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亞德「納米黑科技」通過首輪檢測 有望解決醫用口罩難題

2020-12-22 IT168

一場疫情,讓很多人都沒想到,口罩竟成了2020年的「硬通貨」。而N95/KN95這些專業技術指標,也被人們廣泛熟知。數據顯示,我國口罩的產能大約是每天2000萬,其中醫用的外科口罩產能是220萬,醫用的N95的產能大約是60萬,遠遠無法滿足疫情防控對於醫用口罩的需求。

日前,好消息傳來。在利亞德與深圳奧攔科技的共同合作和推進下,首批經過奧攔獨創的納米疏水鍍膜技術處理過的非醫用口罩,已經順利通過第一輪醫用防護口罩技術專業測試,抗合成血液穿透性單項測試結果顯示通過。這標誌著,利用納米疏水鍍膜技術,將特定的非醫用口罩升級為醫用口罩的創新研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據了解,納米複合鍍膜技術已經在國內電子領域內廣泛應用。利亞德與奧攔是多年的合作夥伴,雙方在鍍膜技術量產測試、改進等方面相互促進;同時,利亞德的LED顯示產品均已採用該技術。增加納米鍍膜保護的利亞德顯示產品防水性、防塵性、抗腐蝕性,都得到大幅度提升,並且得到市場的檢驗和認可。

此次,雙方再次在技術上展開深度合作,希望將該技術升級應用於醫療領域,以解疫情防控燃眉之急。

目前,利亞德與奧攔科技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其他項目的認證,並共同申請技術專利。「該項技術若最終通過全部檢測,將大大縮短醫用口罩的生產時間,這是對口罩生產技術革命性的升級。屆時,將極大地緩解醫用口罩的緊缺局面,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作出貢獻。」利亞德集團董事長李軍興奮表示。

消毒時間更短

「雙疏」防護效果更好

目前,市場上傳統的一次性醫用口罩和N95口罩主要依靠熔噴無紡布的「孔隙過濾」和「靜電吸附」作為主要過濾手段。這種口罩接觸水等物質後會逐步失去靜電,導致過濾效果大幅下降。

「我們的技術通過在口罩表面沉積納米薄膜,實現對普通口罩的『改性』,使普通口罩表面具備醫用級口罩所要求疏水性。」奧攔科技創始人、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博士、耶魯大學博士後雲洋介紹說。「另外,我們獨有的配方還能賦予口罩表面疏油性,這是現有N95醫用口罩不具備的優點。」

此外,醫用口罩消毒是一個相當耗時的過程。傳統的消毒方法主要是環氧乙烷浸泡。環氧乙烷是一種有毒致癌物質。滅菌後,口罩中殘留的環氧乙烷必須要通過解析的方式釋放,耗時七天到半個月不等。在抗擊新冠病毒的關鍵時刻,一分一秒都性命攸關。傳統的消毒方式已經成為瓶頸。

而納米鍍膜技術可以在對非醫用口罩鍍膜的過程中,同步完成高能等離子轟擊對口罩的消毒滅菌過程。兩個過程合二為一隻需30-60分鐘。相關測試正在積極進行中。

應用前景廣闊

從電子領域向醫療領域應用升級

利用納米疏水鍍膜技術升級改造的口罩還有哪些優勢?

對於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應適當建立起口罩、防護服等應急物資的戰略儲備體系。採用納米技術,可以快速將普通口罩升級成醫用口罩的能力,有望為國家解決醫用防護物資緊缺的問題提供一個創新且有效的解決方案。

此番,利亞德與奧攔科技共同申報的納米複合鍍膜技術世界同類技術中處於領先地位。目前,該技術已經完成本土化改造,並在LED顯示燈板、消費類電子產品上實現大規模應用。

「我們已經擁有大規模量產經驗。鍍膜機、原料、人員俱全。一旦所有產品檢測全部通過,我們可以馬上投產。同時,我們也願意與相關醫療器械企業開展合作,提供耗材和技術支持,授權生產。產品出產後,立即投入抗疫一線。利亞德與奧攔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奧攔聯合創始人,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博士蘇建華說。

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該項技術不僅可以利用在口罩等防疫物資領域,在電子、醫用器材等更多領域都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相關焦點

  • 「納米黑科技」通過首輪檢測 有望解決醫用口罩難題
    在利亞德與深圳奧攔科技的共同合作和推進下,首批經過奧攔獨創的納米疏水鍍膜技術處理過的非醫用口罩,已經順利通過第一輪醫用防護口罩技術專業測試,抗合成血液穿透性單項測試結果顯示通過。這標誌著,利用納米疏水鍍膜技術,將特定的非醫用口罩升級為醫用口罩的創新研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據了解,納米複合鍍膜技術已經在國內電子領域內廣泛應用。
  • 黑科技納米口罩引深交所關注 利亞德回復問詢函
    集微網消息 此前,利亞德在互動易平臺回復投資者稱,公司正在研發醫用口罩納米膜材料、 發布的一款黑科技納米口罩已經通過部分醫用測試。3月13日晚間,利亞德針對這份問詢函做出了回復。利亞德表示,公司研發納米膜材料及醫用口罩的主要原因公司於2018年11月開始與深圳奧攔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奧攔科技」)合作研發室內離子膜技術,該技術是奧攔科技針對戶內LED 防潮問題首創的技術。2019年4月,該技術經過多輪技術驗證及測試,已滿足室內產品防潮的要求,並開始批量應用。
  • 廣東「黑科技」納米口罩可戴一周,跟普通口罩有什麼區別
    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口罩成為第一道「護盾」。但是口罩用一次扔一次,很快就沒得用了。特別是在人口大省廣東,常住人口超1.13億人,口罩產能提升仍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幸好的是經過研發人員的努力,我省首款可重複使用口罩開發成功!
  • 口罩也有黑科技?瑞士醫療保健公司「HMCARE」研發全透明的醫用口罩
    HMCARE 是一家醫療保健科技公司,成立於2020年,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由 Thierry Pelet 和 Sacha Pierre Sidjanski 聯合創立,目標是通過醫療保健技術創新服務人類。新冠疫情期間,我們出行必須要佩戴口罩,特別是醫護人員要全副武裝,導致患者完全看不到醫生的長相。
  • MPO(口罩MPO納米濾材布)
    >    MPO(口罩MPO納米濾材布)廣泛應用於KN95或KN99口罩、醫用防護口罩、醫用外科口罩、普通口罩等領域。    特別提醒:聚宏環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獨家研發的MPO(口罩MPO納米濾材布)
  • 合肥這項納米「黑科技」 讓口罩過濾效率高達99.5%
    眼下,口罩等防護物資的需求量居高不下,市場上對於口罩核心部件的熔噴無紡布需求量持續增加,位於新站高新區的安徽元琛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加大技術攻關力度,解鎖口罩黑科技,研發生產出一種更具技術含量的納米膜,用於口罩生產。
  • 醫用口罩靠燒可鑑別?納米口罩是否靠譜?專業人士這樣說
    來源:一財網普通消費者如何鑑別真假醫用口罩,網傳的靠燃燒、浸水、撕扯等鑑別醫用口罩方式是否可靠?市面上也新推出了納米口罩,安全性如何? 新冠肺炎疫情下,用於防護的醫用口罩成為當前最緊俏的商品之一。巨大的市場需求,催生了醫用口罩生產行業的繁榮,不少企業紛紛轉場改行進軍口罩,但口罩市場繁榮下暗藏質量隱憂。醫用口罩跟民用口罩之間的區別在哪?普通消費者如何鑑別真假醫用口罩?網傳的靠燃燒、浸水、撕扯等鑑別醫用口罩方式是否可靠?市面上也新推出了納米口罩,安全性如何?
  • 森榮PTFE納米口罩膜問世
    通訊員 田耀 張帥 報導晨報訊4月8日,記者在位於桓臺縣的山東森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看到,PTFE納米口罩膜正以每分鐘百米的速度從生產線上不斷產出並迅速打包。這種僅為頭髮厚度百分之一的口罩膜,是森榮公司新開發出的可替代目前廣泛使用的熔噴布的新型防護材料,用PTFE納米口罩膜生產的口罩,可連續使用30天幾乎無指標降低,過濾效率可達99%,得到國內外高度關注。「這層薄薄的膜就是公司新開發出的可替代熔噴布的防護材料,經權威機構檢測,其指標達到P95(P95指油性和非油性顆粒物的過濾效率都能達到95%以上)的技術要求,得到國內外客戶的高度關注。」
  • 納米新材料盡顯「硬核」科技!青島企業為口罩配了新「心臟」
    納米新材料盡顯「硬核」科技華世潔緊抓市場對新材料的新需求,從工業領域延伸到民用領域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短短一個多月時間,被稱為口罩「心臟」的熔噴布價格已經漲了十多倍。
  • 「洛陽造」抗菌抗病毒口罩新品發布 50萬隻醫用口罩現場捐贈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王雪娜/文王以震/圖 通訊員王思臣1月10日上午,河南盛都環保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新品發布暨捐贈儀式在洛陽高新區火炬大廈廣場舉行。50萬隻醫用口罩現場捐贈王以震攝石墨烯納米銅材料發明人連崑博士發布新產品抗菌抗病毒口罩研發及專利技術信息。
  • 解決世界「口罩荒」,難題在哪裡
    浙江建德朝美日化有限公司是全國最大的醫用口罩生產商之一,該公司總經理林焰偉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平時工廠的口罩日產量約為20萬隻至30萬隻,目前已經將產量提升至50萬隻。「我們把普通口罩的生產線改造成符合醫用等級的,新增了10條醫用N95口罩生產線,機器一天開機12個小時,還增加了近一倍員工」,林焰偉表示,公司產能已經達到極限。
  • 新綸科技:公司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最高日產20萬隻
    集微網消息 自疫情爆發以來,大大小小的口罩購買渠道都一度脫銷,隨著疫情持續蔓延,全球大眾對於口罩的需求都在持續增長。在這樣的背景下,讓擁有口罩生產線的新綸科技在近期備受投資機構的關注。2月5日晚間,新綸科技披露了近期一次投資者調研記錄。
  • 山西健康之路口罩:醫用非醫用口罩的區分方法及兒童口罩標準分析
    1、口罩組織與結構 對於帶過濾閥的口罩(見圖1),可以通過過濾閥分辨。帶過濾閥的口罩一般不會是醫用口罩。如我國醫用防護口罩標準GB19803-2010第4.3條款就明確規定「口罩不應有呼氣閥」,這樣可避免飛沫、微生物等通過呼氣閥呼出,從而危害他人。
  • 【疫情防護】一隻口罩的科技含量
    用這些材料做口罩,達不到醫用口罩國家標準的要求。怎樣才能提高醫用口罩的過濾效率呢? 「對過濾材料進行駐極處理是一個有效辦法。」張威介紹,經過駐極處理的材料表面就會存在由大量靜電荷形成的電場,這個電場通過靜電效應使中性顆粒物帶電從而捕獲到纖維表面。靜電力可以使過濾材料在不增加過濾阻力的情況下,極大地提高過濾材料對細菌、亞微米級顆粒物的捕獲效率。
  • 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和防護服的檢測
    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是最常見、使用頻率最高的口罩,這種口罩如何檢測?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需要檢測11項指標,包括外觀、結構與尺寸、鼻夾、口罩帶、細菌過濾效率、通氣阻力、微生物指標、環氧乙烷殘留量、細胞毒性等。
  • 疏博納米四代納米微多孔口罩過濾膜性能對比分析
    圖3 第一代三層疊合納米結構圖為了解決膜易位移被破壞難題,疏博納米研發團隊經過反覆測試,工藝改進,推出了第二代高過濾低阻粘合型納米膜(圖4),第二代高過濾低阻粘合型納米膜為兩層粘合結構,納米膜與無紡布不易分離且不易位移,貼合牢度高。
  • 退役老兵陳士峰:自主研發白衣戰袍 新式醫用防護服通過檢測
    兩個多月後,一種新式的「正壓分體式防護服」終於研製成功,並通過江蘇省特防監督檢驗中心醫用合格檢測,這也意味著一線醫護人員將有望穿上更加安全舒適的醫用防護服了。 以前防護服只要穿上去,N95口罩戴上去,立馬就覺得氣上不來了。這種防護服一點不適感都沒有,很舒服。」
  • 河北廊坊市市場監管局力促醫用口罩意向企業轉產擴能
    河北新聞網訊(張欣媛、安萌)疫情發生時,河北省廊坊市醫用口罩在產生產企業僅1家,日產能8萬隻,遠不能滿足疫情防控所需,隨著復工復產復學潮的到來,疫情防控所需的醫用口罩缺口持續加大。為有效解決供應難題,廊坊市市場監管局採取超常監管措施,發揚過硬工作作風、主動作為,靠前服務,成立駐廠幫扶專班,深入企業24小時現場辦公,對全市有意轉產醫用口罩的生產企業進行精準幫扶指導,全力促進醫用口罩意向生產企業轉產擴能,保障廊坊市醫用口罩供應和質量安全。目前,有轉產意向的5家重點幫扶企業,1家企業已進入現場核查階段,預計3月底投產。其餘4家轉產企業已進入醫用口罩生產註冊申報階段。
  • 近20天累計生產口罩5.7億隻 國產口罩企業有望彎道超車
    月底我國口罩產能有望擴大至1.2億隻/日,正填補短期口罩供應的部分缺口。一方面,在需求與擴能並行的當前,原材料、配件、口罩機仍出現短缺並制約著口罩生產與時間「賽跑」的效率,有的企業正另闢蹊徑研發納米纖維膜替代熔噴布,解決材料短缺問題;另一方面,行業觀察人士則提出口罩擴能在疫情過後是否出現產能過剩的擔憂。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在近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疫情過後富餘的產量,政府將進行收儲。
  • 全市銷售平價一次性醫用口罩70300隻
    3月6日,記者從市發改委了解到,3月1日起,我市每天投放2萬隻平價一次性醫用口罩,每隻限價銷售不超過2元,上百個投放點覆蓋兩區兩縣。截至3月5日,全市已銷售平價一次性醫用口罩70300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