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範仲淹和張妼晗才是「天生一對」
《清平樂》大家看了嗎?
若是看了,在看到苗苗寫的這個標題之後,是不是想揍人?
什麼和什麼呀?範仲淹和張妼晗怎麼能整到一起去呢?
不要拿張妼晗這種作女,埋汰我們家大文豪好嗎?
先別急,請聽苗苗細細道來。
說真的,《清平樂》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
不論是高度還原的歷史人物造型,還是將眾多的古代的文人墨客,盡收眼底的教育意義,亦或,將我國的文化瑰寶《清明上河圖》製成了「活體」呈現給觀眾的那份心意……
總之,不管怎麼講,《清平樂》都是一部良心的,國劇中的典範。
用現代我們通俗的話說,高端,大氣,上檔次。
且故事情節娓娓道來,有小時候聽奶奶講故事的既視感。
但有一點不得不說,稍微顯得有那麼一點點的沉悶和壓抑。
這點沉悶和壓抑來自於劇中人物,為了心中所要追求的理想,活得太過模式化,完全沒了自我的空間。
比如:宋仁宗趙禎,為了撐起天下,為了能掌握朝政,終於在恩師晏殊的教導下,做了一名天下最附皇權的懸絲傀儡。
說來可笑,天下的王,卻不能為了自己的喜惡做主,哪怕是去見親生母親最後一面,哪怕是選伴其一生的妻子,都由不得他。
而曹丹姝,原本應該是一位陽光開朗的靈動少女,卻因喜歡上宋仁傑,走進了最能圈住她腳步,困住她靈魂的皇城。
從此以後,曹丹姝只能如履薄冰,循規蹈矩,不能有一絲錯漏的過日子。
除此之外,《清平樂》中的很多人,都是這樣過日子的。
僅僅只有十歲的懷吉,在聽到哥哥的部隊全軍覆沒的時候,只能壓抑的默默流淚。
對曹丹姝一見鍾情的張茂則,只能在空無一人的角落裡,會心一笑的念出她的名字。
總之,《清平樂》裡的很多人都如同懸絲傀儡一樣的活著。
但有兩個人是不同的,甚至是有些格格不入的,他們一個在朝堂上,不畏權勢的暢所欲言,諫他人不敢諫的言,為公理,公正發聲。
這個人便是國之典範,一心為國為民,正義之士的精神領袖——範仲淹。
另一個,在後宮之中,不畏人言,隨心所欲的愛著自己心中所愛的那個人,做自己想做的事兒。
這個人便是後宮的作女,任意妄為,恃寵而驕的貴妃——張妼晗。
在整部《清平樂》中,只有他們兩個是隨心而活的人。
從某種程度來講,範仲淹和張妼晗活得肆意灑脫,只是目的不同而已。
所以,苗苗才說,範仲淹和張妼晗才是「天生一對」。
0202範仲淹把日子過成了詩
說實話,追劇多年,苗苗自認為,已經練就了一副百毒不侵的金剛不壞之身,總覺得的,劇嘛!都是假的。
劇中人物都是虛構出來的,這世上沒有那麼完美的人,隨便看看,圖個樂呵也就完了。
但看了《清平樂》之後,苗苗發現,苗苗愛上了一個古人,甚至冥想著,若是真能穿越該多好。
那樣的話,苗苗一定穿越到範仲淹所生活的宋朝去,不為別的,只為一睹他的尊容和風採。
在沒有看《清平樂》之前,苗苗對範仲淹的了解,僅僅只是在詩詞上的,且知之甚少。
記得在上學的時候,看到書本上對範仲淹的介紹是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當時看到的僅僅只是冷冰冰的文字,並未對了解這個人有什麼特殊的幫助。
直到在《清平樂》中看到了一個更加立體的範仲淹之後,苗苗才開始對這個人的個性,生活,才學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了解之後,才恍然,哦!原來,範仲淹是這樣的人啊!
越是了解,越是對這個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才會想要知道的更多。
結果翻遍了資料,才發現,範仲淹簡直是完美的代名詞。
他不但是個文治武功,琴棋書畫,無一不精的傳奇人物,還是一個心懷天下的,至純至善之人。
說真的,一個人可以通過努力獲得很多方面的成就,但是,從始至終,即使是經歷了三起三落的滄海沉浮,依然還能保有一顆本該是少年人擁有的,灑脫隨性的赤城之心,著實太不容易了。
何況,範仲淹還能在這樣的基礎上,隨時隨地的了解民生,體恤大眾疾苦,哪怕是兩軍對壘,大戰在即。
面對昔日好友韓琦的一心求戰,範仲淹也會頭腦清醒,慷慨激昂的駁斥說:
「大軍一動,關係萬人性命,豈可置勝負於度外。」
是啊!槍響之後無贏家。
在那樣的年代裡,範仲淹能如此冷靜,睿智的將人民生計,戰士性命,戍守邊疆等種種因素相結合在一起,而做出最為準確的判斷,這得是何等的真知灼見啊!
這樣的人,才真正的配得起德才兼備這四個字。
所以說,範仲淹把自己的一生活成了一首流傳千古的不朽詩篇。
03張妼晗最終抑鬱而亡
不管是縱觀歷史,還是在《清平樂》這部電視劇中,張妼晗都是宋仁宗最寵愛的那個。
所以,她仗著宋仁宗的寵愛恃寵而驕,刁蠻任性,飛揚跋扈。
這樣的人,不管在什麼樣的年代都不會擁有好的口碑和名聲。
張妼晗真的活得太自我了,除了她心心念念的官家之外,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
若是說小時候,我們還可以自欺欺人的謊稱,她只是年齡小,不懂事兒,比平常的孩子刁蠻了些。
但是,長大成人之後,誰還會如此體諒你一個成年人呢?
張妼晗不懂,這世上不是只有她和宋仁宗兩個人的,不是光仗著宋仁宗的喜歡就能安好無虞的過此一生的。
在她經歷了種種打擊之後,張妼晗竟然還沒有想通,最後,鑽了牛角尖,在失去最後一個孩子後徹底崩潰,最終瘋魔癲狂,抑鬱而亡。
其實,不難理解,張妼晗的個性就是如此。
小的時候,她的兔子被耗子咬死,她一個十歲的孩子便懂得,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將耗子「碎屍萬段」,甚至,還不解恨的繼續「虐屍」。
這樣的人,本該隨性灑脫,無拘無束,快意恩仇的過日子。
奈何,命運偏偏將她安排到了需要處處受限制的皇城之中。
在這裡,她雖然已經為了宋仁宗稍微收斂了性子,但在旁人看來,依然是那麼的「鶴立雞群」,太過扎眼。
所以,她成了這群一板一眼的「懸絲木偶」中,唯一一個特殊的存在,大概,這也是宋仁宗寵愛她的原因之一吧!
人,就是這樣,在面對著和我們不同的特殊的存在,總是懷有一絲戒備之心,所以,大家自然而然的排除異己,將張妼晗劃到了孫悟空的安全包圍圈之外,任其自生自滅。
若是在這時,能保持冷靜的不添油加醋的崔進她的滅亡,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吧!
按聰明人的做法便會,不問世事,淡看雲捲雲舒的心態,在自己的天地裡獨自美麗,偏偏,張妼晗非要衝破那層包圍圈,攪得大家都不得安寧。
你明明是一團火,卻非要往水裡鑽,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所以說,人啊!不作死,便不會死,而張妼晗會抑鬱而亡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話說回來,經過苗苗這樣的分析,大家是不是也覺得張妼晗和範仲淹,在某些方面有共通點呢?簡直可以說是「天生一對」。
比如說他們都隨心隨性,直言不諱,特立獨行等等。
只是,一個心胸開闊得滿心滿眼裡裝著天下,一個心胸狹窄的滿眼滿心裡只容得下一人。
同樣的個性特點,卻因格局不同,結局也截然相反。
所以說,親愛的讀者朋友們,眼界和心胸放寬一點。
你會發現,其實,這世上可供你選擇的路有很多。
這樣,你的人生之路才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風景,自然也會越來越不一樣,越來越美!
苗苗每日流連在各大熱播影視劇中,第一時間和大家分享觀影看劇的切身體會,偶爾寫寫番外,有喜歡苗苗文字的,就來關注苗苗吧!
錦衣之下番外小劇場——新婚夜,溫柔霸道掠奪的吻向今夏席捲而來
冰糖番外—黎語冰棠雪結婚,洞房,生子三部曲,還說嘴苦要吃糖嗎
他絕對是《重生》中最受歡迎的存在,風頭甚至已經蓋過了主角秦馳
《陳情令》豆瓣評分從8.2掉到7.9,是非不論,求你別動我的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