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媽咪
一位寶媽,連著好幾天觀察孩子的走路,因為她察覺到孩子走路的姿勢有點奇怪。
總是兩隻手在後面舉著,不管是在家,還是出去逛街,這讓寶媽很鬱悶。
為什麼孩子走路成這個樣子了?
結果有一天,她看到孩子爸抱著孩子在沙發上看平板,她就好奇坐過去看,一看畫面,寶媽心裡瞬間有了答案。
就是這樣的……
我看視頻前面的時候也說看著孩子的姿勢有點眼熟,合著是《火影忍者》中的忍者們的奔跑姿勢。
實在太逗了。
寶寶的模仿能力強,這是有目共睹的,於是乎,我給這些模仿動畫片主角行為舉止的行為命名為「動畫片後遺症」。
跟大家一起看看這些孩子的後遺症有多搞笑。
一位寶媽在前面提到的那個視頻下方評論:
一個南方娃,說話整天「俺來俺去」,我的第一反應就是《熊出沒》,雖然熊大熊二的經典臺詞是:「熊大熊大,光頭強又來砍樹了。」
但是他們說話也都是俺來俺去的。
看這部動畫片的時候我就一直很納悶,兩隻熊生活的環境明明看著像大興安嶺的,咋熊二說話口音聽著像山東的,後來專門百度說是遼寧南部的口音,但這口音不知道帶跑了多少娃的口音。
其實,不光口音,因為寶媽曾經拍下孩子跑起來的模樣。
在客廳裡跑來跑去,寶媽總覺得孩子跑步姿勢有點眼熟。
當孩子在電視機前跑的時候,終於破案了。
電視裡放著熊大熊二被追的畫面,簡直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還有看《小豬佩奇》的孩子。
裡面有一集佩奇和喬治在泥坑裡玩耍,結果孩子也模仿。
但是奈何爸媽沒有佩奇爸和佩奇媽那麼寬宏大量,孩子的結局可想而知……
其實,這就是孩子的模仿能力。
如果你的孩子模仿能力強,請記得開心!
因為這是聰明的表現。
他是在不知不覺中模仿的
是在潛意識中,連自己都沒有察覺的情況下,模仿出來的。
和誰相處的多,和誰的行為舉止就很像,包括體態。
我發小的女兒經常是奶奶帶著,站姿和奶奶一模一樣。挺著小腹,駝著背,剛滿3歲的小女孩,這樣的體態別說多醜了,恐怕只有等再大一些,報舞蹈班去鍛鍊氣質糾正體態了。
但是這種模仿能力是好的。
模仿是一種學習方式
孩子通過模仿去學習各種生活技能,包括與人溝通的技巧、面部表情等等。
所以說,模仿能力越強,孩子顯現出來的就越聰明,因為他們的行為舉止會更加的趨於成人化,就像我們說的「小大人」。
有助於豐富和理解感情,讓孩子產生共情。
快樂是什麼樣的?悲傷是什麼樣的?這都是孩子從大人那裡模仿來的。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在孩子悲傷或快樂的時候都會變得很活躍,從而出現鏡像。
也就是說,即使模仿他人,也能像他人一樣感受到悲傷和快樂,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感同身受,這就是共情能力。
增加孩子的幽默感,讓孩子更自信
孩子喜歡模仿,最多的模仿就是模仿大人,小小的身軀,仿佛住了個大人的靈魂一般,給人的感覺會覺得很搞笑,為大家帶來歡樂。尤其是那些模仿相聲小品,還有前面提到的動畫片的那些孩子,被大人喜歡,就會讓孩子充滿自信。
家有模仿能力強的孩子,家長更要小心謹慎
以前看到過孩子模仿大人抽菸的圖片,還有孩子模仿大人喝酒,家長在一旁哈哈大笑的圖。不管有沒有抽進去,是不是真的喝到了,這個行為本身就不應該。
還有前面提到的模仿奶奶的站姿。
網上也看到不少模仿老人拄拐棍走路的孩子、模仿老人喝水、跳廣場舞等等。
有些模仿一旦形成習慣,不容易糾正。
所以父母更應該注意孩子所處的環境,包括自己的行為,應該嚴於律己。
避免孩子模仿缺點。
因為孩子不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
同時,父母的言行舉止也應該多多注意。
罵人、隨地吐痰、隨地亂扔垃圾等等不良習慣,都要改正。
避免被孩子學去了。
另外可以給孩子買一些行為習慣的繪本,利用孩子的模仿能力,對孩子進行正向的引導。
都說看孩子的樣子就能知道父母的樣子,就是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
孩子就是一個父母的複印件,父母是原件。
如果複印件出問題了,那都是原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