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西樵山,學詠春拳,《行進大灣區》第四期走進佛山南海

2020-12-12 羊城派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艾修煜

8月30日晚10:30,《行進大灣區》第一季播出第四期節目,主持人秦海菲將帶觀眾走進嶺南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佛山南海。

提到南海,許多朋友第一印象是這裡有一座西樵山。的確,西樵山被譽為「珠江文明的燈塔」,來「西樵攬勝」自然也成為《行進大灣區》遊歷南海的第一站。

佛山南海的名人也不在少數,康有為就出生在這裡,秦海菲來到位於南海丹灶的康有為博物館,了解這位「南海先生」的跌宕人生,感受傳承至今的「有為精神」。

晚年康有為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和時間去研究書法作品,並且對自己收藏的繪畫作品逐一進行了記錄和點評,寫成《萬木草堂藏畫目》。上世紀九十年代,康有為的外孫潘芳將這幅作品捐贈給了南海博物館永久收藏。

南海還是黃飛鴻、葉問的故鄉。黃飛鴻以南拳改進的「南派醒獅」風靡全球華人,至今仍有不少年輕人熱衷求學。而葉問的詠春拳更是為大家耳熟能詳,是世界上流行最廣的武術拳種之一。詠春傳承人董崇華先生是葉問第二代傳人、曾師從葉準,在他的親自指導下,海菲這次就變身「詠春小學徒」,以身試招,感受詠春拳術裡蘊含的「止戈為武」的武術傳統和智慧。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圖片 | 節目組供圖

責編 | 邵梓恆

審籤 | 梁澤銘

實習生 | 何際紅

相關焦點

  • 南海街坊也不敢說全部去過,收藏起來
    在廣東衛視《行進大灣區》第四期當中,千燈湖、西樵山、漁耕粵韻園、康有為博物館、夢裡水鄉、九江龍舟等眾多南海揚名海內外的絕美風光和人文風情,濃縮為30分鐘節目,實在讓人意猶未盡,流連忘返。
  • 《行進大灣區》將播出
    講述大灣區建設的動人故事新快報訊 記者徐紹娜報導 廣東衛視粵港澳大灣區「文旅體驗類」節目《行進大灣區》將於8月9日起每周日22:35播出。在第一季六期節目中,「灣區體驗家」秦海菲將用第一人稱的視角,帶領觀眾感受灣區方方面面的美好生活。
  • 佛山,這座千年古城,除了無影腳和詠春拳,還有迷人的佛山八景
    佛山與湖北漢口鎮、江西景德鎮、河南朱仙鎮並稱全國「四大名鎮」,也是武術之鄉、南國陶都和美食之都。佛山是武術之鄉,是中國南派武術的主要發源地,世界上廣泛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詠春拳等發端均與佛山有不解的淵源。著名武術大師黃飛鴻,詠春宗師梁贊、葉問,影視武打明星李小龍等祖籍及師承亦在佛山。
  • 《行進大灣區》獲得省網絡文化精品宣傳推廣活動「城市印記類...
    行進大灣區你的灣區觀察「新窗口」《行進大灣區》第一季節目共六期,每期30分鐘,自8月9日起每晚22:35首播,用心對話,講好灣區故事。節目組足跡遍及廣州、深圳、珠海、佛山、肇慶等五座灣區城市,用鏡頭全面展現粵港澳大灣區的風景風貌、歷史人文、創新發展,成為全國觀眾了解大灣區人民美好生活的多彩窗口。
  • 在佛山有座「世界最高的」,南海觀音坐像,西樵山的悠久歷史
    「沒有珠江三角,先是西樵山」這一民間諺語說明了西樵山的悠久歷史。是距今4500萬年前白亞紀後期出生的古老死火山,許多火山的噴火和堆積,就像蓮花成群的主體山的姿態一樣,經過數千萬年風蝕水侵蝕的自然力量形成了這裡的「七十二峰峰峰皆奇、四十二洞洞皆幽」的美麗風景。
  • 佛山西樵環山路實行交通管制,來漁耕粵韻遊客請走南海中學方向
    清明假期已經過去兩天,位於西樵山南門的佛山漁耕粵韻旅遊文化園由於擁有當季熱門產品桑果而成為廣東最受歡迎的景區。這兩天,有很多遊客致電文化園,稱由於西樵山環山路實行交通管制無法進入園區。園區提示遊客,管制路段為環山路廖崗跨線橋至海洋世界路段,而環山路南海中學、執信中學路段並無管制與限制,遊客可以從這邊來文化園。清明假期,雖然天公不作美,4日天氣良好,沒有雨水;5日則雨水下個不停。天氣並沒有影響遊客出遊的熱情,4日當天,文化園迎來了上千名遊客。5日由於雨天,遊客比較少。
  • GDP3000億元新起點 南海七大鎮街主官談發展
    劉浩文表示,接下來,大瀝鎮將全面貫徹區委決策部署,以更有為打根基,以更擔當闖難關,以更高效提速度,以更優質創水平,為南海創建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作出貢獻。  西樵鎮黨委書記關海權: 環西樵山片區將打造 更優美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今年,南海著力打造城鄉融合改革創新十大片區,環西樵山片區正是一大重點。
  • 《行進大灣區》用鏡頭書寫大灣區發展的累累碩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廣東衛視強力推出粵港澳大灣區「文旅體驗類」節目——《行進大灣區》,將於8月9日起,每周日晚上線。節目用鏡頭書寫大灣區發展的累累碩果,講述大灣區建設的動人故事。
  • 「中國文藝青年小鎮」項目落戶佛山南海西岸,總投資50億
    11 月 27 日,佛山南海區西樵鎮西岸文旅開發合作項目籤約儀式在南海舉行。伊犁鄉伴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簡稱 " 鄉伴文旅集團 ")將在南海區西樵鎮西岸片區打造 " 中國文藝青年小鎮與自然教育營地 " 項目。該項目規劃近千畝,擬總投資約 50 億。
  • 佛山旅遊丨粵港澳大灣區大灣網旅遊推薦
    小編為你整理了佛山十大城市名片,其中就包含了佛山武術、佛山醒獅、祖廟、佛山秋色等佛山文化名片,包含了西樵山、清暉園、長鹿旅遊休博園等佛山旅遊名片,以及美食名片順德菜、戲曲名片佛山粵劇、工藝名片石灣陶藝、人物名片黃飛鴻等等,一起隨我們來看看代表佛山的城市名片吧。
  • 廣東西樵山國際超級馬拉鬆開跑 多國國家級選手參賽
    廣東西樵山國際超級馬拉鬆開跑 多國國家級選手參賽 2016-06-18 21:57:2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2016西樵山國際超級馬拉松比賽18日在廣東佛山南海舉行,參賽選手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海外選手60人,包括多位國家級選手。
  • 直播 | 11月24日,西樵聽音湖上將百槳起舞,「乘風破浪」賽龍舟!
    11月24日,2020南海百舟競渡龍舟邀請賽將在西樵聽音湖激情開槳!這就奉上賽序表!11月24日(下周二),「保利華南」佛山市南海區第十一屆運動會系列活動之2020年南海百舟競渡龍舟邀請賽將在南海西樵鎮聽音湖開鑼。本次賽事共雲集42支精英龍舟勁旅,分為鎮街組和公開組。
  • 佛山最新最全賞花地圖出爐,周末走起
    南海西樵山環山花海 近日,佛山西樵山下環山花海,一大片金黃色的波斯菊迎風綻放,放眼望去頗為壯觀! 自古樵山花滿園,一到冬春之季,山上的桃花、茶花、杜鵑花相繼綻放,紅粉相映,恍如人間仙境。
  • 廣東西樵山十萬人觀音「借庫」 萬人齋宴受熱捧
    張穎君 攝   中新網佛山3月16日電 (程景偉 張穎君)3月16日是農曆正月廿六,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傳統民俗節日「觀音開庫日」,「南粵理學名山」——廣東佛山西樵山迎來近十萬名香客、民眾登山向南海觀音「借庫」,並舉辦了筵開1500桌的萬人齋宴,現場氣氛熱烈。
  • 《行進大灣區》帶你感受廣佛「雙城生活」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廣州8月1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林潔)飛躍500年南風古灶,看石灣陶瓷生生不息;品嘗新派粵菜珍饈,啖中華美食源遠流長……今晚,廣東衛視《行進大灣區》帶觀眾感受奇妙的「雙城生活」,一起聆聽灣區追夢人的築夢故事。10年前,廣佛地鐵的開通拉開了廣佛快速融合的大幕。迄今為止,廣佛地鐵也是中國唯一運營中的跨城地鐵。
  • 佛山打造特色小鎮「列車」開出 西樵樂從北滘等受益
    目前,順德北滘在去年10月以全省第一的成績強勢進入首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而南海西樵與順德樂從兩鎮,在上個月再度雙雙進入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公示名單,佛山也成為全省唯 一兩個小鎮同時入選的城市。如今,特色小鎮的話題成為街坊茶餘飯後熱烈討論的焦點。在創建特色小鎮的過程中,將有包括人才、資金等豐富資源的投入,所在的樓市板塊價值必然進一步提升。
  • 西樵鎮的廣東佛山基塘農業系統項目獲授「國字號」牌匾
    厲害了,西樵再獲「國字號」牌匾!南海西樵的佛山基塘農業系統項目被授予「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日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佛山市農業農村局、佛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南海區農業農村局、西樵鎮人民政府等相關人員一行日前在西樵召開了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座談會,現場為西樵鎮的廣東佛山基塘農業系統項目授予「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牌匾
  • 佛山冰鎮西樵桂花酒:桂花飄香 酒不醉人人自醉!
    桂花酒,西樵的著名佳釀。酒質香醇、濃厚,上口帶桂花香,微甜,餘香長久。夏季,桂花酒既可冰鎮,解渴消暑,也可入菜,風味獨特。  熟知西樵山歷史文化的人都知道,西樵山眾多傳統名優特產中,桂花酒名列前茅。  在酷暑,飲一杯冰鎮桂花酒,口齒留香之餘,頓感清新舒爽,心中透涼。
  • 佛山這些負離子氧吧,愛了!
    數年間,作為全市強有力的生態支撐,南海綠了!放眼南海,綠意盎然,處處「綠城飛花」,森林公園串聯成珠,美如畫卷。逛西樵山森林知識寶庫感受自然教育魅力秋意漸濃的西樵山,藍天、白雲、綠水、青山並存,仿佛漫畫裡的仙境樂園,美得讓人心曠神怡。
  • 南海「獅子」打瞌睡爆紅,全網點擊超千萬!網友:這是高手!
    2016年,西樵山獅王爭霸賽更被評為「中國體育旅遊十佳精品賽事」。西樵鎮人民政府獲得2019年度全國龍獅競賽優秀賽區。活動上,南海重磅發布 「南海好功夫」城市形象品牌,嶺南功夫文化體驗館同步正式開館,以共同強化功夫文化輸出,提升南海城市品牌影響力。南海具有深厚的武術文化積澱,武林名人輩出,民間習武成風、長盛不衰。據官方統計,目前南海區共有233間武館、2700多支武術醒獅隊,涵蓋詠春拳、洪拳、蔡李佛拳、太極拳、龍形拳、白眉拳等54個代表性拳種,65所中小學設有武術醒獅隊,超6萬人參與武術傳播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