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新文化運動100周年
11月26日、27日
中國書法國際傳播研究院、孔子學院、一書閣在柏林聯合主辦了
「紀念五四運動與新文化運動100周年」書畫特展
此次漢字展可謂是
大咖雲集
精彩紛呈
意義深遠
一書閣創始人李穎春先生受邀在開幕式致辭
李穎春認為
此次活動可稱得上一場藝術盛宴
每一位參與者都能在其中領略到中國書法之美
來自中國和德國不同學科的專家
從不同角度推動探討的進行
其中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中國書法國際傳播研究院院長崔希亮教授、
常務副院長朱天曙教授、
海德堡大學東亞藝術專家雷德候教授、
柏林自由大學漢語言專家顧安達教授
等多位國內外知名學者
就漢字的起源、書法的流變、書法的審美特質
以及中國書法在世界藝術中的獨特性
進行了闡述和研討
北京大學教授陳洪捷主持了研討會
研討會內容豐盛
既涉及書法的實踐和技術
更涉及到書法的美學理念和哲學底蘊
60餘名與會者在報告之後與專家們
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學術氣息濃厚
作為此次研討活動的一部分
「漢字與書法」專題書法展27日在柏林視覺藝術中心舉行
展出了崔希亮、朱天曙、陳洪捷、清華大學教授言恭達
以及德國當代藝術家施岸笛、斯洛伐克藝術家石渝霖教授的
近50幅漢字書法作品
開幕式上
書法家們在現場與觀眾進行了書法交流與講解
並進行了即席創作
整個研討活動的策劃者陳洪捷表示
此次書法展有兩大亮點
其一,在於參展者均為學者,作品展現出了豐厚的學養與文化底蘊;
其二,在於中歐書法家聯袂舉行書法展覽,實屬罕見。
80餘位來自德中兩國的觀眾參加了書法展的開幕式
均對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
各教授簡介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教育學博士。北京大學中國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教育評論》主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學科評議組成員,歐美同學會德奧分會副會長,蔡元培研究會秘書長。研究領域包括高等教育史、中德學術交流史等。著有《德國古典大學觀及其對中國大學的影響》、《中德之間——學術、學人與交流》等。用德文發表有論述中國書法的文章,在德國多次進行中國書法的演講,並主持了「中德青少年書法交流會展」等活動,參與創辦「北大書法三人行」系列展覽,在日本、加拿大和德國多次舉辦書法展覽。
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六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國家畫院院務委員,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會長,全國教育書畫協會副主席兼高等書法教育分會會長。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兼職教授,東南大學中國書法研究院院長,北京語言大學藝術學院名譽院長,中國文字博物館顧問。
字子明,別號朝暾堂主人,作書喜用傳樸齋,晴耕雨讀齋。吉林懷德人,畢業於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並獲文學學士、文學碩士、文學博士學位。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人文科學名譽博士、韓國啟明大學藝術學名譽博士,羅馬尼亞錫比烏盧西安·布拉嘎大學、康斯坦察奧維迪烏斯大學名譽博士。曾任北京語言大學校長(2005-2017),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北京語言學會會長,中國語言學會常務理事。現任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副會長,全國教育書畫協會副會長、北京語言大學中國書法國際傳播研究院院長,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院院長。出版學術著作若干種、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自幼喜愛書法,對二王、黃山谷、蘇東坡、鄭板橋尤其鍾愛。其作品被一些國家的駐華使節和一些國家的王室收藏。
江蘇興化人。2006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獲美術學博士學位。2006-2008年為清華大學藝術學博士後。北京語言大學教授、中國書法國際傳播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所所長,中央美術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日本蒼文篆會海外榮譽顧問,西泠印社社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朱天曙教授集藝術創作和學術研究兩長,多次擔任中國書協和西泠印社各類大展和研討會評審委員,曾獲中國文聯2018文藝評論啄木鳥獎、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編輯出版獎、第三屆全國優秀古籍著作獎等。出版書法作品集有《中國當代書法名家一一朱天曙卷》、《中國當代書法名家新作一一朱天曙卷》、《天光雲影一一朱天曙書法作品》等,主要學術著作有《中國書法史》、《漢魏六朝書論要義》、《宋克書法研究》、《周亮工及其〈印人傳〉研究》、《周亮工年譜》、《藝微》、《且飲集》、《通藝集》等,編校整理有《周亮工全集》、《鮚埼亭集批註》、《印說》等。
生於斯圖加特;自1987年以來在中國和柏林兩地生活和工作,是從事當代藝術的藝術家,策展人及專家;1974-81年就讀於斯圖加特美術學院,1983/84在北京語言學院學習漢語,1984/85在浙江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學習中國書法和篆刻,並獲得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獎學金;他是德國藝術文化基金會(KSL),國際藝術家協會(IKG)和德國藝術家協會(DKB)的董事會成員。其個展、參與的群展以及公共藝術項目遍布德國、法國、中國等諸多國家。作為一名策展人和講師,其藝術活動涉及廣泛。他曾擔任吉森大學(德國)當代藝術與實踐的客座教授,領導並組織眾多藝術類工作坊並舉辦講座。
他的作品多與時間概念相關。時間作為不斷變化著的、可測量的單位,影響並推進著他的生命價值。作為生命的參與者,他最終決定主宰自己的命運。他將過去和當前的文化,以及自己親身經歷過的種種,都藏於作品之中,以做留存,以免其消逝在歷史洪流之中。
出生於斯洛伐克蒂薩河畔切爾納,畢業於布拉提斯拉瓦美術學院,師從於奧賓·布魯諾夫斯基教授(Allbin Brunovsky)學習自由藝術,藝術學博士。SVU斯洛伐克藝術家聯盟的組織成員之一;斯洛伐克藏書票協會會員;普雷紹夫的藝術家學會會員;德意志藏書票理事;中國的藏書票協會香港書藝社成員;倫敦國標藝術協會會員;日本東京荷蘭宇己雄娥協會會員。作品曾在中國、羅馬尼亞、丹麥、日本、義大利、美國等45個國家展覽,並多次贏得國內外殊榮,很多作品被藝術鑑賞家及繪畫愛好者收藏,特別是中國和日本的繪畫愛好者。曾於1998年獲得盧布林藝術雙年展版畫特等獎;2005年和2007年獲得波蘭特等獎章;2008年獲得國際版畫藝術展覽獎等獎項。他酷愛收藏藝術作品,藏品包括數千件中國書法繪畫作品、180部中文及日文書籍。
一書閣非常有幸參與如此重要的中國書法國際學術交流
與世界共享中國書畫之美
一書閣一直在努力!
點個在看 讓更多好友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