土壤的產生,因為隕石的猛烈撞擊可以產生很多碎石塊和一些熔化的巖漿小液滴,這些物質在太陽光的作用下也很容易變成粉末狀的土壤。隕石撞擊甚至可以把土壤濺射到很遠的地方,在一些地方形成一層一層的土壤沉積。這些一層一層的土壤沉積,如果能按順序鑽取回來的話,科學家可以根據每一層裡面的成分,分析周圍經過怎樣的撞擊,甚至可以了解隕石撞擊的時間和頻率。
接著說月壤,由於月球上沒有風和水的作用,月球土壤的形狀也比較特殊。跟地球上圓滑的土壤比起來,月球的土壤缺少了大風帶來的摩擦和水流帶來的衝洗,而表現出有稜角的外形來。基本上不管多小的月球土壤顆粒,都不是圓圓的形狀,而是有稜角甚至帶尖的形狀。這樣的土壤,曾經給美國探月帶來很多困難,因為帶稜角的土壤進入阿波羅飛船內部,很容易給飛船帶來傷害。比如加速機械磨損、給太空人健康帶來影響等等。
由於月球土壤顆粒小,又帶電,特別容易吸附到太空衣上,然後進入飛船。美國的太空人脫掉太空衣以後,就聞到了一股火藥味,那就是乾燥的月球土壤的味道。可不要小瞧這股火藥味,雖然它不會爆炸,但這可是月球PM2.5啊,過多吸入,有可能給太空人帶來塵肺病甚至是肺癌。
有人可能認為,月球的土壤跟地球土壤成分差不多,美國所謂的月球土壤,完全可以用地球土壤來矇混過去。其實月球上不同位置的土壤成分是不一樣的,美國幾次採回來的樣品成分是不完全相同的,甚至差別非常大。但總的來說,月球土壤的主要成分是氧矽鋁鐵鈣鎂鈦鈉幾種元素。我們很多人都知道地殼的主要成分是氧矽鋁鐵鈣鈉鉀鎂鈦。月球土壤成分比例和地殼是有區別的,其中鈦元素多一些,但鈉元素和鉀元素比較少。跟地殼上的土壤成分還是不太一樣的。
二、月壤有什麼用?
簡單了解了月球土壤以後,我們說說月球土壤有什麼用。一說到月球土壤,很多人立刻想到了氦3,認為我們可以去月球上把氦3採回來發電了。其實這個事,只是科學家們長遠的設想,眼下來說開採氦3不是一個好主意。我專門算了一下,根據報導,月球上大概有100萬噸氦3,假設氦3都在1米深的土壤裡面存著,月球表面積是3790萬平方公裡,換算出來每立方米土壤裡有0.026克氦3。一噸月球土壤裡,都不到10微克氦3。
按這個比例計算,雖然100噸氦3用來發電可以提供地球一年的用電量。但要想獲得這100噸氦3,需要在月球3790平方公裡的範圍挖一米深的土壤,也就是三個半香港的土地面積上挖一米深。要知道,這些土可不是在地球上挖,我們有現成的挖掘機。那是要到月球上去挖啊,挖土機的生產或運輸成本得多高啊?這還不算完,挖出土來以後,還要加熱土壤提取氦3。根據推測,至少得把土壤加熱到700攝氏度才能把氦3釋放出來。加熱這麼多土壤,同時還得收集產生的氣體,而且只能在月球上操作,工作有多複雜可想而知。
更困難的是,月球土壤裡面可不只有氦3一種氣體啊。有文章估算,每獲得1噸氦3,同時可以獲得6300噸氫、70噸氮和1600噸碳。這篇文章還沒有估算氖、氬等稀有氣體,更沒有考慮氦4的量。太陽風裡雖然有氦3,但氦4的量絕對遠遠高於氦3,也就是加熱月球土壤獲得的氣體裡,氦3隻佔很少很少的一點點,連萬分之一都不到。這些氣體不僅要在月球上都收集起來,還要把氦3提取出來,尤其是氦3和氦4長得非常像,想在月球上把它們分開,那難度不是一般人能夠想像的。就算在地球上操作,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都說師大出美女,可是如果把師大所有的女孩都集中起來,穿上統一的運動服或軍訓服,然後拍一張集體照,讓你在這張集體照裡一下找出所有美女,難度有多大?
接著說,就算能夠得到氦3,怎麼運回來,又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在月球上把氣體壓縮起來,得需要高壓氣罐。這些高壓氣罐,運回地球怎樣穿過大氣層而不被燒毀,也是值得考慮的。就算能成功,到地球上,怎麼用還是個難題。目前,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實現核聚變持續發電,中國做得比較好,也不過能發電一兩分鐘而已,連十分鐘持續發電都很難做到,更不用說發電一年了。所以氦3這個資源,是個美好的未來,絕不是眼下需要搶奪的資源。
有人說可以去月球採礦啊!其實月球採礦不是不可能,至少比利用氦3現實多了。月球上的矽、鐵、鈦、鋁等元素,都可以提煉出來造月球科研站。但最迫切的,應該還是用月球土壤造房子,月球上宇宙輻射太強了,必須給科研站造個厚厚的外殼才能保護地球人不受傷害。從地球上運輸顯然不划算,用月球土壤做最好了。但月球上可沒有水泥,不像地球上蓋房子那麼輕鬆。其實月球上就算有水泥,也不行,第一缺水,不可能把寶貴的水用來和水泥,第二缺二氧化碳,沒有二氧化碳水泥是無法像地球上一樣堅固的。學過化學的朋友應該知道這個化學反應。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只知道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多了對環境有害,很少有人想過月球上二氧化碳會如此寶貴。所以月球上蓋房子,比較理想的辦法是靠高溫把土壤燒化了再凝固成形,類似於燒磚或燒陶瓷,但難度更高。下一步嫦娥八號可能就會去月球練習這樣的燒磚技術,不知道嫦娥八號能不能在月球上煉成三昧真火,為我們打造月宮做好準備。然後還需要用月球土壤生產氧氣供給人類太空人呼吸用,這也是嫦娥工程需要在載人登月前練成的技術。
當然,中國人最擅長的就是種菜了。有些農業科學家也想用月球土壤種種莊稼試試。其實,月球土壤從成分上來說,要想種菜,至少缺少碳氮硫磷幾種元素,鉀元素也不多,這些元素對植物來說可都是主量元素啊,沒有這些元素,植物也就無法生長了。在地球上幾乎遍地都是的這些元素,在月球上卻是稀罕物。尤其是碳,在地球上,我們有氮肥、磷肥、鉀肥,卻從來沒有想過還需要碳肥,在月球上就需要準備好碳肥,最好的碳肥就是二氧化碳氣體。
三、中國月壤的可能用途
嫦娥五號運回的土壤,用來種菜、冶金和蓋房子都是不太可能的,畢竟兩公斤土壤數量實在不多,用來做這些事,一方面不夠用,另一方面也實在有些浪費了。這兩公斤土壤,除了儲存一部分,展覽一部分以外,其它的土壤,應該主要還是用來做更加精細的科學研究。比如分析月球土壤的成分、測定鑽探樣品的分層成分數據、測定月球土壤的年齡等等。還是那句話,國內有很多科研機構和大學都在等著這批樣品出成果呢。當然,也有很多碩士、博士可能因為對這些樣品的研究,而獲得學位。
可以預料的是,我們一部分土壤可能也會贈送給國際合作夥伴,比如歐洲一些提供幫助的國家,也可能作為國禮總送給某些友好國家。至於美國,自己家有那麼多月壤,又專門立法禁止NASA跟中國的合作。所以,他們不太可能第一時間得到中國月壤了,著急也沒有用,以後能不能給看美國總統的表現吧。雖然當年美國贈送中國1g月巖的國禮,我們可是第一時間就回贈禮品了,並不欠他們月壤。
有人會問,普通老百姓能不能購買一點月球土壤呢?目前已公布的信息來看,恐怕是不會讓普通民眾購買月壤了。大家最多能去博物館裡,隔著玻璃罩看看月球土壤長什麼樣了。不過,我們也可以給國家提個小意見,萬一實現了呢?我的想法是,雖然月球土壤非常寶貴,但如果從兩公斤月壤裡拿出1克左右的樣品出來設計成特殊禮品,供人們收藏,也是一個不錯的愛國科普活動。
這1g土壤怎樣處理呢?我的設想是,把土壤顆粒包裹到透明的樹脂或玻璃裡,製作成吊墜、珠寶等形式。只要材料足夠透明,形狀設計合理,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個有放大效果的裝飾品了,用肉眼可以看到中間的月球土壤顆粒。一個月壤顆粒可以做一個裝飾品,1g月壤至少可以做幾萬個裝飾品吧。回頭嫦娥六號再運回月壤來,還可以製作更多這樣的裝飾品。如果我們有幸可以買到,送給愛人,就一句話「月亮代表我的心」!這個想法怎麼樣?很浪漫吧?
如果真能有這樣的裝飾品,你覺得得多少錢一個?你還有什麼更高明的辦法讓普通百姓也可以買到月壤?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把你的想法告訴我們。
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裡,別忘了評論、點讚、關注,謝謝大家!
#月球上的土有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