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在外打工的人,不回老家過年的越來越多。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說根本的,還是因為現在的年味淡了,年在人們的心目中沒有以前那麼重要了。
原本,百節年為首,年節,也就是過年,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那是非常重要的,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以前,身在外地的人,一到過年,不管有多不易,總是要趕在年三十晚前回家,以求一家人吃個團圓飯,過個團圓年。
而且,按照舊有習俗,從年尾十二月中旬就算是進入年關了,家家戶戶都要為過年做準備,有許許多多的事要做,大家都是忙忙活活、熱熱鬧鬧的。
像陌上花小時候,一到年關,家家戶戶就開始殺年豬、打年糕、壓米糖、做油芰、炒花生瓜子、炸帶魚、炸油豆腐、掃塵避邪、祭祖納福、寫春聯貼窗花,等等等等。早早的,年味就瀰漫開來了。
可是現在,養豬的人少了,不用殺年豬,沒有刨豬湯,大多數過年所需的吃食也不用自己準備了,只需購買現成的就行。到了年關,家裡也沒什麼要忙活的,所以在外打工的人也不需要早早的趕回去幫忙。
很多人都是臨近年三十了再回去,回家吃個團圓飯,然後正月裡在家待上幾天就又出來了。一來是因為在家實在無事可幹,閒得慌,不是打牌就是麻將,一不小心就把一年辛苦攢的錢都折騰沒了。二來現在工作不好找,競爭激烈,早出來,好找工作些。
鑑於上述情況,一部分在外打工的人,乾脆就不回去了。不僅省了路費,免了路上的辛苦,留下來,還能多賺些加班費。至於拜年,現在可以視頻拜年,也可以郵寄禮包,方便的很。現在年輕一輩的,普遍沒有老人對年節禮數看得那麼重。
除了年味淡了,人情味淡了,還有些其他的現實原因。
像農村很多在外打工的人都是舉家在外。如果回老家過年,不僅來回的路費是一大筆錢,而且路上又奔波又費時。再者,老家久不住人,回去過年沒住幾天,還得收拾、添置東西,實在是不划算。正所謂是,家人在哪,家就在哪。既然一家人都在一起,不如就地過年,沒必要一定要回老家。
還有些在外的人,自己做點生意,一年到頭,可能最賺錢的就是過年這幾天。背井離鄉的,本來就是為了多賺點錢,這些人當然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回家的。可能會在忙過這段賺錢的黃金期後再回去。
再有一些就是被催婚的年輕人了。到了結婚年齡,又還沒處上對象的,家裡長輩就該著急了,過年回家就會各種催,七大姑八大姨的進行連番轟炸。恰好,年節裡,正是所有外出打工的年輕人返家最齊的日子,也正是相親的好日子。很多年輕人,一個春節,能被家人安排上幾十場相親,實在是怕了。所以,乾脆就找各種理由不回家。
點右上角「關注」,看陌上花每日給您帶來各種農村趣聞雜談和農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