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設「世界賽事名城」的成都,在8月18日迎來一項世界性重大體育賽事的「一周年倒計時」時刻。
2021年8月18日,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將在成都舉行,預計將有來自世界各地的11000名代表團成員來到這座城市,參加18個體育項目的競賽。
這是繼北京、深圳、臺北市後,中國再次承辦這一項世界性的體育賽事,亦是中國西部地區成功申辦的首個世界級綜合性運動會。
舉辦全球性賽事是一座城市走向世界的重要方式,自2019年成都獲得上述賽事的舉辦權後,成都藉此機遇推進城市建設,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擴大城市知名度、影響力,並提出要圍繞「謀賽、營城、興業、惠民」的目標,全力以赴抓好大運會籌備的各項工作。
正如國際大體聯主席奧列格·馬迪欽所言,「從來沒有一個城市,做到成都這樣完善。成都的發展理念是全球性的,國際化的,同時也是綠色的,這跟大運會的理念完全契合。」
謀賽,推進世界賽事名城建設
「一場重大的國際體育賽事的舉辦,能成為城市品牌的超級符號。」成都體育學院教授歐雪松認為,大運會在成都的舉辦,可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推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為成功舉辦此次大運會,成都共設置49個場館,包括13個新建場館和36個改造場館,分布在全市15個區(市)縣,總投資約180億元。
目前,在大運會的主要舉辦地——東安湖體育公園內,大運會主體育場的主體施工已經完成,作為4萬座的大型甲級體育場,將承擔大運會開幕式,計劃於明年4月竣工。
在志願者工作方面,成都大運會擬定了5000名骨幹志願者、3萬名賽會志願者、50萬名城市志願者的大運會志願者規模,同時成都大運會骨幹志願者英語基礎能力線上培訓已正式開啟。
經濟實力是一座城市能否成功舉辦一次重大賽事活動的基礎支撐。2020年上半年,儘管疫情減緩了成都經濟發展的速度,但主要經濟指標依然保持健康穩定的發展態勢。
航空業的興盛是體現一座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標,2020年6月雙流機場實現旅客吞吐量323.7萬人次,自3月以來持續保持回升態勢,當月和上半年旅客吞吐量均位列全國前列;起降架次量2.7萬架次,連續兩月居全球領先。
在辦賽經驗方面,成都亦經驗滿滿。近三年,成都高水平舉辦了第18屆世警會、成都馬拉松、ATP250成都公開賽、國際乒聯男子女子世界盃、鐵人三項世界盃、國際籃聯三對三世界巡迴大師賽等67項國際體育賽事。
需要注意的是,正建設「世界賽事名城」的成都,在2021年大運會後,成都在體育賽事的承辦工作並未將就此結束。此後幾年,成都還將分別舉辦世界桌球團體錦標賽(2022年)、男子足球亞洲杯(2023年)、世界運動會(2025年),並在積極謀劃申辦2024年湯姆斯杯和尤伯杯羽毛球世界團體錦標賽等賽事。
成都的目標是,以各項賽事活動的舉辦為機遇,推進城市體育產業的持續增長。
2020年,成都的體育產值計劃在上一年730億元的基礎上繼續突破,爭取達到800億元,通過組織各級各類全民健身活動,以產業功能區為平臺、以重大項目為抓手、以消費場景打造為重點,實施招引培育計劃,建設一批體育產業示範項目。
而根據《成都市建設世界賽事名城促進體育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規劃到2025年成都將培育3家以上本土體育上市企業,打造10個以上國家體育產業基地(單位、項目)和20個省級、50個市級體育產業示範項目,全市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1500億元。
營城,推動城市走向世界舞臺
「營城」,是指藉助大運會,推動城市走向更大的舞臺。
體育賽事對城市發展的作用,除體現在推動城市經濟提升,拓展經濟地理空間格局外,也體現在促進城市設施功能、生態環境和景觀、城市文化等各方面完善方面,並日益重視向綜合效益和全方位的發展演化。
體育賽事也是國內外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交匯的過程,是城市間合作與交流的「紐帶」。
綜合而言,體育賽事已成為城市綜合競爭能力和整體形象、功能提升的重要推動力。
成都的城市品牌形象一直備受外界推崇。無論是張藝謀的微電影、還是好萊塢的動畫片,以及各項全球性的活動、賽事,成都通過將熊貓、火鍋、歷史文化景點等地方特色文旅產品融入賽事的各項元素中,巧妙的進行著城市形象的推廣。
8月14日舉行的成都大運會的官方主視覺對外發布活動上,發布了成都大運會主視覺徵集優秀作品、大運主題郵票郵品。
專家表示,歷來大型賽會從未進行過「主視覺」的徵集,一般通過「核心圖像」「海報」的設計、徵集構建賽會視覺標準體系。成都結合城市精神實施主視覺全球徵集,是「創新創造」的天府文化內核的具象化表達手法,將大力促使成都時尚創意形象的國際印象形成。
分析人士認為,在以賽事功能連結全球高端要素資源,全力推動成都加快建設世界賽事名城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成都的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有效塑造、全面展示成都的國際化城市形象,使之加快躋身世界先進城市行列。
「營城」還展現在更多領域。如成都一直在推進的「三城三都」建設工作,亦持續取得成效。
舉例而言,在建設世界文創名城方面,成都在2019年末實現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1459.8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8.6%。建設世界旅遊名城方面,2019年成都接待入境遊客380.2萬人次,增長11.6%;實現旅遊外匯收入16.2億美元,增長12.3%。建設世界賽事名城方面,成功舉辦第十八屆世界警察和消防員運動會等重大國際賽事32場次。
體育之外,成都還有更多的城市特色將有望展現在世界觀眾面前。
作為一座能在主城區看到7000米以上級雪山的超大型城市,隨著空氣品質的逐步提升,成都市民推窗見雪山的機率越來越高,這座蓬勃向上的城市與巍峨雪山同框的照片,在今年亦頻頻登上微博熱搜——「窗含西嶺千秋雪」,不僅是詩歌走進現實,也將成都推向了世界。
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副主席、2021年成都大運會協調委員會主席申震認為,大運會的準則是「今日明星,明日領袖」,希望通過賽會促進各國大學生之間的友誼和理解,他預計在成都所舉辦的第31屆大運會期間,各類文化氛圍將非常濃厚。
興業惠民,讓每一個夢想都實現
通過大運會,如何實現「興業」和「惠民」的目標?
來自成都體育局的消息稱,在2019年3月成都成功申辦大運會後,這座城市的體育氛圍持續升溫,2019年成都開展各級各類全民健身活動3782場次,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提升至680萬。在抖音成都熱力指數關注榜中,籃球、電競、馬拉松、跑酷位列前茅,「體育」關注度超過「火鍋」,「籃球」的關注度也顯著提升。
2020年,以籌備大運會為背景,成都在體育產業方面搭建了更廣闊的舞臺,如「15分鐘健身圈」的加快構建,重大體育設施體系的加速完善,以及以天府綠道為引領、以社區運動節為載體的「全民健身成都品牌」的打造。
而「興業」與「惠民」還展現在更多的方面。
本屆大運會的口號為「成都成就夢想」——成都在成就各個運動員的夢想的同時,這座充滿了活力與機遇的城市,也在成就更多的夢想。
這從成都推出的「人才新政」,以及發布的「城市機會清單」中,亦能窺見一二。
2017年,成都出臺《成都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行動計劃》,為優秀人才的提供實現夢想的溫床,截至2020年6月底,「人才新政」累計吸引36.9萬本科及以上學歷人才落戶。
2019年,成都又於全國首次發布《城市機會清單》,該清單旨在主動釋放城市公共資源要素,讓更多企業準確、及時地掌握城市發展機會、參與城市發展,推動了一大批企業在成都找到發展機遇。
下一步,成都還將出臺《促進體育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實施細則》,高質量編制世界賽事名城建設「十四五」規劃和體育產業專項規劃,發布世界賽事名城建設機會清單。扶持壯大本土體育品牌,吸引重點體育企業來蓉發展,促進重大產業項目落地。打造體育健康脈動消費新場景,加快建設體育產業功能區和生態圈,爭創全國體育消費試點城市。
這正如本屆大運會的口號一樣,成都在成就夢想的同時,這些夢想也推動著成都站上世界城市之列。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