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控球的踢不過打反擊的,這句看似調侃的總結不僅屢屢兌現在歐洲的曼城、巴薩等豪強,現在甚至可以直接套用在亞冠賽場的國安身上。
單論成績,5勝1平以16分強勢小組出線,一球小勝日本球隊東京FC晉級八強更是突破了歷史,再算上對陣蔚山現代的六成控球率和20:5的巨大射門數優勢,國安本屆亞冠的表現已經算不錯,尤其是在中超另三支球隊普遍拉胯的襯託下,國安又可以贏的「雖敗猶榮」的評語。
阿蘭、奧古斯託、比埃拉、張稀哲,四位技術型前場齊齊出場,縱使對面是韓國強隊依然可以形成控球率上的壓制,但問題是硬仗裡控球率、射門數從來都是虛無縹緲的東西,防守和進攻效率才是王道!大家當然可以指責國安的韓國後衛「金忠報國」,也可以再痛罵一次王剛的解圍球踢得沒腦子,但深層次的問題是那麼大的控球以及進攻優勢下,為何犯錯的卻是國安防守球員?
答案其實很簡單,打不到對手痛點的同時被人一擊致命!侷促的小球傳導可以節省體力,可以水銀瀉地,可以輕鬆贏下比自己弱的對手,但強強對話不行。傳導下的控球壓制,勢必導致對手防線的壓縮和人數堆積,如果對手禁區內再有防守強點(荷蘭外援)壓陣外加本隊沒有鋒線強點(阿蘭和張玉寧只適用於中超),那傳控下創造的攻勢頂多算是隔靴撓癢,這一點放之世界足壇也通用。
至於應對反擊,問題顯而易見,技術型球隊普遍缺乏強力防守後腰,因為那樣的球員影響傳導,幾大技術型前場要麼沒防守要麼不回防,那麼國安的防守壓力就全落在四後衛和兩個後腰身上。兩個肋部反覆調動,後腰失位在所難免,中路真空下對手要麼可以直面中衛,要麼輕鬆拿到射門機會,而當這些機會有意安排在把握能力強的點上時,破門只是遲早的事。
水銀瀉地的足球讓人陶醉,中超賽場上國安的球應該是目前觀賞性最高的,但足球終歸是一項強調對抗和平衡的運動,國安的戰績雖然創造了歷史,可以僅僅是亞冠八強而已,也沒有逃脫世界足球範圍內傳控足球拿得到掌聲贏不了獎盃的尷尬。更可怕的是,隨著中超「金元足球」的退潮,大牌外援將漸行漸遠,沒有了強點的支撐,以國內球員的實力玩傳控,恐怕連隔靴撓癢的能力都成了奢望。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看熱內西奧的戰術理念,他並沒有被施密特的漂亮足球束縛住,反而試著要把國安引導向另外一條路,只不過目前的人員配備還不能完全按照他的設想來打造,希望下賽季他還能留在國安吧。
(體育巡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