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力,才是人與人拉開距離的關鍵

2020-12-15 末小北

01

上學的時候,很多人奇怪,一個班級裡的學生,有尖子生,也有差生。

就算在「火箭班」中,同學之間的成績,也是有好有壞。

跟做老師的朋友談論這個事情的時候,她告訴我:

「除了真正天才和天賦過高的那類人之外,普通學生之間的智力差距並不大,造成成績差距的原因只有一個——專注力。」

用一句話被家長說爛的話表示就是:

「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的時候好好玩。」

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做不到。

想一想自己上學的時候,是不是聽課聽得好好的,就開小差了;寫作業時,是不是還想著其他的事情……

專注力,也是畢業五年之後,同一水平同學之間拉開差距的重要能力。

02

從本質上來說,專注力是管理時間的基礎。

沒有專注力,學會七八種管理時間的方法都沒用,因為你根本把控不了自己的時間。

舉一個例子:

我們現在在看一本新書,或者想要進入一個陌生領域查找資料時,都是從第一頁開始翻書。

但沒翻多久,我們就會打開手機,刷朋友圈,刷視頻,看有沒有新鮮資訊。

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會選擇最簡單、最省力的事情做,也喜歡選擇即時獎賞的事情做,看不見或者說不注重長期反饋。

如果專注力不集中,無法控制自己的時間,那30歲以後你與同事、同學之間差距會更大。

所以,如果想要在30歲以後進入人生快車道,必須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

03

管理時間的第一步,是要找到最重要的那件事。

2016年的時候,傅盛在個人自媒體上推薦過一本書,名為《最重要事只有一件》。

在這本書中,作者告訴我們,如果找到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件事,就像推倒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剩下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很多事情的轉變,都是從第一塊「多米諾骨牌」開始的。

那麼,如何找到這第一塊牌呢?

19世紀時,義大利經濟學家注意到,社會上大部分財富流入了到少部分人手裡。

經過大量調查發現,這種現象在數學上呈現出一種穩定的關係,即社會上20%的人佔據80%的財富。

社會財富,是不平衡的。

後來,人們發現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不平衡的現象,就把這種平衡現象解釋為「二八定律」。

對應在管理時間上,就是付出20%,得到80%的回報,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這20%。

這需要,砍掉90%「可以做但不應該做」的事情。

很多人都有列清單的習慣,這是一個好習慣,但仔細觀察你的清單,上面有多少沒必要做的事?

一天的生活裡,有無數事情等著你去做,但花幾分鐘思考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陷入到「待辦事項」的陷阱裡,讓自己著急焦慮。

請記住:

「同時處理多件事情,是一個美麗謊言。」

各項事情切換時,會消耗我們的意志力和時間,也無法養成專一的技能。

管理時間的第二步,是要遠離誘惑。

現代人身邊都有一個時間小偷,那就是科技誘惑,它會人輕易陷入時間黑洞,無心關注正事。

史丹福大學通訊學博士曾經得出過一個結論:

「一個人,在網上不斷切換注意力,是會對大腦產生長久負面的影響。」

舉個例子:

我見過很多立志考研、學英語、考公的人,他們大部分人都是看一會兒書,就掏出手機玩。

一天的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第二天依舊如此。

直到考試過後,後悔沒有好好學習。

其實,只要去一個沒有人打擾、不能拿手機的地方學習,都不用其他方法,學習效率可以立刻提高等。

大多數人抵抗不住誘惑,能抵抗住誘惑的是聖人。

那就乾脆切斷幹擾源,遠離誘惑,強迫自己去做那件最重要事,就可以了。

等到你養成習慣,一天不做這件事就難受時,誘惑對你而言就不是一件大事了。

從20歲到30歲,是人生最重要的10年。

30歲之前,似乎感覺人生有無限可能,未來還很遠,時間有很多,熬夜打遊戲是常態。

甚至,有時候還要把時間熬過去。

但30歲之後發現,時間來不及了,好多想做的事都沒有時間去做,會變得很焦慮。

這10年裡,一個人會從剛畢業的大學生成為職場老人。

這個階段,決定了你以後的生活水平。

好好管理時間,會讓我們不再焦慮,從加從容的面對未來。

逝者如斯夫,我們無法控制流逝的時間,但能夠控制自己,讓自己成為人生的領航者。

相關焦點

  • 是什麼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是什麼使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越來越陌生?是時間,是壓力時間久了,感情不會向酒一樣越來越濃香,因為感情都有保質期。保鮮劑就是經常見面的溝通交流,電話的問候。是陌生,是距離人心是慢慢變冷,樹葉是漸漸變黃,故事是緩緩寫到結局,而愛,是因為失望太多,才變成不愛。突然發現對「老婆」這個詞已經感覺好陌生了。因為距離不一定會產生美,但會產生生疏。不經常聯繫,不經常見面會導致兩個人的陌生感。即便曾經很火熱,很默契。
  • 專注力強的孩子才是學習的料!兩個小方法,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拖拉磨蹭,磨洋工,不能按時完成作業,讓人著急崩潰。孩子丟三落四,上學常常忘記帶作業、帶水杯,還要家長去送。孩子上課老走神兒,做事也不專心,明明做這件事做成了另一件事。這些都是專注力差的表現,問題出在學齡階段,但是卻在小時候就已經萌芽。
  • 如何訓練自閉症孩子遠距離學習的專注力
    ASD的孩子不管是在機構還是家裡,幹預訓練的時候幾乎都是近距離的學習方式,遠距離時孩子的眼神和專注力就跟不上了。這很大程度影響孩子融入普通學校的學習環境。當然,在進入小學前,孩子還是接受了幼小銜接或融合的小班訓練,但到了幾十人的大課堂還是有很多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 拉開人和人之間距離的關鍵,是這種能力
    可見,閱讀確實能拉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而閱讀能力,說白了就是學習能力。真正的閱讀是孤獨的旅程,需要自己獨立完成,閱讀、理解、內化,直至為自己所用。而閱讀的本質,就是自學,是在和書本這個無聲的老師默默交流。許多事例證實,許多熱愛閱讀的人,都是自學的高手。所以,一個擁有閱讀習慣的人,具備終身的成長性。
  • 輔導孩子寫作業太磨人?其實是專注力的問題,這些方法值得你試試
    其實,孩子沒辦法好好寫作業,歸根結底這還是由於專注力不夠而引起的問題。早在很久之前就有教育專家提出,孩子專注力的提升可以為他的發展奠定很好的基礎。如果你看到有的孩子明明都是同一個老師教的,作業也都是一樣的,那為什麼他們卻總能夠早早完成作業,讓父母省心很多呢?這個問題的關鍵當然也是專注力了。
  • 孩子也機靈,成績卻提不上去,家長注意,專注力才是重點!
    事實上,這些孩子的真正問題是他們專注力低下。或許這個概念對許多家長來說比較陌生,但在自己孩子身上,出現專注力不夠的情況也很多。寫作業很粗心,寫得多或少一筆,或抄錯答案;簡單的計算問題,自己以為十拿九穩,但結果卻是錯誤的,總是漏掉很多明顯的信息。這些都是專注力不夠的體現。
  • 專注力比智商更重要,如何培養專注力,三個方法幫助孩子提升
    媽媽這才注意到孩子的問題,主要就是缺乏專注力,看書、做作業 、玩玩具都是三分鐘熱度,一會兒就轉移注意力,每件事做得都不持久。原來以為孩子是活潑好動,原來是專注力不夠。李玫瑾教授曾說過:所有的「小天才」身上都具備一個共同點,那便是「超強專注力」,80%的孩子不是輸在智商,而是專注力!專注力才是最關鍵的能力!
  • 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道理都懂,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卻少之又少。專注力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很多人之所以可以獲得成功,就是因為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事情。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曾說:「並不是說我有多聰明,我只是對問題思考得更久而已。」毛澤東一生酷愛讀書,我們一般人都喜歡在安靜的地方讀書,但是毛澤東卻喜歡在繁華的馬路邊讀書。為什麼呢?因為他覺得只有在嘈雜的環境中讀書才能培養自己的專注力。
  • 專注力:高質量人生的利器,厲害的人都有
    很多人被分神這件事情所困擾,然而,你不知道的是,「分神」是有著生理學基礎的,是進化帶來的不可避免的結果,甚至可以說是我們人類的一種天性。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克服天性,和慣性做對抗,不斷鍛鍊自己的專注力。只有將有限的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才有可能獲得極大的成功。
  • 專注力:孩子和成年人學習、幸福、成功的關鍵點
    我們經常批評孩子,要注意點,要專注,別拖拉,甚至注意點都成了罵人的話,可是我們自己幾乎想不起來在提高自己的專注度上鍛鍊自己,也幾乎沒有去關注怎麼鍛鍊孩子的專注力。專注是高效學習的一個前提。自動化的思維就像駕駛技術好的人,並且在最熟悉的道路上,安全地到達目的地,幾乎回憶不起其中的細節。加速、換擋、注意其他車輛、交通信號燈、超車或者被超車,幾乎不用考慮。只有在交通特別擁擠或者在不熟悉的道路上的時候,我們才把思維集中在開車上面。從某種角度,自動化的思維對我們來說是有用的。
  • 怎麼提升孩子專注力?2個方法,每天10分鐘,拉開和同齡人差距
    孩子拖拖拉拉,混日子,沒有按時完成作業,讓人煩惱崩潰。孩子們上學時經常忘記帶作業和水杯,讓父母送去。孩子們上課總是心不在焉,他們不注意自己的功課。這些都是專注力差的表現。問題出在學齡,但從小就萌發了。李玫瑾教授說,許多父母在他們15、13或14歲的時候來找我,我經常告訴你已經很晚了。
  • 成績不好,80%是因為專注力不夠!4個辦法提高孩子專注力
    但是孩子的成績不理想確實是個很讓人頭疼的事情。實際上,每個孩子的智商都是差不多,孩子們出現成績好壞,是別地方在作怪。這其中最典型的,也是80%的孩子都會有的問題就是專注力不專注。原來以為孩子是活潑好動,原來是專注力不夠。
  • 提升孩子自控力的關鍵,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用心做事
    而另一組研究結果表明,幼年時專注力越強的孩子,他們成年後越容易取得成功——無論是事業還是家庭方面。專注力是許多關鍵能力的基礎,比如自我管理,比如同理心。它會讓我們變成更好的人,也會影響我們的社交活動。
  • 孩子專注力不夠!別怪他,我們一起生活在一個專注力流失的時代!
    專注力高度集中時,前額葉皮層的關鍵迴路與意識指向的目標達到了同步狀態,它將只稱之為階段鎖定,比如讓孩子每次聽到某個音調就摁下按鈕,如果孩子專心致志,他的前額葉皮層釋放的電信號就會目標聲音精確地實現了同步,專注力越集中,神經迴路的鎖定能力就越強。但是如果你思維渙散,無法集中專注力,同步現象就會消失,同步性下降是患有注意缺陷障礙的初步的表現。
  • 提升孩子專注力,父母要抓住10歲前的黃金期,養育方式是關鍵
    我一位做了10多年小學班主任的朋友說,這些都是專注力缺乏的表現,現在因為電子產品大量充斥等原因,孩子們的專注力普遍比較差,尤其是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上課分神的情況特別多,有的孩子甚至是課上到一半就跑到教室外面去了,讓她哭笑不得,而那些專注力較差的孩子,學習成績基本在班級墊底。
  • 怎樣才能提高學習的專注力
    我們正處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迭代更新特別快,如果不學習就會被時代拋棄 ,那學習的關鍵是專注力。現在是信息紛繁複雜,我們的 時間都被碎片化了,怎樣才能提高學習的專注力呢 ?學習的專注力提高方法是堅持做到七點:1.離線學習 ,在一天的時間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離線時間,關閉網絡遠離手機 。
  • 李玫瑾教授:孩子的成績好壞,源頭不在於智商,專注力是關鍵!
    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曾表示:「孩子成績的好壞,問題不在於智力,而在於專注力!」其實表明這個觀點的不僅僅是李玫瑾教授一個人,早在90年代時,美國心理學博士謝剛就曾用20多年的研究證明了這一觀點,研究結果表明:智商決定孩子的上線,學習的專注度、方式和習慣才決定孩子的下限。
  • 龍珠:身為賽亞人王子的貝吉塔是從什麼時候被悟空拉開了距離
    而其中「賽亞人」的設定是整部漫畫最成功的一環,主角悟空,男二號貝吉塔,以及悟飯,特南克斯等等都是賽亞人,但在漫畫劇情中純種的賽亞人只有悟空和貝吉塔,理所應當的這兩個人也成為了戰鬥的主心骨。
  • 專注力好的都是潛在「學霸」,這4個訓練專注力方法,孩子應知道
    有很多人問青青,專注力好有什麼用處?青青告訴你:良好的專注力是孩子以後學習的保障,但是專注力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家長後天培養的。所以家長就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好好培養孩子專注力,要是孩子得不到家長的及時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就會慢慢消散,在以後上學的時候就會變得每天上課不認真,剛坐下來就想站起來,嚴重的還會養成多動症的症狀,導致孩子無法用心學習。所以專注力好的都是潛在「學霸」,想要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學習厲害的人,就要好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 高中數學好的人,有哪些優勢?學長:關鍵學科
    一般來說數學是一門很需要基礎和興趣才能夠學好的學科,有些人從小就數學好,然後一路求學在這門科目上都保持了領先,那麼對於學習高度緊張的高中而言,數學好的人有哪些優勢呢?學長認為這是一門關鍵學科,下面就來對高中數學好的人所具有的優勢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