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及科舉制度,培養的都是書呆子嗎?太膚淺了!

2020-12-14 80後的包菜

古代科舉制度培養的都是書呆子麼?看一下唐宋八大家,哪一個不是科技選拔的人才。即便是被批判最嚴重的八股取士,人才也是燦若繁星。王陽明、于謙、嚴嵩、張居正等等,隨便拎出來一個都是影響歷史走向的人物!當然也確實有一些書呆子,但是這個數量是極少的,比如不能因為吃飯噎著了,就說飯有問題吧!

事實上,科技制度打破貴族階層對人才選拔的壟斷,領先世界上千年,西方直到十八世紀,才從中國借鑑了這種制度。而在此之前,他們一直都是貴族的壟斷,西方的平民從來沒有機會,也不可能進入到社會上層。不過有人會說,明清的八股取士,格式寓意嚴格禁錮了讀書人的思想。

但另一方面,我們會發現嚴格的格式,反而創造了更加公平的標準。不然考試好壞,不得看考官個人的審美嘛!這就為不公平滋生的土壤,可以說越是有標準答案的考試也就越公平。

如今的全國高考也是基於此而設計的,不可否認,高考制度確實存在著不小的弊端。理論上說這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方式,但實際上卻找不到更好的,可操作的公平競爭方式。所謂的素質教育,不光是有錢人才能玩得起的把戲。如今科舉制度雖然已經廢除百年,但是所體現的客觀公平的制度,仍然值得傳承!

最後兩天的高考已經結束,祝大家吃好玩好,作為曾經高考大軍中的一名小卒,我切身且深刻地知道,高考從來不是人生的終點,未來的人生大有可為。

相關焦點

  • 「高考」是現代科舉制度嗎?揭秘高考與科舉制度的最大區別!
    要先知道答案,我們首先要了解什麼是高考,什麼是科舉制度!高考: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簡稱「高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合格的高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力的考生參加的選拔性考試。可以說是中國最大型的統一的人才選拔考試制度。
  • 龔鵬程|科舉不選拔書呆子
    科舉是我國主要制度之一,重要性不待多言。但愈重要的事,往往也就誤解愈多。或說科舉以文章選士,考上的人只會寫詩賦,哪懂得治國?或說科舉本來也很重視經學,希望能選出通經致用的人才,後來卻對「明經」科不甚重視,只重文章進士。
  • 科舉制度始於哪個朝代又是誰廢除的? 揭科古代科舉制度的起源與廢除
    用現代的話來說那就是古代的高考,眾所周知,現如今的考試制度是沿襲了古代的科   原標題:科舉制度始於哪個朝代又是誰廢除的? 揭科古代科舉制度的起源與廢除     科舉制,又稱科舉、科舉制度,它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
  • 「科舉制度在臺灣」公益巡展走進臺南大學
    新華社臺北10月22日電(記者 劉歡、左為)由北京市臺聯和臺灣臺南大學共同主辦的「科舉制度在臺灣——臺灣進士專題校園公益巡展」22日在臺南大學開幕,吸引眾多學子前來參觀。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
  • 歷史學家宮崎市定:科舉制度是壞制度嗎?
    就《會典》而言,京師有國子監等各級學校,地方的府縣學各自任命教官,各項制度似乎都很完備,但實際的教育有名無實,所謂學校只是徒有四壁的表象。 然而,政府又以文治主義作為國是,將精通古典作為官吏的首要素質,因此有志仕途者都必須首先求學。實際從事學問教育的機構多數是私立,或者名為公立而實際帶有私人性質的書院,又或者是由類似寺小屋的機構擔任,府縣學的教官基本是不參與的。
  • 關於讀書,那些「窩」在教室埋頭苦學的「書呆子」後來都怎樣了
    那些窩在教室裡埋頭苦學的「書呆子」後來都怎麼樣了?學渣的用親身經歷告訴你中國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就對讀書有著濃厚的情誼,從古代「學而優則仕」,到今天學霸,海歸,學渣逆襲、高考狀元等等新詞語無不顯示出人們對於讀書學習的高度關注。
  • 如果九品中正制代替科舉制,我們還用高考嗎?
    一、人才選拔方式的發展在春秋以前,官吏的產生都是通過「世卿世祿」制度產生,也就是臣子版的「世襲制」,兒子繼承父親的職位及俸祿。而到了戰國時期選拔方式發生了根本的改變。而到了隋朝出現了我們熟悉的科舉制,現代所使用的「科舉制」的延伸「考試製」。如果沒有高考,那麼我們將面臨的選拔制度將會是「九品中正制」。二、推舉製成為主流當科舉制消失,我們將沿用魏晉時代「九品中正制」,因為它是當時的最優選擇。
  • 高考是「棄之有味,食之無肉」的雞肋嗎?
    高考是「棄之有味,食之無肉」的雞肋嗎?這次失敗的採訪,讓我思考了很久。那個讓我採訪失敗的「高考狀元」,那個即將一步踏進中國最高學府的少年,在很多人豔慕的眼光裡,不知道會走出一條什麼樣的人生之路?這些都不得而知了,也不敢妄加猜測。
  • 勞動也是一種教育,讀書是為了更好的勞動,不做現代「書呆子」
    前不久,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的文件,文件中指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對於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由此可以看出,勞動教育必將在大中小學全面鋪開,這是對目前教育短板的補充。
  • 現在高考作文杜絕詩詞,古代科舉考試中,有詩詞這科嗎?
    前天遇到這樣一個問題:現在高考作文一般杜絕詩詞,古代科舉考試有詩詞這科嗎?前言最近這兩天,各省開始陸續發布高考錄取線分數線了。借著這個熱點,聊聊高考的事。首先,高考作文並非杜絕詩詞,詩詞理解、賞析是必考內容。另外,高考作文雖然不允許單獨寫成詩詞,但是在文中有詩詞還是允許的 。古代的科舉考試中有詩詞嗎?古代的科舉考試,在很長時間內是考詩賦創作的,但是不包括詞。
  • 古代朝政對賢人的渴求,科舉制度的演變
    高考,是我國學子的一場與人生相關的重要考試,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生軌跡。然而在古代,也有一場與讀書人息息相關的「大考」,這便是科舉。早在先秦,每三年就會舉行一次「大比」,士以上的階層靠世襲,而士以下的階層就是靠選舉,也就是「大比」。
  • 中國的高考制度發展甚是曲折,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
    關於高考制度的最深度分析!值得一看。回顧我國的歷史,人才選拔和培養一直佔據著社會生活的重要部分,從察舉制到科舉的演變,無一不體現人才的重要性,那麼當年的高考真的有那麼難嗎?中國的高考制度發展甚是曲折,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一是,建國初期的過渡階段,此時的教育是以改造舊教育體系,建立新教育制度為主要特徵的,各個院校單獨招生,錄取比例極低;二是,1952年以後統考制度的建立階段,直到1965年停止,此時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的全面建設期,急需選拔大量人才,建設社會主義
  • 唐朝科舉制度真的公平嗎?具體流程是怎樣的?
    提到科舉,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八股文,或者是秀才、舉人、進士等等。而且,很多人對科舉都持消極態度,尤其是明清科舉。明清科舉只許在四書五經範圍內命題,文體嚴格限於八股文,也就是八股取士。與之不同的是,唐朝科舉設有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開元禮、道舉、童子等科目,而且唐朝科舉更靈活,考中進士後還得經過吏部選拔。因此,很多人認為,唐朝科舉制度更好,但事實真的如此嗎?首先,看考試資格。
  • 得有多麼無知才會把「高考」看成「現代科舉」?
    ///01科舉相當於公務員考試每逢高考,很多平臺就會組稿撰寫關於高考的內容,尤其是今年揭露了很多高考的黑暗面,所以就有人說昔日科舉時期舞弊是要殺頭之類的話,還有一些人寫文章誇讚科舉制度多麼美好,然後類比高考多麼偉大……科舉這麼一個如此腐朽且已經在一百年前被證明為誤國誤民的東西,在今天還有這麼大市場,確實挺出人意料的。
  • 還記得那個高考考了749分的學生嗎?成理科狀元後,後來如何?
    我們都知道,從古至今,我國對人才的培養一直都很重視。在古代,各朝各代都設立了科舉制度,通過考試來選拔可以被國家徵用的人才。因此,很多窮苦人家的孩子從小就刻苦學習,只為有朝一日能通過這種方式入朝為官,為國奉獻。
  • 古代科舉與現代高考,究竟哪一個更難?
    古代科舉考試學生都是要閱讀大量的名人的書甚至要花大價錢去買考官寫的文章,同時考生還要練各種字體,為的就是應對相應考官的喜好,所以能在科舉上走得遠錢是必不可少的,那可以看看李白蘇軾那些大文豪那個不是家裡有錢,真正白手起家的沒有幾個,窮人最多最多考上舉人也就到頭了。
  • 對於歷代科舉制度的辨析與思考
    當代公務員考試,應該說接近於古代的科舉考試,看看每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場景,便以知曉。古代的就業領域少,讀書人走仕途也是情有可原 ,即使現代人就業範圍廣泛,然而對仕途的熱情與渴望,一點也不亞於古代人。對於國家向社會選拔人才的這種制度,在各個朝代都備受讀書人的關注與追捧,因此才會有「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詩句。其實,這種制度是執政者向天下人釋放的,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善意表現,是讓天下人對打破階層固化,實現社會動態公平當抱以希望,也是給於天下人有一躍龍門的機會。
  • 古代科舉等級制度
    科舉是我國古代首創的朝廷選拔人才的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
  • 宋代科舉制度除了比唐公平合理,還傾向寒門,國家還包路費和住宿
    上篇文章講了唐代科舉制度限制中下層地主官僚子弟的科舉入職,同時門閥和世家把控著名額。對於底層百姓子弟更是難以通過科舉進入順利的仕途。這篇我們講一下宋代科舉制度有多麼的偏向中下層和貧寒家庭。從打破階層固化的角度而言,跟隋唐時期相比,宋代科舉有幾項制度創新是可圈可點的。科舉制度本為是為國選拔人才的,用底層人才向上流動來打破階層固化形成的保守腐朽集團。這也是科舉制度制訂的初衷。
  • 他是中國高考的傳奇人物,高考成績749分,差一分滿分,令人敬佩
    1905年,科舉考試制度正式被廢除,從此中國現代教育登上了歷史舞臺。1936年,中國已經有上百所大學通過自主命題來招收大學生。1952年,我國建立了全國統一的高等學校招生制度,為的就是能讓中國的有志青年,能夠通過高考來展示自己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