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中心建設成效顯著 上海首次躋身全球科技集群前十

2020-12-16 中國發展網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近日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文版,在科技集群前100位中,上海排名第九。排名前十的科技集群依次是:東京-橫濱、深圳-香港-廣州、首爾、北京、聖何塞-舊金山、大阪-神戶-京都、波士頓-劍橋、紐約、上海、巴黎。東亞三國城市表現搶眼,從論文和專利來看,正在趕超矽谷(聖何塞-舊金山)、波士頓等西方老牌科創中心。

「這是上海首次在全球科技城市集群榜單上躋身前十,從2017年的第十九位到2019年的第十一位,再到今年的第九位,反映了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顯著成效。」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統計評價研究室副研究員張宓之說。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提供的數據反映出上海有什麼優勢和不足?市科學學所兩位專家進行了分析。

高水平論文產出名列前茅

簡言之,科技城市集群的排名依據有兩個:《專利合作條約》(PCT)專利申請量和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網站(SCIE)科學出版物數量。記者在科技集群排名表上發現,上海的科學出版物(SCIE論文)有122367篇,排名世界第六;PCT專利申請量為13347件,排名世界第十一,兩者差距較為明顯。

張宓之指出,一方面,這說明上海高校、科研院所的高水平論文產出量在全球名列前茅。而且從最近3年統計數據的變化情況來看,上海是SCIE論文增長幅度最大的城市之一,2020年統計數據較2018年的增幅高達19.81%。另一方面,則說明上海的創新型引擎企業不夠多,因為申請PCT專利的目的主要是進行國際市場布局,申請主體大多是有志於「出海」的創新型引擎企業,這類企業研發投入大,全球布局積極。近年來,上海企業的PCT專利申請量在持續增長,但呈分散狀態,每年申請量很大的企業仍然較少。可喜的是,2020年統計的上海PCT專利申請量較2017年增長了72.93%,顯示出這座城市的企業創新實力在快速提升。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還顯示,化學是上海SCIE論文發表最多的學科,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化學論文數量排名前兩位。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劃分的學科都是大學科,比如化學包含材料化學、催化化學、生物化學等很多領域。數字通信是上海PCT專利申請最多的領域,在這個領域申請量最大的企業是上海中興通訊技術公司。

促進創新要素供給對接

在PCT專利申請量方面,位列科技集群前100位榜首的東京-橫濱遙遙領先,高達113244件,比排名第二的深圳-香港-廣州多40985件。這是什麼原因呢?張宓之給出了一份全球企業PCT專利申請量排行榜,在這份榜單上,豐田、本田、日產、索尼、松下、電裝等日本企業名列前茅,而它們的總部大多在東京。「東京-橫濱集聚了一批創新型引擎企業,所以PCT專利申請量常年保持高位,這些企業也是城市集群產學研協同創新的領頭羊。」

「除了創新能力強的大企業,東京中小企業的研發也十分活躍。」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戰略規劃研究室主任朱學彥說,大田區的機械金屬加工、京濱區的印刷設備、千代田區和港區的機器人等產業,已形成各具特色的中小企業集群,通過靈活性經營為大企業提供配套服務。

東京-橫濱被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視為一個城市集群,也值得關注。朱學彥介紹,橫濱是神奈川縣的縣廳所在地,承接了東京科技創新催生、支撐的諸多產業。東京與周邊的琦玉、千葉、神奈川等7個縣組成多核心、多圈層的「東京都市圈」,是全球區域協同發展的典範。「東京都市圈」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如發達的軌道交通較好滿足了這個區域遠距離、高強度通勤的出行需求。圈內各城市產業分工明顯,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功能,如琦玉、千葉、神奈川集聚了大量製造業、建築業、運輸業等產業。

在張宓之看來,上海可借鑑東京的成功經驗,在科創中心建設中進一步做好三方面工作——通過優化營商環境、實施包容審慎監管、改革國企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等舉措,加快培育民營和國有創新型引擎企業,並引導企業加強研發投入,包括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投入,早日成長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引擎。

破解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中遇到的難題,加快培育專業化眾創空間,從而催生出更多創新型企業,也吸引更多風投進入上海。「清科數據顯示,上海企業吸引的風投在2017年達到頂峰,此後有所下降,這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在實施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進程中,上海可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集聚、醫療資源豐富、自貿區制度等優勢,促進蘇浙皖企業與本市高端創新要素供給對接。「《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把廣州、深圳、香港作為一個科技集群,排名高居第二。相信隨著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深入實施,上海與周邊城市也將被國際組織視為一個創新協同明顯的科技集群。」(俞陶然)

相關焦點

  •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文版:上海首次躋身全球科技集群10強
    排名前十的科技集群依次是:東京—橫濱、深圳—香港—廣州、首爾、北京、聖何塞—舊金山、大阪—神戶—京都、波士頓—劍橋、紐約、上海、巴黎。東亞三國城市表現搶眼,從論文和專利來看,正在趕超矽谷(聖何塞—舊金山)、波士頓等西方老牌科創中心。
  • 全球科技集群100強發布,北京、上海、粵港三城躋身前十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近日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文版,在科技集群前100位中,上海排名第九。排名前十的科技集群依次是:東京—橫濱、深圳—香港—廣州、首爾、北京、聖何塞—舊金山、大阪—神戶—京都、波士頓—劍橋、紐約、上海、巴黎。
  •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發布 上海排名四年進十位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近日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文版,在科技集群前100位中,上海排名第九。
  • 首次躋身進入全球前十,外媒:怎麼又是中國?
    現如今,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行,國家的經濟得到提升,我國在許多領域上都有著顯著的進步與突破。例如我國的科技領域、勘探領域、貿易領域、製造業領域、基建領域等,都讓許多國家為之刮目相看,可見中國發展速度之快了。說到深圳,相信大家都並不陌生。
  • 2020全球品牌價值500強發布 中國平安首次躋身全球前十
    來源:財經網中國平安品牌價值首次躋身全球前十近日,全球領先的品牌評級機構Brand Finance發布「2020全球品牌價值500強」榜單,中國平安以690.41億美元的品牌價值,首次進入榜單前十,位列全球品牌榜第
  • 深圳國際金融中心排名躋身全球第九位,國際金融科技中心排名首度...
    9月25日,英國智庫Z/Yen集團和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發布了共同編制的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28)報告,深圳國際金融中心排名躋身全球前十,位列第9位;金融科技排行首次躋身全球前五!
  • 長江經濟帶110座城市排名,合肥首次躋身前十!
    「指數報告」指出,協同發展能力前十強城市依次為上海、杭州、武漢、成都、南京、重慶、蘇州、長沙、寧波、合肥。上海以66.01分位居第一,連續六年位居榜首,龍頭作用顯著。合肥首次躋身TOP10。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城市組團分布圖(2020)。
  • 科創中心成為多地「十四五」目標,這批新一線城市優勢在哪兒
    我國科技集群排名普遍提升 根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日前公布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GII)報告》,從科技集群數量來看,中國僅次於美國,排在世界第2位。排名前十的科技集群依次是:東京—橫濱、深圳—香港—廣州、首爾、北京、聖何塞—舊金山、大阪—神戶—京都、波士頓—劍橋、紐約、上海、巴黎。
  • 「上海建成科創中心基本框架」系列訪談 | 上海交大校長林忠欽院士...
    在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中,大學扮演怎樣的角色,處於怎樣的地位?Q:在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建設中,在已形成的科創中心基本框架體系中,大學扮演怎樣的角色,處於怎樣的地位?創新是源頭活水,更是「第一動力」。
  • 上海發布「人才30條」政策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
    央廣網上海9月25日消息(記者王渝新 楊靜)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上海市今天發布「進一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推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30條《實施意見》,在涵蓋去年「20條」的基礎上,推出本科海外留學生可直接在滬就業、申報科技項目不再「唯職稱論」等一系列創新舉措,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
  • ...核心區域東移:中國創新指數位列全球第十四,深圳-香港-廣州科技...
    &nbsp&nbsp&nbsp&nbsp《報告》顯示,中國在全球131個經濟體中位列第14名,在37個中等偏上收入國家中排名第一,且仍然是全球創新指數(GII)排名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前100科技集群排名中,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廣東科創表現亮眼。
  • 面向全球,連結國內國際雙循環——寫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站上...
    日曆翻到了2020年,此時的環球金融中心不再是上海第一高樓,但「摩天大樓定律」卻被打破——它已經成為國內全球金融機構集聚度最高、年產生稅收最高的樓宇之一。它所在區域,是最新權威國際排名中,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名副其實的「心臟」。    這個波折變化的故事,恰與十多年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軌跡暗合。
  • 布局更高能級更大輻射力更強生態,上海在邁向頂級全球金融中心的...
    作為滬上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試點機構之一,霸菱海外投資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率先嘗到甜頭,通過海外母體提供的種子資金加速拓展境內私募基金業務。新成立的外資資產管理機構持續湧入,一條直線向上的數據線成為上海日益受到全球經濟金融界認可的一大力證。英國智庫Z/Yen集團發布最新一期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顯示,上海首次躋身全球前三甲。
  • 上海一科技期刊影響因子超過20
    走出去」進入國際評價體系「走進去」擁有學術話語權「走上去」躋身頂尖之列 中國首次 上海一科技期刊影響因子超20上海正致力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在國際學術期刊界形成「上海樣本」樹立「中國標杆」 ■上海科技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為20.507,這是我國自主創辦的科技期刊影響因子首次超越20,在本學科領域期刊中排名世界第七、亞太第一
  • 上海科技期刊躋身國際一流期刊陣營
    同樣出自上海學術出版陣營的《納微快報》和《分子植物》影響因子雙雙突破12;《運動與健康科學》創刊八年即躋身世界體育學期刊第五;《光子學研究》在世界光學期刊中排名第十……事實上,隨著中國科技實力連續十多年的突飛猛進,「打造與中國科技發展水平相當的科技期刊」已成為一股不可抵擋的內生力量,激蕩著中國科技期刊那一潭靜滯多年的湖水。
  • 不斷完善創新體系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成全球重要科技創新中心
    央廣網北京7月12日消息(記者鄭澍 何偉奇 楊振)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籤署三周年系列報導,7月12日播出《不斷完善創新體系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成全球重要科技創新中心》。
  • 上海:以深化科創板和註冊制改革為帶動 推動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
    原標題:上海:以深化科創板和註冊制改革為帶動 推動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聯動發展 摘要 【上海:以深化科創板和註冊制改革為帶動 推動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聯動發展
  • 上海打造金融科技高地,推進籌建國家級金融科技發展研究中心
    金融科技作為連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聯動發展的關鍵,隨著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邁入新階段,也迎來新的發展契機。12月7日~9日,由上海金融科技產業聯盟主辦的第二屆上海金融科技國際論壇、首屆上海金融科技創新博覽會暨全球金融科技節正式舉行,來自政府單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等多個行業的業內人士對金融科技的未來發展進行了討論。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陳鳴波表示,上海金融科技產業每年都在快速發展融合,為金融科技中心建設提供了良好條件。
  • 兩大科創中心成立!昆明建設區域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邁出堅實步伐
    朱有勇院士接受市委、市政府的聘書郝小江院士接受市委、市政府的聘書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喜良在儀式上致辭,他說,近年來,昆明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創新型雲南建設的決策部署,從平臺建設、人才引進、金融支持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區域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邁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 北京科技大學首次躋身世界前300強!
    中國內地共有144所大學上榜,北京科技大學首次躋身世界前300強!你沒看錯,就是世界前300!全球排名為什麼近年北京科技大學全球排名不斷上升?北京科技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