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交往,平等是最好的關係

2020-12-23 北方有情人

人際交往是門學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喜好和不經意的小習慣。有時候你稍不注意,可能就會踩到別人的雷點。

人與人之間交往,有很多種相處方式,有的人自身喜歡指點江山,喜歡給別人當指揮,只是如果把握不好度,就會成為對其他人指指點點的高傲,惹人嫌棄。

也有一些人,慣於討好,刻意逢迎。有的人吃這一套,兩個人是一個人願給,一個人願接,一拍即合,臭味相投。而大多數人,對於這種過分的討好,會顯得心裡有一些負擔,自然而然會遠離那些人。

其實人際交往中最舒適的方式,還是人們之間平等相處,沒有誰比誰高貴一分,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有自己的意見可以表達,對於某個人的意見不統一,也可以去反駁,不用因為害怕得罪人,而有所畏懼。

如果把這個平衡打破,一方高傲自大,一方膽小怯懦,或是低聲下氣討好,其實都不利於關係的進一步維持。國人向來是崇尚中庸之道,萬事都在一個平衡之中,雙方持恆才是真正的長久之道。

不要妄想去佔領別人的高地,如果是因為在家裡就已經習慣了這麼做,那麼你在和其他人交往的時候,就要學會糾正一些錯誤。

因為出了家庭,你可能就不再是這個世界的「中心」,不會再有人在意你的眼神和心情,你開心或是不開心,不關任何人的事。

也大可不必因為別人的不在意而氣急敗壞,你掌控不了別人的想法,得到的也只能是別人的遠離和心裡不舒服。

如果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得又太怯懦,其實周圍的人與之相處起來,也是會覺得壓力滿滿。因為心裡要顧及你的感受,你的害怕和敏感。心裡沒多少東西,渾身都是敏感的地方,也就難為了其他人,最後人家就會跟你疏遠。

所以,眾生平等,人際交往也是一樣,平等就好,不高不低,不卑不亢。大家都是在同一個起點上聊天,沒有誰比誰高貴。

有人說人與人之間,很難做到平等,總有人會比其他人要強勢。可是,如果他知道自己的強勢,而願意去壓制自己的強勢,把自己難得的溫柔留給了其他人,這樣的真心,其實也能打動很多人。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到公平對待他人,不怕事,也不惹事。跟其他人相處,和善一點,別人有錯處,指正就行。沒必要疾言厲色,覺得其他人太笨,自己一點就通,旁人卻要很久才能七竅通一竅。

這樣的想法多少有些危險,給人一種抬高自己,而貶低其他人的優越感,最後也不可能得到別人的喜歡。

若是要讓任何關係都長長久久,必要的尊重不可缺少,尊重彼此是關係平等的表現。這是自身的教養,也是對其他人表示友好的方式。

只有給別人應有的尊重,別人才會覺得和你相處起來,兩個人的關係是平等的。大家不分高低,沒有其中一方一味地付出,也沒有對方完全享受,還挑剔的多方面評價,表示自己的態度。

平等的相處,不是主子和奴隸,不是仰視和睥睨,而是眼裡看得到對方,能給人家尊重,沒有趾高氣揚,也沒有俯首低眉。

如果別人覺得自己有被平等地對待,那麼和你相處起來也是快樂舒服,人家肯定會考慮和你發展長遠關係,而不是敬而遠之,害怕再和你正面交鋒。

和別人交往,也別委屈了自己,別人說什麼自己就做什麼,想聽你的意見,結果聽到了你遮遮掩掩的話,久而久之,人家自然也不想再問你建議和想法。從此以後,你就成了人際交往中的邊緣人,沒有誰會給你真正的尊重。

人與人的交往關係有很多種,因人而異,但是無論如何,縱觀所有知名人士的友情,或者是身邊朋友的交往,你都會發現,如果真的想要發展一段感情,並且想長時間保持,最重要的就是平等相處。

我看你是站在一個平等的檯面上,你看我也覺得我就是一個普通的人,大家來自五湖四海,既然相遇,那就是緣分。相逢即是有緣,那必定以真心相待,公平相處,照顧彼此的心情,也相信對方的實力。

一味的照顧也並不是平等的關係,被照顧的一方心裡始終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心裡藏著自卑和愧疚,隱隱的還有些不甘心,這段感情就已經摻雜了其他不好的雜質。而照顧的一方,漸漸也會覺得對方沒了自己不行,有甚者頤指氣使,這段感情其實已經破裂。

無論如何,個人自有自己的相處之道,但是無論什麼時候都要記住,平等對待他人,給予應有的尊重,這是你的教養,也是給其他人的體面。

相關焦點

  • 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係,是熟不逾矩!
    人與人相處,是一門大學問,要想做好一點,真的很不容易!其實,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係,是熟不逾矩!正如周國平在《人和永恆》中所寫:「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後界限,這界限是不清楚的,然而又是確定的。一切麻煩和衝突都起源於無意中突破了這界限。」只有明確界限,把握尺度,彼此尊重,才能讓一段感情持久溫暖。
  • 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係,只有一種
    所以,浮雲退去後的那份簡單和坦蕩,才更能留住人心、讓人嚮往。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係,也許就是這樣,坦坦蕩蕩的交往,直直白白的說話,不用費心去應對誰的言語。大家毫無保留,沒有身份高低之分,留下的只有純粹的友情。01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各形各色的人,大家都習慣,帶著屬於自己的「面具」生活。
  • 豆瓣9.2《觸不可及》|從尊重、平等、規則淺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可即使如此,這兩個人還是建立了一種持續一生的朋友關係,而且全部是以坦誠和幽默作為根基的。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都經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情感洗禮,同時也逼迫著他們重新審視生命與愛的意義。下面我將從尊重內心、精神平等、打破規則三方面淺析黑白男主之間友誼的構築及探尋生命與愛的意義。
  • 與人交往是一門學問,最好的關係狀態是這四個字,不容置疑
    與人交往,最難把握的就是「度」的問題。如果結交甚密,知無法言,言無不盡,形影不離,時間長了,這種親密會成為彼此的負擔。而如果一直都在遠處觀望、徘徊,等著對方的主動,那結果可能就是「涼涼」了,你入不了我的圈,我也成不了你的菜。
  •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需要保持距離
    當人與人之間的需求變小,那麼兩個相互的聯繫自然也就越來越少。時間一久,一種孤獨感就會不由自主地出現,讓小小的心無處安放。於是我們開始渴望交流,渴望獲得一段舒服的關係。同時,維持這段關係的人不需要很多,剛剛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便好。
  • 越是聰明的人,越是懂得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忌諱,這3點要提防
    與人交往,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因為人性都是自私的,想要和別人友好相處,關鍵在於利益上的進退。你在利益上要多了,對方會不高興;你在利益上讓步了,對方很有可能會變本加厲;如果你想讓彼此的利益維持一個平衡,然而會被別人說你沒有「人情味」。
  • 「綠皮書」,人與人之間應有平等和尊重
    前天, 魚兄推薦了一部由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電影「觸不可及」, 德裡斯和菲利普之間真摯的友情, 感動了無數人。
  • 人與人之間沒有必要去刻意維持關係
    維持關係需要成本,這是真理。二除非有目的,人這一生不必去討好誰。討好沒有用的人,會失去尊嚴,得不到對方的尊重。時間回不到過去,我們也無法回到過去。發小和同學之間的關係過去太單純,太純潔。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生的際遇,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大多都變了,雜質太多,利益性、目的性太強,發小、朋友和同學相聚,彼此之間已經沒有原來那麼純粹了,能一直保持好的,少之又少,特別值得珍惜。這樣的關係是愉快,裡邊當然有彼此尊重,相互欣賞,不乏時常相互戲虐一下,開個絕對不會過火的玩笑,因為都彼此珍重雙方的友誼。這樣的關係絕對不能撒手,珍貴的如同大熊貓一樣,太難得。
  • 人和人最好的關係,是熟不逾矩
    曾經,我們總以為所有關係最好的狀態是親密無間。直到一路上許多人漸漸走散了,才明白無論什麼關係,最合適的距離其實是適可而止。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一門學問,關係再親密,都有著不可逾越的最後界限。只有恰到好處的相處,最舒服;懂得分寸的人,最迷人。
  • 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深度好文)
    說的是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有規矩和行為制度,人與人之間亦是如此!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係,是熟不逾矩;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是不必討好!人是群居動物,離不開社會這個群體,更避免不了與人交往。到了一定年紀,才發現舒服變成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舒服其實跟物質沒有多大關係,而是滿足自己的身體的基本需求。
  • 企業與員工之間最好的關係
    很多人把目光都聚焦在職場和員工個人身上,也有人在反思社會,但筆者今天想從企業的角度,和大家一起探討,企業與員工之間,最好的關係究竟是什麼?隨著個體價值的崛起和自我意識的增強,企業與員工的關係越來越快地從控制向平等轉變。因此,對於企業而言,需要更加重視員工的個人價值表達。
  • 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互相不必討好,各自都能愉悅
    人活在世上,沒有哪一個人有能力讓周圍的人都喜歡他,我們也沒有必要非要活成所有人都喜歡的樣子。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不是你一言我一語的可以討論同一個話題,有相同的認知,而是即使面對面兩個人之間什麼也不說,也不會覺得尷尬,所有的往來都讓人覺得自然舒服。
  • 人際交往中,最好的關係不是親密無間,而是尊重這四個原則和底線
    這是唐若心學人生的智慧心法系列文章,在這個專欄中,我們重點分享的是如何成為一個幸福與如意的人,如何做一個睿智與智慧的人,歡迎更多讀者訂閱與閱讀。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人與人交往是一門較為深刻的學問,在這門學問中,我們既不能過度恣意做自己,更不能認為好朋友的關係就應該親密無間。
  • 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係就是保持一定的距離
    人與人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假如自己沒有這種覺悟,就不能防範他人,也很容易被他人利用,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很多麻煩。為什麼要這樣說?因為區分別人是否真心待你,都需要一個過程,如果自己輕信別人,反而會受到對方的傷害,所以,在不了解對方的情況下,有所保留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心魔不可有,防患於未然,這句話的意思是要戒掉心魔。做人,不能有傷害別人的壞想法,但也要防微杜漸,警醒別人,避免傷害自己。
  • ...之間的關係。人與人之間,重要的是不要互相傷害、要互相幫助|袁鍾
    我研究的專業是中國醫學史,研究方向是醫學與哲學,醫學是研究人體生命過程及其防治疾病的知識體系,哲學卻是通過探究人與人、人與自然和人與神的關係,闡釋人類生死及生活的意義。面對複雜現象和眾多問題,需步步深入、刨根問底,從源頭看江河萬古流,從基石讀青山依舊在。
  •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怎樣相處才能融洽?這四點或者對你有所幫助
    文/芨芨草人在這個世間,都不是獨立的個體。因為如此,所以每一個人都需要建立自己的社交圈,來豐富自己在這個世界的日常生活。既然這樣,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成為一門學問。很多時候,人際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人的生活質量,也決定人的社會地位。那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怎麼樣相處才能有舒適感?才能彼此覺得融洽而不尷尬?這其中,還是有一些小技巧在裡面的。
  • 「人與人之間,沒有利益關係,更容易成為交心朋友」你怎麼看?
    「人與人之間,沒有利益關係,更容易成為交心朋友」你怎麼看?個人贊同這個觀點。雖然我不太贊同這個說法,但有了利益關係,朋友關係就變得不太純粹了!兩者之間有了利益關係,在交往過程中往往變得很謹慎,就不會很隨意地吐露心聲,因為害怕對方知道你的底牌或者是怕對方知道你的商業機密,有了防備心理在交往中就很難放得開,很難無話不談,在這種情況下就很難成為交心的好朋友。
  • 不要帶著自負心理與人交往
    這種類型的人與他人交往時,只關心個人的需要,強調自己的感受,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為目中無人。他們與同伴相聚,不高興時會不分場合地亂發脾氣,高興時則海闊天空、手舞足蹈講個痛快,全然不考慮別人的情緒和別人的態度。
  • 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係,不是「雪中送炭」,而是別「落井下石」
    人與人最好的關係,便是沒關係《增廣賢文》有言:「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一隻生疏的老虎,它雖然兇猛,可對所有人的態度都是一樣的,所以不用太懼怕。可過於親近的人,你越靠近,越是得不到你付出後該有的回報,甚至會「惹禍上身」。和那些親近的朋友相處時,人時常帶著警戒心,而這種警戒心往往比對待陌生人的時候更要重。
  • 你認同人與人交往,重在禮尚往來嗎?
    在人格平等基礎上,禮尚往來不僅只表現在禮物禮貌禮儀上,禮尚往來更要表達的是相互尊重,發自內心的真情表達。禮尚往來不僅僅是物質的來往,更要表達的是精神層面的互相尊重互相交流,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升華到互相信任、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友誼關係,也讓禮尚往來表達了精神層面最高的友情互愛互助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