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最善於健忘的動物,人類的投機欲望從不會因為一次或幾次災難而變得理性。黑格爾說過「歷史給人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從未在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確實,黑格爾的這句話在歷史中反覆應驗著。上一期我們說到了1929年經濟大蕭條是由於股市的崩盤,誘發了經濟危機,而僅僅過去58年,1929年的場景又發生了,股票崩盤,經濟危機又開始了。
所以今天來和大家聊聊1987年股災經濟危機。
歷史背景
20世紀50年代後期和整個60年代,是美國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經濟持續穩定增長,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降低至很低水平;到80年代時,美國股市已經歷了50年的牛市。 自1982年起,股價走勢更是持續上揚,交易量也迅速增加。股市持續升溫,其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實際經濟的增長速度,金融交易的發展速度大大超過了世界貿易的發展速度。
從1986年3月至1987年8月25日,道瓊指數一路攀升,從1686點躍至2722.42點,投機明顯已經過熱。 進入9月,股價的波動已極為反常,從10月3日至9日的一周,道瓊股票下跌了158.78點,跌幅達6%,從10月11日到16日的一周,該指數下跌235.48點,也就是下跌了9.49%。
對於股市顯現的這些不祥之兆,人們卻不以為意,將其視為一種技術性調整,從總統裡根到一般股民,人們的情緒都非常樂觀。
隨著美國政府對金融市場管制的放鬆和對股票投資的減稅刺激,巨額的國際遊資湧入到美國股票市場,促進了股價持續上漲。在1987年前9個月中,僅日本購買美國股票的新增投資就達約150億美元。
到了1987年10月19日,又是魔咒般的星期一。這一天從開盤起股市以難以遏制的態勢下跌。由於紐約股票交易所的計算機處理系統難以在短時間內處理規模如此巨大的拋盤行為,到中午時分,DOT系統中還有1.2億股的交易操作沒有被實現。到了14點整,道瓊指數下跌250點,4億多股股票被交易。
此後,儘管股市有短暫的反彈跡象,但在4點收盤時這次令人驚恐的下跌才被迫中止。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下降了508.32點,由2246.72點狂跌到1738.470點,跌幅達22.6%,為觸發世界性大蕭條的1929年10月28日的兩倍,創下了一天下跌的最高的紀錄; 這一天紐約股票交易所內陰雲密布,氣氛極度緊張。價格變動極快,電話機都不夠用了,螢光屏上的價格跟不上市場實際價格。
而股市的其他指數也大幅下跌,而這一天下跌的金額相當於法國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美國全年國民生產總值八分之一的5030億美元的股票面值在一天之內化為烏有。幾乎所有大公司的股票均狂跌30%左右,此外受股票價格變化的影響,美國政府債券市場也是一片混亂。 受美國股市崩盤的影響,倫敦、法蘭克福、東京、雪梨、香港、新加坡等地股市也開始狂跌。
「1929年的股災又來了嗎?」巨大的恐慌像瘟疫一樣在全球蔓延。
在歐洲,倫敦《金融時報》指數1987年10月19日下跌183.70點,跌幅為10.1%;瑞士信貸銀行指數的跌幅為11.3%;聯邦德國為3.7%;法國為6.1%;荷蘭為7.8%;比利時為10.5%。在亞洲,日本東京的《日本經濟新聞》股價平均指數在1987年10月19日下跌620點即2.35%後,20日再跌3800點即14.6%;香港恒生指數在19日下跌421點,即11.3%,也創下了一天下跌最高紀錄;
面對席捲全球的股市跌潮,各地政府震驚之餘,迅即採取了救市措施。香港當即宣布關閉股市四天,美國則宣布暫停電腦交易並縮短交易時間,西德宣布削減證券重購利率,七國集團開會商討如何向金融系統提供流動資金。也許是一連串的救市措施的效果,21日,紐約、東京、倫敦等股市普遍反彈。但未容股民們緩過氣來,又迎來了亞太地區的股市大滑坡。
從10月19日到26日短短的8天時間內,世界股票買賣雙方因股市狂跌而損失的財富高達2萬億美元之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直接以及間接損失總和3380億美元的5.92倍!
世界著名投資集團美林證券公司的經濟學家瓦赫特爾因此將10月19、26日的股市暴跌稱之為「失控的大屠殺」。銀行破產、工廠關閉、企業大量裁員……似乎1929年的大蕭條又將重演。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發表了具有歷史意義的講話,「為履行作為中央銀行的職責,聯邦儲備系統為支持經濟和金融體系正常運作,今天重申將保證金融體系的流動性。」這句話實際上是支持銀行為股票交易商繼續發放貸款:聯邦儲備委員會立即向銀行系統注入資金已備必須。
兩家主要商業銀行馬上宣布降低優惠利率。化學銀行迅速增加4億美元的證券貸款。銀行家信託公司也表示在任何情況下都會保證客戶的資金需要。聯邦儲備委員會的承諾使那些再交易所掛牌的上市公司略微恢復了信心。
大崩盤發生的那一周內,約有650家公司公開宣布要在公開市場上回購本公司的股票。而在此之前,自1987年1月1日至10月16日,總共只有350家公司宣布回購措施。其中的大部分公司在「黑色星期一」那天繼續維持回購行為。
上市公司的這種大規模回購行為對股市產生了相當積極的作用。這一行動無疑給衰弱的華爾街注射了一支強心針,12月20號道瓊指數在這一天共上升了176點,經濟開始緩慢恢復。
總結
雖然從後果和嚴重程度上來講,「87股災」遠沒有達到1929年那場大崩盤對整個美國經濟的影響。但這次股票下跌,消弱了美國人的購買力,使消費有所下降並直接影響到生產。美國國內的投資者也心有餘悸。許多企業因股價下跌不敢再發行新的股票,一些企業的擴大生產受到抑制。有人估計,到1988年,美國的企業投資減少約250億美元,生產增長速度放慢將成定局。股市暴跌對美國經濟投下了不信任票。
在1987年後,世界經濟又開始復甦,但人類並沒有吸取教訓,依舊享受著金融帶來的紅利,這一次泡沫破滅後又一個泡沫隨即產生,但什麼時候破滅,就讓我們敬請期待下一期《金融歷史那些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