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大豆高於進口大豆每噸2000多元,原因何在?權威回應:這是市場化...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日報

近日兩則有關大豆的消息在國內引起廣泛關注,一則是阿根廷向中國大量進口豆粕的消息,一則6萬噸中央儲備輪換大豆在東北地區拍賣的消息。有人因此認為國內大豆供應出現緊張。真的如此嗎?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費國,每年大豆消費量1億噸以上,2019年,我國國產大豆產量1810萬噸,進口大豆8851萬噸。看我國大豆市場供應是否短缺,一定要把國產大豆和進口大豆分開來看。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首席分析師王遼衛認為,我國大豆消費已經形成了食用和飼料用兩個相對獨立的市場,進口大豆主要用於滿足國內植物油和蛋白粕需求,80%用於加工豆粕,20%加工食用油;國產大豆主要用於直接食用、加工豆製品和大豆蛋白,少量用於生產非轉基因豆油和豆粕。國產大豆蛋白含量、價格均高於進口大豆,目前,國產大豆價格比進口大豆價格每噸高2000多元,國產大豆的優質特性得到充分體現。

進口豆粕沒有價格和品質優勢,大量進口不可能!

我國大豆高度依賴進口,進口大豆依然是保障國內市場供應的主要來源。為保障國內大豆市場需求,近年來我國採取了大豆、蛋白粕進口多元化的措施。2018年以來,國家有關部門採取了下調東南亞國家大豆進口關稅、允許印度菜粕進口,同時對進口菜粕、花生粕、棉籽粕、亞麻籽粕、葵花籽粕、椰子粕和棕櫚仁粕等雜粕實行零關稅等措施,實現蛋白粕來源多元化。中國和阿根廷兩國達成豆粕進口協議,允許阿根廷豆粕進口也是相關措施之一。

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豆粕出口國,年出口量3000萬噸左右,佔全球豆粕出口量的四成以上。王遼衛認為,允許阿根廷豆粕進口進一步增加了我國豆粕來源渠道。我國國內市場容量有限,大量進口豆粕一定會衝擊國內大豆壓榨行業。不過,我國大豆市場化程度非常高,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進口多少?是進口大豆還是進口豆粕?需要看進口利潤,要由市場來選擇。

6月16日,7月船期阿根廷豆粕對我國港口CNF報價為每噸352美元,折合完稅成本為每噸2940元,遠高於國內沿海地區豆粕現貨價格每噸2650至2750元,而且阿根廷豆粕運到國內需要45天左右時間,豆粕新鮮度、品質都會受些影響,因此阿根廷豆粕目前還不具有價格和品質優勢,目前我國大量進口豆粕不太可能。

國產大豆需求旺盛,市場供應有保障!

6月12日,中儲糧油脂公司委託中儲糧網競價銷售儲備輪換大豆60486噸,起拍價格為每噸4800元,最低成交價5140元,最高成交價5270元,全部成交。

國產大豆賣出高價,這是市場化選擇的結果。去年以來,由於豬肉價格高企,國產大豆作為主要植物蛋白替代需求增加,豆製品加工量大幅增加,國產大豆市場供應階段性偏緊。6月16日,黑龍江地區食用大豆收購價格為每噸5100至5200元,比去年上市初期每噸上漲1650元左右。

從目前來看,我國國產大豆完全能夠滿足國內食用消費需求。近年來,我國不斷提高國產大豆自給率,國產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已經連續多年實現恢復性增長。近幾年,國內大豆消費量大體在1800至1900萬噸。預計2020年國產大豆產量1900萬噸左右,加上從俄羅斯、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等國進口的80萬噸左右非轉基因大豆,國內食用大豆供應完全有保障。預計9月份新季大豆上市後,國產大豆價格出現回落的可能性較大。

儲備大豆是市場「穩壓器」!

儲備大豆在保障國內大豆市場穩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臨儲大豆是國家臨時收儲的大豆,不是一種長期的調控資源。2014年國家取消了大豆臨時收儲政策,2019年臨儲大豆庫存消化基本結束。我國還有相當規模的中央儲備、地方儲備大豆,以備不時之需。

大豆作為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品種,主要依靠價格來調節供需,通過進口來滿足國內需求。從國際市場來看,預計2020/21年度全球大豆產量3.63億噸,將再創歷史最高紀錄,全球大豆期末庫存維持在1億噸左右。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由於大豆消費預期減少,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期貨價格處於近年來低位。6月16日,9月船期美灣大豆到我國港口完稅成本約為每噸3190元,比1月初每噸下跌170元。

王遼衛表示,如果在南北美大豆供應換擋期出現供應短缺、到港延遲等突發情況,國家儲備完全能夠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

相關焦點

  • 國產大豆價格持續走高有何「玄機」?
    「國產大豆價格之所以出現大幅上漲走勢,如東北地區大豆價格從2019年的開秤價1.7元/斤左右一路攀升到現在的2.7元/斤左右,漲幅創下近8年的新高,究其原因主要是供需失衡所致。」唐啟軍告訴期貨日報記者,2019年黑龍江等我國大豆主產區出現了持續低溫、寡照、多雨天氣,這令當年的大豆單產明顯下降,到了2019年年底,基層農戶手中的餘糧基本見底。
  • 國產大豆這樣「突圍」!
    宋勝斌是一家糧油公司的負責人,他說,年初時他也十分擔憂今年收不到豆子,但是從今年六月開始,國家臨儲大豆開拍,一直持續到10月,成交量達到200.7萬噸。臨儲大豆拍賣價格十分便宜,平均下來每噸僅為3000元,相當於一斤大豆1.5元,這無疑是公司積極備貨的好時機。他們近幾個月就拍了十多萬噸,目前正在安排生產消化庫存。
  • 阿根廷大豆漲至全球最貴後,中國轉向北美大豆?11月進口256萬噸
    與此同時,中國正在轉向從北美進口大豆,日前還批准了新的轉基因品種大豆進口資格。據媒體最新報導,由農業部公布的一份清單顯示,中國已批准從北美進口新型轉基因抗蟲大豆以及木瓜;另外,還批准了包括油菜籽和玉米等10種農作物的進口續申請。說明北美轉基因產品獲得了進一步出口最大農產品市場的機會,這對當地的農民而言無疑是巨大的利好消息。
  • 大豆都去哪了?!央視調查:豐收之年神秘資本囤積大豆
    來源:央視來源:央視財經大豆是豆油、豆製品的原材料,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國產大豆都是非轉基因,主要產區在東北。自九月底開始收穫以來,代表國產大豆的豆一主力合約價格,從每噸4400元上漲至最高的5733元,創出新高。
  • 大豆都去哪了?!神秘資本囤積大豆,他們在賭什麼?
    來源:央視財經 大豆是豆油、豆製品的原材料,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國產大豆都是非轉基因,主要產區在東北。自九月底開始收穫以來,代表國產大豆的豆一主力合約價格,從每噸4400元上漲至最高的5733元,創出新高。
  • 大豆:暴漲180元!上秋大豆:大爆發!
    就在最近2020年大豆第四輪拍賣終於塵埃落定,全部拍賣大豆呈現高成交、高溢價!根據公布的拍賣數據來看,第四輪大豆拍賣比第三輪價格大漲180元每噸,高達5570元每噸!仔細梳理2020年4次大豆拍賣情況,事實證明今年的大豆絕對是大有可為的一年!
  • 關於國產大豆的重磅信息!
    近年來,隨著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大豆需求快速增加,國內產需缺口不斷擴大。為了積極應對複雜國際貿易環境,我國採取政策、科技、投入等綜合措施振興國產大豆,擴大種植面積,提高單產水平,改善產品品質,延伸產業鏈條,努力增加大豆有效供給,提升國產大豆自給水平。
  • 解讀中國糧食進口:大豆、玉米大幅度增加
    受大豆振興計劃政策帶動,大豆播種面積和產量達到1.48億畝、392億斤,比上年增加825萬畝、30億斤,分別增長5.9%、8.3%。 但從2020年糧食市場的表現看,有兩大特點不能忽視: 一是糧食價格尤其是玉米價格漲幅較大; 二是飼料油料的缺口較大,導致進口的大豆增加。
  • 【平行世界】中國大豆保衛戰
    2017年和2018年分別進口9600萬噸和8800萬噸。換算成耕地面積,約佔中國耕地面積的40%。進口大豆主要為轉基因品種,而國產大豆主要為非轉基因產品。按照最新的價格,國內大豆價格比進口價格高40%。 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大豆進口成為了中美貿易爭端的一個焦點。如何保障中國的糧食安全,增強國產大豆的國際競爭力?
  • 價格飛漲 進口或超1億噸 大豆為何如此瘋狂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馬嘉)近期大豆價格走勢有些「瘋狂」。一方面國產新豆上市後,價格上漲過快;另一方面,進口大豆數量也將超過1億噸,後續價格預計仍將高位運行。大豆為何如此瘋狂,市場何時能降溫?中國大豆網董事長劉兆福對記者表示:「由於颱風引起的連續降雨,今年新豆上市的時間推遲了20天左右,南方銷區貨源較為緊張,貿易商、加工企業等出高價收購大豆,帶動北方地區也開始加價收農戶的大豆。這導致新豆一上市,價格持續走高。」進口大豆的價格也是一路飛漲。
  • 我國大豆蛋白產業陷入困境 無序競爭待破解
    我國大豆蛋白產業起步較晚,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陸續投資建設,隨著我國植物蛋白應用市場的日益擴大,尤其是肉類製品應用量的迅速擴大,國內掀起一股大豆蛋白投資熱潮。2000年至2004年,是我國大豆食品蛋白加工業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產能快速擴張,食品蛋白出口量佔全球市場一半份額。
  • 大豆最早起源於中國,為何中國還要大量進口
    2019年中國進口糧食總量為1.06億噸,其中大豆就有8851萬噸,佔到糧食進口總量的83%,進口的大豆中有5667萬噸來自巴西,1690萬噸來自美國,美國佔比這麼少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中美貿易戰導致中國進口大豆更傾向於巴西。
  • 蛋白含量高國產大豆受青睞
    阿根廷轉基因大豆的種植率從2001年開始已經接近100%,成為全球第二大轉基因大豆生產國。巴西2010年轉基因大豆種植率為73.1%,是世界第三大轉基因大豆生產國。中國雖然目前還沒有開始種植轉基因大豆,但是進口的大豆絕大部分是轉基因大豆。  中國生產和進口情況  中國是大豆的原產地,並且具有獨特的消費結構模式。
  • 「植培肉」能否成為國產大豆新需求?
    產量低於預期,儲備豆水平偏低可能不足以彌補產銷差,再加上貿易商對貨源的控制,是造成價格大幅上漲的主要原因。但同樣不容忽視的是,在非洲豬瘟造成肉價長期高企的情況下對植物蛋白需求的帶動。就在昨天(4月20日),肯德基宣布在國內開始植培黃金雞塊的預售,再次把「人造肉」帶回我們的視野。本報告將從食用植物蛋白的歷史、人造肉的發展現狀及趨勢和人造肉對國產大豆供需的影響三個方面進行討論。
  • 中方進口美國大豆反彈,令巴西農場主措手不及,後悔不該趁機抬價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月27日的報導稱,大陸10月份進口美國大豆同比暴增近200%,這種情況的出現與前兩個季度積壓進口需求得到釋放以及巴西大豆出口受到影響有關。有消息稱,大陸進口美國大豆出現反彈,這令巴西眾多農場主措手不及,一些農場主則後悔自己不該趁機哄抬大豆價格。
  • 中美貿易,大豆先行。能否大豆脫鉤,還看東北國家級大豆基地
    考慮在「十四五」期間,依託黑龍江大豆良種繁育基地大縣,建設國家級大豆種子生產基地。繼續開展大豆良種聯合攻關,提高國產大豆單產和品質,促進國產大豆競爭力提升。中國能否做到大豆自給自足,率先實現大豆脫鉤呢?我的觀點是不能!
  • 短期售糧壓力下 大豆價格調整壓力較大
    短期售糧壓力下,預計大豆價格下跌調整;長期看,國產大豆品質差,國際大豆天氣炒作,預計大豆期貨價格震蕩偏強。 2020年新作大豆上市以來,期貨與現貨形成共振,市場整體呈現利多氛圍,不過隨著第一波售糧高峰到來,大豆期貨市場短期面臨調整壓力。
  • 巴西大豆:國內的價格竟然比運到中國的價格還高!
    因每日糧油信息發布規則原因,導致微信公號文章發布略晚,如每日糧油原創文章本公號未發,請同行媒體在轉發時務必註明來源,對於惡意轉發者我們將點評批評。 註:每日糧油僅為傳遞市場信息,所有觀點僅供參考!
  • 大豆期貨怎麼了?快看機構觀點
    快看機構觀點,經小編整理如下:大越期貨指出,美豆震蕩回升,美豆壓榨數據良好加上南美大豆產區天氣仍有變數支撐盤面回升。國產大豆收購價維持高位支撐盤面,但國產大豆價格遠超進口大豆價格,進口大豆替代國產大豆增多,國產大豆將進入有價無市格局或者不進入壓榨市場。豆一A2101短期5200上方震蕩,觀望為主或者短線操作。
  • 中信期貨:售糧進度加快 國產大豆短空長多
    來源:新浪財經摘要:短期售糧壓力下,預計大豆價格下跌調整;長期看,國產大豆品質差,國際大豆天氣炒作,預計大豆價格震蕩偏強。風險:國際大豆豐產;國內需求低於預期。2020年新作大豆上市以來,期貨與現貨形成共振,市場整體呈現利多氛圍,不過隨著第一波售糧高峰到來,市場短期面臨調整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