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萬裡須長劍」雄踞天外,吞吐日月,睥睨宇宙寫崑崙

2020-12-12 智慧語文教育

【詩詞悅讀】

念奴嬌·崑崙

毛澤東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崑崙,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創作背景】

飛起玉龍三百萬

這首詞毛澤東作於1935年。最早發表在《詩刊》一九五七年一月號。當時中央紅軍走完了長徵最後一段行程,即將到達陝北。詩人肩負著抗日救亡、民族民主革命的沉重的歷史使命,轉戰二萬餘裡之後登上岷山峰頂,遠望青海一帶蒼茫的崑崙山脈有感而作。當他的目光投向人世生活時,他怎麼可能將自己的詩情、筆觸流連於崑崙山自然形式的賞玩、描摹呢?怎麼能不訴說崑崙對他的同胞的危害並且聯想起帝國主義對中華民族的蹂躪呢?又怎麼能不由此而引發對中華民族苦難的歷史、現實及其未來前途的深沉思考呢?

【詩意美文】

崑崙山美麗的天池

遙遠的西部邊陲,蒼茫的雪域高原,橫亙著莽莽崑崙,「登崑崙兮四望,心飛揚兮浩蕩;」橫空出世,氣勢磅礴,群山起伏。一座座奇峰拔地而起,穿越雲層,「崑崙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崑崙終年積雪,披著素玉般的自雪,倚在天的懷抱中。山腰白雲繚繞,銀裝素裹,格外壯美。盛夏的崑崙山口的大片高原草叢中開著各種鮮豔奪目的野花,形成一道別致的風景。登臨山口,巍巍崑崙的千峰萬壑如同披著銀灰色鎧甲的奔馬,隨著風起雲湧,滾滾向前。

崑崙山口的高原春色

奇峰玉虛峰和玉珠峰。兩峰終年白雪皚皚,以崑崙六月雪的奇觀聞名天下。「飛趁崑崙山上去,須臾化作一天雲。」雲霧繚繞的雪頂,淺灰土色的山巒,棉花般的雲朵輕輕地縈繞著山腰,遠遠望去,就像兩個身著薄紗的仙女,亭亭玉立。

雲霧繚繞的崑崙山雪頂

橫亙天地的崑崙山,昂首翹尾,看遍人間四季衰盛;高大險峻的崑崙山,九曲十八彎,環繞在崑崙山邊的山路崎嶇險峻,天蒼蒼,籠罩著缺氧的高原氣流,地茫茫,一望無際的茫茫黃沙,風吹過,看不到來時的路。崑崙逶迤婉蜒,山脈蜿蜒不絕,好像無數條玉龍正在空中飛舞,攪得天地一片冰寒世界。

逶迤婉蜒的崑崙山

夏天冰雪消融,江河縱橫流淌,「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裡觸龍門。」挾著雷鳴般的「咆哮」的衝決力量和氣勢!「波滔天,堯諮嗟」!滔天巨浪吞噬了無數生民,茫茫荒古,浩然嘆息。「崑崙池上碧桃花,舞盡東風千萬片。」天地悠悠,世事悠悠,情也悠悠。這千秋功罪,又當如何評說?

冰雪消融,江河縱橫流淌的崑崙

【詩詞藝術鑑賞】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空間——它凌空橫亙,超絕人寰。時間——它盡覽人世春秋炎涼,不知其何時生、何時滅。著一「莽」字,恰可表達這座大山所具有的崇高之美。

凌空橫亙,超絕人寰的崑崙氣勢

「飛起玉龍三百萬」,出自前人名句「戰罷玉龍三百萬」。改「戰罷」為「飛起」,對於原句而言,是化頹勢為勃起,對於狀寫對象而言,則有如九轉金丹,著令莽莽群山,飛升九天作群龍舞。這一神奇想像,本由群山逶迤,雪白如玉生發出來,因而隨之而來的「攪得周天寒徹」,與其說是想像,不如說是扣住雪山寫實,是以藝術語言揭示崑崙山對自然氣候的影響。至此,作者對於崑崙頗有「高山仰止」意味的崇高美感頓然因「周天寒徹」而冷靜下來,並且老實不客氣地著一「攪」字,顯示了情思的轉折與變化。

高山仰止、周天寒徹的崑崙

「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還是在寫崑崙,寫崑崙積雪遇夏消溶,寫崑崙可使長江黃河暴漲成災,寫崑崙可使人葬身魚腹。循著「周天寒徹」而來,情思冷峻,挾著幾分寒意,筆觸由高山而江河,而人世生活,訴說了崑崙對人類的危害。

天地悠悠的崑崙山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這是一位歷史巨人發出的深沉的喟嘆。天地悠悠,世事悠悠,情也悠悠。這千秋功罪,又當如何評說?

富有溫度的崑崙

下半闋,「涼熱」二字極富詩意,前者清涼後者熱烈,放在一塊加以辯證綜合就調出一個恰切的溫度,這二字的象徵意義也極為精蘊,含而不露,輾轉達意,卻又一語中的,最後應了作者自己所層層推出的主題:反對帝國主義而不是別的。

相關焦點

  • 《山海經》:西王母生於崑崙,崑崙為天帝行宮,那天宮又是哪裡?
    前言前些日子我寫了一篇關於月球與上古神話的故事,看到很多讀者留言,其中有一條說:月球其實就是上古時期的神話傳說中的天宮,那時候的月球距離地球很近,而且也如地球一般有江河湖海、鳥獸魚蟲,後來因流星撞擊導致天水降下,造成了史前大洪水。
  • 穿巖山與屈賦崑崙懸圃
    登崑崙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意思是說他穿著奇服,佩著長劍,戴著切雲冠飾,欲駕青虯、白螭與重華(舜帝)去神遊懸圃、瑤池,期望登崑崙食玉英與天地同壽。其路徑實際上與《離騷》所述類同,也是從蒼梧去崑崙懸圃。帝舜葬蒼梧之野的傳說由來已久,從遠古至先秦深入民心,故司馬遷的《史記》有明確記載。
  • 寫鄉溪飲馬 寫山野長風 寫來路細雨 寫故時天晴 寫愛你的信
    一詩一文一個堅持原創的平臺 / 每一天的詩歌和夢想,不要再和我擦肩而過寫鄉溪飲馬,寫山野長風。寫來路細雨,寫故時天晴。三月初還,且將茶酒拾弄。「新月無新願,舊願還能用」—— 何文抵來者須飲一盅。我三十年媚眼橫波二十年柳下青青色,再加酌白衣那婆娑,只餘來時腳下路,去時煙塵三分魄。燈月下執筆春生。我做你硯中墨,你挽袖落筆,洇在那紙上的是我眉眼描畫。
  • 2019年北京卷高考作文:《文明的韌性》,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光
    題目:請以「文明的韌性」,寫一篇議論文。文明的韌性北京一考生我的長劍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長劍,你不能拔去我無形的長劍呀。」這是20世紀救亡圖存時期,郭沫若著作《屈原》中的一句話。它展現了屈原「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豪邁氣魄;更重要的是,它以點帶面闡明了中華民族始終緊握手中「無形的長劍」,中華文明從未斷絕。因為我們一直堅信,「溫柔要有,但不是妥協,我們要在安靜中剛強」。這就是中華文明的韌性。「天地玄黃,宇宙洪荒。」自然界撐起了文明的脊梁。植根於古老神秘的黃河流域,獨特的地理環境成為中華文明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重要原因。
  • 千古文人俠客夢——15句寫劍的霸氣古詩詞,講述詩人的劍膽琴心
    今天我們就用這篇文章來看一看古代15句寫劍的霸氣古詩詞,講述詩人的劍膽琴心。15、舉頭西北浮雲,倚天萬裡須長劍。人言此地,夜深長見,鬥牛光焰——宋朝、辛棄疾如果說起古代文人的「劍膽琴心」,我第一個想起的不是李白,而是辛棄疾。辛稼軒不僅是一位千古文豪,還是一位久經戰陣的驍將。
  • 天地日月聽我號令,唯我獨尊獨一人.金字塔上加三魚,人面獅身護法印.返回先天吼三聲.三魚出圖徵天下.白羊清底總七隻
    合體跨越天金鼎,黃河故道古道邊。永往直前走大道,天道金頂做標誌。光明頂上紫光炁,本是金字又一塔。宇宙坐標土堆成,三星埃及百零九。
  •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究竟是不是他寫的?
    變法失敗後,於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英勇就義,年僅33歲。同時被害的維新人士還有林旭、楊深秀、劉光第、楊銳、康廣仁,六人並稱「戊戌六君子」。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在高呼口號之後,譚嗣同吟詠了一首絕命詩,隨後死在刀斧手的鍘刀之下。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他的遺骸運回原籍,葬在湖南瀏陽城外石山下。
  • 日月星辰在天 山川草木在此
    宇宙中藏著我們的過去、此刻和未來,伴隨著日月更替、鬥轉星移,時間和空間形成,這成了我們認識世間萬物的方法和途徑。 當我們把視野延伸向遠方,就會對這個世界充滿嚮往,嚮往那些更加寬廣的土地和更加深邃的星空,嚮往那些雖然微小卻帶給我們無限期待的事物。
  • 帝王詩歌哪家強,當屬魏武與隋煬|品讀他們筆下的日月星辰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此詩之美在於寫景,大多數人腦海中的大海是陽光沙灘、椰樹海岸,滿眼熱帶風情,但是曹操所看到的海是北方的海,是登上碣石山所看到的勝景,咀嚼全詩,閉目而思,恍惚間這一幕壯麗山河躍然眼前,而畫龍點睛的一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 黑曜石《天外世界》19分鐘實機演示 開啟宇宙殖民時代
    黑曜石《天外世界》19分鐘實機演示 開啟宇宙殖民時代 時間:2019-09-19 12:16:33
  • 崑崙仙宗劉培中師尊
    師父自述:敝人自幼拜師,學氣象天文,每日除凝視氣象,聽師講解混天儀相象儀測量的奧秘,夜間觀察星鬥,日間按幹支分析日月氣象,以宮卦生化、定五行、七政飛星數,五行星的隱現,五鬥星的移轉,有時合玄數,有時合易理。五年經過蒙師傳授,早晚靜坐,靜功秘訣,先指點真氣之竅,次指點如何發性神真氣,打通元真之穴,固守靈玄之機,提發陰蹻奧玄之妙,打通三焦之氣,開任督二脈。
  • 古代三大宇宙觀,蓋天說、渾天說、宣夜說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哲學家文子,就提出了宇宙的概念。當然,這是一個基礎的世界、時空的概念,跟我們現代認知中的宇宙,可能並不是一樣,那麼古人心中的宇宙是什麼樣的呢?雖然古代科學基礎條件有限,但並不妨礙人們對我們生活這片空間的探索熱情,對於宇宙的面目和規則,最早就有三種說法,分別為蓋天說、渾天說以及宣夜說。三種理論具體是怎麼回事呢?一、蓋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