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藥【活血化瘀藥】——接骨木

2021-02-07 湖北一方


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毛接骨木及西洋接骨木的莖枝。


蒴藋、續骨木、扦扦活、七葉黃荊、放棍行、珊瑚配、鐵骨散、接骨丹、七葉金、透骨草、接骨風、馬尿騷、臭芥棵、暖、骨樹、自草柴、接骨草、青杆錯、白馬桑、大接骨丹、大婆參、插地活、公道老、舒筋樹、根花木、木本接骨丹、九節風。






生長於向陽山坡或栽培於庭園。分布東北、華北、華中、華東,西至甘肅、四川、雲南等地。主產於江蘇。此外福建、四川、廣西、浙江等地亦產。


全年可採,鮮用或切段曬乾



莖枝圓柱形,長短不等,直徑5-12mm。表面綠褐色,有縱條紋及棕黑色點狀突起的皮孔,有的皮也呈縱長橢圓形,長約1cm。皮部剝離後呈淺綠色至淺黃桂冠色。體輕,質硬。加工後的藥材為斜向橫切片,呈長橢圓形,厚約3mm,切麵皮部褐色,木部淺黃白色至淺黃褐色,有環狀年輪和細密放射狀的白色紋理。髓部疏鬆,海綿狀。體輕。氣無,味微苦。以片完整、黃白色、無雜質者為佳。


【性味】味甘;苦;性平。

【歸經】歸肝經。




本品辛能行散,平而不偏,專入肝經。善散瘀止痛、 接骨療傷,為傷科要藥。


祛風利溼;活血;止血。主風溼痺痛;痛風;大骨節病;急慢性腎炎;風疹;跌打損傷;骨折腫痛;外傷出血。


內服:煎湯,15-3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燻洗;或研末撒。


孕婦忌服



相關焦點

  • 中藥丨每日一藥--大黃
    新新老師帶大家學習中藥單味藥了,今日帶大家學習的中藥是大黃。今日中藥--大黃【來源】蓼科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藥用大黃的乾燥根及根莖。入心、肝血分,既善洩血中實熱火毒而涼血止血解毒,又能通利血脈而活血化瘀。【功效】瀉下攻積,清熱瀉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主治病證】(1)大便秘結,胃腸積滯,溼熱瀉痢初起。(2)火熱上攻之目赤、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
  • 辛溫解表、活血化瘀、祛風溼的中藥
    解表散風通用藥。7.防風:祛風解表,勝溼,止痛,解痙。治風通用藥。8.羌活:解表散寒,祛風勝溼,止痛。上半身風寒溼痺痛,太陽頭痛。9.細辛: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溫肺化飲。少陰頭痛,寒飲伏肺要藥。10.白芷:發散風寒,通竅止痛,燥溼止帶,消腫排膿。陽明頭痛。11.蒼耳子:散風寒,通鼻竅,除溼止痛,止癢。治鼻淵頭痛要藥。
  • 4味活血化瘀的經典藥物,個個「身懷絕技」
    瘀血作為導致中風、心梗等多種疾病的「罪魁禍首」,在治療中針對不同部位和性質的瘀血,選用適合的活血化瘀藥物十分關鍵。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沈紹功先生對於4種經典活血化瘀藥物的臨床使用心得。其主要成分「丹參酮」作用廣泛,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而活血行瘀,通經止痛,用於血瘀諸證。另外,其性微寒,涼血消癰,血熱瘀滯也宜使用。丹參又可延長出血時間和凝血酶原時間而止血。化瘀和止血之別在於用量和配伍。化瘀時用大量30g,配伍活血藥;止血時用小量10g,配伍養血止血藥。
  • 【敬之藥考】每日學中藥:苦石蓮
    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止痛藥。  【臨床應用】用量6~9克,內服煎湯;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用於治療噦逆、痢疾、淋濁、尿血、跌打損傷。  【藥理研究】抗病毒作用:苦石蓮中的caesalmin C等體外有抗Para3病毒活性。
  • 【健康闢謠日曆】定期輸活血化瘀藥物就可以預防腦梗復發了?
    每日一則 20 十月 星期二 健康謠言 :定期輸活血化瘀藥物就可以預防腦梗復發了
  • 常見活血化瘀藥——乳香
    採收時,幹樹幹的皮部由下向上順序切傷,並開一狹溝,使樹脂從傷口滲出,流入溝中,數天後凝成幹硬的固體,即可採取。落於地面者常粘附砂土雜質,品質較次。本品性粘,宜密閉,防塵;遇熱則軟化變色,故宜貯藏於陰涼處。  【原形態】矮小灌木,高4~5米,罕達6米。樹幹粗壯,樹皮光滑,淡棕黃色,紙狀,粗枝的樹皮鱗片狀,逐漸剝落。
  • 接骨木根,接骨木葉,接骨木花,接骨木又名木蒴藋、續骨木、接骨草、戳樹、蒴樹、公道老樹、大葉接骨木、大葉蒴藋《本草綱目大全-木部》
    接骨木花:味辛,性溫。「歸經」接骨木:入肝經。「功效」接骨木:接骨續筋,活血止痛,祛風利溼。接骨木根:祛風除溼,活血舒筋,利尿消腫。接骨木葉:活血,舒筋,止痛,利溼。接骨木花:發汗利尿。接骨木半兩,好乳香半錢,赤芍藥、川當歸、川芎、自然銅各一兩。上為末,用黃蠟四兩溶入前藥末,攪勻,候溫軟,眾手丸如大龍眼。如打傷筋骨及閃枘疼痛不堪忍者,用藥一丸,好舊無灰酒一盞浸藥,候藥漬失開,承熱呷之,痛絕便止。2、治腎炎水腫。接骨木三至五錢,煎服。3、治創傷出血。接骨木研粉,外敷。4、治漆瘡。
  • 這味化瘀止血藥,竟是人類最早使用的紅色染劑
    葉子4片一組輪生,莖上和葉片上布滿倒刺,花朵常為蛋黃色的小花,果實呈深紅色珠子狀。別看茜草的樣貌平凡不起眼,它可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植物染料,它的根系在我國古代是重要的染料。除了作為天然的染料,茜草的根莖經過加工,成了一味化瘀止血藥。《本草綱目》中記載,「茜根,氣溫行滯,味酸入肝而鹹走血,手足厥陰血分之藥也,專於行血活血。」
  • 【每日一藥】紫草:清熱涼血,活血解毒
    紫草  活血    解毒
  • 說藥 | 苦石蓮:散瘀、止痛、清熱、去溼
    【植物形態】有刺藤本。全株被短柔毛。2回雙數羽狀複葉,羽片5~8對,託葉錐狀;小葉12~24,近無柄,矩形或倒卵形。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止痛藥。  【臨床應用】用量6~9克,內服煎湯;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用於治療噦逆、痢疾、淋濁、尿血、跌打損傷。  【藥理研究】抗病毒作用:苦石蓮中的caesalmin C等體外有抗Para3病毒活性。  【化學成分】種子含呋喃二萜型內酯:caesalmic A、B。  【使用禁忌】虛寒無火者忌用。
  • 一味藥草:雞冠花!
    中醫藥治療青光眼目前主要以活血化瘀、益氣、健脾、利水、祛風、滋補肝腎等諸法為主。其中,活血化瘀和滋補肝腎,是辨證上用得比較多的方法,在此基礎上,輔以其他治法如益氣、利水等。這個來自《福建中草藥》的青光眼方,正是以活血化瘀為主的方子。幹雞冠花、幹艾根、幹牡荊根各五錢。水煎服。幹牡荊根性味辛、微甘,性溫。入肺、肝、脾經。祛風解表,除溼止痛。艾根生則微苦太辛,熟則微辛太苦,生溫熟熱,可以取太陽真火,回垂絕元陽。服之則走三陰,而逐一切寒溼,活血化淤。
  • 農村陰溝裡的野草,人稱「活血龍」,能當野菜吃,還能活血化瘀
    但是大家可能又會能清晰的感覺到,我們一到雙休日就驅車趕往郊區了,採摘去了,那麼就是說我們北京的農業,跟過去的傳統農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是都市型的現代農業。小編今天給大家說一種野草,外表布滿了紅色斑點,但它的肉質酸酸甜甜的。農村山裡的這種野草,人稱「活血龍」,能當野菜吃,還能活血化瘀!小編給大家說的這種野菜叫做酸筒杆,中藥名虎杖。
  • 每日一藥丨蒺藜:平肝解鬱,活血祛風,明目止癢
    平肝解鬱,活血祛風,明目,止癢。屬平肝息風藥下屬分類的平肝息風藥。用量6~9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水煎洗;或研末調敷。用治頭痛眩暈,胸脅脹痛,乳閉乳癰,目赤翳障,風疹瘙癢。臨床上常配草決明、青葙子等治頭痛、頭暈等症。此外,還可用於肝氣鬱結、胸脅不舒等。可配菊花、地膚子、苦參等治皮膚瘙癢風疹,去刺研末為丸,治療白癜風等病。
  • 中草藥之53 接骨木
    來源: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的莖枝。全年可採。原形態:接骨木,又名:戳樹、蒴樹、公道老樹、大葉接骨木、大葉蒴藋、舒筋樹、樟木樹。功能主治:祛風,利溼,活血,止痛。治風溼筋骨疼痛,腰痛,水腫,風癢,癮疹,產後血暈,跌打腫痛,骨折,創傷出血。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外用:搗敷或煎水燻洗。注意:孕婦忌服。《品匯精要》:"多服令人吐。"
  • 中草藥之走馬胎【活血藥】
    【別名】大發藥,走馬風,山鼠,血楓,九絲馬,馬路,山豬藥。【來源】為紫金牛科植物走馬胎的根及根莖。
  • 淡化內分泌色斑有妙招--活血化瘀有三七
    歷代醫家把田七捧為止血、療傷、消腫、鎮痛之要藥。現代科學從植物學、化學、藥理學等方面的研究結果表明:田七與人參為同科同屬植物,二者有著相似的功能和作用,所含成份也大多相同,田七中除含有人參皂苷Rg1和Rb1、多糖、黃酮、胺基酸、多種礦物質外,尚含有田七所特有田七皂苷R1、R2、R3、R4、田七素等成份,故田七除具有人參的滋補強壯、抗疲勞、耐缺氧、降血糖血脂等作用外,還具有人參缺少的止血消腫、活血化瘀
  • 【每日一藥】百花之王牡丹的藥用價值
    點擊一花一藥 一鍵關注你敢進來,我就敢給你各種美的感受,各種各樣的花兒,總有一款打動你!
  • 傳統滋補泡酒,補益脾肺之氣,溫經散寒止痛,活血化瘀通絡
    【製法】上藥研粗末,用45度白酒1000ml浸泡10~15天,過濾,補充一些白酒,繼續浸漬藥渣3~5天,過濾,添加至1000ml即成。【用法】口服。每次10~20ml,每日3次,空腹服。【功效】舒筋活絡,祛風止痛。【主治】風溼病、關節疼痛。
  • 每日一藥——木香
    二藥伍用,一溫散,一寒折,調升降,理寒熱,共奏調氣行滯、厚腸止瀉、止痢之效。適用於溼熱瀉痢,腹痛,裡急後重。2、木香配大黃:木香苦辛性溫,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功;大黃苦寒,瀉下攻積、凊熱瀉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其性通洩,入血分,調血脈,具有較好的活血祛瘀作用。兩藥配伍,一行氣一活血,互補為用,行氣通便,活血止痛效力顯著。適用於腹脹脅滿,大便不下。
  • 茜(Qiàn)草:血分藥中功效最全的一味中藥
    一、茜草的植物形態茜草屬茜草科,茜草屬植物,又名拉拉秧子、鋸鋸藤、拈拈草、血見愁、活血丹、土丹參、破血草等,其植物形態如下: 二、茜草(中藥名)中藥茜草屬止血藥下屬分類的化瘀止血藥,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乾燥根及根莖。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泥沙,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