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火工》,第一次聽到書名的時候,我以為是一個類似於掃地僧一樣的絕世高手,畢竟名字都是看起來普普通通的。但是老祖宗告訴我們,越是普通的,往往越深不可測。你以為掃地僧只是在少林寺後院掃地的老僧人,卻想不到他的武功在武林排名第二。
所以懷著這樣的疑問,我翻開了劉慈欣的這本《燒火工》。
粗略看完這本書,我才發現其實故事很簡單,男孩薩沙為了救自己心愛的女孩冰兒,來到世界盡頭極東島,尋找燒火工修理屬於冰兒的那顆星星。為了信守承諾,在燒火工修理好星星後,薩沙留在了極東島。
是不是超級簡單的故事?
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少年為愛遠走天涯, 後來為了承諾和責任,留守孤島的感人故事。但是仔細想想,能寫出《三體》的劉慈欣,應該不只是想用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打動讀者吧。
於是我重新翻開了這本書,發現了幾點非常有趣的地方。
燒火工的工作到底有多難?
從一開始,燒火工就告訴薩沙,這是一個吃苦受累的工作。
首先,要從黑咕隆咚的礦井裡拖煤出來,如何從礦井裡挖煤本身就是的大難題,然後還要燒火,用一口大鍋煉鯨油。那口鍋有多大?倒扣過來能做一個大房頂,可想而知每天的工作量有多大。
鯨油從哪裡來?那就還得去獵鯨。
對於渺小的人類來說,鯨是龐大的,但是燒火工單憑一個鯨笛就能捕到鯨,獲取足夠的的鯨油。
燒火點太陽,首先就要把兩桶鯨油均勻地灑在太陽表面,而且身上不能沾上鯨油,否則燒火時很危險,會把自己點著。接下來就是最關鍵的時刻,點火。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燒火的時間是不同的……每天一定要準時燒火,不要早也不要晚,否則會亂了時令的。」燒火工指著書和銅鐘說。
燒火工除了燒火點太陽,讓這個世界有了白天黑夜之分,還要把那些蒙上灰塵的星星擦亮,拯救得絕症的病人。換句話說,他不但維護了這個世界,還要照顧這個世界上的人,這樣看來,燒火工就是拯救世界的人。
薩沙在最開始明明說:「沒有她我活不下去。」為什麼最後還是留在了極東島上?
最開始薩沙是為了愛情才來到這座孤島的。
世人都知道,這個島上的老人可以找到每個人的星星,登上天,把出毛病的星星修好。一開始薩沙對燒火工說:「我為你做什麼都行,我為你去死都行!如果你不答應我,我就死在這島上,沒有她我活不下去。」
然而當船長帶來冰兒的書信,告訴薩沙愛人已經康復,等待薩沙歸去的時候,他堅定地說:「不,我發過誓,我要接你的班。」
沒人能夠理解薩沙的選擇,大家都覺得薩沙很傻,為了這信口承下的諾言賠上一輩子。但是薩沙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對冰兒的付出,他是從來就沒有想過得到任何回報,來到孤島找燒火工,僅僅是為了救自己的愛人。所以對他而言,回不回去已經沒那麼重要。
當太陽被點燃,緩緩升起那一刻,薩沙由衷覺得開心:「這陽光也有冰兒的一份」。他對冰兒的愛融入到留守在孤島燒火的責任當中,於是,他的使命變了,成為一名燒火工變成了他生命唯一的使命。
燒火工之前是怎麼留下來的?
到底有多少任燒火工留在了這座島上?是不是也經歷了一些故事?每一任留下來的燒火工是不是都要經過相應的篩選機制?
船長說過,燒火是一件勞苦的事情,沒有人願意幹。即使這樣一件人人避之的工作,卻是一個很莊重嚴肅的工作,萬一有人半路撂挑子,那是不是就代表了世界末日?就像燒火工說的那樣:「這就是燒火工的工作,要有責任心,不能出差錯,每天凌晨如果我們不燒火,黑夜就不會結束。」
當屬於燒火工的那顆星星熄滅後,薩沙是不是就是那個點太陽、為別人修星星的接班人?一個人的極東島未免也太孤獨了,這是不是就像武俠小說裡說的那樣「無敵是多麼的寂寞」?
原本一生只重複做一件事情是相當枯燥的,但是這件事卻不是普通的事,因為這件事是獨一無二,那就是燒火點燃太陽。
於是這個浪漫的故事配上浪漫的插畫。插畫裡,大部分都是深藍色和黑色,以及紅色的火和太陽,深藍是站在世界盡頭看海的顏色,黑色是黑夜還未結束世界的顏色,插畫裡的星星點點,就是宇宙中閃閃發亮的星星。插畫中的顆粒感,讓燒火工臉上歲月的沉積清晰可見,而宇宙的星雲仿佛要把讀者帶入浩瀚無垠的天際。
書中有一個非常好玩的地方,就是當燒火工吹響鯨笛奏起求偶之歌時,那頭鯨就這樣直愣愣地衝向了海灘。
這頭鯨不正像傻子一樣的薩沙嗎?
劉慈欣說:「我所有作品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的拙劣模仿。」正是因為對宇宙宏大和神秘的敬畏感,所以大劉才會在《燒火工》裡收起慣常的科幻,用浪漫溫柔的方式去描述一個點燃太陽這麼嚴肅的事情。無論是薩沙還是老燒火工,他們都放棄了凡塵俗世,選擇了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