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沒有音樂,生活就是一個錯誤 ◯
TAOLU MUSIC
6月12日,譚維維的《慈悲頌》在敦煌舉行。
《慈悲頌》是譚維維花了5年的時間創作而成的交響樂歌劇,它的創作靈感就來源於敦煌莫高窟。
《慈悲頌》總共分六幕,分別是《菩提樹》、《九色鹿》、《千手千眼》、《禪園》、《心經》、《涅槃》,唱詞裡包含了東方的哲學美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美。
敦煌是《慈悲頌》演出的第二站,當天譚維維身著一襲白衣,仿佛飛天仙子,其中有幾個鏡頭她是雙手合十,眼神純淨,虔誠祈禱。
風塵僕僕的旅人,披星戴月走在歷史的長河裡······
終於停下腳步,在這裡把這一中的風景唱給你聽啊······
一位叫『方雅中』的網友說:
「簡直就是敦煌壁畫上的仙女下凡,一舉手一投足都是仙氣繚繞。」
另一位叫『王梓』的劇院工作人員說:
「作為一名劇院的工作人員和一個學音樂的我來說,真的萬分開心,因為演出,我更加熱愛這片土地,最後恢弘的阿彌陀佛,震顫心靈。」
網友驚呼這是一次讓人身臨其境的朝聖之旅。
譚維維的歌裡不乏對即將失傳的民族文化的關注,對青春迷茫者的關心,對生態環境的愛護,從她的歌中你聽到的不是悲傷,不是惋惜,而是激情與希望。
少年成名,她是那麼剛直不阿
譚維維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她因為參加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而被大家熟知。
在2006年的超級女聲總決賽中,她和尚雯捷Pk拿到了亞軍,在最後的「超級女聲」舞臺上,她脫掉了最能提氣質,體現女人柔美的高跟鞋,光腳踏在舞臺上唱完了比賽。
這一舉動很大膽,也表現出她對自己追求的性格。
對譚維維來說,她喜歡高跟鞋上的驕傲,更喜歡光腳踩平地沒有束縛的安全感。
超女帶給譚維維名氣之後,也一度讓譚維維的生活陷入困境。
她痛苦的是她每次在臺上歌唱,她感受不到音樂帶給她的快感,而是關心有沒有人看她,有沒有人為她吶喊,她的粉絲在哪裡?
她整個人處於恍惚狀態,感覺周遭地一切都特別的不真實。
「超女」節目中,她僅次於尚雯婕成為亞軍,她也可以借著超高的人氣大紅大紫下去,可這個時候她做了一個決定,退出「超女」的舞臺,有些時候,有些不好的事都好像是結伴而來。譚維維跟公司解約,同時又跟男友分手,她的人生一度陷入低迷,沒有目標沒有方向。
有一天,她躺在好朋友家的鋼絲床上,不知所措,她聽到了窗外有歡快的音樂飄進來,她才起身走到窗戶邊,原來是小區裡的大媽們在跳廣場舞,譚維維立即下樓,她看了一會兒大媽跳廣場舞,便上前跟大媽們說:「我幫你們唱吧,你們跳。」
就這樣譚維維和老太太們打成一片。每天早上她們準時去跳廣場舞,去菜市場買菜,回家做飯。突然她感覺生活其實就是這樣,總要歸於平淡。歸於平淡後的那種感覺很好很踏實。
心態上調整後的譚維維,再次回歸音樂,她開始關注音樂本身,而不是大眾口味。
闊別超女十年,她經歷了什麼
闊別「超女」十年,經過了十年的反思,2006年至2015年,譚維維也一直不溫不火。
2007年,她發布了專輯《耳界》,耳邊世界,漫無邊界。
在《耳界》的錄製中,譚維維特別痛苦,她是一個性格大大咧咧粗線條的姑娘,對細膩的感情總是不那麼敏感。
而《耳界》恰好是比較抒情的唱風,為了更好的表達這個音樂主題,譚維維開始努力想像失戀時心碎的情緒,痛苦難受失落的感覺。反反覆覆,《耳界》的錄製差不多花了大半年時間。
《耳界》發行後,賣的並不好,很多人都覺得譚維維還是隨波逐流了,開始唱流行音樂了,放棄了她自己引以為豪的「唐古拉」嗓音。
以致於她在大眾的音樂海洋裡,並沒有泛起一絲漣漪。
可是譚維維一直在尋找一條屬於自己的音樂路,她一直苦於尋覓,卻未找到。這次的《耳界》,錄製耗時,感情體會吃力,顯然也不是她要找的風格。
當高曉松做完《萬物生》讓薩頂頂在樂壇脫穎而出,譚維維突然發現,這種音樂就是她所追求的民族音樂。高亢,自由,創新。
有段時間,譚維維纏著高曉松,非讓高曉松幫她做專輯不可,高曉松看看譚維維說:「就你這樣的,唱什麼民族音樂,你該去搞搞搖滾。」
於是就有了譚維維和高曉松一起作詞,歷時四年的專輯《譚某某》,歌詞寫的是譚維維選秀後的心理狀態,其中譚維維自嘲太狂妄,眼裡只有自己,太不成熟了。
十分擰巴的譚某某
十分緩慢的譚某某
十分想家的譚某某
十分努力的譚某某
歌詞直白露骨,如譚維維本人一般,真誠坦率又擰巴。就這樣量身打造的歌曲,再一次給她圈了一波人氣。
鐵漢柔情「譚大哥」
網上有人打趣說:「譚大哥真是很愛哭呀,跑完馬拉松哭 ,看見可愛的小朋在哭,遇上可愛的老人哭,告別哭,重逢哭,唱歌哭。所以一邊哭一邊自創了很多『控訴體』音樂。」
在大家的心裡,譚維維從不是一個柔情的女子,她嗓門大,性子直,不細膩的感情不敏感,就是一大哥。
2015年,也就是闊別「超女」舞臺的第十年,譚維維在《我是歌手》的舞臺上,和杭蓋樂隊合唱了一首《烏蘭巴託的夜》,她全部的感情都融入到了歌曲裡。
嘿, 你在,你在這世界,
每個角落存在
嘿, 你在,你穿過風,穿過雲,
穿過一切,回來。
唱到結尾時,她整個身體都在顫抖,哽咽。譚維維雖然生在南方,但她有北方女子的豪爽和曠達,她表達感情觀點的方式很直接,不太喜歡曲裡拐彎。
譚維維說:「當杭蓋樂隊的聲音一出來,我就感覺在和父親對話。」
譚維維的父親是一位法官,當他得知自己患上了肝癌後,他毅然辭去了法官職務,改行做起了運輸,當然他很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不能如此勞累,但是他想在有生之年為女兒賺足學費。譚維維的父親最大的愛好就是音樂,他精通很多種樂器,也許受父親潛移默化的影響 ,譚維維從小就喜歡上了音樂。
但是父親一直不支持譚維維唱歌,一方面覺得她長相不佔優勢,另一方面他認為在這種小鎮子上很難唱出名堂。而譚維維卻執意堅持。
15歲時,譚維維獲得了自己音樂道路上的第一個金獎(全國中小學生藝術演唱金獎),正當全家都沉浸在喜悅中時,父親卻因為肝癌晚期住進了醫院,那是春節即將來臨,每家每戶都忙碌張羅著過春節,可譚維維的父親卻一直躺在醫院裡,渴望團聚的譚維維對父親說:
大年三十回到家後,長途顛簸的父親已經陷入昏迷狀態,直到大年初一,甦醒過來的父親望了女兒一眼後,就永遠的離開了人世。
當她唱起給父親的這首《烏蘭巴託的夜》時,她自己幾度哽咽,沈夢晨和李健都紛紛落淚,在場的觀眾也跟著她一起淚目。
她的搖滾不僅可以帶你一起噪,一起嗨,也可以帶你一起哭。
譚維維版搖滾,讓人震撼
自從找到了自己喜歡的音樂風格後,譚維維更樂於去參加一些音樂節目。
2015年,譚維維參加東方衛視《中國之星》,她和華陰老腔合作的《給你一點顏色》,震撼全場。
這首歌曲是譚維維和陝西省西安市華陰縣的一幫老腔藝人合作完成的。
你有沒有聽過「八百裡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秦人齊吼秦腔。」而秦腔早就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僅有的也是一些秦腔的愛好者早上在公園裡吼一吼。
在譚維維的創新下,卻有了時尚的面貌。
為什麼沙漠沒有綠洲
為什麼星星不再閃爍
為什麼花兒不再開了
為什麼世界沒有了顏色
為什麼我們知道結果
為什麼我們還在揮霍
我們需要停下腳步
該還世界一點顏色
除了老腔外,還有對生態環境的關注與關心。
《給你一點顏色》被稱為「黃土高坡上的搖滾」,「中式搖滾」,「史上最血性搖滾」。
《給你一點顏色》在網上也掀起一股「搖滾風暴」,開啟了「霸屏」模式,視頻播放量不斷刷新,點擊率早已突破百萬,直逼千萬。
崔健評價說:「這是一本教科書級的搖滾樂。」
有網友說:「這裡面有音樂最原始的東西,是中國人沉澱了幾千年的洪荒之力!」
要知道譚維維在完成這首歌的時候也是費了洪荒之力,每一個音每一個調,在臺上譚維維完全不顧嘴形的好看,享受音樂帶給自己的快感之中。
也許是唱的自己喜歡的風格的音樂,所以譚維維唱得無比賣力與走心。
從擰巴小女生到關心眾生
她將《學貓叫》唱出了高度,將《華陰老腔一聲吼》唱出了時尚。
這樣有才的她在生活中其實是充滿了煙火氣。譚維維真是享受生活,該幹嘛幹嘛,該八卦八卦,八卦別人,也可以被別人八卦。
她微博曬出的一些素顏照,有嘟嘟嘴的,有扮醜的,還真很難把她與舞臺上那個熱情火辣又可以飄飄欲仙的譚維維聯繫在一起。
很多人都說譚維維變得柔軟多了,是不是因為有了老公。曾經老公陳亦飛在西藏的岡波仁齊山海拔5600米對她的深情表白,刷爆全網。
當時當陳亦飛向譚維維求婚的時候,譚維維還說了一句:「怎麼不早說,我早點化個眉毛啊,都素顏,好醜啊。」
實質上陳亦飛打算要在海拔5600米向她求婚的事,譚維維的朋友包括她的母親都知道了,就她自己沒發現。
她竟是這樣粗線條一個人。
在參加一期訪談節目時,當被主持人問道,她現在變得越來越柔軟,是不是跟這位老公的滋養有關。
譚維維說:「有一點關係,但不全是,其實當你真的爬到泥土裡去生活的時候,你就會變得柔軟而堅韌。」
無論《華陰老腔一聲吼》的製作,還是去北極做環境大使,還是做登山大使,滿含敬意和淚水的給69歲義肢登上珠峰的馬泊渝獻唱《山高路遠》。
她不在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擰巴的小女生,她已經能心懷「四海八荒」。她每一年都要去幾趟南極,加入「環保護衛隊」,去撿拾垃圾,這是她靈魂的歸宿,也是她創作的源泉。
不一樣的煙火
不知不覺,出道13年的譚維維已經37歲了。
這個年紀,很多女星的狀態其實要依靠p圖、化妝和選對衣服。但是譚維維不是,她說:「年輕無關年齡,我要活出真正的自由。」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健身房扛把子」,拳擊、有氧、馬拉松,演唱會前400個卷腹的譚維維,看到了在半馬裡渾汗如雨的譚維維。
甚至在與沙寶亮一起舉辦的「沙出重維」跑唱聯動演唱會上,她竟然從十三陵附近起跑,最終,經過十公裡的野外路跑,來到演唱會唱響序曲。
這就是譚維維,你以為她做不到的,她一樣一樣,做給你看。
今日的《慈悲頌》,她再一次登上熱搜榜,這並不奇怪,過程做到了,結果不會差。自從找到自己喜歡的風格後,她所有的創作堅持在精不在多,每一次創作都耗時五六年。
這就是譚維維,不一樣的煙火。
她的每一次蛻變和成長都讓人感到驚喜,因為她每一次出場都是全新的感覺,每一個作品都獨一無二,不雷同、不重複、做自己。這就是她對音樂的態度。
如《慈悲頌》,心懷慈悲,人安心安,正念正行。
文章來自餘樂鮮聲
(id:MrSing2018)
好不好看,你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