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墳、飛鳥、戰國、江戶:日本古代的時代名稱都是怎麼來的?

2020-12-14 鬼說天下

在當今世界上,日本是極少數歷史傳承在千年以上的國家。雖然不及中華五千年之浩瀚,但足以傲視歐亞非一大批國家。與中國不同的是,日本名義上只有一個朝代,因此日本古代的歷史分段方法是時代。

根據靠譜的考古發現和史書記載,日本古代一共分為十二個時代:繩文、彌生、古墳、飛鳥、奈良、平安、鎌倉、南北朝、室町、戰國、安土桃山、江戶。那麼這些日本古代的時代名稱都是怎麼來的呢?。

繩文

繩文時代的時間大約是公元前12000年到公元前300年。此時的日本還處在文明尚未出現的石器時代,只存在少數原始部落。考古學家將這一時期出土的陶器稱為「繩文陶器」,將該時代命名為「繩文時代」。

彌生

1884年,考古學家在東京都文京區彌生町發現了一種從來沒見過的陶器。隨後的考古發現證明中國史書記載的「倭奴國」、「邪馬臺國」等部落國家確實存在,日本將這些部落國家所處的時代稱為「彌生時代」。

古墳

又稱「大和時代」,是日本大和王朝崛起並成為日本列島統治者的時代,時間大約是250年(嘉平二年)到538年(大同四年)。由於這個時代的日本統治階層特別喜歡修建大型墳墓,故而稱為「古墳時代」。

飛鳥

飛鳥時代的正式開始於聖德太子攝政的593年(開皇十三年),結束於710年(景雲元年),因日本當時的首都位於藤原京(飛鳥)而得名。對日本影響深遠的聖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都發生在飛鳥時代。

奈良

景雲元年(710年),元明天皇將都城從藤原京(飛鳥)遷往平城京(奈良),奈良時代正式開始。奈良時代是日本大規模唐化的時代,也是天皇權威開始衰退,大臣權力上升,地方走向領主封建的時代。

平安

貞元十年(794年),桓武天皇將都城從平成京(奈良)遷往平安京(京都),是為平安時代。平安時代是天皇大權旁落的時代,攝關、院政先後把持朝政,而平安後期的平清盛標誌著武士登上統治地位。

鎌倉

1192年,源賴朝出任徵夷大將軍,鎌倉幕府正式建立,整個日本的最高統治權從朝廷轉到武士政權幕府手中。鎌倉幕府的統治中心位於鎌倉,故稱為「鎌倉時代」。1333年,鎌倉幕府滅亡,鎌倉時代結束。

南北朝

鎌倉幕府滅亡後,後醍醐天皇一度掌握日本的最高權力,但他無法滿足武士階層的利益需求。建武二年(1335年),足利尊氏攻入京都扶持光嚴天皇登基,後醍醐天皇則在建武三年(1336年)逃往吉野。

後醍醐天皇在吉野依然自稱為在位天皇,兩個天皇並立日本。因為吉野在京都以南,所以京都的天皇為北朝,吉野的天皇為南朝,是為南北朝時代。明德三年(1392年),南朝向北朝投降,南北朝結束。

室町

歷應元年(1338年),趕走後醍醐天皇的足利尊氏出任徵夷大將軍,正式建立了幕府。由於後醍醐天皇的南朝距離京都不到幾十裡,足利尊氏只得將幕府的統治中心也設在京都,防止南朝趁虛攻入京都。

足利尊氏的幕府中心最早設在京都的室町,故名室町幕府。室町幕府剛建立時尚未統一日本,依然還處在南北朝時期。元中九年(1392年),室町幕府三代將軍足利義滿迫使南朝投降,正式進入室町時代。

室町幕府對全日本的統治在「應仁之亂」後崩潰,日本從室町時代進入戰國時代。但室町幕府直到天正元年(1573年)才被織田信長滅亡。而室町幕府在名義上的徹底結束時間則是天正十六年(1588年)。

戰國

戰國時代是對日本一百多年分裂戰亂的籠統稱呼,最早見於武田信玄的《甲州法度之次第》。因此史學界對於戰國時代的開始和結束時間存在爭議,而戰國時代又存在狹義戰國時代和廣義戰國時代的區別。

主流觀點認為戰國時代開始於應仁元年(1467年)的「應仁之亂」。狹義戰國的結束時間為1568年的織田信長上洛。而廣義戰國的結束時間則有1573年、1590年、1600年、1603年、1615年等多種說法。

安土桃山

永祿十一年(1568年),織田信長成為統一核心。織田信長之後修建了巨大的安土城,織田信長主導日本的時代便被稱為「安土時代」。天正十年(1582年),織田信長死於「本能寺之變」,安土時代結束。

織田信長死後,其部下豐臣秀吉繼承織田信長成為日本統一核心。天正十八年(1590年),豐臣秀吉滅亡後北條家,統一日本。統一日本後,豐臣秀吉將統治中心從大阪遷往京都的伏見山,修築伏見城。

慶長三年(1598年),豐臣秀吉病死於伏見城。慶長五年(1600年),德川家康通過關原之戰奪得日本的統治權。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江戶幕府。慶長二十年(1615年),豐臣家滅亡。

豐臣家滅亡後,江戶幕府拆除了伏見城並在伏見山上廣種桃樹。因此江戶時代的學者便將豐臣家主導統一併統治全日本的時代稱為「桃山時代」。另外,不少學者還將安土時代和桃山時代合稱為「織豐時代」。

江戶

慶長五年(1600年),關原之戰的勝利者德川家康成為全日本的實際統治者。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出任徵夷大將軍並建立幕府。因為德川家的統治中心在江戶(今日本東京),故稱江戶幕府。

正因如此,江戶幕府統治日本的時代便被稱為「江戶時代」或者「德川時代」。明治元年(1868年),江戶幕府的末代將軍德川慶喜打開江戶城門向倒幕軍投降,江戶幕府滅亡,江戶時代結束。

相關焦點

  • 了解日本,你需要了解日本的飛鳥時代
    飛鳥時代(593年-710年)首先,作者對日本「飛鳥時代」一詞的命名就非常困惑,為什麼稱之為「飛鳥」?指日本奈良縣的飛鳥地區,在當時被稱之為藤原京。因為當時日本的政治、文化中心都位於此,所以這一段時期也被稱之為飛鳥時期。若有讀者知道對錯也可以留言告知,謝謝。
  • 來當一日飛鳥人!優雅漫步在田園裡的日本千年古都
    歷經千年之演變,政治中心數次轉移,過去的古墳與宮殿已埋藏於地底,現今的明日香村,是一個能讓遊客優雅地漫步其中,感到自在氛圍的市鎮。距今約五十年前,在無意之間挖掘出許多的古墳及歷史文物,引來考古學者的研究,才讓人知曉過去之榮光。儘管對外國人來說還是一個陌生的名字,現在的飛鳥可是日本人常常來觀光見學的人氣景點,難怪有人會說,飛鳥是日本人的精神故鄉!
  • 【遊俠導讀】藤堂高虎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及江戶時代的...
    藤堂高虎﹙1556年1月6日—1630年11月9日﹚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及江戶時代的武將和大名。父親是近江國土豪藤堂康高。先祖本來只是農民,於1570年以下級足輕的身份跟隨淺井長政參與姊川之戰,由於斬下了敵軍的數個頭顱,開始漸露頭角。之後成為了淺井長政的下屬阿部閉貞的家臣。後來淺井氏滅亡,又跟隨磯野員昌。後又成為津田信澄的家臣。最後又跟隨了德川家康,可謂歷經多位主君。
  • 日本落語的前世今生:江戶時代幕府等級森嚴化與佛教世俗化的產物
    江戶時代佛教的壓抑化與世俗化導致了落語的產生日本佛教起源較晚,從唐朝到今天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七個過程,這與日本的歷史是息息相關的。飛鳥時期是日本佛教的初創時期,佛教的傳入在當時引起了日本國內的強烈震動,這一時期是由"草堂佛教"向"護國佛教"演變的歷史。
  • 日本飛鳥、奈良時代與中國初唐間裙的傳承變異探析
    「間裙」與「間色裙」屬同一概念,為指代方便,本文中全以「間裙」作名稱用詞。間裙作為此時期的流行服飾及時尚,通過隋唐時期中日絲綢之路傳播至日本,也成為了日本飛鳥、奈良時代的女子典型流行服飾之一。而學界對日本飛鳥、奈良時代的間裙關注較少,也缺乏對其與中國初唐時期間裙的橫縱向比較研究。
  • 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在日本,戰國武將這個名詞要到江戶時代以後,市面出現軍記物類別的小說後才誕生,也正因為這個緣故,戰國武將一詞才沒有明確的定義。那麼,日本戰國時代的主角當然是戰國武將,可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
  • 忠君克己:從武士階級一瞥江戶時代日本
    在經歷了自1467年應仁之亂開始的長達一百多年的戰亂後,江戶幕府的建立為亂世畫上了終點,儘管如何界定戰國時代的結束在歷史學界存在爭論,但無可置疑的是,當關原之戰結束後,德川家康已經成了日本新的「天下人(統治者)」,而在新的時代裡武士的社會地位也很快迎來了根本上的改變。同歐洲中世紀的騎士一樣,他們也走向了更進一步的貴族化。不過貴族化並不總是意味著更好的生活,這當然有其歷史原因。
  • 日本歷史年代時間一覽表
    古墳時代(3世紀後半、4世紀初 - 7世紀前半、8世紀初)【約魏晉南北朝時期】公元4世紀中期,大和政權統一了割據的小國。飛鳥時代(6世紀終末 - 710年) 【約隋唐前期時期】約始於公元600年,止於遷都平城京的710年,上承古墳時代,下啟奈良時代。
  • 『日本戰國時代』戰國風起,群雄逐鹿,日本名將鎧甲鑑賞
    德川家康(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日本戰國時代末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江戶幕府的第一代將軍。出生於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是日本安土桃山時代之初,勢力最強大的戰國大名。日本戰國時代的三英傑之一,另外兩人是豐臣秀吉及德川家康。
  • 日本歷史十個冷知識,歷史教科書從不提及,熟讀日本歷史才會知道
    現在筆者來介紹日本歷史十個冷知識,同樣道理,歷史教科書從不提及,只有自己熟讀日本歷史才會知道這些冷知識。冷知識一:日本歷史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是昭和天皇裕仁,長達63年。冷知識四:劃分日本歷史不用朝代更替,用時代更替。日本歷史只有一個朝代,就不能用朝代更替劃分,而是用時代更替劃分,比如古墳時代、飛鳥時代、奈良時代、平安時代、鎌倉時代、室町時代、戰國時代、江戶時代等。冷知識五:日本歷史有八位女性君主。
  • 『日本戰國時代』日本戰國十大名將,造是誰嘛?
    此詞彙出自甲斐國(今山梨縣)大名武田信玄所制定的分國法《甲州法度次第》第二十條中出現的「天下戰國之上(天下戦國の上は)」一句。換言之,生處在被後人稱為「戰國時代」的人們,當時已有「如今是戰國之世」的認知了。多數人認為日本戰國始於1467年的應仁之亂;至1615年,德川家康於大坂夏之陣打敗豐臣秀賴,豐臣氏滅亡,日本戰國時代結束。
  • 江戶時代並不美,等級森嚴的日本身份制度
    古代的日本是階級社會。大部分的人一輩子會受到自己所屬的身份束縛。生在貴族家、武士家、平民家的人的人生會完全不同。這種身分制度在江戶時代非常明顯。日本古代的身份制度是不成文制度。不過貴族和武士的階級內有嚴格的身份管理規則,社會制度和風俗習慣也會讓其他階級的人不易轉職,所以階級間不容易移動。
  • 日本戰國時代的美食都是些什麼
    現代,在日本冷凍和加工食品都是日常飲食。在消費商店,超級市場,自動售貨機,餐館等都有的賣。但是,在戰國時期,很少地方賣這些快速方便食物,但是在戰國時代,日本的飲食卻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那麼日本戰國時代的飲食又是怎麼樣的呢?
  • 《我在古代日本當劍豪》:江戶時代下級武士,系統助他成為大劍豪
    《我在古代日本當劍豪》,漱夢實,1級作者。分類:輕小說-原生幻想。【簡介】穿越到了公元1789年的古代日本,時值承平日久的江戶時代。「那我會掏出我的左輪手槍,朝敵人的腦袋狠狠來一槍。」緒方逸勢——擁有「人斬逸勢」、「劊子手一刀齋」等稱號的「大劍豪」如此對答道。【簡評】該作者的前作《軍事天才帶著資治通鑑來到異世界》,373萬字,還在連載。
  • 日本古都慢遊之旅 從奈良東大寺和飛鳥火鍋開始
    日本關西是一個可以每個地方都慢慢遊的地區,這裡,有著古樸的鄉村和平和的建築,以及到處在小巷子的烏鴉,以及高高低低的民居。一派寧靜,慢慢遊。京都之前,日本的首都在奈良,奈良是日本歷史的起源地,710年建立了日本首都平城京,是日本三大古都之一。被稱為縮小版的「長安城」。一路沒有高樓大廈,沒有京都的人潮如流,有著古老和質樸。
  • 浮世繪,日本江戶時代的小紅書?
    日本——58個關鍵詞凝視日本古今》中談到:「日本社會進入江戶時代之後,隨著城市的發展、一個傳統日本社會中從沒有見過的新的「浮世」出現在人們眼前,而町人這一新的階層興起,開始從新的角度來面對這一「浮世」。於是將此前日本社會流行的人生無常、世事無常的否定性認識,逆轉為對現實世界的積極肯定甚至是高聲頌揚。這種帶有濃厚現世主義、享樂主義的態度,集中表現在「浮世」這一概念中。」
  • 福利丨價值540元的日本通史,巖波書店的「鎮店之寶」
    目前國內現行的日本史均為斷代的單行品種,鮮有將日本社會的誕生以來的歷史作統一的梳理和論述,「巖波日本史」則從日本列島形成之初開始,論述涵蓋了飛鳥·奈良、平安、武士、戰國以至江戶、明治維新、帝國時期,一直到現代,對日本史進行了全景式的掃描與深度論述,同時結合時局概覽和歷史細節,還原真實的歷史現場,是扎紮實實的日本通史著作。
  • 日本歷史上有8位女天皇,為什麼6位集中出現在飛鳥、奈良時代?
    相比中國,日本歷史上的女天皇要多得多。在我們傳統的印象中,好像日本是一個男尊女卑觀念很強的國家。但實際上,在古代日本,女性的地位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樣低。古代日本曾說「女性是太陽」,可見古時日本女性的地位是極其高的,讓人敬仰。而最直接的證據就是日本歷史上曾一度出現8位女天皇。
  • 江戶時代,日本平民的年夜飯,必不可少的3種食物是什麼?
    摘要:江戶時代,日本平民的年夜飯,必不可少的3種食物是什麼?日本新年的料理是裝在重箱(層疊木製餐盒)的年菜。在江戶時代,準備年菜已是平民的例行活動,但原本是源自平安時期的宮廷儀式日語的年菜叫做御節(osechi),語源是(節會)。在古代的日本宮廷,遇到舊曆中訂定的節日就會舉行祭神儀式,天皇會設酒宴宴請大臣。這也稱為節句,像是三月三日的上巳節句是桃花節(又名女兒節)、五月五日是端午節、七月七日是七夕,雖然名稱與意義有所不同,但這些舉行儀式的節日仍延續至今。
  • 江戶時代的「大奧」——日本將軍的「後宮」是什麼樣子的?
    大家知道,古代中國皇帝,朝鮮國王等的配偶一般都不可能是一個,都有大量的妃嬪,這些人住在後宮,那古代的日本呢?古代日本有一個特殊的情況是天皇基本屬於虛君,幕府將軍掌握實權,那幕府將軍的「內事」是什麼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