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時期的內容理性#
天下網商記者 李丹超
距離6月還有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很多人不再為口罩發愁,卻陷入了頭盔之困。
起因是4月21日公安部交管局下發的通知,自2020年6月1日起將在全國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劃重點:騎電動自行車也要戴頭盔了。
一時間,電動自行車頭盔成了市場的搶手貨。尤其到了5月10日以後,江蘇、浙江等地相繼出臺相關地方管理條例,電動自行車頭盔不僅賣火了、賣貴了,還開始不夠賣了。
溫州樂清的一個頭盔廠家迎來了創立十幾年來最忙碌的時候:訂單來不及做,不少配件開始缺貨,老闆不得不拒絕薇婭直播間的供貨需求。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我國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已超過2.5億輛。按每頂頭盔均價40元計算,這是一個至少百億規模的市場。然而,巨大的市場機遇面前,受原材料漲價、廠家產能不足、頭盔製作周期長等因素影響,頭盔恐不得不面臨繼續緊俏的狀態。
今日,頭盔概念股突然爆發,國立科技、南京聚隆漲停,起步股份、伊之密、拓斯達、三夫戶外、際華集團等集體跟漲。1688聯合廣州、深圳、溫州、金華四大頭盔產業帶發起不漲價倡議,呼籲平臺5000家工廠不要囤貨、合理定價。
2020年6月的流行語看來要變了:今天你買上頭盔了嗎?
準備放假的工廠突然忙瘋了
樂清市凱歌摩配有限公司在半個月前經歷了戲劇化的一幕。
上半年本就是傳統淡季,加上受疫情影響,人們出行頻率降低,凱歌的頭盔賣不出去了。逼上絕路,老闆在4月份親自出去跑業務,仍無收穫。4月底,工廠決定5月份給120多個工人放長假。結果,5月來了,假卻放不了了。
「訂單都來不及做,哪還能放假。」 這是凱歌創立十幾年來頭一回碰到的情形,電商負責人潘廣益說,「做了那麼多年生意,頭盔一直比較冷門,每年的銷量大約幾十萬個,但從5月5日開始,生意就爆了。」
生意確實是爆了。河南、河北、山東、江蘇……很多客戶從凱歌1688店鋪找過來,有的開口就要「幾十萬個頭盔」,潘廣益只能婉拒,「平時我們一年才做幾十萬個啊。」一些沒趕上在頭盔工廠下訂單的客戶,乾脆自己買了原材料拿去工廠加工組裝。
瘋狂而來的訂單,打亂了工人們的「休假計劃」。從10天前開始,凱歌120多個工人每天5點上班、晚上10點下班,生產訂單已經排到一個月後。
也是從10天前開始,潘廣益必須在睡覺的時候關掉手機,因為醒來就能看到未接來電和網店轟炸的詢單,最後他不得不下架了網店的商品,因為實在來不及做,「以前每天網店諮詢量最多幾百個,現在是上萬個。」
記者5月18日上午12點在淘寶天貓搜索「電動自行車」,發現銷量最高的正是凱歌曾供貨的頭盔商家DFG,店裡的頭盔已經只剩兩種規格。客服小二回覆:由於頭盔訂單量巨大,發貨時間為下單後一星期,不接急單和批發,每日限量,賣完即止。目前,DFG天貓旗艦店已經月銷超過8萬件。
樂清的另一家頭盔工廠「亞比雅摩配」,正苦於買不到部分頭盔配件。公司負責人盧明曉介紹,目前頭盔鏡片、騰空圈、鏡片支座、內襯都比較緊缺,價格也在上漲,有些之前賣得好的產品現在只能停產。「前段時間薇婭還找來想要合作,只能拒絕了她。」
阿里1688數據顯示,頭盔的在線商品數從13日開始突破4萬,成平臺檢索第一爆品,近3天頭盔銷量、買家數量增長均超過5倍,安全帽銷量和買家數增長兩倍。
誰在影響頭盔的價格?
突然而至的需求在短期內集中爆發,頭盔價格迅速上漲。最近,朋友圈裡充斥著各種關於頭盔的消息。有網友發現59塊買的頭盔,一夜之間漲到了258元,價格直接漲了三倍多。
潘廣益告訴記者,普通電動自行車頭盔的出廠價一般在十幾元到二十幾元,高一點的一般也在60元以內。
那麼,究竟誰在影響頭盔的價格?
一是因為訂單量多了,所有的製造工廠都去囤積配件,還有一些買不到成品的商家改買配件找加工廠組裝,導致配件供不應求。
二是工人工資上漲,比如搬運工緊缺,原先搬運一件貨只要1塊錢,現在要4塊錢,而據潘廣益計算,以往一個夏季頭盔的利潤是1塊錢,冬季頭盔的利潤是兩塊錢,這部分成本的增加會直觀地體現在出廠價上。
還有些精明的商家正準備轉產頭盔製造生意,囤積配件,復刻此前轉產口罩的模式。至於賣到個體消費者手中的頭盔,有些經過多層分銷專賣,自然價格又要上一個臺階。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我國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已超過2.5億輛。按每頂頭盔均價40元計算,這是一個至少百億規模的市場。在電動自行車駕駛人員佩戴頭盔問題被江蘇、浙江相繼立法後,頭盔概念股在5月18日也均有不同程度上漲。
口罩之後,頭盔能不能成為下一個風口?
潘廣益並不看好,他說這比做口罩難,一個頭盔的模具製作就要幾個月時間,轉產進入頭盔市場的難度比較大。同時,頭盔製造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一個頭盔製作周期大約需要3天,像凱歌有120多名工人,平均每天的頭盔產能是6000到7000個。
機械化噴塗,一個頭盔的製作周期大約需要3天
「從我們行業的角度來講,肯定是希望價格不要有太大的波動,這有利於行業健康發展。」一位頭盔廠家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突然訂單猛增其實也令他們擔心,擔心風口之後是否會出現部分口罩廠家面臨的訂單荒、庫存積壓的問題。
5月18日,1688聯合廣州、深圳、溫州、金華四大頭盔產業帶發起不漲價倡議,呼籲平臺5000家工廠不要囤貨、合理定價。
編輯 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