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有苦也有樂。
江灣路逸濤園內的小超市每到下班點都同樣熱鬧。80平米的小店儲量驚人,門口的陳列櫃區擺放著當天新到的香腸火腿,進門口擺放著新鮮蔬菜水果等食物,冰櫃裡有各種速凍水餃,進去一些,就看到有個小房間放著椅子和小床,方便衣架上掛滿了衣服,再裡面有一張簡易小桌子,桌上放著剛吃完還沒來得及收拾的碗筷,一個小女孩在旁邊看書。
「下課回來就在這兒寫作業,一會兒她爸爸接回家。」超市店主李霞告訴新金融記者,這個小店是她白天的家,工作、吃飯。每天早上 4點半出門上貨,7點前到店,一直要忙碌到晚上10點才關店。
這就是全國成千上萬個小店的樣子,它們背後是就業、消費、溫度和煙火氣。它們是市場經濟的毛細血管。
2019年12月30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說:「要以更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發展『小店經濟』,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促進形成一批人氣旺、特色強、有文化底蘊的步行街。」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
今年7月16日,商務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小店經濟推進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提出要通過開展小店經濟推進行動,推動社區、批發市場、商圈、特色街等小店集聚區轉型升級。推進電商平臺、物流企業、商貿企業、中央廚房等「以大帶小」、賦能小店,加快發展「產品優、服務好、環境美、營銷廣」為標準的特色小店。
至2025年 ,培育小店經濟試點城市(區)100個,賦能服務企業100家,形成人氣旺、煙火氣濃的小店集聚區1000個,全國達到「百城千區億店」目標。
小店重啟 2億人就業
在路口早點部買老豆腐,到樓下理髮店剪個頭髮,繞道街角花店買上一束玫瑰,回家路上再在街口便利店買份關東煮。街頭巷尾,琳琅滿目的小店已重啟,熟悉的煙火氣回來了。
如今許多街區商圈,已重拾生機和活力,市場逐漸復甦,「毛細血管」在慢慢回溫。
疫情發生後,小店經營受到不同程度衝擊。但走在津城,昔日的忙碌漸漸回來,復甦的小店正重新點亮街頭。
近日,新金融記者在和平區赤峰道、成都道、先農大院等商圈走訪,粗略估算,街邊小店的開業率達95%以上。其中,小超市、24小時便利店、餐飲、房產中介、理髮店、服飾店等店鋪均已開業。鱗次櫛比的小店沿街開放,也讓津城有了往日模樣。
「燒烤店、奶茶店、小餐館重回往日煙火。」 「再也不用自己上手當TONY老師。」許多網友這樣感嘆。疫情既讓小店的「溫度」倍增,也讓小店成為觀察市場復甦的一扇窗。
放眼全國,萬千小店在頑強復甦中。小店的意義不僅在於這些生活小事,還在於吸收了大量靈活就業人員。許多小店也都是如李霞一樣的「夫妻檔」。中國目前有8000多萬戶註冊小店,其背後也是上億家庭的生計和2億人的就業。
市場化街井味
小店也有小店的難處。一方面,抗風險能力較弱,另一方面,能長期生存下來的小店無一不是「市場主導消費者選擇」的結果。
位於昆明路北京銀行隔壁的賓果士麵包店60平米左右的小店,遠近聞名。低糖、無防腐劑、健康是麵包店老闆畢勝的初心,店內面包均使用日本麵粉製作,進口巧克力食材、無防腐劑添加劑,備受一眾津城消費者的好評。
「畢老闆店內設計很有格調,約朋友下午坐會兒也舒服,而且適合拍照打卡,很多社交網站上都在推薦。」
「店內很乾淨,麵包沒有添加劑,給孩子吃放心。」
作為十幾年前老天津品牌的麵包店,去年經過重新裝修後重出江湖。
畢勝在接受新金融記者採訪時表示,店裡售賣的食品均是當天新鮮製作,保證食材健康,無色素添加劑。「現在很多顧客都成了我的朋友,所以生意才越來越紅火。而且現在我們開通了外賣和電商平臺,可以全國配送。」
在周圍店鋪或經營不善、或受疫情影響走馬燈似的變換的同時,年近六旬的李阿姨和老伴兒在和平區五大道的胡同裡經營的一家煎餅餜子店卻一直紅火。
一位正帶著孩子買煎餅餜子的女士跟新金融記者表示,老兩口人特別好,小孩不吃蔥,每次李阿姨都多加一個雞蛋單獨攤一個皮,多放點啥少放點啥從不計較,每次還給單獨切好分裝,方便孩子吃。更重要的是,「門臉雖小,但感覺比推車小攤位更安全有保障」。
市場主導的是什麼樣的店,消費者選擇的又是什麼樣的店呢?「品質好、服務好、講誠信」「產品優、服務好、環境美、營銷廣」是《通知》中提到的經營理念和特色小店標準。
畢勝的賓果士這家店「小而精緻」,有格調、有口碑。之所以能開得如此長久,畢勝坦言,「我覺得做生意沒有秘訣,誠信最重要,只把顧客當自己。」
畢勝表示,小店一路走來,這次重啟後增添了幾款新品,把主打產品做好,保質保量,留住老顧客,再讓新顧客成為回頭客。「有很多顧客都是在我們店吃了好些年了,這也許就是成功的秘訣吧,做到問心無愧。」
李阿姨也表示,「煎餅餜子是天津文化遺產,綠豆麵糊、餜箅都是現做的,用的油也都是好油。貨真價實,童叟無欺。」
小店是有「溫度」的,承載了人情社會的價值觀與文化屬性。小店熟悉周圍的街坊鄰裡,懂得他們想要什麼;小店還是大家飯後聚集、閒聊消遣的地方,也承載了許多人的兒時記憶。
稅收減免解決實際困難
政策再次著眼於小店。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強化穩就業舉措的實施意見》,明確各類城市創優評先項目應帶動就業能力強的小店經濟。
《通知》要求,地方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落實好現行扶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減稅降費、金融支持、優化營商環境等政策,真金白銀支持小店經濟發展。
新金融記者從便利蜂連鎖便利店北京公關總部了解到,在商務部推動下,從去年開始全國各地相繼出臺了鼓勵品牌連鎖便利店發展的相關規劃,便利店在社區服務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特別是在天津,深刻感受到了營商環境在持續優化,政府部門在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去年,在天津有140多家門店需要辦理證照資料變更,放在過去至少要跑200多次,最快也要半年才能完成。但從去年開始,和平區市場監管局打破了傳統模式,創新性地推出「團體化」審批服務,僅用半天時間就可以在該區的20多家門店辦理完畢,讓企業親身感受到「 天津效率」和「天津服務」帶來的便利。
為了減輕疫情對小店經濟的影響,今年6月,阿里巴巴零售通又發起「小店經濟復甦計劃」,其中包括對符合條件的小店推出10萬元的零息貸款以及10萬元的免息賒購服務,用來支持小店店面改造、貨品升級、數位化升級,從而降低成本。
不過在促進小店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有著不少實實在在的困難。畢竟,越是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抗擊風險能力越弱,受到疫情衝擊越大,享受政策相對來說也越困難。比如金融方面,個體工商戶量大面廣,銀行對其信息的掌握相對不全面,資金支持較為緊張。
便利店是小店經濟高光
便利店不僅是城市最溫暖的角落,同時也讓城市的運轉更加便利和高效。在中國,便利店門店數量的一直在不斷年增長。
近日,新金融記者來到環球置地中心羅森天津1號店,店長介紹,現在便利店運營已恢復到往日水平。很多羅森商品深受消費者喜愛,已經成為「網紅」食品,除了周邊居民、寫字樓公司白領是這裡常客,很多年輕人也會慕名遠道而來,專門「代購」,也包括一些直播博主,經常舉著手機進店直播「帶貨」。
羅森天津市場地區負責人向新金融記者介紹,目前羅森在天津以特許加盟形式開設加盟店為主,各加盟店可獲得天津市政府各項減免優惠政策。現在加盟一家單店業務資金約70萬元,天津商品庫大概是3000單品數左右,店鋪可以在標準陳列的基礎上,根據商圈的特點,從商品庫中選用更適合自己店鋪的商品。而且每周都有近百種新商品上市,替換一些過季的、滯銷的商品。再加上專用的鮮食工廠強大的產品開發能力,羅森針對的客群正在不斷地擴大。未來預計天津市場會開到200—300家店鋪。
今年,是羅森進駐天津的第二年,但已經得到了眾多消費者和加盟商認可和支持。很多商圈也主動邀請羅森進駐。羅森天津積極配合天津市以及各區政府工作,加速在各區的開店計劃。近期剛剛進駐濱海新區的MSD羅森店,首日就創下8萬元的銷售業績。
數位化助力轉型
萬千小店自身也在危中尋機,靈活求變。小店經濟的快速回暖,背後有數位化轉型的功勞。
發展外賣,讓許多店主嘗到甜頭。
1月下旬,隨著疫情的影響蔓延,很多藥店、生活用品店將生意重心轉移到線上平臺,在餓了麼平臺上架防疫和生活用品,訂單數量一下比以前增長了幾十倍。
河東區錢記燒烤食府的錢總就意識到外賣的重要性。錢總也感受到,這個特殊時期,餓了麼外賣訂單上漲不少。錢總很早之前就開通了外賣配送功能,這次更堅定了發展信心。「防疫期間提倡居民減少外出,外賣幫了大忙!」
阿里巴巴集團零售通事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一年才1萬家小店開通餓了麼服務,這次防疫期間就新增了5萬。」近期,零售通聯合50家品牌,推出針對600多萬家街坊小超市的幫扶方案,其中就包括開闢線上到家渠道、提升數位化經營能力等方面。
近年來,小店經濟快速發展,在擴大就業、方便群眾生活、繁榮市場經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