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5位教師5位校友當選2021 IEEE Fellow

2020-12-11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新聞網11月27日電 (通迅員 田陽)11月26日,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簡稱IEEE)公布了2021年新選會士(Fellow)名單,在282名新選會士中有5位清華大學教師和5位清華校友。

5位清華教師分別是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王昭誠、電機系教授吳文傳、計算機系教授唐傑、軟體學院副教授劉世霞、自動化系副教授耿華,5位校友分別是Transphorm公司高級副總裁吳毅鋒、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教授王忠東、加拿大瑞爾森大學教授張曉平、流利說美國人工智慧實驗室負責人劉揚、中國地質大學教授王力哲。

王昭誠

王昭誠,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1991年、1993年、1996年先後在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是面向6G的毫米波/太赫茲無線通信,面向智能交通的可見光通信,深度學習在無線通信中的應用。因在 OFDM 無線系統的導頻設計與調製方向作出貢獻而入選。

吳文傳

吳文傳,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電力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電力系統研究所所長。1996年、1998年、2003年先後在清華大學電機系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主要從事大電網能量管理與運行控制、能源網際網路/主動配電網運行調度與自律控制、機器學習理論及其在能源系統的應用的研究與工程實踐。因在能量管理與運行控制方面的貢獻而入選。

唐傑

唐傑,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副系主任。2006年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獲得博士學位。研究領域是人工智慧、社交網絡、數據挖掘、機器學習和知識圖譜等。因對數據和社交網絡挖掘的知識發現而入選。

劉世霞

劉世霞,清華大學軟體學院副教授。2002年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獲得博士學位。研究領域是信息可視化及可視分析,具體包括文本可視分析、社會媒體可視分析和用戶行為可視分析。因對視覺文本分析和視覺模型分析的貢獻而入選。

耿華

耿華,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檢測與電子技術研究所副教授。2008年在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獲得博士學位。研究領域是多能源網絡系統智能化控制、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自主控制、多能源系統協同控制;高性能實時仿真技術、多能源網絡系統實時仿真方法、多時間尺度高性能實時仿真器;能源網際網路系統評價技術、能源網際網路大數據技術;太赫茲檢測技術、低噪聲放大器、太赫茲成像及物質識別。因在可再生能源功率變流器控制領域有突出貢獻而入選。

吳毅鋒

吳毅鋒,Transphorm公司高級副總裁。1985年在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獲得學士學位,1994、1997年先後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獲得碩士、博士學位。吳毅鋒多年來致力於氮化鎵電子器件的研究與應用,是氮化鎵微波電子和功率電子技術的開拓者。他在WideGap公司和Cree公司擔任氮化鎵HEMT微波器件首席科學家長達11年。於2008年加入Transphorm公司,負責開發高壓氮化鎵功率器件產品和應用。因對氮化鎵微波和功率轉換器件的貢獻而入選。

王忠東

王忠東,英國埃克塞特大學電力工程教授,同時擔任該校副校長兼工程、數學和物理科學學院院長。1991年、1993年先後在清華大學電機系獲得學士、碩士學位,1999年在華東理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0年加入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曾任該校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負責學院國際事務。2020年7月加入埃克塞特大學。研究領域是智能電網和低碳電能網絡,特別是狀態監測技術、電力系統網絡的熱、電瞬態和磁建模技術、電介質絕緣老化機制、替代環境友好型液體絕緣材料和變壓器資產管理。因在絕緣液體以及電力變壓器頻響分析領域有突出貢獻而入選。

張曉平

張曉平,加拿大瑞爾森大學電氣、計算機系和生物工程系終身教授,通信與信號處理及應用實驗室主任,併兼任Ted Rogers管理學院金融系教授。1992年、1996年先後在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獲得學士、博士學位;於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獲得金融和經濟學專業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研究領域包括統計信號處理和大數據分析、多媒體內容分析、傳感器網絡和電子系統、機器學習以及在金融、經濟和營銷領域的應用。因對金融中的信號處理的貢獻而入選。

劉揚

劉揚,流利說美國人工智慧實驗室負責人。1997年、2000年先後在清華大學電子系獲得學士、碩士學位,2004 年在美國普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2-2005 年,劉揚進入伯克利大學國際計算機研究所擔任研究員。2005年起,在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擔任助理教授,並於 2011 年獲得終身教授。2017年10月加入流利說。研究領域是機器語音和自然語言處理。因對語音理解和語言學習技術的貢獻而入選。

王力哲

王力哲,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計算機學院教授、院長,擔任「智能地學信息處理」湖北省重點實驗室主任,「智慧地質資源環境」湖北省工程技術中心主任、「地質探測與評估」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1998年、2001年先後在清華大學電機系獲得學士、碩士學位,後在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獲得工學博士學位。研究領域是高性能地學計算與空間信息處理。因對遙感成像處理、分析和應用的高性能計算的貢獻而入選。

IEEE是國際性的電子技術與信息科學工程師的學會,於1963年1月1日建會,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市。IEEE在160多個國家中,擁有42萬多名會員,其中50%以上來自美國以外地區。

IEEE Fellow為學會最高等級會員,是IEEE授予成員的最高榮譽,每年由IEEE同行專家在擁有高級或終身等級的會員中評選,當選人需要對工程科學技術的進步或應用作出重大貢獻,為社會帶來重大價值。每年當選人數不超過IEEE當年會員總人數的1‰,基本都是在科學與工程技術領域內取得重要成就的傑出科學家。

供稿:校友會

編輯:韓瑞瑞 李晨暉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5位教授12位校友榮獲全國創新爭先獎!
    5月30日是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聯合舉辦的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表彰獎勵大會在京隆重舉行。清華大學5位教授12位校友分別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章和獎狀。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向濤(1984屆本、1986屆碩,物理)獲得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章。
  • 2021 IEEE Fellow名單正式公布! 超70位華人入選
    2021年IEEE Fellow(IEEE會士)名單正式公布,共新增282名Fellow,超過70位華人入選。包括清華大學唐傑,京東集團副總裁鄭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李厚強,北京郵電大學馬華東等人。  當選的IEEE會士還有黃漪,石光明,陳景東,張宏科,蔡劍飛,虞晶怡,錢春江,呂樂,袁筠松,李建東,李軍,賈秀萍,黃德雙,廖曉峰,呂寶糧,王劍輝,喻俊志,嶽東,劉世霞,王昭誠,張曉平,吳文傳,王忠東,朱繼忠,文福拴,王聰等教授。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兩教授和兩校友當選IEEE Fellow
    日前,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公布了2021年新晉Fellow名單。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李建東教授以及石光明教授分別因其在「異構自組織無線網絡」及「圖像表示和圖像重建」方面做出的貢獻獲得推薦,成功當選2021年度IEEE Fellow。
  • 醫學影像AI元年:李純明、呂樂、彭漢川,當選IEEE Fellow
    新晉 Fellow名單中共有282位學者入選,其中華人學者75位。三位學者的當選理由分別為: 因對計算機視覺和醫學圖像分析的貢獻 因對大規模生物數據可視化和定量分析的貢獻 因對機器學習癌症檢測和診斷的貢獻 這是醫學影像分析學術史上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友文舸一教授當選IEEE Fellow
    近日,IEEE公布了2021年度IEEE Fellow(會士)名單,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文舸一教授憑藉其在對天線品質因數方向作出的突出貢獻,成功當選2021年度IEEE Fellow,也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師獲得此榮譽的第一人。
  • IEEE Fellow、AAAS Fellow 同日公布,數十位華人入選
    機器之心報導機器之心編輯部今日,IEEE 2021 Fellow 和 AAAS 2020 Fellow 同時公布入選名單。據統計,入選 IEEE 2021 Fellow 的華人學者近 80 人,其中包括清華大學教授唐傑、京東集團副總裁鄭宇等。
  • 北京大學6位校友、7位教師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
    來自九大領域的50位獲獎人依次從饒毅、潘建偉、鄔賀銓、程泰寧等發起人手中接過獎盃。獲獎者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北京大學共有6位校友、7位教師獲獎,13位北大人在各自領域脫穎而出。
  • IEEE Fellow 2021 完整名單 及 2012-2020 IEEE Fellow 華人名單
    11 月 25 日,IEEE Fellow 2021 入選名單公布,全球 282 人入選,其中華人學者高達 75 人,佔比 26.6%。本文還整理了2012-2020 IEEE Fellow華人名單。Nruednc我們在其中看到了不少熟悉的名字,比如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唐傑、京東集團副總裁鄭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李厚強、北京郵電大學馬華東和合肥工業大學汪萌等……Nruednc2020 年 11 月 25 日,IEEE Fellow 2021 入選名單公布,這一獎項代表學術科技領域權威榮譽和重要職業成就。
  • 2019 IEEE Fellow名單重磅發布,新增90多位華人,33位來自中國大陸
    當選的中國大陸 Fellow來自清華大學、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等機構。IEEE Fellow即IEEE會士,為協會最高等級會員,是該組織授予的最高榮譽,在學術科技界被認定為權威的榮譽和重要的職業成就,每年由同行專家在做出突出貢獻的會員中評選,當選人數不超過IEEE會員總人數的0.1%。2019年度中國大陸高校共有27位科學家當選新一屆IEEE Fellow。
  • IEEE Fellow 2019 名單出爐,41 位華人學者入選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雖然IEEE Fellow2019評選結果還未正式出爐,但2018年IEEE董事會會議已於11月召開,已有部分入選名單流出,其中共有 41 位華人入選,其中國內高校共有 21 位入選華人,工作單位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武漢大學、四川大學、湖南大學、
  • 時隔3年,華為又有人入選IEEE Fellow
    楊淨 木易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這次2021 IEEE Fellow裡,出現了華為科學家。有點意外。每年由同行專家在做出突出貢獻的會員中評選出,當選人數不超過IEEE會員總人數的千分之一。今年共有282名科學家成為新晉Fellow,其中華人科學家佔比近三成。
  • 兩位清華校友當選2020年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清華新聞網9月25日電 9月22日,英國皇家工程院(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RAE)公布2020年新選院士名單,新當選的50位院士和3位外籍院士中有7位華人學者,兩位清華校友榜上有名,他們是英國肯特大學教授閆勇和倫敦大學學院教授羅開紅。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文舸一教授當選IEEE Fellow
    11月25日,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公布了2021年度IEEE Fellow(會士)名單,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文舸一教授憑藉其在對天線品質因數方向作出的突出貢獻,成功當選
  • IEEE史上首位華人主席,馬裡蘭大學終身教授劉國瑞當選
    RAY LIU)當選 2021 IEEE 候任主席。官方公告中提到,劉國瑞以 21120 票贏得本次主席選舉,並將於 2022 年 1 月 1 日開始擔任 IEEE 主席,他將接替在 2021 年結束任期的 Susan K. 「Kathy」 Land。此外,IEEE 主席的另外兩位候選人是 Saifur Rahman(15781 票)和 S. K. Ramesh(12852 票)。
  • 2021年IEEE Fellow名單揭曉 清華大學唐傑等上榜
    2021年IEEE Fellow名單揭曉 清華大學唐傑等上榜  Evelyn Zhang • 2020-11-25 16:51:02 來源:前瞻網
  • 時隔3年:去年還被清理的華為又有人入選IEEE Fellow 王漢陽上榜
    這次2021 IEEE Fellow裡,出現了華為科學家。  有點意外。  畢竟此前,IEEE Fellow上已經連續2年沒有出現過華為員工的身影了。  而就在去年,IEEE還有件震動整個科學界的事情:  清理華為審稿人。
  • 重慶大學廖曉峰教授當選IEEE Fellow
    11月25日,全球最大的非營利專業技術學會IEEE(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公布2021年度Fellow名單,重慶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廖曉峰教授成功當選,以表彰其在神經動力學系統和混沌密碼學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這是重慶大學信息學科入選著名國際學術組織IEEE Fellow的又一突破。
  • 合肥工業大學汪萌教授當選IEEE Fellow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1月26日,記者從合肥工業大學了解到,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公布了2021 IEEE Fellow名單,該校汪萌教授因在「多媒體內容分析與檢索」領域中的貢獻(for contributionsto
  • 2021 IEEE Fellow華人學者有哪些
    2020年11月25日,2021年IEEE Fellow名單正式揭曉,共有282名科學家新晉Fellow 。 IEEE Fellow當選難度很大 IEEE致力於電氣、電子、計算機工程和與科學有關領域的開發和研究,現已發展成為全球極具影響力的國際學術組織之一,IEEE目前在全球160多個國家擁有超過40萬會員。
  • 江西這5所高中幸運了,正式列為清華大學「生源基地」,學生有福
    10位同學被清華北大錄取。2020年11月15日,清華大學正式授予南昌二中「優質生源中學」稱號。第二所就是江西科技學院附屬中學江西科技學院附屬中學(江科附中),創辦於2015年,學校佔地110畝,建築面積近10萬平方米,有專任教師246人,72個教學班,學生28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