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海量」的駕駛員認為:我喝了酒之後很清醒,為什麼不準我開車?也有駕駛員很「委屈」地表示:我昨晚喝的酒,今天開車為什麼也要被查?
蜀黍來先給大家看兩個案例吧。
案例一:兩杯啤酒沒感覺 哪知被查出酒駕
交警在查酒駕時攔下一輛黑色轎車。這名司機從容地搖下車窗說,自己絕不會喝酒後開車。從表象上看,司機面色正常,也沒有明顯酒氣,可一吹氣卻顯示,司機體內酒精含量達到30mg/100ml,已經屬於飲酒後駕駛。司機當場就愣住了,要求重新檢測,可換了一臺測酒設備後,依然是這一結果。「我承認確實喝了酒,不過就兩杯啤酒,一點感覺都沒有,怎麼能算酒駕呢?」司機告訴交警,他此前和朋友聚會,席間喝了兩杯啤酒,以他的酒量來看,這根本就是「漱漱口」,「臉不紅頭不暈,你看,我這方向盤握得多穩啊!」教訓:就是喝再少的酒,對人體機能也有影響,千萬不要認為自己腦子清醒,就能開車。
案例二:前晚喝半斤 差點兒達「醉駕」標準
一般情況下,交警在上午查到的酒駕,絕大部分都是隔夜酒造成的。早高峰,交警攔下一輛路口變道的轎車,司機下車後一身酒氣,交警隨即對其進行酒精檢測,顯示其體內酒精含量為75mg/100ml,差一點就達到醉酒駕駛的標準。難道這名司機有一大早喝酒的習慣?交警詢問後得知,司機是前一晚和朋友聚餐的,喝了近半斤白酒,他以為睡一覺就沒事了,沒想到還是酒駕。教訓:喝酒之後,至少12小時內不能開車,如果喝得多,至少要等到24小時之後才能開車。
那麼,到底喝酒之後多久才能開車?
從人體血液中的酒精濃度變化來看,正常人喝一杯200毫升的啤酒後,酒精濃度即可達到20mg/100ml的酒駕標準。如果喝了3兩低度白酒或2瓶啤酒,酒精濃度可達80mg/100ml的醉駕標準。當然,個人體質不同,這個數字可能略有差異。專家表示,一般來說,飲酒後大約10分鐘,酒精就會被人體吸收進入血液,1個小時到1個半小時就達到最高峰。人體對酒精的代謝則比吸收要緩慢得多,首先酒精會被血液運送到肝臟,酒精中的乙醇在這裡被轉化成乙醛,然後再慢慢轉化為乙酸,這時才能經過分解變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體外。如果只飲一杯啤酒或飲一杯紅酒,至少要經過6個小時的代謝,才能再開車;而如果是飲了低度白酒3兩以上,考慮到個體和環境等差異,至少要經過20到24小時才能開車。酒精在人體內的代謝速度取決於很多因素,喝完酒過多長時間酒精才能揮發乾淨,並沒有一個固定數值。一般來說,酒精在體內的降解半衰期大於6小時。根據個體差異,有的代謝時間長的可能要超過10個小時甚至20個小時。需要強調的是,酒後駕車不會以司機的自我感覺作為評判標準,也不會以酒後時間長短界定,而是以人血液酒精濃度專業測試結果為標準。
逃避酒駕誤區:狂喝水、嚼口香糖能降低酒精含量?
有些酒駕司機,看到交警會喝水、嚼口香糖,想讓口腔裡的酒精含量降下來,其實這種做法是沒有用的。測酒儀檢測的是來自肺部的氣體,而不僅僅是口腔裡的,這也是為什麼交警要讓受測者至少吹氣兩到三秒的原因。肺部的氣體,不會因為喝幾口水就能衝淡。
【來源:伊金霍洛交警】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