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海歸求職,更看重什麼?這三點非常重要!

2020-12-14 歐美同學會

今年,中國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874萬人,增量、增幅均為近年之最,競爭激烈程度引人關注。秋招正酣,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響,今年或許會有更多海歸加入國內求職大軍。對於年輕的海歸求職者來說,什麼樣的僱主更受歡迎?什麼樣的企業文化更受青睞?

一看:人性化

近日,在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頒獎盛典暨中國人力資本國際管理論壇上,智聯招聘與北京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聯合發布《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評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其中顯示,「尊重員工」已經連續多年被大學生認為是理想僱主需要具備的最重要的因素,人性化的僱主對於他們的職業生涯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大學生更喜歡什麼樣的僱主?

在高校畢業生心中,理想僱主需要具備尊重員工、良好的收入前景、與員工貢獻匹配的薪酬回報、完善的福利待遇、踐行對員工的承諾等幾種特質。在最終評選出的「最佳僱主」獲獎企業中,一半以上的員工認為過去一年得到了學習和成長,43.1%的員工認為公司晉升制度公平。

「對員工的尊重能夠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薪資待遇和工作前景,我的付出能否獲得企業給我的等價甚至更高的回報,這實際上是對我個人勞動價值的認可與肯定;另一方面,整個工作環境的氛圍是軟性因素,但卻是長久影響工作心情的重要因子,包括企業是否真正關注我的訴求,是否會為員工提供廣闊的成長空間。」去年回國就業的錢璋說。錢璋畢業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前段時間正在忙著跳槽換工作,但今年他的目標企業所能提供的崗位並不及預期,但自己與前一家公司的「價值觀不合」,讓他堅持了跳槽的決定。

「其實很多具體訴求反而是感性的,但恰恰是這些因素會影響我對企業的歸屬感、忠誠度,會影響公司中的所有人能不能做到『勁往一處使』。」錢璋說。

在評選中,創新、誠信和高效成為員工心中排名前三位的企業價值觀。企業發展需要匯集員工個體的力量,員工成長同樣也需要藉助企業平臺,互相促進激發,才能實現僱傭雙方的「雙贏」。

智聯招聘CEO郭盛指出,面對疫情帶來的影響,好企業專注磨鍊組織力,實現精細化運營,讓自己的組織變得更加強勁、更少冗餘。一方面通過提高招聘標準來打造精英化員工隊伍;另一方面通過協同辦公、數位化管理、靈活僱傭等模式整體提升人力資本的投資回報率。

「留在上海——2020上海留學人才雙選會」近日舉行,圖為海歸求職者正在了解崗位信息。 

二看:自驅力

《報告》顯示,疫情陰影下企業在努力克服線下流動性障礙,將招聘活動搬到「雲端」。

隨著更多留學生進入國內就業市場,海歸如何在激烈競爭中保持優勢,脫穎而出?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實踐經驗、個人定位與心態等方面,是海歸求職中的重要影響因素。

「第一,要避免自己『裸歸』,留學生要有在國外的社會實踐經驗。國內一些大學生從大一、大二開始就參與社會實踐和實習,老師現在也有意識地帶學生做項目,幫助學生提高實踐能力,在國外有時反而並非如此。

第二,海歸也要注意調整自己的求職心態。站在企業角度,如果沒有海外業務需求,國內畢業生可能會更了解和熟悉國內市場,招聘海歸成本不低,但產生的效益卻不一定高。

第三,海歸要善於找機會,用好各類招聘網站、了解各地引才政策。除了北上廣深有大量的海歸需求,很多二線和新一線城市也有需求,海歸還是應該投入更多去了解國內的城市,了解國內行業發展趨勢。早積累經驗,早思考,早準備。」李強說。

與此同時,《2020僱傭關係趨勢報告》中指出,55.3%的白領表示在疫情期間進行了自主學習,「不斷成長」是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企業組織形態更加敏捷高效,文化上注重營造安全感、信賴感,以提升組織凝聚力;而向內求索、修煉定力,成為僱傭雙方的共同成長訴求。

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在讓包括海歸在內的員工體會到自我價值實現的同時,更能激發個人潛能,打破個人邊界,創造出更多價值。

三看:安全感

事實上,新冠肺炎疫情給一些中小企業帶來了經營壓力,一些公司不得不減薪甚至裁員。企業發展中的不確定因素也在影響著一些求職者的擇業方向,這使得他們的求職心態、求職目標都在悄然發生變化。

對於王衍來說,進入市場化媒體、從事喜歡的時尚雜誌採訪工作,是她出國讀書之前就有的打算。但是,今年正式回國就業時,她卻最終變了主意,這個畢業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全球媒體傳播專業的碩士決定加入一家國內知名的國有企業工作,負責集團形象宣傳。

「工作薪酬和公司未來發展更有保障,心中會感覺更踏實。」當談及為何沒堅持自己最初選定的工作方向時,王衍說。

無論是海歸還是本土畢業生,這種選擇傾向的變化在年輕求職者中並不少見。《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評選報告》中顯示,在今年的員工調研中,「工作穩定」「公司發展前景好」成為員工願意繼續留在公司最重要的原因,其次是公司知名度高、福利健全等因素,而這些因素背後蘊含的依然是「安全」與「穩定」的訴求。

在這個特殊的2020年,企業所給予員工的「安全感」和「確定性」無疑有著更大的價值,從而也讓這些企業成為更多求職者的「理想僱主」。

「希望自己的未來是穩定和安全的,希望企業能夠建立起穩定的制度、擁有穩定的文化,這是今年大多數員工的關注焦點,很多企業也在努力地滿足這種訴求。從『最佳僱主』的結果來看,國企比率在今年明顯提升、外企比例在下降,這是『90後』的投票。」李強說。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文:孫亞慧

相關焦點

  • 海歸求職,更看重什麼?
    「留在上海——2020上海留學人才雙選會」近日舉行,圖為海歸求職者正在了解崗位信息。今年,中國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874萬人,增量、增幅均為近年之最,競爭激烈程度引人關注。秋招正酣,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響,今年或許會有更多海歸加入國內求職大軍。對於年輕的海歸求職者來說,什麼樣的僱主更受歡迎?
  • 當代大學生/海歸求職,更看重什麼?
    「留在上海——2020上海留學人才雙選會」近日舉行,圖為海歸求職者正在了解崗位信息。今年,中國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874萬人,增量、增幅均為近年之最,競爭激烈程度引人關注。秋招正酣,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響,今年或許會有更多海歸加入國內求職大軍。對於年輕的海歸求職者來說,什麼樣的僱主更受歡迎?
  • 海歸求職更看重什麼?人性化、有安全感的企業受青睞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海歸求職,更看重什麼?「留在上海——2020上海留學人才雙選會」近日舉行,圖為海歸求職者正在了解崗位信息。今年,中國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874萬人,增量、增幅均為近年之最,競爭激烈程度引人關注。
  • 關注大學生就業|「95後」海歸求職 用人單位看能力更看適應力
    有調查顯示,受到疫情影響,今年近60%的中國留學生更希望回國就業,其中「95後」已成海歸求職的中堅力量,數量比去年增加了10%。國內就業市場上,哪些留學生正在「披荊斬棘」?他們是否是用人單位眼中的「香餑餑」?
  • 2020年國內求職海歸增長三成 這三大行業受青睞
    近日,智聯招聘發布《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在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同比增長33.9%,66.6%海歸疫情後更看好國內發展。從整體求職海歸的年齡分布看,25-34歲群體佔比最高,達64.6%;16-24歲的海歸佔比較去年擴張4.5個百分點至27.9%;而35歲及以上的求職海歸在統計中不足一成。海歸學歷分布也體現出了人才結構的進一步優化。
  • 華媒:海歸求職語言不再是最大優勢 把握時機是關鍵
    啾啾覺得,在快消業面試官的眼裡,學歷專業並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應聘者的領導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自己的一顆平常心。啾啾之前的實習和課外經歷也為她加了很多分,這些經歷在面試的時候非常關鍵。  海歸在求職過程中的薪酬優勢依然明顯  關於薪資問題,啾啾目前的起薪是15k人民幣,她自己認為「屬於起薪比較高的」。
  • 《2020海歸人才求職趨勢報告》出爐:海歸求職人數激增,崗位減少
    為了幫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國內人才市場變化,同時能有針對性的提升求職競爭力,日前,BOSS直聘研究院出爐了《2020海歸春招求職趨勢報告》。 由於2020年春招季受到疫情的較大影響,整體時間線出現延後,4-5月的新增招聘需求值得繼續關注。
  • 「95後」海歸求職 用人單位看能力更看適應力
    CFP 有調查顯示,受到疫情影響,今年近60%的中國留學生更希望回國就業,其中「95後」已成海歸求職的中堅力量,數量比去年增加了10%。國內就業市場上,哪些留學生正在「披荊斬棘」?他們是否是用人單位眼中的「香餑餑」?
  • 「海歸」求職記:喝過「洋墨水」不再是加分項
    工作並非只有「求職」  從美國留學歸來後,徐曦晨一直在糾結未來的發展。  「讀博、創業、工作,這三個想法在我腦子裡打架。讀博要考慮的是時間和費用;而創業則是一切靠自己從零開始,很難;到公司工作的話,至少有前輩的指導。」  2013年從中國音樂學院藝術管理專業本科畢業後,徐曦晨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繼續出國深造。
  • 疫情下的海歸:回國求職者大增三成 過半薪資不及預期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疫情下的海歸:回國求職者大增三成,過半薪資不及預期海歸就業首選城市仍是京滬,深圳、杭州和廣州位列三到五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以往熱門的留學國家陷入公共衛生危機,而國際關係的緊張和通航困難也在重塑著海外人才的發展計劃。
  • 報告:超3成海歸求職需4月以上,近六成薪資不及預期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7日電 智聯招聘發布《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下稱《報告》)顯示,2020年在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同比增長33.9%,45%海歸期望月薪在8000-15000元,高於整體求職者。
  • 「後浪」求職最看重什麼?今年竟不是薪酬,而是「尊重」「穩定」
    調研顯示,年輕人在選擇城市發展時69%看重薪酬因素,43%看重福利待遇,32%看重培訓和發展,傳統觀念中的戶籍因素對這個群體的影響甚微,近13%關注是否解決戶口。不難看出,年輕人在所處的人生階段主要目標是提升收入和實現個人發展,在目標城市定居的目的性不是很強,有「試錯」的心態。
  • 這一屆英國海歸,不容易!
    大家對英國海歸的求職競爭力也更為關心了 因為留學的負擔比國內讀要大的多,如此一來「我付出的多理應回報更多」也就正常,這導致不少留學生有「起點比國內學生高」的優越感。 之前主頁君也發過關於各國海歸求職「鄙視鏈」,有人質疑,也有人不置可否。
  • 海歸就業 看能力更看適應力
    就業,其中「95後」已成海歸求職的中堅力量,比去年增加了10%。數據也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用人單位對本科、碩士、博士學歷的海歸人才需求佔比分別提升了5.83、0.54、0.53個百分點。   但留學生求職並沒有想像的順利。
  • 澳洲留學生電視求職被群嘲,學費100w工資7K,海歸越來越不值錢?
    根據數據統計,企業招聘海歸的平均薪酬為10996元,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約30%左右;而大部分受訪留學生表示在回國三個月內都找到工作,順利上岸。但這畢竟只是一份僅供參考的數據,在現實中,海歸留學生碰壁的概率也不佔少數。澳洲留學生上電視求職,慘遭群嘲兩年前,看過一期《非你莫屬》。
  • 從國內學歷鄙視鏈談談留學生從海歸變成「海叄」的三個真正原因
    對於企業來說時間就是金錢,但對於成了「海參」的海歸來說時間成了廉價品。(「海參」文中指的是在國內企業求職被拒絕的海歸人群,也被稱為海剩)每年的春招和秋招,HR都能收到成千上萬封簡歷,其中有不少來自海歸。 多數HR沒有時間一封一封仔細地評估,更別提一個個去面試了。
  • 你弄清第一學歷和最高學歷了嗎,求職時作為敲門磚,哪個更重要?
    一直以來,學歷都是我們在求職時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沒有好學歷的話,想要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並不容易。說到學歷這個話題,學歷被分為第一學歷和最高學歷。在被問到是什麼學歷時,學生往往會回答自己的最高學歷。那麼第一學歷和最高學歷有什麼區別呢,大家的理解正確嗎?
  • 海歸留學生上節目求職,卻慘遭全場滅燈,面試官就差直接說他幼稚
    分享職場故事,交流職場經驗,歡迎關注「時小慢慢」。01 留學生回國面試,卻慘遭面試官無情拒絕近日在求職節目《非你莫屬》中,來了一個履歷非常漂亮的海歸留學生祈元,他的專業是物流管理,在國外生活和學習期間,他還曾自主創業。這次節目中,他希望求職一個與國際貿易和物流相關的職位。但是,看似優秀的履歷卻沒有讓他面試成功。
  • 海歸求職難?togocareer助你順利通關名企
    與國內畢業生相比,留學生不了解國內的招聘渠道、求職流程與考察重點,因忙於畢業論文或考試而錯過最佳招聘季、實習經歷空白等一系列問題使留學生對於歸國求職充滿緊張。Togocareer——一家國內領先針對於留學生歸國求職的專業化服務機構,幫助留學生全方位提升求職競爭力,通關一系列考核成功贏得名企Offer。
  • 輾轉美國、新加坡、香港多地求學,廣東男孩的別樣留學和求職經歷
    並且對他而言,回國就業能夠活得更自在,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更好。相比於海外求學租房、無車、獨自一人的生活,深圳有車有房有家人的優勢給他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另外,在人際交往方面,Owen 認為留學生的友誼很難長久維護,每個人的未來發展不太一樣,畢業分開後很可能跟朋友十年都難再見一面。而在國內,交朋友和見面往來可能會更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