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號颱風黃蜂生成最新動態!颱風黃蜂加強為熱帶風暴最新消息。據中央氣象臺網站消息,今年第1號颱風「黃蜂」(熱帶風暴級)已於5月12日晚上8點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預計將於15日登陸菲律賓。一起來看下第一號颱風黃蜂實時路徑圖。
今年第1號颱風「黃蜂」今天(13日)上午8點鐘(北京時,下同)由熱帶風暴級加強為強熱帶風暴級,上午8點鐘其中心位於菲律賓馬尼拉東偏南方約910公裡的洋面上,就是北緯11.9度、東經128.9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0級(25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85百帕,七級風圈半徑100-250公裡。
預計,「黃蜂」將以每小時10-15公裡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並逐漸向菲律賓東部沿海靠近,強度繼續增強,將於15日前後登陸菲律賓呂宋島,爾後轉向東北方向移動,並將在臺灣島以東洋面減弱消失。
未來兩天「黃蜂」對我國海域無影響。
今年第1號颱風「黃蜂」未來120小時路徑概率預報圖
今年第1號颱風「黃蜂」(熱帶風暴級;英文名稱:VONGFONG;名字來源:中國澳門;名稱意義:一類昆蟲)已於昨天(5月12日)晚上8點鐘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今天早晨5點鐘其中心位於菲律賓馬尼拉東偏南方約910公裡的洋面上,就是北緯11.9度、東經128.9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8級(20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95百帕,七級風圈半徑100-200公裡。
預計,「黃蜂」將以每小時10-15公裡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並逐漸向菲律賓東部沿海靠近,強度逐漸增強,將於15日登陸菲律賓,爾後轉向東北方向移動,並將在臺灣島以東洋面減弱消失。未來兩天「黃蜂」對我國海域無影響。
在接下來3天內,降雨帶會向沿海地區移動,部分地區先後會有暴雨的情況。據預報,在2020年5月13日的降雨強度並不是很強,西南、西北、江淮的部分地區會有降雨,整體上以中小雨天氣為主,局部地區會有大雨。雖然整體的降雨不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雲南、廣西、廣東等3個省份的局部地區會有雷暴大風或冰雹天氣。
在2020年5月14日,降雨帶向東部地區擴大,從降水量預報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強降雨帶主要集中在長江的兩側。雖然整體上的降雨以中小雨為主,但是部分地區降雨還是比較強的,貴州、重慶、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的局部地區有暴雨(50~90毫米)。
在2020年5月15日,降雨帶繼續擴大,環渤海的部分地區也開始出現降雨,不過整體的降雨也不是很強,強降雨的地區主要還是集中在南方的珠江、長江流域的部分地區。
從這3天的降雨情況來看,南方的雲南、海南等地區降雨時間並不是很長。需要注意的是,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南方的很多地區降雨天氣還是比較多的。氣象臺的預報指出,下一輪強降雨會在2020年5月16日開啟,從時間來看,其實和當前正在進行的這一輪降雨看起來是有點「接力」的感覺。
當前氣溫趨於回升,海面上也開始活躍了。據氣象臺的預報,今年第1號颱風「黃蜂」已經在菲律賓東部海面上生成,當前中心最大風力為8級。按照目前的預測情況,這個颱風接下來會朝著西北方向移動。從時間來看,今年的01號颱風來得有點晚了,由於颱風帶來的影響比較大,我們還是需要關注它的進展。
1號颱風往年都什麼時候來?
常年1號颱風起編時間是3月20日前後,不過也有「早到」和「遲到」的「不守時」1號颱風。據統計,1951年以來,5月1日及以後生成首個颱風才只有12個年份,也就是說,五一之後出現首個颱風的概率只有不到20%。
今年1號颱風生成時間比常年偏晚。1949年以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首個颱風平均生成時間為3月6日,1980年至今這30年的平均生成時間為3月19日。今年首個颱風「黃蜂」的生成時間比常年晚2個月左右。有氣象記錄以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最晚生成首臺時間是1998年7月9日,與之相比,今年倒也不算太晚。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的最新汛期氣候預測,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的颱風個數為26個~28個,比常年(26個)略偏多;登陸我國的颱風個數為7個~9個,比常年(7個)略偏多,強度偏強,颱風活動路徑以西北行為主,可能有颱風登陸北上,對華東和華南東部沿海影響較大。 今年第1號颱風「黃蜂」今天上午8時由熱帶風暴級加強為強熱帶風暴級,上午時其中心位於菲律賓馬尼拉東偏南方約910公裡的洋面上,就是北緯11.9度、東經128.9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0級(25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85百帕,七級風圈半徑100-250公裡。
那何時才會有颱風登陸我國呢?
從常年來看,首個登陸我國的颱風出現在6月28日,超過4成的首登颱風登陸在了廣東沿海。從登陸強度來看,首個登陸我國的颱風普遍不強,絕大多數強度都在颱風級或以下,其中超過7成的颱風都是強熱帶風暴級或颱風級。
今年一號颱風「黃蜂」的生成,代表著今年颱風季的大幕已經拉開,今年颱風影響區域集中在華東和華南東部沿海地區,針對颱風帶來的暴雨洪澇、大風和風暴潮災害,要提前做好防禦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