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感謝幫助我關心我的人,特別是小區大組長李軍和小組長劉榮榮、徐秀珠,志願者徐建中等……」近日,虹橋鎮河南居委收到這樣一封感謝信。寫信的是鎮西路41弄小區居民包美玉,一句句樸實無華的話語,牽出了一段動人的鄰裡情。
包美玉今年63歲,是一位獨居老人。她在信中點名感謝的李軍、劉榮榮、徐秀珠、徐建中等人,與她非親非故,卻一直對她照顧有加。
今年8月底,包美玉突發疾病,被緊急送至第六人民醫院救治。回憶起從被送往醫院到住院開刀到出院康復的每一個細節,包美玉心裡都暖洋洋的。
一個電話打過去,小區志願者徐建中就第一時間開車將包美玉送往醫院。這也不是徐建中第一次為小區老人服務了。因一次下班回家途中,在小區門口看到一位老人打車被拒載,感慨於老人打車難,去年退休後,徐建中就在自己的充電箱上留下電話,小區老人有用車需求就可以找他。一開始徐建中堅持提供無償服務,在老人們的堅持下,徐建中在只收油費的情況下為小區老人提供接送服務。
住在1樓的樓組長劉榮榮得知包美玉住院的消息,當晚就趕到醫院。受疫情影響,當時醫院對於進出人員有嚴格的要求,病人開刀之前照護人員不得進入病房,劉榮榮就在病房外的樓梯旁等候,直到晚上九點多,包美玉完成手術後,劉榮榮才得以進入病房。此時的包美玉尚在昏睡中,劉榮榮坐在病床前,悉心地守護著她,幫她擦臉擦手。等包美玉醒了,又細心地為她換上乾淨的衣物。
包美玉出院後,劉榮榮又開始了每天為她送菜送飯。「剛出院時我只能吃流質食物,劉榮榮就變著花樣給我燒粥,每天從一樓送到四樓,比家人還上心。」提起此事,包美玉忍不住哽咽了。劉榮榮卻擺擺手:舉手之勞不足掛齒,每次我多燒一點,再送一碗上樓,我們在同一個樓棟裡住了十來年,互相照應是應該的。
包美玉住院開刀的事情被很快被小區其他「姐妹」知道了。大組長李軍趕忙跑到菜場買了鴿子等營養品,還特意自己包了餛飩,上門看望包美玉,叮囑她說:「聽說鴿子湯對剛出院的病人來說很有益處,等好一點了就燉湯好好補一補。」此後,李軍三天兩頭上門,詢問病情、幫忙倒垃圾,包美玉倒不好意思起來:李大姐是小區樓組長兼大組長,平時大事小事不少,還要抽出時間照看自己,有些過意不去。李軍拉著她的手說:「誰叫我是你的大姐呢!小妹妹生病了當然要好好照顧!」
小區支部委員徐秀珠得知消息,也拎著水果和牛奶上門看望包美玉。等包美玉傷口好得差不多了,徐秀珠陪著她去醫院拆線……如今,包美玉已經康復得差不多了,大家還是對她噓寒問暖,呵護有加!感動不已的包美玉,特意提筆寫了一封感謝信交給居委,希望將這一份鄰裡互助守望的溫情傳遞給更多的人。「我和徐秀珠是黨員,理應發揮支部黨員的引領作用,最難得的是小區的群眾們堅守初心傳遞正能量。」李軍說。「我們小區小,一共也就252戶人家,大家互相都認識,也很團結,鄰裡之間互相幫助是我們的傳統,我們也會將這份情誼繼續延續下去。」大家也不約而同地表示。
【來源: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政府網站】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