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0年持續「換血」 雷軍嘗試退休放權?| 觀潮

2020-12-11 財經網

從中關村銀谷大廈,到清河的小米科技園,直線距離不過10公裡。但對於雷軍而言,時間距離卻是10年。

曾經的一家不被供應商問津的小公司,到如今的世界500強,離不開「勞模」雷軍的一手締造,更無法忽視曾經被雷軍「三十顧茅廬」的數位聯合創始人。

然而,10年一個輪迴。複雜的國際環境、極其激烈的市場競爭,小米和雷軍都需要新增長、新故事。

早期的小米聯合創始人們,有的功成身退,有的從一線轉向組織和戰略,還有的則被派去重新開疆拓土。而小米的掌權者陣容中,也多出新面孔,不管是內部晉升,還是外部引進。

未來10年,雷軍需要讓小米重燃戰鬥力,同時又守住自己定下的價值觀。

夢幻八人組 十年輝煌與波折

11日晚間的小米科技園,燈火通明,人聲鼎沸。

在這場小米十周年的慶典活動上,雷軍以標誌性的白襯衫、藍色牛仔褲亮相。讓雷軍熟悉的還有座無虛席的會場、鼓掌尖叫的粉絲,這與多年前第一代小米手機發布會的場景似曾相識,甚至喚起了他當時作為主講人卻良久未擠進會場的記憶。

回憶是雷軍上半場演講的主線,聯合創始人們自然也是繞不過去的關鍵詞。

2010年創業之初,雷軍的目標是在國際巨頭把持之下的中國手機市場,「做出全球最好的手機,只賣一半的價錢,讓每個人都能買得起。」思路就是把硬體、軟體和網際網路結合在一起,對純硬體公司降維打擊。

但找人是一件難事,這在創業第一年佔據了雷軍80%的時間。

林斌是雷軍之後的小米2號員工。當時身為谷歌中國研究院副院長他剛好想出去創業做在線音樂項目,卻被雷軍描述的小米鐵人三項模式所吸引,從而爽快答應;但聯合創始人的尋找並不都是那麼輕鬆,林斌之後雷軍連續又聊了十位谷歌工程師,都被拒絕。直到第十一個:洪鋒,答應試一試。

「有的牛人兩個月聊了十次以上,有的一次能超過十個小時」,雷軍說,創業找人不是三顧茅廬,而是三十顧茅廬。

這些早期的聯合創始人為小米的第一個十年奠定了基礎。在上市之前,小米採用的是扁平式的管理架構,每位聯合創始人會負責一個或多個業務領域,這些業務是小米早期快速奔跑的基石。

以已經離開的黎萬強為例,其先後負責過MIUI、小米網、小米品牌市場等業務。MIUI是小米軟體和網際網路業務的核心主體,也是手機硬體的基礎;小米網是小米網際網路手機模式的重要承載渠道;在品牌市場業務上,黎萬強也開創了小米獨有的營銷方式。

早期擔任小米總裁的林斌,可謂是扮演著「救火隊長」的角色。2014年黎萬強宣布「閉關」後,林斌兼任小米網總經理;2016年小米麵臨銷量困境之時,林斌也主導了小米新零售業態小米之家的布局,以補課線下渠道;2017年兼任手機部總經理,並在後來推進小米在相機技術上的研發。

在IoT方面,劉德開啟了小米生態鏈的繁榮之路,構建起了小米在IoT業務上的護城河,也讓小米在主業手機之外找到了另一條增長曲線;2012年因創立的多看公司被小米收購,而成為小米第八位聯合創始人的王川,則是小米電視業務的奠基人,如今小米電視銷量已經成為國內第一。

不過在八位聯合創始人中,最大的「救火隊長」可能還是雷軍。

2016年小米手機在供應鏈上出現問題,雷軍則從當時的手機研發和供應鏈負責人周光平手中直接接管,穩定之後才交接給林斌;2019年小米在中國區遭遇市場競爭壓力,雷軍也曾親自兼任中國區總裁進行改革,最後交棒給新晉高管盧偉冰。

如今小米成立整整10年,歷經上市和成為世界500強的輝煌之後,當初的八位聯合創始人,也情形各異。

雷軍依然是小米的「勞模」和精神領袖,但也在有意的不再事必躬親;周光平、黃江吉和黎萬強三位已經離開,而新浪科技注意到,黃江吉在小米上市和金山上市現場仍有出現,似有重返小米系的跡象;洪鋒被派往小米金融開拓新業務;劉德、王川和林斌,則從一線轉至幕後,分別負責組織和戰略方向事宜。

「復仇者聯盟」 能否再造未來十年?

小米幾位聯合創始人的離開,曾被外界以陰謀論的視角猜測。如今退居幕後的幾位聯合創始人,有的也曾被外界猜測有離職的傳聞,但被小米官方否認。

與此同時,2019年以來小米頻頻從外部引入高管。兩廂對比之下,更是在小米內部和外部引發討論。

對於多位聯合創始人的離職,聯合創始人之一、兼任組織部部長的劉德曾對外發聲稱,一家公司合伙人早年一起創立公司,就是為了做大做強上市。「其實,合伙人的退休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我認為小米的合伙人退休都算晚的了,我們上市的時候,幾乎大多數合伙人都在。其實國內其他的科技、網際網路公司,他們可能上市前合伙人很早就離開了。」

這個解釋也不難理解。對於一家公司的聯合創始人而言,如果在公司上市之後實現了財務自由,希望更好的平衡工作與生活,退休是最好的選項之一。而提拔年輕人充實管理層,就成為順理成章的舉措。

對於小米而言,可能也有著自身發展路徑的需要。雷軍在上半場講完過去十年的成績之後,便提到了小米目前面臨非常複雜的國際環境、同時面對極其激烈的競爭環境的問題。「要想固守今天的成績,躺著過去的業績上過日子,毫無疑問,守不住。」雷軍說。

事實確實如此。在手機業務上,小米麵臨著ASP(平均售價)過低的瓶頸,同時在國內市場與OV一起遭受著華為份額大幅增長的擠壓;在IoT業務上,小米的先發優勢正在被追趕,華為、OPPO、一加、realme等在電視等IoT領域虎視眈眈。

(圖:小米最新管理層)

雷軍為小米開出的藥方之一就是「重新創業」,而招攬人才就會成為重要的一個環節。

從2019年開始,小米從外部連續引入了原金立總裁盧偉冰、原聯想副總裁常程、原魅族高級副總裁楊柘、原中興終端CEO曾學忠等多位業內人士。

其中最早的盧偉冰已經效果顯現,在成功操盤Redmi品牌之後,他還從雷軍手中接任中國區總裁。盧偉冰曾在2019年接受新浪科技採訪時談及入職感受,稱「加入小米之前我以為自己已經很拼了,但進入小米之後才發現雷總(雷軍)是最拼的。」他回憶稱,入職第一天,自己便工作至凌晨一點多才下班。

實際上,梳理小米引入的這些外部高管可知,雷軍大多是在著重補足小米手機的各項能力。盧偉冰是中國區業務和手機雙品牌的操盤;常程是完善手機產品規劃方向;楊柘是中國區手機品牌營銷方向的革新;曾學忠則是手機研發和供應鏈方向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曾學忠除了在中興終端的任職之外,還曾在國產晶片企業紫光展銳擔任副董事長兼CEO,聯想到雷軍提到的小米不會放棄自研澎湃晶片計劃一事,曾學忠的經歷或許能夠有所助力。

除了這幾位相對知名的高管之外,小米在手機業務上還引入了原努比亞聯合創始人苗雷、原小辣椒創始人王曉雁這兩位中層管理者,分別擔任小米相機部總監、小米中國區副總裁(負責電商業務)。

在IoT業務上,小米引入了原暴風TV CEO劉耀平,擔任小米電視總經理。對於當前的小米電視來說,雖然已經成為中國市場第一,但在線下渠道上、高端市場上仍舊需要夯實能力,以抵禦其它手機廠商入局帶來的追趕壓力。雷軍在演講中也提到,小米在高端電視市場也要成為第一,接下來要主攻高端市場。曾就職於創維彩電和暴風TV的劉耀平,對小米電視在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會有幫助。

不過,雷軍的大規模外部引進人才的動作,也招來了內外部的一些討論。外部主要是網友「復仇者聯盟」的調侃,而能否破解這一質疑,還需要這些外來高管們逐步在小米證明其能力;內部則是大規模引入空降高管的情況下,小米內部員工也會產生上升空間被擠佔的疑慮。

雷軍也多次就此問題對外釋疑。他此前曾在接受新浪科技在內的媒體採訪時表示,「復仇者聯盟」實際上是外部的誤解。小米上市以來也內部提拔了多位副總裁和總經理級別的高管,「我們內部提拔超過80%,以外部引入為輔,但可能外部招募的人影響力比較大。」

小米上市以來,確實也有多位內部員工獲得提拔。比如質量委員會主席顏克勝、技術委員會主席崔寶秋、中國區新零售業務負責人高自光,這三位都擁有小米副總裁的級別;此外,雷軍透露還有三十多位事業部總經理和職能部門總經理獲得內部提拔。比如李肖爽,目前擔任大家電事業部總經理。

對比引入的外部高管,這些內部提拔的中高層管理者確實大多不被外界所熟知。

雷軍的規則與小米的價值觀

雷軍曾在一次內部組織架構調整時說,「沒有老兵,沒有傳承。沒有新軍,沒有未來」。對於新十年的小米來說,傳承與開拓同樣重要。

如果說雷軍在小米高管人事上的一系列新動作是為了開拓,那麼在組織制度、價值觀上就是為了傳承。

「做出全球最好的手機,只賣一半的價錢,讓每個人都能買得起。」這是雷軍做小米手機的初衷。在演講中,雷軍也借現場發布的小米10至尊版、K30至尊版和小米透明電視這三款產品,定下了小米「永不更改的三大鐵律」:技術為本、性價比為綱、做最酷的產品。

將技術為本放在第一位,可謂是雷軍在手機業務面臨激烈競爭之下的策略微調,他也多次透露今年小米的技術研發投入將超過100億元。小米副總裁、技術委員會主席崔寶秋此前也曾向新浪科技表示,自己也會儘量爭取集團每年加大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以扭轉外界對小米「沒有技術」的刻板印象。

與技術為本相比,性價比為綱可能還是雷軍一直以來強調最多的一條價值觀。

王川曾在一次採訪中提到,2017年8月小米內部做財務分析會,雷軍突然問道:「我們怎麼賺了這麼多錢?小米會不會也將成為此前我們所憎恨的公司?」最終在雷軍的要求下,小米當年底拿出數億元以返券形式送給已購買產品的用戶。

在2018年小米上市前的一場發布會上,雷軍高調公布了一條小米董事會決議:每年硬體業務的綜合稅後淨利率不超過5%,如果超過,將把超過5%的部分用合理的方式返還給小米用戶。

這條決議當時引發了外界的廣泛討論,甚至是嘲諷和質疑。實際上,小米的股東對此也有疑慮。「你們還想不想上市?這樣會影響公司未來的股價。」一位股東向雷軍質問道;還有投資者說,如果早知道小米會這樣,就不投資了。

在雷軍的堅持和解釋下,最終決議還是獲得了所有股東的同意。雷軍的擔憂是,小米上市變成公眾公司之後,資本會逼著小米創造超額利潤。「我自信能扛住這樣的壓力,但我特別擔心:如果有一天我不做CEO了,小米管理層還能不能繼續堅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呢?」他說。

雷軍的擔憂不無道理。

隨著第二個十年小米管理層的更迭,這種企業價值觀上的傳承能否延續,是雷軍最為擔憂的。1969年出生的雷軍今年已經51歲,遲早會到考慮退休和接班人的時候。身為小米精神領袖的雷軍,無疑希望他的接班人和未來新的管理層都能夠貫徹自己創業時的初衷。

如果從小米的組織架構和制度變遷上來看,這個趨勢也在顯現。

雷軍正在為小米的年輕人設計一套穩定的戰略執行的組織架構。比如上市後設立的參謀部、組織部,組建的質量委員會、技術委員會、採購委員會,近期又新設立了戰略委員會。這些體系一方面是繼續發揮老兵的經驗和能力,實現文化傳承;另一方面也在組織制度上保證企業戰略的穩定性,不會因為個人因素產生較大的偏差。

在正式演講前的預熱中,雷軍提到如果實現三個願望就考慮退休。其中之一就是,「我希望未來不會再有人說雷總是勞模了,因為這個舞臺屬於小米的年輕人。」雷軍說。

小米近兩年在組織、人事等方面的變化,或許他在嘗試放權,也或許真的有在為未來退休做些準備。但至少對於目前的小米而言,仍舊離不開這位創始人、「精神領袖」的掌舵。

相關焦點

  • 功成名就的大佬都退休了,雷軍什麼時候退休?本人即將回應!
    另外還有大家都非常關注的馬雲,2019年9月10日,馬雲卸任了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開始投身慈善和教育事業,雖然馬雲自己並未承認已經退休,但從自己一手打造的阿里巴巴退位,卸任董事職位,在不少網友看來就是退休的意思。
  • 「小米什麼都沒做時,就被估值10億美金!」雷軍他憑什麼?
    雷軍在一次論壇上說:小米什麼都還沒做得時候,就被估值10億美金,因為我雷軍這個名字背後,有二十年經驗,無數次證明我能把事情做好做成!雷軍為何有如此自信說自己一個名字就值10億美金呢?從他上學到帶領金山上市,再到創建小米,他的名字的確值!
  • 林斌套現10億美元,退休不參與小米管理了?
    小米這幾個月應該是股價的最高頂點了,最高的時候到了25塊多,這兩天也有23塊上下浮動,所以聰明人都知道要幹什麼了,趕緊減持了啊,比如說林斌好像這兩天就「套現」近10億美元?而且小米這兩年營收還算挺好的,雖然國內市場下滑了,但是阿三市場保持第一持續增長,電視業務也是份額第一,周邊產品也還不錯,所以上漲也是理所當然。林斌今年也52了,作為潮汕人宗族觀念也是比較重的,所以現在退休回家拜老爺也是理所當然,拿這十幾億美元的身價,每年還會分紅,稍微樂觀點和想得開的人也都會選擇退休啊?
  • 小米聯合創始人林斌將 18 億 AB 股轉換,雷軍投票權飆升至 69%
    小米作為港股第一家同股不同權企業,A 類股擁有超級投票權,一股等於 10 票表決權,只有雷軍和林斌持有;B 類股市一股一票,除了雷軍、林斌,各大創始人和投資者持有。對於林斌此舉真正意圖,香港各大分析師也是觀點不一。
  • 小米首次躋身千億美元,雷軍「賺一倍」的承諾穩了?
    中信預計AIoT將成下一輪科技紅利最主要驅動力,小米集團大概率成為中國AIoT市場的兩個重要玩家之一,獲得持續穩定的市場地位和增長潛力。 中信證券判斷,AIoT逐漸進入爆發期,小米集團將躋身萬億市值俱樂部。我們上調公司目標價至36港元,維持「買入」評級。36港元對應小米9036億港元。
  • 小米聯合創始人林斌將 18 億 AB 股轉換,此舉會不會是為了退休?
    小米作為港股第一家同股不同權企業,A 類股擁有超級投票權,一股等於 10 票表決權,只有雷軍和林斌持有;B 類股市一股一票,除了雷軍、林斌,各大創始人和投資者持有。  對於林斌此舉真正意圖,香港各大分析師也是觀點不一。
  • 雷軍小米十周年演講:對不起,10年後我還要站在這裡
    文 | 京介編輯 | Anita8月11日,在小米十周年的演講舞臺上,笑容可掬的雷軍比年輕時發福了不少。有人說:「小米這些年賺了不少,雷軍的營養肯定差不了。」也有人說:「雷軍發福的原因,都是這些年吃苦吃出來的。」雷軍心裡清楚,他個人的胃口並不好,為了工作,他的午飯時間常常只有3分鐘。在近3小時的演講中,雷軍用20個故事回顧了小米過去的熱血10年,也展望了新的10年。
  • 轉折中的小米:機遇、碰撞與陣痛|觀潮
    而轉變的內生矛盾就是,技術為本雖然被雷軍置於小米價值觀首位,但緊接著一條還是性價比為綱。小米成於性價比,也囿於性價比。十年來性價比早已成為小米在產品、品牌、營銷上揮之不去的標籤,也成為內部最深的文化烙印。實際上,小米在高端化的嘗試並不是從今年開始。
  • 小米闖進千億美元俱樂部背後:雷軍承諾兌現,內資卻在「跑路」
    2020年待雷軍不薄。他不僅成為「IPO收割機」,就連小米股價也是絕地反擊,年內漲幅高達201%。12月23日,小米股價大漲7.59%,股價報收於31.9港元/股,市值達到8021億港元,折合1035億美元,首次躋身千億美元俱樂部。
  • 雷軍說DXOMARK:小米10系列霸榜
    他表示,小米 10 系列在 2020 年拍照登頂 DXOMARK 排行榜 120 天,登頂 DXOMARK 音頻榜 319 天。雷軍說DXOMARK:小米10系列霸榜 預計小米 11將在不久的將來宣布,它可能仍將主導DXO。此後,小米集團副總裁兼中國總裁盧偉冰與雷軍合作,表明小米 11的技術實力依然強勁。
  • 雷軍連登兩大時尚男刊,小米品牌調性也持續凸顯
    前幾天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同時被兩大頂級時尚男刊《GQ智族》、《時尚先生Esquire》評選為年度企業家,並登上封面人物。如果仔細了解的話,大家可能會發現,很多明星都很難獲得這些殊榮,雷總作為企業家,做到這些還真不容易。
  • 雷軍:下一個10年,輕裝上陣
    回想小米創立之初的歷程,雷軍認為公司正是靠著一往無前的精氣神持續創新,才能在不到3年時間成了中國手機銷量第一、世界第三,「一直到昨天(10月30日)我們又花了6年時間重返世界第三,真的是滄海桑田的感覺」。疫情其實也提供了一個契機,讓雷軍在焦慮之時回到小米的源頭,促使他思考如何應對未來。
  • 小米終上市,雷軍再出發
    據招股書披露,雷軍持有小米31.41%的股份,即便後續有新股進入,他持有的股票市值依然能達到一百多億美元。這也並不是雷軍第一次在港交所敲鑼,上一次是2007年10月9日,金山軟體(3888.hk)在香港主板上市。此次小米上市本身也創下了多項紀錄,它既是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規模也躋身有史以來全球科技股前三大IPO,同時還是全球散戶規模最大的IPO。
  • 小米十周年雷軍「一往無前」演講:小米從哪裡來 將往哪裡去
    遇到困難解決困難,小米也是絕無僅有的能從逆境中逆轉命運走出低谷的科技公司。雷軍稱,在受挫的日子小米一直在補課,辛苦的付出終獲回報,小米從2017年Q2開始了神奇的逆轉,重新恢復高速成長,「創新決定我們飛得有多高,質量決定我們走得有多遠。」雷軍說到。
  • 雷軍十周年演講:悔與董明珠打賭,「R U OK」後又添新語錄……退休...
    最終,小米第一代手機累計賣出了700多萬臺,在雷軍看來「絕對是一個奇蹟!」只是在一度火爆的印度市場上,小米的國際化道路卻遭遇了麻煩。2014年6月,小米進入印度市場「勢如破竹」。為此,2015年1月,小米特批50萬泰旗艦手機在印度發布。「但誰也沒有想到,居然賣不動。」高達10億元的庫存,還都是3G版本,無法運回已是4G環境的國內銷售。公司只能為此火速組建一支「救火隊」,到全球去找3G市場去消化。
  • 上市20個月,小米換掉CFO:市值比美團少3000億
    2015 年 7 月,周受資正式加入小米,並擔任CFO,成為當時小米最年輕的高管。加入小米後,周受資幫助小公司完善了財務管理與投資團隊。 2018 年,小米成功赴港上市,成為港交所第一家「同股不同權」上市公司,作為CFO的周受資自然功不可沒。
  • 小米10超大杯命名正式確定,雷軍居然說小米不懂做手機
    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網友關心的小米10超大杯新機,其實現在也已經確定了名稱,喚作小米10至尊紀念版,該機會在當晚亮相。對於這次公開演講的內容,坦白地講還是很讓人期待的。一方面,此次雷軍演講時也會發布不少新品,其中小米10至尊紀念版就是一個。
  • 保送中山大學,跟隨雷軍創業10年,功成名就後,從小米套現70億
    除智慧型手機外,小米還催生出智能手環、平板、電視等諸多產品,均有出眾表現。如今的小米可以說是十分亮眼,而林斌這個站在雷軍背後的男人,則逐漸點燃了小米的光芒。出生於1968年的林斌,可以說是學霸式的人物,高三時直接保送至中山大學電子系,後又遠赴美國留學。此後,林斌又相繼在谷歌、微軟任高職。
  • 小米10年:我從雷軍身上學到的對普通人最有用的5條職場法則
    小米10周年發布會上,有一款特殊的產品被發布,一本叫做《一往無前》的書。這本書由著名傳記作家範海濤歷時390天,採訪了100多個與雷軍、小米有關的人寫成的,雷軍親自作序、講述的小米10年的熱血歷程。10年的時間,小米這家構想誕生於餐巾紙,創業開始於一碗小米粥的小公司。
  • 金山上市後,雷軍退休閉關3年,參透投資真諦,成最牛天使投資人
    1987年的一個夜晚,在武漢大學的圖書館裡,一個帥氣的大男孩正在聚精會神的看著一本書,他就是大一計算機系學生雷軍,長得眉清目秀,唇紅齒白,還有一個酒窩,給人非常親切的感覺。雷軍當時也非常的鬱悶和迷茫。為了逃避現實,每天泡論壇從早晨7點到凌晨兩點,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半年多的時間,雷軍不得不面對現實。他想出了以戰止戰、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他帶領研發團隊開發了金山毒霸、金山詞霸、劍俠情緣等一系列微軟不涉及領域的產品,大獲成功,用它們賺來的錢養活WPS,就這樣雷軍帶領金山熬過了寒冬,2007年金山在香港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