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舉制度培養的都是書呆子麼?看一下唐宋八大家,哪一個不是科技選拔的人才。即便是被批判最嚴重的八股取士,人才也是燦若繁星。王陽明、于謙、嚴嵩、張居正等等,隨便拎出來一個都是影響歷史走向的人物!當然也確實有一些書呆子,但是這個數量是極少的,比如不能因為吃飯噎著了,就說飯有問題吧!
事實上,科技制度打破貴族階層對人才選拔的壟斷,領先世界上千年,西方直到十八世紀,才從中國借鑑了這種制度。而在此之前,他們一直都是貴族的壟斷,西方的平民從來沒有機會,也不可能進入到社會上層。不過有人會說,明清的八股取士,格式寓意嚴格禁錮了讀書人的思想。
但另一方面,我們會發現嚴格的格式,反而創造了更加公平的標準。不然考試好壞,不得看考官個人的審美嘛!這就為不公平滋生的土壤,可以說越是有標準答案的考試也就越公平。
如今的全國高考也是基於此而設計的,不可否認,高考制度確實存在著不小的弊端。理論上說這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方式,但實際上卻找不到更好的,可操作的公平競爭方式。所謂的素質教育,不光是有錢人才能玩得起的把戲。如今科舉制度雖然已經廢除百年,但是所體現的客觀公平的制度,仍然值得傳承!
最後兩天的高考已經結束,祝大家吃好玩好,作為曾經高考大軍中的一名小卒,我切身且深刻地知道,高考從來不是人生的終點,未來的人生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