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0年消費這麼火 2021年還有機會嗎?】2020年底消費旺季,「喝酒吃藥」行情再起。消費賽道火爆的行情,2021年能夠持續多久?2021年春季行情是否會出現?郭睿認為,2021年消費是不是有春季行情,不太好做精準的判斷。但每年都會有優質的公司、本身基本面非常好、增速非常超預期的公司。(中國基金報)
2020年底消費旺季,「喝酒吃藥」行情再起。消費賽道火爆的行情,2021年能夠持續多久?2021年春季行情是否會出現?郭睿認為,2021年消費是不是有春季行情,不太好做精準的判斷。但每年都會有優質的公司、本身基本面非常好、增速非常超預期的公司。
2020年12月30日,基金君邀請到中歐基金的新銳基金經理郭睿做客粉絲會。郭總是國內少有的,既有A股投研經歷,又有擁有H股投資經驗的基金經理。
以下是郭總活動中分享的精彩觀點:
1、不用過於關注一兩年短期的消費行情,挑選適合自己的基金,長期去持有。
2、公司或者選好的企業的標準在於這些企業是能夠有效解決消費者痛點的。對消費者的痛點,我們一定要進行有效精準的分析,然後再找到對應的能夠對稱解決問題的公司。
3、新一代的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在逐步降低,他們對產品品質的要求,包括對產品品牌的標籤,以及賦予的內在精神,會更加看重。
4、好的企業大概率是走「小而專、專而強、強而大」的路線。
5、投資基金,大家要謹記一點是,我們千萬不要在市場風格抱團最極致的時候,或者成為最熱熱點的時候,開始投資它。
基金君整理了當天活動的文字實錄,與您分享。
01
消費是長期賽道
白酒消費結構升級是大趨勢
問:您如何看待「春季行情」?現在很多人都在幻想明年春天會有一波上漲行情,往年的「春季行情」會在明年繼續上演嗎?您覺得催生「春季行情」的原因有哪些?
郭睿:「春季行情」更早是美國資本市場規律的一個總結,就是在每年年初大概率會有一些比較不錯的投資機會,衍生出來先是叫「一二月效益」,然後演變成「春季行情」。從基本面來講,明年春季一季度,就消費來講,春節的時間比較晚,再加上今年新冠疫情的影響導致低基數。很多企業明年一季度的增速,整體大家預期都是比較樂觀的,背後就會研究出來一個偏一致的觀點和預期:大家對明年一季度相對比較看好、比較樂觀的。
明年整個板塊指數是不是有春季行情,我們不太好做精準地判斷。但我相信每年都會有優質的公司、本身基本面非常好、增速非常超預期的公司,總歸會有春季行情的上演。所以我個人更喜歡把春季這種旺季,當成是我前面投資股票,研究股票邏輯的數據驗證,因為全國大範圍的年貨儲備,是很標準或者很大範圍公允客觀的數據驗證通道。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渠道和方式。至於這些公司,我相信如果它的業績是持續不錯的,總歸會給到我們一個非常不錯的回報,但是春節漲,還是春節後漲,我覺得沒那麼重要。
催生這個相關行情的要素,如果就資本市場大的方向來講,肯定是跟整個貨幣政策,大的經濟政策比較相關。甚至會延伸到整個國際貿易關係等這些問題上。往小講,和企業自身的盈利增速,包括基本面確定的程度是息息相關的。整體來看,無非是大和小的關係,前面比較大的東西,我們很難做精準的把握,所以我們只能做好自己擅長的。能掌握好的事情,就選出來好的公司。所以春季行情,包括說春季效應,它和任何一個時間點的行情效應,我覺得本質上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區別。可能從人的心理上來講,會稍微佔優勢。
問:消費類股近兩年氣勢如虹的漲勢,後續還有後勁嗎?請問郭總,未來一年消費的配置會放在哪些行業和主題?
郭睿:過去幾年,消費整個投資回報不錯,包括很多消費類的基金,淨值的漲幅也相對比較好。我們一直強調消費是長期賽道,不用特別擔心一兩年大的波動,因為消費行業的周期比較長,它行業自身經濟發展的規律都有3~5年,甚至5~10年更長的維度。未來,包括接下來一年,基金的回報率是不是還能像前兩年那麼好,這個我們要放平心態來看,因為長期,消費公司和消費基金的回報是和業績增速息息相關的。
消費是一個非常大的賽道和行業,消費的細分行業也比較多,相關的上市公司、可投資的標的也非常多,我們不能夠把消費局限在某一兩個細分板塊和領域上,應該放在整個大消費範圍裡,來看這個問題。歷史上以年度為單位的大量復盤也證明,不管哪一年都沒有出現過所有消費細分行業估值都貴,或者估值都便宜的情況,也就是不管在牛市、熊市,還是震蕩市,總會有一些消費的細分領域和板塊的公司脫穎而出。所以我們不用過於關注一兩年短期的消費行情,挑選適合自己的基金,長期去持有。
消費的配置可以看更長一點,我們一般從3到5年的維度,來看待投資機會。目前因為新冠疫情,包括5G的快速推進和應用,社會化分工的進一步重構,會導致未來3到5年,優質的消費品企業的利潤複合增速,從以前的15~20的普遍中樞,提升到25~30,甚至更高的增速中樞。這樣有機會帶來很好的投資收益。
具體的方向可以分為幾個大類,首先,5G相關的應用和硬體類,另外,中國是一個世界工廠的地位,隨著疫情,包括供給側的改革、需求側的改革,以及內循環、擴大內需等等一系列政策的支持,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以前做外貿、做出口的企業,逐步轉成內銷,開始做自己的品牌,同時在提供快速收入增長的同時,進一步增厚企業的利潤率空間。
過往都是偏實物的消費比較多,是偏實體物品的消費,但是我相信未來服務行業發展也會非常快,人們的需求也會非常多。比如,醫療教育相關的服務、物業管理相關的服務,寵物衍生出來的相關服務和需求。另外信息化、數據化,以及信息安全相關的服務,我相信機器人是比較好的賽道。歸根結底來講,我覺得選公司或者選好的企業的標準在於這些企業是能夠有效解決消費者痛點的。對消費者的痛點,我們一定要進行有效精準的分析,然後再找到對應的能夠對稱解決問題的公司。
問:您怎麼看白酒板塊的年末行情,您覺得明年白酒板塊投資要點在哪裡?會逢高減倉嗎?
郭睿:首先,白酒近幾個月的漲幅比較明顯,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新冠疫情疫苗的逐步推出,上半年受損的行業,大家可能認為會迎來業績的拐點。第二,中秋和春節這樣的旺季,大家可能會有一些旺季行情的預期。第三,近期有白酒公司陸續發布部分產品提價的公告,在某種層面上也進一步增強這樣的信息。第四,十四五規劃,各個白酒公司都在陸續推出這樣的指引,相對給了大家比較確定的未來增長。近期市場風格恰恰又是對這種處在業績拐點的和確定性比較明確的絕對資產,大家抱團抱得比較明顯。
白酒板塊整個中長期的投資邏輯,在於各個價格帶,優質企業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整個白酒消費進一步結構升級的大趨勢。所以我們依舊要在各個價格帶,選出競爭力極強的,具備極強產品力的企業,進行長期有效的跟蹤。對於是不是會高位進行減倉,其實要看公司來決定。雖然近期一些沒有基本面的小白酒公司也有非常呃驚人的漲幅,整個板塊可能會存在因為市場風格帶來短期超漲的現象。但具體到每家公司,要結合公司長期的增長來做判斷,並沒有辦法給一個統一的標準操作的回答。
02
新消費群體衍生新投資機會
選「小而專、專而強、強而大」的公司
問:90後、95後的消費觀有很大的不同,他們未來也是消費的主力,他們有什麼特點?落實到投資上,有哪些投資機會是屬於他們的?
郭睿:90後、95後,甚至00後、10後這部分消費群體,和以前的80後、70後,甚至更早的消費者有比較大的差異,這是由於我們生活的環境、成長的背景,包括收入差異導致的,同時各個區域的不同消費者,差異也是變得越來越大。所以我們要對整個消費者進行細分。他們的共同特點,我們很難通過1~2個詞進行概括和總結,因為不同的人群總是有不同的特徵和標籤。
新一代消費群體,他們很多的生活習慣和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我們過往有很大的不同,具體衍生出來的投資機會非常多。比如很多人可能逐步不願意做飯,不會去做飯,標準化的預製菜餚,或者半成品的菜餚,包括配套的廚具以及複合調味料就會出現。
新的群體對一些新鮮的事物,包括一些尋求刺激感的事物,可能會更喜愛和青睞。包括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可能也會做得更好,比如設計、淘寶直播帶貨、電子菸、新媒體內容等等,投資的機會還是非常多的。前提是我們要找好細分的對應人群的一些特徵,然後來給到他們一個更精準的解決方案。
我們有一個比較統一的認知,就是新一代的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在逐步降低,他們對產品品質的要求,包括對產品品牌的標籤,以及賦予的內在精神,會更加看重。好的企業一定要不斷去升級自己的產品結構,這種升級並不是說價格的升級,更多的是功能性產品質量和服務品質的提升,順帶帶來一些可能的價格提升。我相信這是比較大的趨勢,在各個消費領域和行業都是這樣。
問:您覺得自己最擅長的市場形態是什麼?是震蕩市、單邊下跌市還是單邊上漲市?你會不會在消費中加入一些科技概念股呢來保持平衡?
郭睿:我最不喜歡的是極致單邊的抱團市場,因為我們的組合在行業上是高度分散的,如果遇到像今年這樣極致的輪動和極致抱團的情況下,我們短期相對來說壓力會比較大。我覺得拉長來看,讓自己選股的勝率提得更高一點,是我們最核心的一個競爭力。市場的形態會有一些短期擾動,但拉長來看,都是盈虧同源的。
我不會在消費基金裡面加一些科技概念的股票,來做一些平衡。因為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是在自己最強、最專注的領域,去把它做到極致。消費類產品或者單一行業主題的基金,都會有比較明顯的風格特徵和波動。我們的想法是做好專業領域的公基人。
居民在配置產品時,可以均衡化配置。比如可以配置消費+科技的組合,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根據自己的預期收益率,來制定多少比例投消費類基金,多少比例投科技類的基金。
問:這幾年消費類的中小公司越來越多,他們往往更有個性化,市值也比較小,請問您怎麼看待這些公司,如何從裡面挖掘出高速成長股的?
郭睿:首先,目前市值小,並不代表以後也小,我們一定要關注這類公司是不是具備能夠成長、能夠做大的空間,它在的賽道、相鄰賽道,或者它能夠輸出自己能力的賽道上,是不是具備比較強的空間和比較強的實力。另外,這個企業它在賽道裡是不是最強的。我們相信好的企業一定是走「小而專、專而強、強而大」的路線。很多企業它能不能從「小而專」變到「專而強」,這是我們需要去深度思考和研究的。如果我們看到很多企業符合這些特徵的,比如所在的賽道規模很大,集中度又不高,而且它本身賽道的能力也非常強,那麼這類企業,我們肯定會積極去關注。
怎麼樣從這些賽道去選擇出高速成長的公司?大的框架我們主要觀察企業的優勢和它的壁壘所在,是不是和行業發展的趨勢一樣,它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是不是最終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去解決消費者的痛點?如果是,這樣的企業疊加前面的兩個要素,這樣的企業是非常值得我們去投資,並持有它的。
在選擇這一類公司時,我們一定要注意一些風險,就是很多比較小的企業,它可能快速發展的時候,速度很快,但是我們要注重它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是不是也在不斷地去創新,去迭代,不能說遇到大的行業變革,或者大的技術迭代,它把過去的資源都投入到以往的成果當中,而沒有很好地迭代,那就會出現比較大轉彎降速的風險。反而是那種比較均速一點,不斷結合自己的科技創新去擴產的企業,它本身的風險和效率可能會並重的。這樣長期相對會更加穩妥,而且他們給我們回報可能也會更好。
03
選更好的公司,避免主動抱團
選優質的基金,避免抄錯作業
問:您投資組合裡,基金抱團股多嗎?你怎麼看待抱團現象,能不能談一下抱團取暖的機會和風險?如何規避可能的風險?
郭睿:大家關注基金的抱團股,主要是因為今年的市場輪動比較明顯,因為疫情的原因導致了企業業績有比較大的波動,這時所謂的抱團現象就顯得尤為明顯。抱團其實只是大家對於短期或中短期,大家都高度認可的、市場高度趨同的資產,共同去買入的行為,我們把它歸結為抱團現象。我的組合,看不同的時間,操作上更多是偏左側的操作,所以可能有抱團股,是我已經持有很長時間,剛好因為風格的原因,有部分的標的和抱團股是重疊的,它成為了市場抱團的標的。我很少主動去追漲一些抱團的標的。
抱團的現象,本質上還是大家對於好公司的認可。只是說我們要分清楚是短期的,還是中長期的認可。如果是因為短期的偏市場風格和市場側重的這爆發,那我覺得他在未來一段時間會有比較大的風險。盈虧同源,既會因為市場風格及時暴漲,也會因為風格的切換而導致短期有比較大調整,這是短期抱團現象的一些風險。機會短期可能來自於大家不斷去蜂擁抱團,沒有辦法去精準判斷造成的因素什麼時候結束,結束之前都會有一個相對來不錯的短期浮盈的收益。
規避風險,我們還是要選擇更好的公司,儘量避免去做主動抱團的事情,比如我們持倉的標的,它短期因為市場風格抱團在我們標的上了,我們被動的去享受收益短期的快速提升,但是我們要儘量去避免主動抱團某些產品,它一定會有比較大的風險。核心還是我們選好長期看好的公司,儘可能不要讓這個公司的基本面出現比較大的問題,出現問題我們能夠及時調整,這是我們去應對抱團風險或者機會最根本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問:很多人認為今年同期基數低,明年一季度上市公司業績會有比較好的體現,所以機構普遍認為市場明年有可能「前高后低」,請問您怎麼研判?對於投資者來說,又該如何部署呢?
郭睿:首先,我們不太建議看一兩個季度因為基數導致的增速變化,而做投資決策。因為這樣,你會陷入到很短期的預判和博弈中去。短期的預判和博弈和基本面的關係不大,它更多是由市場的情緒風格,包括一系列的短期不太可預知、預判的因素來決定。我建議看更長的維度,好的公司可能會在基數很高的情況下,繼續業績保持比較高的超預期增長,不好的公司就算它的基數很低,也有可能在低基數的情況下繼續保持,或者業績呈現出低預期的情況。所以我們沒有必要過度放大基數的效應,核心還是看好的公司。
對於投資者來講,我們一定要均衡配置,看長期公司的回報空間和增長的潛力,不要太局限在某一類或者兩類所謂的低基數效應上面,去花很大的精力在短期的要素上,還是看更長期的東西均衡去配置。基民的投資還是長期的持有,通過定期投資的方法,力爭來規避大的波動。
問:最近很多機構包括不少公募基金,都在提示投資者明年要降低投資的收益預期,究竟什麼樣的收益預期才合適呢?您能不能跟大家講講?
郭睿:說要降低明年的收益率預期,主要是因為過去兩年,我們的收益率都非常不錯,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人會說這畢竟不是一個常態化的事情,所以明年來講,更大的概率可能是收益率不如前面兩年好。我覺得更多的是概率和我們心理上的預判。另外,我們要考慮貨幣政策,今年的貨幣政策是比較寬鬆的,明年如果出現貨幣政策大幅度收緊,可能會對估值情緒有比較大的影響。所以,這是做出這樣指引的來源。
要預期短期的收益率,擾動的因素很多。長期的收益來源,尤其消費類企業和基金的收益率的來源,它一定是和企業的業績增速掛鈎的。拉長維度來看,我覺得公允的評判標準就是PEG一倍的估值水平,就是三年的複合增長和PE的比值。在穩態的情況下,理論上來講,企業的業績增長有多少,可能估值會對應的有一個戴維斯雙擊或者戴維斯雙殺,衍生出來的最後落地的收益率給到我們,這是長期可預期的,相對客觀的、有理有據的來源,短期明年的收益率給多少,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問:感覺外資一直十分偏好消費板塊,那麼在A股、QFII等外資與內資機構對消費板塊的偏好方向有什麼異同?我們普通投資者,有沒有可能抄作業?
郭睿:因為資金屬性的不同,海外的一些QFII資金周期更長,然後對回報率的要求相對沒有A股高,他們的偏好可能更多還是選擇一些長期空間比較大,但增長相對比較穩健的板塊。A股的投資者、機構,因為各種資金的原因,包括短期的排名的壓力,大家既要關注長期企業的成長空間,也要關注短期業績增速的表現。雖然會有些許差異,但我相信未來是殊途同歸的,都是要選出比較好的公司,然後長期持有,賺取超額收益。
對於普通的投資者,是不是能夠抄作業?如果抄具體的某1~2個股票,可能會面臨一些風險,因為基金是多個股票組成的資產管理組合,會有一些資產配置的屬性。所有的公司不可能同漲同跌,個別公司短期因為市場風格等原因,有一些下挫的時候,其他公司可能會通過自己的上漲,來使整個組合淨值的表現相對比較穩健。如果投資者選其中1~2個公司去抄作業,那可能會承擔比較大的個股波動風險,是不是能夠長期持有,需要因人而異。
如果整個組合全部直接複製過來,我們的成本,包括複製的難度是比較高的。我們不妨把錢交給基金經理,讓他來幫我們打理,我們申購他的基金,這樣既省時又省力,然後也能夠儘量避免因為自己的心態,包括其他一些主動的操作帶來的不必要損失。要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
04
定投起點忌市場風格最極致時點
可根據持有時間設定止盈值
問:消費基金是不是適合定投?在什麼樣的時機,適合開始消費基金的定投?聽說你有一隻新基金髮行,能介紹一下嗎?
郭睿:消費基金是適合長期持有並定期投資的基金。所以我建議大家去定投,什麼時候開始都可以,定投的間隔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定。有人可能喜歡月定投,發工資的當天或者第二天定投,也有人喜歡半個月定投、每周定投,我就比較喜歡周五定投,每天定投也可以,但我個人覺得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必要。
投資基金,大家要謹記一點是,我們千萬不要在市場風格抱團最極致的時候,或者成為最熱熱點的時候,開始投資它。可以前面有一些累積的定投了,我們去逐步再去定投,即使在高點也沒有關係,因為沒有辦法預判現在的高點是不是最高的點,它後面會不會更高。但是如果我們第一筆的錢,投在一個相對高的位置,可能短期的持有體驗會非常不好。所以需要短期適當注意這樣的操作。假如我們持有的時間夠長,定期穩定地去定投,任何一個時點都可以開始。
新發的基金中歐悅享生活,2021年的1月4日開始在建行託管發售。產品定位在大消費和泛消費領域,因為我過往的強項也都是在消費領域,所以我即使去做一些相關延伸,也是在消費的框架和邏輯基礎上,包括一些上下遊的延伸,爭取把自己的優勢得到進一步地發揮,而不會貿然去跨入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去做投資,我覺得這是有比較大的風險的行為。
新基金的投資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傳統的,過去我們一直在投資研究的偏實物性的消費,衣食住行中的很多實物型消費品,以及這些產品類的企業。另外一塊是新的服務行業發展非常快,新基金會在這方面有一些側重。
整體來看,新基金的倉位和老基金的重合度,我會控制在60%以下。同時新基金也可以投資港股、港股通標的,相關的標的在港股會更多一點,這是我們自下而上選出來的。
問:近十年來,投資消費概念的基金,回過頭是賺了不少,但短期排行榜很難看到消費基金排在前面,所以感覺挺難堅持,有沒有統計數據,投資消費基金最合適的持有期限是多少?
郭睿:短期業績的排名和業績是否亮眼,以及長期是不是能讓大家真實賺到錢,是有比較大差異的。如果要追問最合適的時間是多久,歷史數據告訴我們,持有消費基金,前提是選擇合適自己的基金,選對了基金的情況下,那持有的時間越長,獲得正收益的概率越高,同時獲取的收益率也會越高。如果說一定要選一個最合適的時間,我希望大家長期去持有。
如何去贖回?在這兒我可以給大家一個小的建議,供大家參考。我們一直強調長期投資,但是要通過定期、定額的方式來進行基金的投資,這樣能夠有效規避權益類資產比較大幅的波動。很多人可能是在上漲比較厲害的時候去買基金,有比較大調整的時候去選擇贖回,這樣一來一去其實人為地製造了很多不必要的虧損。通過長期持有,定期投資的方式去做每一筆定投的時候,我們可以設一個止盈的目標值。我們這個閾是可以根據自己的資金額度大小和我們自己的生活習慣、投資的理念,設置20%、30%、40%、50%,甚至上百都可以。設定完之後,當這一筆投資達到止盈的水平之後,就會自動贖回,這樣就有一個循環的作用的。
歸根結底,我們建議大家對投資基金的流動性資產進行適當的劃分,千萬不要All in,去賭某一類基金,要進行適當比例劃分,留足日常生活所需的流動性的錢,把剩下的偏長期的一些錢放到基金裡,長期持有,定期定額的投資,然後每一筆定額可以設一定的止盈的值,投資消費基金。不管是通過定投還是長期持有的方式,都可以設定一些投資預期的收益率,或者這個收益率更多地結合自己計劃持有的時間,比如持有3年、5年,還是10年,還是更長的時間。根據這個有不同的收益率制定,制定完之後,嚴格執行就可以。每個人可以根據這樣的一個標準,來制定自己要不要去止盈,以及怎麼樣去止盈的投資策略。
問:可以推薦幾本投資的書嗎?簡單一些,適合小白的。
郭睿:投資的書更多是對過往一些歷史,尤其是海外市場現象的總結,這些現象有一些共性,不管在國內市場還是海外市場,它都有一定的共性。這類的書比較多,像彼得林奇相關書的介紹,還有安全邊際、財務報表分析、預期收益等相關的書。
另外,除了書籍以外,最好的投資相關閱讀材料,是上市公司的公告、定期財報、招股說明書等,往往蘊含著很大價值,而且因為消費類企業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讀這些,會有很強的代入感。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
(原標題:2020年消費這麼火,2021年還有機會嗎?)
(責任編輯:DF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