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海鵬和黃霑,同樣是1941年出生在廣州西關的粵語文化藝術家

2020-12-12 粵一簫

在香港娛樂圈當中,有兩位粵語文化博大精深的人,他們在粵語的問候藝術方面的造詣都十分高深。其中一位便是被譽為香港扮嘢天王的盧海鵬,另外一位更是香港大名鼎鼎的四大才子之一黃霑。他們都同樣是1941年出生,同樣出生在廣州西關,盧海鵬生在廣州西關逢源北街,而黃霑生在廣州西關寶華路。因此他們從小便深得粵語文化的精髓。

「盧海鵬試咪」這句粵語歇後語早已在香港娛樂圈當中無人不曉,而黃霑除了是一名出色音樂填詞人之外,他對於粵語的問候藝術方面同樣無人能及。很多觀眾對於張衛健和郭富城主演的《倫文敘老點柳先開》當中的粵語對聯的片段記憶猶新,首先是吳孟達出上聯「銑錢鏟鋰鎰鑊」,跟著郭富城對了「柑蕉桔梨蘿柚」這句下聯,而張衛健對了「雁鷲雕狸獅狒」這句下聯。當中的意思比較簡單,只要是廣東人都基本懂得。

而在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當中,周星馳與」對穿腸「的最後兩段對聯即便是廣東人也有很多看不明白,那便是「冚家鏟泥齊種樹,汝家池塘多鮫魚」,「魚肥果熟嫲捻飯,你老母兮親下廚。」裡面的這些對聯正是黃霑先生寫的。

相關焦點

  • 尋訪香港樂壇大師「黃霑」故居,在廣州繁華鬧市中,嘆:大隱於市
    「黃霑」除了在音樂界有傑出成就,還身兼作家、主持人、演員等多種身份,被視為香港跨媒體的代表人物,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與倪匡、蔡瀾並稱為「香港三大名嘴。肯定有許多人聽過「黃霑」的歌曲,但可能很少人知道,黃霑是出生在廣州。
  • 盧海鵬街邊「試Mic」,時隔30年再唱《幾許瘋語》!
    盧海鵬,1941年12月21日出生於廣州西關,今年七十幾歲依然老當益壯,經常出演電視劇、電影,而且產量絲毫都唔會比後生一輩低!後生時嘅盧海鵬,因為某啲原因,三次遊水偷渡香港,兩次畀人捉。1970年終於喺香港安頓落嚟。佢做過紗廠工人、工廠會計、畫花技工、碼頭工人,幾乎咩工都打過曬,但系佢嘅夢想依然系成為一名演員。
  • 《外來媳婦本地郎》當中七位年過70的演員,都是多才多藝老戲骨
    一,康伯扮演者龔錦堂如今的康伯已經81歲高齡了,他於1939年出生於廣州,老家為番禺。1962年,廣州話劇團的前身羊城話劇團成立,龔錦堂成了該團的正式演員。2000年,康伯扮演者龔錦堂把她推薦進了《外來媳婦本地郎》,一演就是20年。直至如今她都對「伯樂」兼「老伴」龔錦堂感激萬分。演技精湛的他們在戲中飾演的一對老夫老妻在觀眾看來實在太像了。三,蘇威艾扮演者盧海潮盧海潮於1946年出生廣州西關,如今74歲。父親是一個紡織業大亨。妻子是粵劇名伶陳小莎(09年已去世)。
  • 香港粵語和廣州粵語的區別,誰才是最正宗的?
    例如宋朝時廣州的海外貿易非常發達,一些阿拉伯語也由此傳入從而影響到廣府語言的詞彙。清朝260年的穩定歲月,使得保持了古漢語九個音調、及大部分文字發音的現代粵語在清朝末年徹底形成。同期,現在的普通話也在以北京為中心的地方形成,但其音調只剩下四個調了,徹底與北方胡語相一致。粵語覆蓋地區廣泛,不同地區在口音上會有差異但差異不會過大,例如粵北韶關地區的人,完全可以和廣西東部的人進行粵語交流。
  • 《不文集》——懷念江湖大俠黃霑
    行至中途偶聽得幾男幾女正在談論「風月笑話」,大腦裡登時湧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黃霑的《不文集》。《不文集》封面在祖國開放的八十年代初,小時候耳聞目染了《霍元甲》等港臺武俠影視劇,可以說內地的武俠劇盛極一時、萬人空巷。當時,香港有兩位大俠。一位是高高在上的金庸大俠,另一位則是嬉皮笑臉的黃霑大俠。
  • 香港四大才子系列之黃霑
    1941年3月16日出生於廣州,原名黃湛森,中國香港詞曲家、作家、主持人、演員、導演,2004年11月24日,因肺癌病情惡化搶救無效在香港沙田仁安醫院去世,享年63歲。總而言之 就是有好多PS:他的博士論文《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 ─ 1997)》是香港流行音樂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文字之一。 黃霑一開始是進入廣告界
  • 「音樂教父」黃霑:曾和李小龍打架,羞辱成龍,是最敢說的香港才子
    黃霑本名黃湛森,黃霑,是藝名。他和金庸,倪匡,蔡瀾合成」香港四大才子「。1941年廣州出生。早年他入讀喇沙書院,後升讀港大,1963年畢業於港大中文系。開始從事編曲作詞,有人一因為一首歌養活了自己一生,而他,寫就了2000多首歌曲,貫穿了整個香港流行文化黃金時代。但其實這名音樂才子,在生活中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人。在喇沙書院上學期間,黃霑表弟被李小龍欺負,文弱書生的黃霑氣不過強出頭要和李小龍決鬥,但是一個文弱書生要和李小龍決鬥這不是找死嗎?結果當然是他被打的遍體鱗傷,但是也因此和李小龍成為莫逆之交,這件事成為他常掛在嘴邊的威風史之一。
  • 香港四大才子之黃霑
    這篇文章,和大伙兒聊聊黃霑。黃霑,原名黃湛森,1941 年出生於廣州。1949 年,隨父母遷往香港。在作曲方面,黃霑也留下了不少經典的旋律,比如:香港粵語流行音樂的巔峰時期,「輝黃」二人,黃霑氣不過,強出頭找李小龍算帳。結果可想而知,黃霑被打得鼻青臉腫。但是也因此,二人成為好友。這件事,黃霑後來經常掛在嘴邊吹水:我可是和李小龍打過架的人。
  • 音樂大師黃霑
    黃霑1941年出生在廣州,後來整個家族都搬到了香港,所以黃霑的童年在內地,後面的求學之路都是在香港完成的。黃霑原名黃湛森,49年的時候去了香港,與家族中的幾個兄弟在一個叫喇沙學院的學校讀書,在這期間還發生過一件黃霑與李小龍的趣事。
  • 西關民樂團今日成立
    粵曲是一眾極具廣東特色的音樂藝術形式,最初源於戲曲聲腔,早在2011年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藝術底蘊深厚,群眾基礎廣泛。這次為饗一眾粵曲愛好者,讓市民街坊過足粵劇癮。廣州作為「千年商都」和「國家重要歷史文化名城」,一眾厚重文化積澱匯聚荔灣,形成了極具特色的濃厚嶺南藝術氛圍和文化景觀。
  • 我喺廣州人,我識講粵語!
    估下呢啲常用粵語字點讀咯!據我了解,口音分為西關口音、東山口音、西村口音和番禺口音自細就聽過「西關小姐」、「東山少爺」「有錢住西關,有權住東山」等的舊說法>畢竟以前西關特別受富人青睞很多有錢人都到這建別墅,因此有了西關大屋同樣,東山現存的民國小洋樓是當年留洋人士對外國生活的嚮往而建的不久有權有勢的人
  • 一代「鬼才」、中國風的優秀代表之一,香港樂壇一代詞宗黃霑
    黃霑及「輝黃」(顧嘉輝黃霑合作)組合的作品,是真正的「中國風」(黃霑和林燕妮共舞。)一代流行詞宗黃霑是如何煉成的呢?一,少時便有音樂天賦。1941年3月16日黃霑出生於廣州,1949年隨父母移居香港,兄弟姐妹8個,他排行老六。早年就讀於喇沙書院,這是一所名校,著名校友有:李小龍、白先勇、許冠文等。李小龍(40年)僅比黃霑大一歲,求學時黃霑曾被李小龍痛毆。
  • 廣州周邊遊:走進廣州最美老街,領略一番原汁原味的西關文化
    廣州周邊遊:走進廣州最美老街,領略一番原汁原味的西關文化大家好,我是小帆,歡迎來到小帆的吃喝玩樂頻道!說到廣州老街,你最先想到的是哪一條?我想上下九步行街,你一定不會不熟悉吧。可是你應該不知道的是,在這條街內有一條路叫做恩寧路。
  • 聊聊廣州舊西關以及十八甫十三行的歷史
    1913年廣東鶴山縣人鶴山縣現在是江門市代管的一個縣級市於清雍正十年(1732)建縣因市內有山形似仙鶴而得名雖然出生在鶴山但是清末的時候先生在廣州西關小半甫開業行醫既然說到這裡那就來聊聊醫案裡出現的一些廣州地名首先是先生行醫的地方西關是廣州荔灣區的舊稱現在是荔灣區內的大部分地域
  • 黃霑在香港未回歸時寫了一首歌,被當時所有內地人視為神曲膜拜
    黃霑這個名字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現在的年輕人對他可能都不是很熟悉了,不過要知道當年的時候的他可是很火的,甚至他寫過一首歌你肯定會唱,就是那首人人都知道的《我的中國心》,他當年的時候寫的這首歌真的是讓所有中華兒女感動。
  • 武俠的聲音印記—黃霑
    黃霑(James J.S.Wong,1941年3月16日-2004年11月24日),與金庸、蔡瀾、倪匡並稱香港四大才子。今天是11月24日,是黃霑先生的13年祭日。提起黃霑,絕大多數人都會立馬想起那首經典的「滄海一聲笑」。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至本世紀初,黃霑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好曲子,其中相當一部分與「武俠」有關,每當提到武俠歌曲和寫詞人的時候指定都會被談起,今天,來回顧幾首黃霑先生的詞曲吧!黃沾與電影導演徐克是知交好友,徐克90年代初拍的許多古裝電影都由他配樂填詞。
  • 黃霑:不信人間盡耳聾?其實人間盡耳聾!
    我也認為,不信人間盡目盲……這是一個天崩地裂的時代,過去的榮光,過去的姿態,在這個時候都得改變。因為,陣地就在那裡,我們不去佔領,就會被劣質內容去佔領……十年前黃霑(1941年3月16日-2004年11月24日)去世,後輩歌壇一哥林夕感傷地說:霑叔晚年介懷沒人找他寫歌了,我介懷他介懷。
  • 為何有的正宗廣州人也不能把粵語說得很流利?那還算是廣州人嗎?
    英語對於美國是法定保護強制使用的語言,粵語對於廣州,哪怕作為廣州本土文化的基礎,但粵語不具備法定性,不受任何法律保護。可以細細體會兩者區別。就是正宗的廣州人也分幾十種口音,有省城的,有西關東山越秀的,就算海珠區的河南與河北分別極大,河南的近郊遠郊已大不同,與河北遠近郊也極大分別,另外,廣州四鄉,外縣、市更是有異,更無論以前大致上南(海)番(禺)順(德)等地鄉音了粵語很重要,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寶藏,更何況這個語言在世界和港澳地區有著重要影響力。
  • 黃霑到底有多風流?
    有人說香港是文化沙漠,其實香港的流行文化,曾經深遠地影響了一代人,黃霑一定是會被想起的翹楚鬼才。 回首他來時的路,我們看見這位老人曾為這片荒漠點燃了一盞明燈。有些人一出生,便註定被時代記住。 1941年3月16日,黃霑出生於廣州,八歲那年,隨父母搬到香港。因父親的緣故,他自小身上帶有一股匪氣。 早年他入讀喇沙書院,同班同學的名字也很響亮,李小龍。一天,他的表弟哭訴總被一個男同學欺負,心性狂傲的黃霑怎肯善罷甘休,他決定替表弟討一公道,跑去一看,竟是李小龍。
  • 廣州作為一線城市,為什麼還有很多公司都強調說粵語呢,來看看
    老三區是指越秀區、荔灣區、海珠區, 其中越秀是昔日的東山,這一面充滿了達官貴人,今天越秀區也是許多政府機關、歷史文化景觀所處的地方,可以說是廣州的政治文化中心, 荔灣在地理上離佛山很近,這裡是以前的西關,這一片商人比較多,很多有名的小吃,如研缽餅、碗翅、小菜粥都發生在這裡, 隨著外來人口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