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節氣民間傳統習俗文化 農諺諺語是什麼

2021-03-03 天蓬小魯班

驚蟄節氣民間傳統習俗文化 農諺諺語是什麼

二十四節氣的春天當中節氣是從立春開始到穀雨結束的,而這其中就有驚蟄這個節氣,並且在驚蟄的時候人們也有一些慶祝的活動,那麼驚蟄節氣民間傳統習俗文化是什麼呢?驚蟄農諺諺語是什麼呢?就一起去共同了解吧!

  驚蟄節氣民間傳統習俗文化
  吃梨
  因為驚蟄後天氣明顯變暖,人們容易口乾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這時吃梨,對身體很有滋養作用。

  蒙鼓皮
  驚蟄是雷聲引起的。古人想像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

  「打小人」驅趕黴
  驚蟄民間習俗「打小人」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燻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驚蟄要抒發內心不忿很多人都將「打小人」神化,其實此純粹是民間習俗而已,打小人的用意在於透過拍打代表對頭人的紙公仔,驅趕身邊的小人瘟神,宣洩內心的不滿。

  咒雀
  驚蟄咒雀,目的是在這一天咒過鳥雀,直至穀物成熟時,鳥雀都不敢來啄食穀物。雖然屬於無稽之談,但也是農家愛惜米谷的表現。雲南宜威,驚蟄時兒童咒雀,一定要把自己家所有的田埂走遍,才可以回家。有咒雀詞道:「金嘴雀,銀嘴雀,我今朝,來咒過,吃著我的穀子爛嘴殼。」

  節氣驚蟄的農諺諺語
  春雷一響,驚動萬物。
  春雷響,萬物長。
  驚蟄春雷響,農夫閒轉忙。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還下桃花雪。
  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積場中如土堆。
  二月打雷麥成堆。

  驚蟄地氣通。
  驚蟄斷凌絲。
  地化通,見大蔥。
  九盡楊花開,春種早安排。
  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
  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凍土化開,快種大麥。
  大地化,快種葵花和蓖麻。

相關焦點

  • 2020大雪節氣諺語順口溜句子大全 大雪節氣農諺經典俗語說說
    二十四節氣中的大雪到了,民間有諺語「小雪封地,大雪封河」的說法,雪的降臨,不僅僅是降水相態的變化,對大地而言更是呵護。下面小編帶來:2020大雪節氣諺語順口溜句子大全 2020大雪節氣農諺經典俗語說說。
  • 農諺「冷驚蟄,暖春分,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有道理嗎?
    #關於節氣的農諺,在我國民間流傳下來的不計其數,這是古代勞動人民的長期農耕生產的智慧結晶。按照我國傳統曆法,先輩們將一年分為四季二十四節氣,四季就是春夏秋冬,節氣則是立春、立夏、立秋、冬至等,而「驚蟄」就是春季的節氣之一。「驚蟄」時節,意味著春天正式到來,春雷轟鳴,春雨霏霏,春風和煦,春回大地,萬物萌發,春暖花開,動物甦醒,整個大地完全復甦。
  • 今日驚蟄十大民間習俗你知道嗎?2020驚蟄節氣習俗由來吃食大全
    叫醒酣睡的春天,這十大習俗你知道多少? 驚蟄吃犁民間有農民流傳俗語……驚蟄吃了犁,一年都精神,犁與離諧音,民間相傳,驚蟄吃犁可以和莊稼蟲害遠離,寓意祈願風調雨順豐收有餘。
  • 農曆二十四之節氣——驚蟄
    驚蟄雷鳴    驚蟄雷鳴最引人注意。如「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驚蟄節氣正處乍寒乍暖之際,根據冷暖預測後期天氣的諺語有:「冷驚蟄,暖春分」等。民間習俗   1.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
  • 「驚蟄聞雷米如泥」,驚蟄打雷有什麼說法,好不好預示著什麼?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春雷響,萬物長」,這是驚蟄節氣獨有的特徵,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這時天氣轉暖,漸有春雷,而中國部分地區也進入春耕季節。驚蟄是否打雷,被看成關乎一年氣象的象徵性標誌。那麼驚蟄打雷有什麼說法,好不好預示著什麼?
  • 24節氣專欄-驚蟄
    01驚蟄節氣#,是24節氣中第3個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45°。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自然節令的反映,在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是春耕開始的節令。
  • 驚蟄的來歷傳說 驚蟄是什麼意思?
    在我國的農曆日曆上有二十四節氣,這個節氣可以說都是為農業準備的,生活在城市裡的人是感覺不到二十節氣的明顯變化的。在二十節氣裡有一個叫「驚蟄」的節氣,這是春季裡一個特別引人注意的節氣。那驚蟄又代表著什麼呢?
  • 大雪已過,下個節氣是什麼?讓我們一起了解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獨創的傳統曆法,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炎黃子孫通過對太陽、天象的不斷觀察,創造了「節氣」這種獨特的曆法。迄今2100年前的秦漢時期,二十四節氣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應用體系」,並一直沿襲至今。 2006年,「二十四節氣」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二十四節氣 |驚蟄
    驚蟄,古稱「啟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
  • 驚蟄是什麼意思怎麼讀 驚蟄節氣的含義解釋拼音讀法介紹
    驚蟄是什麼意思  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為驚醒,「蜇」為蟄伏,「驚蟄」就是驚醒入冬藏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 農村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一個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遊走于田間地頭兒的採貨小哥兒。很高興與您相識——小哥兒與你聊,農村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在一年中,「驚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節點。都說「一年之季在於春」而什麼時候才算得上真正意義上,萬物復甦「春天」的開始呢?
  • 2020年立春是幾點幾分幾秒 立春習俗節氣盤點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立春是幾點幾分幾秒 立春習俗節氣盤點 幾時霜降幾時冬,四十五天就打春。從冬至這天入九,五九四十五天,立春正好是六九的開始,因此農諺說春打六九頭。今年的春節剛出年門,立春節氣趕在正月十一日來了。
  • 張有慶:二十四節氣諺語說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一部曆法,反映季節變化,指導農事活動, 影響人們的衣食住行,它產生以黃河流域中下遊,亦很適應我們陝北地區。 有關二十四節氣中的諺語,指導農事活動的諺語佔有相當多的數量。我們以二十四節氣為脈絡,用諺語為載體,就陝北流傳較廣的,深受人們看重的諺語,略作一述,也是對這一非遺的厚愛和敬重。
  • 張有慶:二十四節氣諺語解說
    二十四節氣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個節,到了秦漢時期二十四節氣完全確立。《呂氏春秋》有明確記載:「以五日為一侯,」三侯為一氣,一年分二十四氣, 共七十二侯。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一部曆法,反映季節變化,指導農事活動, 影響人們的衣食住行,它產生以黃河流域中下遊,亦很適應我們陝北地區。 有關二十四節氣中的諺語,指導農事活動的諺語佔有相當多的數量。
  • 常識速記 | 中國二十四節氣諺語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有什麼?中國二十四節氣分別是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諺語有哪些?
  • 小雪節氣將至!河南會下雪嗎?小雪有哪些農諺現在還準嗎?
    極值是什麼意思不懂,感覺很大很厲害的樣子,也是了,前兩天我這裡雖然不算暴雨,也是極有氣勢。小雪節氣的農諺有哪些?其一,瑞雪兆豐年。相對來說,冬季下雪也預示著來年是一個豐收之年了。但對南方地區來說,小雪下了雪不一定就是「瑞雪兆豐年」了,南方地區本來下雪機會少,如果在小雪節氣就下雪,也不是好事兒,農諺說來年可能會出現旱情。其三,小雪不見雪,大雪滿天飛。
  • 今日,驚蟄
    2020年3月5日10時57分 迎來驚蟄節氣《驚蟄節氣:陽和啟蟄》作者/宋英傑出自《故宮知時節: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驚蟄的到來,正值九九時節,是人們欣欣然迎接久違的春姑娘的時候驚蟄節氣的基調,是溫暖而歡快。提起驚蟄,一種常見的說法是,隆隆的雷聲,驚醒了蟄伏冬眠的小動物。但是,驚蟄這個節氣的「初心」,其實和雷並無關係。雷的「鬧鐘」功能,與布穀鳥的「催耕」功能一樣,都是出自人們過於豐富的聯想。
  • 農諺:雨水節氣南風緊,則乾旱,南風不打緊,會反春,啥意思呢
    在我們的農村,關於雨水節氣的農諺有很多,也是通過對於雨水節氣期間天氣的變化,預測出之後一段時間的天氣走向,這些也都是農村多年的經驗積累,在過去缺乏科學預測的時候,村民只能依靠多年的經驗來作為預判,很多時候這些農諺還是具有一定的道理的,像這句:雨水節氣南風緊,則乾旱,南風不打緊,會反春,說的又是什麼意思呢?
  • 驚蟄節氣 | 吃個梨子吧!從此祛除體內火氣,遠離病毒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
  • 二十四節氣諺語合集,你能背對多少?
    小夥伴們要記得記哦~中國二十四節氣分別是: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雨水節氣南風緊,則回春旱。白天下雨晚上晴,連續三天不會停。驚蟄節氣諺語冷驚蜇,暖春分。未到驚蟄雷先鳴。必有四十五天陰。驚蜇刮北風,從頭另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