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美原令李涉與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

2021-02-07 富平人


故鄉富平縣,自秦厲共公二十一年(前456)始設頻陽縣起,將近2500年間,境內設置過多種名稱的縣級行政單位。其中,在唐高宗鹹亨二年(671),於富平、華原兩縣境域內各劃一部,在原土門縣的故址另建美原縣。武則天天授元年(690),以美原縣隸於宜州(耀縣),大足元年(701)以美原縣改屬雍州。唐哀帝天佑二年(905),劃出美原縣,設置鼎州,隸屬耀州(二州不同級)。五代時,後梁恢復美原縣,仍屬耀州。後唐時,美原縣初屬同州,繼屬耀州。金·皇統二年(1142),撤富平縣以其地併入美原縣 。蒙古軍南下後,恢復富平縣制,與美原縣同屬耀州。元世祖至元二年(1264),將美原縣併入富平縣。至此,富平境內再無兩縣並存的情況。


由此可知,從公元671年到公元1264年,故鄉美原設縣近600年。


美原,雄踞於富平縣域東北隅,是一個披著歷史風煙的古鎮。它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王翦的故裡,也是秦始皇封王翦美應侯的領地。在峻巘連綿的頻山山脈的屏護下,在「九峪糞田」的順陽河水系的潤澤下,這裡物產豐美、人文薈萃、英賢雄傑輩出。然而,關於美原縣的歷史狀況,地方史料卻基本付諸闕如。

筆者近日翻閱《全唐文》中所錄的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的文章,驚奇地發現,李商隱的高祖父曾擔任過故鄉美原縣令。




李商隱(約813一一約858),字義山,號玉谿生,又號樊南生,晚唐著名詩人。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又與李白、李賀合稱「唐代三李」;與溫庭筠合稱「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接近,且三人都在家族中排行第十六,故並稱「三十六體」。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有研究者認為,他和杜甫、陸遊一起完成了七律創作上的三變。歷代廣為傳誦的名句「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身無彩鳳雙飛翼, 心有靈犀一點通」、「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雛鳳清於老鳳聲」、「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幹」、「留得枯荷聽雨聲」都出自他的手筆。



李商隱還是晚唐時期最主要的駢體文作家之一。范文瀾先生對此評價很高,他認為只要李商隱的《樊南文集》存世,唐代的駢體文就算全部遺失也不可惜!
關於李商隱的高祖擔任過唐代美原縣令,文獻記載很少,只能從《全唐文》中所錄李商隱的文章中窺知一二。
《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中載有李商隱《請盧尚書撰曾祖妣志文狀》一文,大概是李商隱請當時的一位姓盧的尚書為他的曾祖母撰寫墓志銘的呈文。其開頭一段是
「夫人姓盧氏,……。父諱某,兵部侍郎、東都留守。夫人兵部第三女,年十七,歸於安陽君,諱某字叔洪。……安陽君年十九,一舉中進士第,與彭城劉長卿、中山劉囗、虛清河張楚金齊名。始命於安陽君,年二十九棄代,囗葬於懷州雍店之東原先大夫美原令之左次。美原諱某,字既濟,其墓長樂賈至為之銘。」

上文是說,李商隱的曾祖母姓盧,是兵部侍郎、東都留守的第三個女兒,十七歲時嫁給李商隱的曾祖父李叔洪。因為李叔洪當過安陽(今屬河南)縣尉,故代稱安陽君。安陽君十九歲中進士,與唐朝著名詩人劉長卿等齊名。安陽君二十九歲去世,安葬於懷州(今屬河南)雍店的東原上已故的美原令的左側。「美原諱某,字既濟」是說這個美原令名叫某人,字叫既濟。
因為唐人有以原藉地和居官地指代本人的行文習慣(如韓愈叫韓昌黎,有時也簡稱昌黎,柳宗元叫柳柳州等等),所以這裡的安陽、美原都指代人物。
那末這個李既濟與李叔洪是什麼關係呢?我們猜測,葬於「美原令之左次」,兩者應該是父子關係吧?如何確認呢?
幸好《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中這篇文章的前一篇《請盧尚書撰故處士姑臧李某志文狀》回答了這個問題。通觀此文,可知這大概是李商隱求盧尚書為其某一個叔父寫墓志銘的呈文。此文開頭說:「曾祖諱某,皇美原令,祖諱某,皇安陽尉。」這就明確了安陽君是美原令的兒子,也就是說,李叔洪是李既濟的兒子。
由此得出結論:李商隱的高祖父是曾擔任過美原縣令的、其字叫李既濟的人。
那麼這個李既濟的名叫什麼呢?
由於「既濟」是已經渡過河的意思,而古人的名和字在意義上有一定的聯繫(例如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特別明」的意思),那麼他的名字似乎應叫「涉」了。
事實上,近年來姓氏學者關於隴西李氏世系的研究結果,已經證實了以上推測:李商隱的高祖父確實名為李涉,字既濟。
學者們也得到了李商隱五代祖先情況:
高祖李涉,字既濟,官至美原令。
曾祖李叔㓋(《舊唐書》作李叔恆),年十九中進士,曾任安陽縣尉,與唐代著名詩人劉長卿齊名。
祖父李俌,曾任邢州(今河北邢臺)錄事參軍。
父親李�,曾任殿中侍御史、獲嘉(今屬河南)縣令。
李商隱一門三進士,除他的曾祖父外,李商隱和他的弟弟也是進士出身。
李商隱曾在詩文中自稱與唐朝的皇族同宗,但是沒有官方的文件證明此事,他的這一說法對他艱難曲折的仕途也沒有帶來任何的好處。
其實,綜合有關譜諜資料,和唐宗室一樣,唐代三李(李白、李賀、李商隱)也都是東晉時期西涼武昭王李暠的後裔,而據《晉書》列傳第五十七:「涼武昭王李暠,隴西成紀人,漢前將軍李廣十六世孫。」李淵家族是李暠第二個兒子李歆(西涼後主)的後裔,傳到李淵已經是第六代了。而李商隱家族是李暠另一個兒子李翻的後裔,到李商隱這一代已經有十五、六代之久遠了。因此要說他與唐宗室同宗他實在太勉強了。
另據《新唐書·李白傳》記載,李白是西涼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孫。
「三李」中李賀的唐王朝宗室身份是明確的:他的遠祖是唐高祖李淵的叔父李亮(大鄭王),屬於唐宗室的遠支,但到李賀這一代,關係也已經十分疏遠了。
關於李商隱的高祖父李涉,文獻資料十分匱乏。迄今為止,只知道他所擔任過的最高級別的行政職務是美原縣令。根據《唐六典》卷三O及《舊唐書》卷四二《職官一》所載,雍州、洛州為京畿要地,其縣令地位較高,品級也較高,而當時故鄉美原是畿縣,其縣令為正六品上。任職畿縣令者,比其他等級縣令地位高,仕途一般較為光明,多會發展為一方要員。
李涉在美原縣令位上有沒有繼續高升,我們還是不得而知。

唐代在美原設縣的時間在公元671一一905之間,而根據李涉之子李叔洪與唐代著名詩人劉長卿齊名,劉的生卒年大約在公元709一一789之間,且由上文知,李叔洪二十九歲去世時,其父李涉已經去世,綜合起來,可以大體推知,李涉擔任美原縣令的時間,約在公元671一一789之間,最大可能是在唐玄宗李隆基朝。

相關焦點

  • 詩人展示丨小李杜之李商隱
    >(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又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焦作沁陽)[1] ,出生於鄭州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
  • 唐代才子李涉一首詩深有禪意,最後一句令人回味良久
    題鶴林寺僧舍  唐代:李涉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李涉是唐代詩人,號清溪子。於是匪首就請他寫詩,寫完後不僅不再搶劫,還贈送李涉很多財物,可見這位李博士在當時的名氣很響。  詩人李涉在唐憲宗時被貶謫為陝川司倉參軍,後來又被流放南方。在他遭遇流放期間,情緒極其消沉。
  • 中華傳統國學之古代著名詩人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晚唐大詩人李商隱名詩《無題》背後是真實含義
    近幾年,自從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陸續開播,一時之間,古詩詞熱再度興起,國人又一次從中國的古詩詞之美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詩歌是中國人表達情感的最古老的方式,一部中國詩歌史既是中華文明在語言文字上的濃縮精華,更是幾千年來中國人精神風貌的展示。
  • 唐代李商隱《板橋曉別》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此詩歌寫於唐代汴州(今河南開封)西的板橋店。李商隱在此地遇見詩人李郢,可能還有李郢在汴州的情人。聚散匆匆,歡宴言別,於是一首奇幻絢麗的離別詩在李商隱的腦海油然而生,遂揮筆墨,寫下此詩。 李商隱簡介: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
  • 唐朝十位著名詩人
    二;杜甫(中國現實主義詩人)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著名詩篇:《山居秋暝》、《送元二使安西》、《鳥鳴澗》、《鹿柴》、《竹裡館》、《終南山》、《畫》、《歸蒿山作》等等四;李商隱(婉約派詩人)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谿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
  • 唐朝100餘位著名詩人年代排名- 初唐 盛唐 中唐晚唐劃分 皇帝列表
    33、常建,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開元年間進士,與王昌齡同榜。他的詩多寫山水田園,風格與王維、孟浩然接近。有《常建集》。34、劉長卿(?-約789),唐代詩人。字文房,河間(今屬河北)人。開元年間進士。他的詩多表達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離亂之作,氣韻流暢,音調諧美。擅長五言律詩,有「五言長城」的美譽。有《劉隨州詩集》。
  • 唐朝詩人元稹和李商隱,都善於寫愛情詩,誰的藝術成就更高呢
    唐朝是個開放浪漫的時代,期間有兩位以寫愛情詩著名的有兩個人,一個是元稹,一個是李商隱。元稹(779年-831年),唐朝大臣、詩人、文學家。隨經宦海沉浮,但也一度拜相。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晚唐著名詩人。也曾登進士第,因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
  • 隋宮——唐·李商隱
    隋宮——唐·李商隱   乘興南遊不戒嚴,九重誰省諫書函。 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
  • 李商隱《落花》:這首經典的詩,藏著詩人心中最美的情愫
    暮春時節,看著風中飄落的美麗花瓣,多情善感的詩人們,常常會聯想到自己的身世,想到世間美好事物終將逝去,不禁會悲從心中起。因此,落花為古往今來的詩人,提供了寫不盡的素材。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的這首《落花》,便是其中的經典之作。
  • 汾河原上想三唐
    原標題:汾河原上想三唐汾河原上想三唐( 2020-12-18 ) 稿件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說人解史▲黃河岸邊的鸛雀樓,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 新華社資料片唐代詩壇以山西詩人為多,且多著名詩人。長使汾河原上月,水流雲卷想三唐。」那是因為,每讀唐詩,總想到唐代詩壇以山右(註:山西)詩人為多,且多著名詩人。蒲州,即蒲州河東郡。晉陽,一說為太原古稱,唐之并州太原府。汾水南北貫穿山西,從太原以北流入河東(註:山西西南部地區,顧炎武《日知錄》第三十一卷稱:「河東,山西一地也,唐之京師在關中,而其東則河,故謂之河東。」)境後,於汾陰后土祠旁入黃河。
  • 唐代李商隱《和馬郎中移白菊見示》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這年春天,李商隱全家遷到永樂(今山西芮城附近)居住。詩人來到這裡後生活很清閒,因為在這一期間他因家母喪而去官在家安住,暫時遠離了複雜的政治舞臺,住「蝸牛舍」,飲松酌酒,又弄琴笙,賞花草,遊山玩水,吟詩作賦,此詩就是詩人當時悠閒心境的反映。
  • 中國古代十大著名詩人!
    今天,為大家整理出中國古代十大著名詩人。 屈原 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楚國。
  • 詩詞話秦嶺 唐代著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終南山》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詩詞話秦嶺 唐代著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秦嶺山水秀美,動植物資源豐富。歷代留傳下了許多描寫秦嶺的詩作。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就寫下了著名的五律《終南山》。
  • 李商隱成「冷門詩人」,因「抄襲」被罵上熱搜?多讀詩詞很重要
    這不,素有「小李杜」之稱的唐代詩人李商隱就遇到了這種事情,這是怎麼回事呢?相信喜歡刷微博的夥伴們在前一段時間看到了「冷門詩人」李商隱的一個熱搜,很多人也感到了奇怪,為什麼李商隱突然又火了呢?但當大家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後,可感到了「悲哀」。 李商隱成「冷門詩人」,因「抄襲」被罵上熱搜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前一段時間網上有一位博主發微博稱「李商隱是誰?
  • 8位最負盛名的唐代詩人,72句流傳千古的詩詞名句!
    在唐朝近300年的歷史中,湧現的詩人有2000多位,流傳下來的詩作近五萬首,下面給大家分享唐代最負盛名的8位詩人創作的72句千古名句。1、杜牧,唐代詩人,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美詩美文推薦:李商隱《落花》,藏在詩人心中最美的情愫
    眾所周知李商隱的詩歌總是給人一種看過之後便難以忘記的感覺,這樣的感覺對於詩人而言是成功的,對於學生而言是痛苦的,因為這種詩歌一般來說你在上學的時候總是不得不背誦的,而且甚至考試的時候還要寫出來。這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了!
  • 李商隱《樂遊原》詩詞賞析——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李商隱是唐朝著名詩人,也是我們語文課本裡面的常客。他被人成為「小李」,是區別於李白的存在,跟當時的杜牧並稱為「小李杜」。很多人會想,到底是杜牧的成就更高還是李商隱的成就更高,「李杜」,李排在前面,是不是說明李商隱的成就更高?
  • 「一將功成萬骨枯」:16位不出名的詩人,寫出了16句千古名句
    ——唐·李益《寫情》【作者生平】李益,字君虞,唐代詩人。出身隴西李氏姑臧房,因仕途失意,後棄官在燕趙一帶漫遊。以邊塞詩作出名,擅長絕句,尤其是七言絕句。——唐·秦韜玉《貧女》【作者生平】秦韜玉,唐代詩人。出生於尚武世家,父為左軍軍將。少有詞藻,工歌吟,卻累舉不第,後諂附當時有權勢的宦官田令孜,充當幕僚。時人戲為「巧宦」,後不知所終。
  • 李商隱是怎樣的詩人?《蟬》的第四句為何被譽為神句?讀完就懂了
    ——《論詩三十首·十二》這首詩所評述的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作,與杜牧合稱為「小李杜」,而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李商隱最難找出的詩作之一,李商隱的詩作優美而優美,但含糊不清,沒有「標準答案」。#普通的詩人們也喜歡李商隱的西崑體詩,但發出這樣的感嘆:一首《錦瑟》解人難,卻無人能像鄭玄(東漢經學家)注古書那樣對其作完美的註解,下面是《錦瑟》的全詩:「錦瑟無端五十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蝶,望帝春心託杜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