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要來了,想好今年和誰過了麼?
如果還沒有思路,不如考慮組織一次聚會,要求每個參加的老朋友,都得帶來新的朋友。
提到這種聚會,就總會讓人想起上世紀初的巴黎。
《午夜巴黎》的男主角吉爾不小心坐上了潘多拉的馬車,就在各種聚會上認識了海明威、畢卡索、達利、菲茨傑拉德……
這種美好的相遇真的存在嗎?
存在。
在作家保羅·莫杭的記憶中,有一次難忘的聖誕聚餐,那是 1921 年的聖誕節。
那天的聚會群星閃耀,考克多、斯特拉文斯基、米約、薩蒂、香奈兒……都出現了。考克多帶來了六人組,那是一個以薩蒂為首的新音樂派系,當時正處於「屋頂上的公牛」初期的榮耀時代。
說到「屋頂上的公牛」,在當時的巴黎可謂用火爆來形容。有多火呢?「Faire du boeuf」成為了當時的「網紅段子」。這句話法文原意為「做牛肉」,但在當時的法國音樂圈,它表示「玩音樂」¹。
而「屋頂上的公牛」之所以能在當時成為「玩音樂」的代名詞,離不開一個人——考克多。
尚·考克多——詩意怪傑
很難用一個身份概括「考克多」是誰,但他對上世紀初的文學、詩歌、繪畫,乃至音樂、戲劇的發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他是法國詩人、隨筆作家、小說家、戲劇家、評論家、樂手、畫家、舞臺設計師、電影導演、坎城電影節評委會主席、法蘭西學士院院士……
多面手考克多
出身於富有家庭的他,小時候就接觸到了戲劇、電影和馬戲。
日常周末生活是去看音樂會,少年時的玩伴是普魯斯特。他體會過極盛,也經歷過極哀。
10 歲那年,律師父親自殺,他離開了貴族學校,這種過山車的生活在他日後的創作中留下了各種伏筆,悲劇的內核在他的創作中循環出現。
考克多的自畫像
「我所有的一切都來自於童年。」考克多說道²。
1909 年,20 歲的考克多發表了詩集《阿拉丁神燈》(La Lampe d'Aladin),由此敲開了巴黎藝術界的門,成為了沙龍常客。
那時沙龍興盛,他不斷結識藝文圈的好友,成為了巴黎文藝界的核心人物,與他們一起創作新的藝術形式,也為他們進行專屬創作。
他為畢卡索寫書,為迪亞吉列夫的俄羅斯芭蕾舞團寫新劇本,為香奈兒作畫……
傳記作家詹姆斯·威廉士評價道:「考克多是法國左岸和右岸、巴黎和外省、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社會主流和邊緣群體之間的信使和媒人;他是完整意義上的『樣樣管』和中間人,身系千種聯繫、萬種資源,在法國社會和文化開啟新大門的過程中促進新事物的誕生。」 ³
從左到右:考克多、畢卡索、斯特拉文斯基及夫人
如果將他豐富的一生,截取 3 個橫切面,會是如何?
《遇見畢卡索》
「畢卡索跑得比美快,這就是為什麼他的作品看上去很醜。」關於畢卡索,許多人都看過這句經典評價。
這句話便來自於考克多為畢卡索撰寫的傳記——《巴勃羅·畢卡索:1916-1961》。
畢卡索與考克多
除了上述的那本,考克多畢生還為畢卡索寫了許多「讚頌文」,編纂成了《遇見畢卡索》一書。
《遇見畢卡索》
寫畢卡索的文學作品常有,但從朋友、同行的角度進行創作不常有。
可以說,畢卡索的舉世聞名,考克多功不可沒。
了解畢卡索的人都知道,他的創作分為「藍色時期」、「玫瑰紅時期」、「黑人時期」、「分析和綜合立體主義時期」、「超現實主義」等。
認識畢卡索的時候,考克多 26 歲,畢卡索 34 歲。那時的畢卡索正處於立體主義時期,作品中添加了許多古典主義元素,這讓一直致力於「恢復秩序」的考克多產生了惺惺相惜之感,他認為自己理應擔當起向巴黎推介畢卡索的重任。
畢卡索創作的考克多畫像
考克多想要一個值得探索的新世界,畢卡索則需要一個老練的社交引路人,二人的友誼由此開始。
考克多推薦畢卡索與迪亞吉列夫所在的俄羅斯芭蕾舞團合作,畢卡索擔任了芭蕾舞劇《遊行》的舞美設計,這部戲開啟了先鋒芭蕾舞劇傳統,「誤入」戲劇界的畢卡索開始受到巴黎文藝精英的關注。
在考克多的大力舉薦下,畢卡索很快就融入了巴黎的藝術圈。
畢卡索在《遊行》海報前
考克多從文學的角度為畢卡索提供了諸多「詩意讚美」。他在 1919 年寫作《畢卡索頌》,1920 年寫作《畢卡索新古典主義創作》,1923 年寫作《畢卡索》……這些內容都收集進了《遇見畢卡索》一書。
到 1924 年,考克多發布了《超現實主義宣言》。
考克多進行光繪
與此同時,畢卡索也迎來了令他在世界上名聲大噪的「超現實主義時期」。⁴
二人相互成就,共同走向了名聲大噪的道路。
《屋頂上的公牛》
與考克多經常被一同提及的人名,還有著名的「六人組」。
六人組
在保羅·莫杭所著的《香奈兒的態度》中,他這樣描述「六人組」:這是以薩蒂為首的一個新的音樂派系,彼時正處於「屋頂公牛」初期的榮耀時代。普朗克剛剛脫下軍隊制服;奧裡克愛上了伊蕾娜·拉居;奧涅格和尚未成為一家之主的達律斯·米約,如人們所說,他們已經「著作等身」……⁵
薩蒂
而《屋頂上的公牛》之所以能獲得成功,考克多起了巨大的作用。彼時,米約創作出了《屋頂上的公牛》的雛形,這首曲據說「無比適合一部卓別林電影」。⁶
米約,《屋頂上的公牛》中許多靈感取材於他在巴西時期的生活
但當時的電影還處於無聲默片時代,出於經濟考慮,無聲電影都會選擇一架鋼琴進行伴奏。而對於這首曲來說,它可能有更好的歸宿。
於是考克多建議將《屋頂上的公牛》以芭蕾舞劇的方式進行演出,他來完成舞美等設計。
果不其然,大獲成功。
薩蒂是「六人組」的導師,他為這個團體帶來音樂性的「精神」,而考克多則更像「六人組」的經紀人。他拉來投資,尋找演出的合作夥伴,為團體制定更好的發展策略……
考克多
在考克多的帶領下,「屋頂公牛」迎來了屬於他們的榮耀時代。
Coco Chanel by Jean Cocteau
考克多創作的香奈兒女士畫像
考克多總是在引薦和幫助別人,他也很幸運,在艱難時期,也有人陪在他身邊。
那個人是嘉柏麗爾·香奈兒。
考克多和香奈兒女士是一生的摯友。他們由香奈兒的好友米西亞聯結而相識。
那時,米西亞引領香奈兒女士進入巴黎藝術圈,香奈兒也由此與考克多等一眾文藝名流們進行了合作。
考克多與香奈兒女士
考克多為香奈兒女士創作了許多畫作。他畫工作時的她,站著的她,坐著的她……
考克多創作的香奈兒女士畫像
除了畫香奈兒,考克多還為香奈兒畫時裝雜誌的插圖,在他的精簡線條下,香奈兒的先鋒和美學性都完美地被展現。
考克多創作的香奈兒品牌畫作
他們還一同參與了當時先鋒的芭蕾舞劇《藍色列車》的創作,這部作品中集結了上文提到的各路豪傑。考克多負責作詞,米約負責作曲,畢卡索製作舞臺幕布,而演員們的舞臺服,都由香奈兒女士本人設計。
芭蕾舞團 Russe de Monte Carlo 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首演 Le Train Bleu,1924 年 6 月 20 日
香奈兒和考克多在不斷地交往合作中,成為了一生的摯友。
1923 年,考克多的愛人病逝,當時他情緒崩潰,連葬禮都無法參加,全靠朋友香奈兒安排一切。
此後的三年,考克多變得形銷骨立。他放棄了創作,也放棄了「詩人王子」的社交地位。
香奈兒請他在自己的家裡,度過了艱難時光。
香奈兒女士與考克多
香奈兒與文學
香奈兒女士總是與藝術家們在一起,身體力行地給予他們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支持。
她熱愛藝術和文學,在系列短片《Inside CHANEL》中有大量記錄。
香奈兒位於康朋街 31 號的公寓中放滿了她喜愛的文學作品。佔據兩面牆的書櫃擺滿了普魯塔克、毆裡庇得斯、荷馬的珍本……
嘉柏麗爾·香奈兒站在寓所的書櫃前
文學之於她,就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少女時期的她喜歡閱讀報紙上的小說,閱讀伴隨她度過了孤獨又漫長的童年歲月。
她雖然不是作家,但留下了無數流傳至今的至理名言。她的格言就像無價又閃耀的鑽石,為我們鋪成了通往獨立自由的路。
不只是文學,香奈兒與繪畫、音樂、電影、舞蹈等等藝術形式都有深切又先鋒的合作,而這些香奈兒女士的另一面,都在《Inside CHANEL》系列裡面了。
在《Inside CHANEL》裡你能看到達利受她啟發創作了《單支麥穗》畫作,也能看到《去年在馬裡昂巴德》裡她創作的黑色羽毛裙……
在 Inside CHANEL 裡,你能看到傳世至今的香奈兒元素們,都擁有那樣美好的緣起。
參考資料:
[ 1 ]:LEPSTE,《Anecdote 名家軼事|屋頂上的牛》,2019-06-20
[ 2 ]:周江林,《科克託:毀譽參半的越界奇才》,2005-09-25
[ 3 ]:James S. Williams,Jean Cocteau,2008
[ 4 ]:劉臻,《這位法國詩人成就了畢卡索,是可可·香奈兒最親密的朋友》,2019-06-15
[ 5 ]:保羅·莫杭,《香奈兒的態度》,南京大學出版社,2019:137
[ 6 ]:《愛樂》,三聯出版社,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