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吧考生#
高考還剩50天!在這衝刺的關鍵時刻,誰穩得住誰就能笑到最後。
在這緊要關口,該複習的,該講的,應該都涉及了。身為高三學生,在最後50天,得想想怎麼合理規劃?
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心態平和、淡定從容,不要緊張、焦慮;二是時間安排合理,不要手忙腳亂;三是查缺補漏,專攻易提分的薄弱點。
步步為營、穩打穩紮,最後衝出黑馬改寫學霸傳奇,這例子每年都有。
具體又如何做?
分享一個學渣逆襲學霸的故事。但願能給高三學子們一點啟發。
L先生,地道廣州人,80後。2001年獲全國高中生化學競賽一等獎,同年獲中大、同濟的保送資格;2008年中山大學保送研究生畢業。現在某科研公司工作。被班裡的家長請到我們班給孩子們談學習。
中大保送研究生L先生重點談SMART原則,講了自己3個月內由學渣逆襲學霸的傳奇故事。
SMART原則,是什麼?
L先生笑言,他曾經是一個十足的學渣,看上去並沒有現在這麼油膩。家境一般的他也無心向學,曾流連遊戲廳,忒喜歡打KOF97,且愛面子自尊心也很強。
初三那年,某老師直言他考不上當地最差的高中x中,可他硬是用三個月的時間以5分之差壓線考上了廣東省XX學校高中部,此後的經歷仿佛開掛一般,由年級倒數第一名逆襲成學霸。
說起這般經歷,L先生的臉上漾開了笑容,言語間充滿了感激,他說一切皆因SMART原則。
SMART原則(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ound),是一種目標管理方法,利於人們更加明確高效地學習和工作。
SMART原則具體由5個部分構成:1.績效指標必須是具體的(Specific);2.績效指標必須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3.績效指標必須是可以達到的(Attainable);4.績效指標是要與其他目標具有一定的相關性(Relevant);5.績效指標必須具有明確的截止期限(Time-bound)。
這五個原則缺一不可,無論是制定團隊的工作目標;還是個人的績效目標都必須符合上述原則。
如何運用SMART原則成學霸?
講述過程中,L先生娓娓道來,和班裡同學親切互動。某機靈萌娃換個花樣提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身邊有兩種人,有些不一定抓緊一切時間,有些一定抓緊一切時間,可成績效果卻不一定成正比,這是為何?」這繞口令式燒腦提問,L先生呵呵笑言文科不好。隨後以讀小學5年級的兒子為例,說他為了獲獎,一天拼命做了幾個小時的數學題。做完後,問他竟然不知道做了什麼,這是典型的「學而不思則罔」,做數學題不能不思考不歸類!
一道數學題有幾種出題方式,幾種解答方式均應弄清楚搞透徹。L先生告誡同學們,如果我們做一個事,不知道目的是什麼,也不知道想從中學到什麼,那不叫學習,叫亂來。
他結合自己當年運用SMART原則的經歷,談如何運用SMART原則成長為學霸。
運用SMART原則,關鍵是言行必出,具備優良的執行力。
然後對著SMART原則5要素,和老師商議制定可操作可量化且可視的執行計劃。
比如制定目標要具體,那麼什麼叫具體?「拿到全班前10名」、「我要等登上月球,我要好好學習」均是不具體的,「我要背出元素周期表」、「我背了一次數學公式,背了72篇古詩文」、「用學會的數學歸納法完成了公式推導」等提法才是具體可量化的。
在高中,他更是把SMART原則運用到極致。先制訂高中三年的目標,再與老師一起制訂針對性的學習目標。因為喜歡化學,他把化學學科作為人生職業方向。以奪取全國化學競賽為例,中學生化學競賽需要用到大學二年級的化學知識,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他根據高中、大學化學的章節數,制訂每周學一章、完成一章練習的計劃,並找老師分析錯題。
高一提前自學完成高中化學學習,高二完成大學化學課程學習,高三拿全國化學大賽一等獎。至此,他也從全校成績倒數第一到省示範性高中的精英分子,因獲得全國性競賽一等獎而永久進入校榮譽牆,逆襲為名副其實的學霸。
最後50天,逆襲也不是沒有可能
很多人說,高考最後50天,一切基本定型。L先生認為這種思想要不得,最後時刻,高三學子成了大熊貓,家長不敢問,老師不敢說,學生內心也緊張、焦慮,其實沒必要。
心態要平和,平時該幹嘛就幹嘛,不要過度和刻意。可繼續運用SMART原則把50天利用好。做黑馬也是要講方法的,黑馬的成功肯定不是完全靠運氣。
L先生說,他高三時,是這樣做的:拿一模成績和現在的成績對比,找出分數差,計算50天內快速漲分的知識點在哪裡?
在老師的幫助下,列出漏掉的知識點,然後將知識點歸類,準確分配並重點突破漲分點。具體到每天背多少個不熟悉的英語單詞,每天做多少個力的分解題目,每天背幾條政治書;一切必須在指定時間內完成,如每一分鐘記一個單詞,每30分鐘一條政治觀點。
聽了,感覺不錯,很是佩服。不過在佩服的同時,我提醒同學,關鍵還要根據自己的目標去行動。
去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最後50天,我們應清楚每一個學科的知識脈絡,能準確描繪出各學科知識樹。
然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查缺補漏,不斷夯實基礎、深化認識。比如普通學生,數學就不要攻偏難、偏怪題了,把每一道基礎題當大題來做,拿該拿的分而不失分,也很不錯。
語文、英語弱的,每天早起背誦、朗讀,利用零碎時間翻閱時政報紙,準備「家國情懷」類的作文素材。
最後的最後,千萬別忘了體育鍛鍊。晚讀前操場跑兩圈,校園走半圈。保證心理健康、心態平和,高考有什麼可怕?
走好腳下路,自然到天涯。黑馬逆襲你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