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讓很多人都沒想到,口罩竟成了2020年的「硬通貨」。而N95/KN95這些專業技術指標,也被人們廣泛熟知。數據顯示,我國口罩的產能大約是每天2000萬,其中醫用的外科口罩產能是220萬,醫用的N95的產能大約是60萬,遠遠無法滿足疫情防控對於醫用口罩的需求。
日前,好消息傳來。在利亞德與深圳奧攔科技的共同合作和推進下,首批經過奧攔獨創的納米疏水鍍膜技術處理過的非醫用口罩,已經順利通過第一輪醫用防護口罩技術專業測試,抗合成血液穿透性單項測試結果顯示通過。這標誌著,利用納米疏水鍍膜技術,將特定的非醫用口罩升級為醫用口罩的創新研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據了解,納米複合鍍膜技術已經在國內電子領域內廣泛應用。利亞德與奧攔是多年的合作夥伴,雙方在鍍膜技術量產測試、改進等方面相互促進;同時,利亞德的LED顯示產品均已採用該技術。增加納米鍍膜保護的利亞德顯示產品防水性、防塵性、抗腐蝕性,都得到大幅度提升,並且得到市場的檢驗和認可。
此次,雙方再次在技術上展開深度合作,希望將該技術升級應用於醫療領域,以解疫情防控燃眉之急。
目前,利亞德與奧攔科技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其他項目的認證,並共同申請技術專利。「該項技術若最終通過全部檢測,將大大縮短醫用口罩的生產時間,這是對口罩生產技術革命性的升級。屆時,將極大地緩解醫用口罩的緊缺局面,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作出貢獻。」利亞德集團董事長李軍興奮表示。
消毒時間更短
「雙疏」防護效果更好
目前,市場上傳統的一次性醫用口罩和N95口罩主要依靠熔噴無紡布的「孔隙過濾」和「靜電吸附」作為主要過濾手段。這種口罩接觸水等物質後會逐步失去靜電,導致過濾效果大幅下降。
「我們的技術通過在口罩表面沉積納米薄膜,實現對普通口罩的『改性』,使普通口罩表面具備醫用級口罩所要求疏水性。」奧攔科技創始人、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博士、耶魯大學博士後雲洋介紹說。「另外,我們獨有的配方還能賦予口罩表面疏油性,這是現有N95醫用口罩不具備的優點。」
此外,醫用口罩消毒是一個相當耗時的過程。傳統的消毒方法主要是環氧乙烷浸泡。環氧乙烷是一種有毒致癌物質。滅菌後,口罩中殘留的環氧乙烷必須要通過解析的方式釋放,耗時七天到半個月不等。在抗擊新冠病毒的關鍵時刻,一分一秒都性命攸關。傳統的消毒方式已經成為瓶頸。
而納米鍍膜技術可以在對非醫用口罩鍍膜的過程中,同步完成高能等離子轟擊對口罩的消毒滅菌過程。兩個過程合二為一隻需30-60分鐘。相關測試正在積極進行中。
應用前景廣闊
從電子領域向醫療領域應用升級
利用納米疏水鍍膜技術升級改造的口罩還有哪些優勢?
對於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應適當建立起口罩、防護服等應急物資的戰略儲備體系。採用納米技術,可以快速將普通口罩升級成醫用口罩的能力,有望為國家解決醫用防護物資緊缺的問題提供一個創新且有效的解決方案。
此番,利亞德與奧攔科技共同申報的納米複合鍍膜技術世界同類技術中處於領先地位。目前,該技術已經完成本土化改造,並在LED顯示燈板、消費類電子產品上實現大規模應用。
「我們已經擁有大規模量產經驗。鍍膜機、原料、人員俱全。一旦所有產品檢測全部通過,我們可以馬上投產。同時,我們也願意與相關醫療器械企業開展合作,提供耗材和技術支持,授權生產。產品出產後,立即投入抗疫一線。利亞德與奧攔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奧攔聯合創始人,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博士蘇建華說。
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該項技術不僅可以利用在口罩等防疫物資領域,在電子、醫用器材等更多領域都將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