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圍棋到篆刻:篆刻訣竅之設計構成?

2020-12-12 騰訊網

一、巧妙運用虛實,力求氣韻通達

但凡優秀的藝術作品,除了完美的造型之外,必然還具備獨特的「氣韻」。篆刻作品亦不例外,每一方篆刻都有著自己不同的氣韻、氣息、氣勢和氣場,如何通過印面的布局,來營造氣韻、製造氣息、貫通氣勢、疏導氣場,是篆刻章法必須考量的問題。

>>>>◆靠疏密來營造氣韻

藝術講究虛實,正是因為虛實之間流動著氣韻。如何使印面文字產生虛實,進而產生獨特的氣韻?一種最常見的手法就是在印面製造疏密的效果,因為疏能產生虛的效果,而密則能產生實的效果。因此在設計篆刻章法的時候,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文字筆畫固有的繁簡特質,將其合理地進行組合排布,從而在一方印面之中實現或上疏下密、或下疏上密;或左疏右密,或右疏左密;或中疏周密,或對角疏密等多種疏密對照關係,進而通過這種疏密虛實的奇妙關係,在印面上營造出獨特而流動的氣韻,使作品煥然有神。

>>>>◆靠做眼來製造氣息

在中國圍棋中,棋手靠「做眼」來搶佔地盤,維持己方勢力的不斷擴大,因為這「眼」是己方棋子圍成的「氣息」,表明己方已獲得相應的地盤,這是己方棋子賴以生存的一種特殊條件,每片孤立的棋陣中只要有了兩個「眼」,就有了彼此呼應的「氣息」,讓對方再也無從攻擊,從而確保了自己在棋盤上的絕對生存條件。篆刻的印面和棋盤上的棋陣有著同樣的道理,為了使印面上的文字獲得一種生機,必須在印面上做出一些「氣眼」,例如在創作滿白印時,不僅要將白文筆畫大膽刻粗,使大部分紅地僅留一線,也要注意利用文字固有的筆勢,在印面的不同位置適當留出若干紅塊,才能製造氣息、生動印面;又如在創作元朱文古璽印中,若滿目皆是線篆,便會顯得軟弱無力,與古璽印風格格不入,可在文字筆畫的節點上加粗成點,就能達到「做眼」的效果,產生意想不到的「氣息暫頓」的效果。

>>>>◆靠留白來貫通氣勢

留白是藝術家營造作品意境常用的手法,具體做法就是在其作品中留下相應的空白。文學家在作品中留白,可引起讀者的遐想與思考;繪畫家在作品中留白,可在有限空間裡產生方寸之間天地寬的奇妙效果;而高明的篆刻家,則可利用作品中的留白,將一方篆刻之中的氣脈悉數貫通,進而形成一種浩蕩的氣勢。戰國古璽《日庚都萃車馬》便是依靠留白的手段來貫通印面氣勢的傑出代表,這方燕國朱文烙馬巨璽通過對印面文字大開大合、縱橫錯落的布局處理,在印面的上中方製造了大塊的留白,將印面的氣勢有效地凝聚了起來;同時,又藉助印面的左下、右上和中下方的幾個小塊留白,將整方印章的氣勢成功地貫通起來。

>>>>◆靠殘破來疏導氣場

印面殘破的現象在古印中尤為常見,這本是長年風化造成的結果,而非人為刻意製造,但是自然乃造化神功,這些出現在古印上的殘破痕跡,卻使古印擁有了一種舒朗的氣場。這便給我們現在的篆刻創作提供了有益的啟示,那就是將殘破的手法合理地利用於章法之中,可巧妙地平衡布局的虛實重心,使原本可能因文字鬱結而窒息的氣場,得到有效的疏通,瞬間產生流動的氣韻。通常的做法,是在筆畫密集處適當做殘破,使其變得舒朗;或當緊靠印邊文字的長筆畫與印章邊框平行時,可將邊框適當做殘破,使其通氣;而在近邊框過於空曠的空間處,可增加少量大小不同的殘點,可平衡整體虛實。

二、營造整體美感,力求和諧統一

一方篆刻就是一個獨立的整體,印面上所有文字的風格、大小、筆勢、粗細等要素可以不必完全一致,但相互之間必須協調,給人以舒服的感覺,這個整體方能成立。因此篆刻印面雖然不大,仍需著眼全局,精心設計構造,方能將印面文字合理排布起來,呈現出一種和諧統一的整體美感。

>>>>◆在協調中求得風格統一

在布局印面、構造章品中將古璽、漢印、鳥蟲等不同風格的篆刻元素拿來東拼西湊、隨意組合,更會令人感覺張冠李戴、不倫不類。

>>>>◆在勻稱中找尋和諧之美

雖然印面只是一方小小的空間,但要使這個空間傳達給人美的感受,就必須將印面的各組成要素適當而勻稱地調配起來,使之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才能產生一種和諧之美。因此在設計章法、布局印面的過程中,要充分通過對印面文字的設計使印面的空間得到較為均勻的安排,從而產生平實穩重的美感。同時,也可以在布局印文的時候,將中軸兩端的筆畫繁簡度做基本接近的處理,使相互對應的兩個部分達到一種虛實和力量對比上的相稱,從而產生平衡的美感。

>>>>◆在呼應中強化整體韻律

呼應是平衡印面空間、統一整體風格的常用手段,一般都是通過在印面的上下、左右、對角等相對應的部位,設計一些具有某種共同特徵的筆畫線條、結構造型、留紅留白等,使局部的線條、造型和空間不再孤立存在,而是形成一種相互照應的關係,呈現出某一種特色,從而避免作品的平淡單調,增強全印的緊湊感和整體韻律。

在實際操作中,除了上下、左右、對角的基本對應關係外,還可根據印面的設計需要,將呼應的方位靠近、拉遠,或在兩兩呼應的基礎上,增加呼應點,形成不拘一格的多重呼應,造成既錯綜複雜,又交相輝映的美麗圖畫。

>>>>◆在穿插中實現氣勢連貫

在實際篆刻中,穿插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在不違反六書原理的原則下,可將印面文字的某些部首位置做局部的移位,使印文形體闊窄相互一致,呈現出和諧統一的面目;或將印面文字的某個部首乃至全字做適當的挪讓,使印面文字之間更加平衡協調,體現出顧全大局的風貌;或將印面文字的某些筆畫做合理的伸縮,使原本獨立的每一個印面文字之間,妙地串聯起來,展現出精誠團結的氣象。

三、製造衝突對比,力求變化豐富

篆刻的章法,和諧是根本。但如果只一味追求和諧,就可能會造成風格上的四平八穩、單調乏味。為了使篆刻作品生動活潑、富有情趣,還需要在保持整體風格基本協調的基礎上,大膽地製造矛盾衝突,求新、求異、求變,在變化中不斷豐富作品的意趣和內涵。

>>>>◆以參差打破單一

元朝的九疊文官印,刻板枯燥、意味單調,橫豎畫格、等分盤曲,盤豎不盤橫等等幾成定律,與其說是藝術,更不如說是一門有著嚴格標準的技術;曹魏時代的私印,則又呈現出另一番窠臼,每字的上部都一般密集,而下部又同樣垂下長腳。這些單調乏味的程式化章法,在篆刻中都是不足取的。要想提要作品水準,就要時刻牢記變化原則,每遇近似筆畫,就不可勻整排布,必須做到每筆的長短不齊、姿態不一、間距不等、粗細不均、起收筆不同,使之呈現出千姿百態的參差美,以達到同中求異、正中求變、板中求活之效果。同時,還要時刻關照印面留紅留白的形狀,不可使之雷同。

>>>>◆以輕重表現節奏

在同一方印中,不同印文的粗細不同,以及同一印文中的筆畫粗細不同,都能產生不同的輕重感。筆畫粗者為重,筆畫細者為輕。這種由粗細而產生的輕重,就好比是朗誦詩詞時的抑揚頓挫、表演舞蹈時的飛揚起伏、演奏音樂時的舒緩激昂,是一種美麗的矛盾現象,既表現了虛實,又平衡了虛實。在篆刻時同樣要考慮輕重節奏,通過主觀的調節,使印章布局的虛實關係變得更為完善,給人一種整體上的節奏感。例如鄧散木先生,就是篆刻筆畫粗細運用的高手,在他的作品中,橫畫多於直畫的時候,他大都會將文字的粗細處理成左右重、中間輕;而當直畫多於橫畫時,則多會處理成中間重兩邊輕。這樣,他的作品往往就給人一種富於韻律節奏之感。

>>>>◆以重組出奇制勝

有時候我們為了豐富印面文字的變化,製造出一種出奇制勝的效果,還常常會用到將文字拆散再重組的手法。比如離合,即將某字的部分結構安排到遠離本字的空間位置上,去跟另外一個字作組合,從而平衡印面的虛實關係,讓人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情境中感受到一種新的平衡關係,這在古璽印中特別常見;又如並筆,既將相鄰的兩個同勢平行筆畫合併成一個筆畫,或者乾脆將兩個相鄰的字粘連鑲合成一體,通過給人造成視覺上的誤差,增添了印面的平衡和意趣,這在浙派白文印中也是屢見不鮮。

>>>>◆以方圓增添韻味

方和圓本是相互對立的兩種不同形狀,其傳達給人的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方筆畫給人以硬朗的感覺,而圓筆畫則顯得婉轉流利。不同流派的篆刻,對方圓的運用也是各有所長,如皖派篆刻圓筆運用出神入化,而浙派篆刻將方筆應用得爐火純青。但若仔細觀摩,就可發現無論浙派皖派,對方筆或圓筆的運用也是相對較為明顯,而且絕對化。如果是清一色的方,或清一色的圓,作品必然會顯得單調而無驚喜。只有將方圓巧妙結合,在整體方圓風格基本確立的前提下,通過巧妙變化局部文字或邊框的方圓筆畫,方能增加韻味,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關焦點

  • 【篆刻】學習篆刻 最全篆刻教學指南(上)
    早在戰國到西漢時期,就開始用滑石制印,但石質粗劣,只用於殉葬。後出現了古代璽印,多以質堅耐久的銅玉為材料。元末,浙江的著名畫家王冕,用花乳石自刻印章,這可說是印章石擠身藝術之林的開始。明代中期,文彭在南京於意外中得到四筐用來製作婦女首飾的青田凍石,試著自刻印章,自此在文人中興起了篆刻藝術。經過數代,印章石料日益豐富,載體多樣,形式各異。
  • 篆刻為何不能少「古意」
    「古」在篆刻創作中,不僅是由字法、章法、刀法、鈐印法等綜合要素形成的特殊藝術表現形式,更是體現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有別於他文化的一種永恆的生命意識和高古的精神格調。中國人認為自然萬物的生成,取決於「陰陽之開闔」。《周易》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老子說:「萬物負陰抱陽。」世界萬物無不以陰陽相合的形式而存在,陰極而生陽,陽極而生陰,陽中有陰,陰中有陽。
  • 趙之謙篆刻的章法構成:二、疏密·朱白
    虛實、疏密、留紅、空白等概念是篆刻章法布局中經常討論的話題。關鍵是涉及印面文字為主體的分布構思及產生的視覺效果。「虛實」的範圍圍最廣,它的哲理包含書畫篆刻在內的諸多事物相反相成的關係。從篆刻的印面效果來看,印文結篆的斂縮張弛、字畫的繁簡、筆畫的粗細、字數的多寡及其分合聚散都會產生不同的疏密關係。在注重和諧協調的前提下,出現在印面上這種疏密即呈現白文密處見白、疏地留紅的賞心悅目的效果,朱文則反之,構思上的分朱布白與鈐拓出的留紅空白效果令印人不飲自醉,虛實疏密和朱白映襯成為探討印面構思設計的關鍵詞。各家闡述用詞不盡相同,其理一也。
  • 永字牌篆刻刀:衛永祿先生永志鑽研 篆刻雅與美
    而衛永祿先生就是篆刻領域的能人巧匠,在業內地位超然的他苦心孤詣,將自身經驗與藝術靈感巧妙融合,成功開創了篆刻刀具的傳奇事業。 1987年,在創作《紅樓夢》印稿時,衛永祿先生福至心靈,產生了用硬質合金材料製作篆刻刀的想法。隨後他通過不斷的嘗試和努力,將想法付諸實踐,親手將這樣的篆刻刀製作出來,不少名家使用後均對其稱讚不已。深受鼓舞的衛永祿先生與其父衛宗先生發現這一市場空白後,決心將一片丹心獻與篆刻刀研製事業,書寫傳奇的永字牌篆刻刀就此問世。
  • 永字牌篆刻刀:衛永祿先生永志鑽研,篆刻雅與美
    而衛永祿先生就是篆刻領域的能人巧匠,在業內地位超然的他苦心孤詣,將自身經驗與藝術靈感巧妙融合,成功開創了篆刻刀具的傳奇事業。1987年,在創作《紅樓夢》印稿時,衛永祿先生福至心靈,產生了用硬質合金材料製作篆刻刀的想法。隨後他通過不斷的嘗試和努力,將想法付諸實踐,親手將這樣的篆刻刀製作出來,不少名家使用後均對其稱讚不已。深受鼓舞的衛永祿先生與其父衛宗先生發現這一市場空白後,決心將一片丹心獻與篆刻刀研製事業,書寫傳奇的永字牌篆刻刀就此問世。
  • 篆刻學習:印稿設計的第一要務
    今天接著說印稿設計。我們現在確定要刻一方印了,不管這方印是名章(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姓名章,包括字、號印等)還是詞語章(包括齋號、詞語、收藏類印章等),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出這幾個字的正確寫法。這件事看起來似乎很容易,因為書店賣的有各種篆書字典,仔細找出這些字來,拼到一方印裡就好了,但實際情況要複雜得多。
  • 基本篆刻是什麼樣?聽錢君匋漫談篆刻
    到了漢朝,它的發展可以說是達到了頂點。漢代印章在書法的結體上力求美化,在印面的處理上力求完整,在線條的刻制上力求挺拔渾穆。它的成就可以比之於唐代的詩、宋代的詞和元代的曲,可謂奇峰突起,在印章史上是光輝的一頁。漢印的字體大多方正堂皇,和隸書有相通之處,所用的書體就是所謂「繆篆」亦稱「摹印篆」。後人集漢印文字編成《漢印分韻》、《漢印文字徵》。這兩本書今天都容易購得,是很好的工具書。
  • 篆刻章法構成的基本原則:呼而有情,左右顧應,上下承應
    吳昌碩篆刻章法的特點,是由他的書體、字法、筆法、邊格等多方面綜合融會而成,既有傳統的繼承,又有個人新的熔鑄。以他的書體為例,一反明清印人「大小篆不可混雜」之規矩,而將大小篆或漢篆隸書等綜合利用,並能使之統一。這種相反相成的矛盾轉化,恰好變成了吳昌碩個人篆刻風格的特點之一,給觀賞者留下了難忘的鮮明印象。
  • 永字牌篆刻刀:更行更遠,延續篆刻刀具傳奇
    篆刻這門傳統藝術將書法與鐫刻相結合,發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小小一方印中蘊含著豪壯飄逸的書法、對稱和諧的構圖、精準生動的刀法,「方寸之間,氣象萬千」。在漫長的篆刻發展史中,稱手的篆刻刀是名家名匠們篆刻一方「氣象」不可或缺的工具,陪伴篆刻匠人們觸摸金石,創造佳品。古人所用刀具今已不可追,但今人的首選刀具非永字牌篆刻刀莫屬。
  • 古老的篆刻藝術,在當下如何現代化?
    「印宗秦漢」之說,元代以來已是不二法門,近世巨擘如趙之謙、黃牧甫、吳昌碩,皆是植根於秦漢而自成面貌,當代篆刻亦常主張取法於秦漢。然而,篆刻藝術復興並非簡單複製前人章法,而是在打破傳統篆刻的體式窠臼,不斷豐富形式與技術的變化。在篆刻藝術的現代化過程中,吳子建是值得一提的創作者,他在文字與技術上都頗有創新趣味。
  • 篆刻字體
    由於歷代官方與民間的重視與提倡,書法幾乎被所有的讀書人視為既實用又能消遣的高尚藝術,更由於漢魏以後,行書與草書的流通與發達,把書法的藝術境界,發揮到了一種顛峰狀態,確立了書法的美術性質及深度,促使書法不局限於整齊劃一的篆隸正楷的圖案性,而形成了一種可以與生理心理兩方面相配合,能發展自己意趣,又能隨意揮灑的藝術了。
  • 篆刻的名稱與發展:關於改「篆刻」為「印學」
    我們所知最早使用「篆刻」一詞的楊雄,正是隸書大量普及以後的漢代人。漢以前的印章刻制不可能叫「篆刻」,即便是漢以後「篆刻」的稱呼也是少之又少。在印史中可以看到當時多是以「琢璽」、「鑄印」、「制寶」等稱呼的。篆刻的「篆」宇,古寫作「瑑」,從玉(說文的註釋上說明:「圭璧起兆,瑑也。」)
  • 方寸華章:篆刻藝術的起源與流變
    原創 喜歡篆刻藝術的 復旦青年 刀走凌雲志,字形流雲姿。篆刻作為一門歷史悠久的傳統藝術,在時間的長河中起起落落。從銅印時代到石印時代,從鮮有問津到風頭初綻,從附庸書畫到日趨獨立,篆刻藝術的發展如涓滴匯海,一路奔來。
  • 【黑沙駱·篆刻】李駱公篆刻之友人篇(高清、多圖)
    所以他的篆刻,無論在篆法上、結構上、刀法上都能獨創一格,絕不在前人的繩墨中討生活……」——劉海粟「鐵筆撼山嶽,方寸容天地」——李可染「治印貴入而能出,出而能收。擬古不為古役,自成一家。駱公於此,大有所會。」
  • 夏丏尊 篆刻+篆刻印章的邊款
    因一九二O年夏丏尊等離開「浙一師」之後,到長沙的「湖南一師」任教不滿一年,就應經亨頤校長之邀,回到了故鄉白馬湖畔,創辦了也是後來聞名全國的春暉中學。或許正是因為夏丏尊和春暉中學的魅力,白馬湖畔留下了一大批著名文化人的身影,像弘一大師、葉聖陶、俞平伯等,都來做過短期的講學,而匡互生、豐子愷、朱自清、朱光潛等,也都是春暉中學的老師。
  • 吳昌碩的篆刻藝術
    倉碩 俊卿之印在吳昌碩的藝術世界中,篆刻無疑佔據著最為重要的位置。之所以有此論斷,依據有三,一是他涉足篆刻最早,對篆刻藝術探索和追尋的時間最長;二是其書、畫均受篆刻影響較深。吳昌碩的詩書畫印雖互相影響、互相助推,但印對其它門類的影響尤巨;三是在吳昌碩所擅長的「詩、書、畫、印」「四絕」中,若論開宗立派之功和對後世的影響,當首推篆刻。雄甲辰 破荷亭長吳昌碩的藝術生涯,篆刻先行,並先後經歷了摹仿期、探索期、創新期和升華期等四個重要階段。
  • 《上篇》俞子鑑篆刻《臺灣風景名勝地名430方石印譜》——世界首創之篆刻巨作
    俞子鑑篆刻《臺灣風景名勝地名430方石印譜》——世界之首創之篆刻巨作
  • 金恩楠書法篆刻工作室2016暑期篆刻臨創、隸書班招生簡章
    >書法、篆刻作品獲獎:「百年西泠•金石華章」西泠印社大型國際篆刻選拔活動暨天竺山杭州總決賽 通過考試加入西泠印社「百年西泠•金石華章」西泠印社大型國際篆刻選拔活動暨第八屆篆刻藝術評展   二等獎「瀟灑桐廬杯」浙江省第七屆「陸維釗獎
  • 韓天衡:打造福州篆刻的金名片
    「有福之州」第5屆海峽兩岸中青年篆刻大賽,將於6月份在福州舉辦,現於3月17日正式面向海內外徵集篆刻作品。韓天衡先生第5次擔任篆刻大賽總顧問。本報記者就此次篆刻大賽命名為「有福之州」,以及以「有福之州」「長安樂」兩方印為命題內容的篆刻要點等方面,電話採訪了韓天衡先生。
  • 鈐印板|書畫篆刻愛好者的必備神器
    名稱:鈐印板(雙面)品牌:中國篆刻網規格:95×140×6mm材質:PMMA+特殊複合材料包裝:精工絲苗綿紙盒適用場景:書畫篆刻家、書畫會所、雅集現場B面為半透性特殊複合材料,表面光滑平整有韌性,其韌性與硬度經李平老師與中國篆刻網鈐拓工坊反覆篩選,多年試驗,為諸多印臺材料中的最佳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