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金融委會議找準中小銀行改革「標靶」
⊙黃紫豪 ○編輯 陳羽
近期,中小銀行問題受到金融委會議持續關注。從「加大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力度」,到解決好中小銀行在業務定位、公司治理、信貸成本等方面的突出問題,梳理金融委會議的相關信息可以看出,深化改革和補充資本的工作方案逐步落定,對中小銀行的關注點也逐漸聚焦。
受疫情影響,不少中小微企業面臨銷售回款不及時、復工復產急需資金等情況,而中小銀行在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服務民營和小微企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在政策層面上,對中小銀行服務實體經濟也給予了更多關注和支持。
金融委第二十八次會議提到,有關部門已經制定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和補充資本的工作方案,要抓緊落實。必須把改革和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立足服務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在充實資本的同時,解決好中小銀行在業務定位、公司治理、信貸成本等方面的突出問題,推動治理結構與業務發展良性循環。
相較於以往金融委會議的內容,近期召開的第二十八次會議不但強調中小銀行應當「立足服務基層和小微企業」,而且著重提到了解決好中小銀行業務定位方面的問題。
實際上,強化業務定位意識,既是多層次金融體系建設的要求,也是增強中小銀行抵禦風險能力的舉措。中小銀行在能力範圍和資本約束內拓展業務,能夠更好發揮服務中小微企業的優勢,同時防止擴張速度過快造成風險積累。
近年來,有些中小銀行存在業務拓展過快的問題,資本充足情況不足以支撐業務發展、消化內部積累的風險;而真正將服務下沉至小微企業、深耕區域的銀行,由於企業本身負債率並不高,反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風險。
公司治理也是中小銀行亟待解決的一大問題。正如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提到的,很多中小銀行存在股權混亂問題。對此,監管部門施行了限制權力、沒收違法所得、責令轉讓股權及依法清退等一系列監管措施;近期,還開展了股權集中託管,對股權的質押、變更和增資等行為進行嚴格規範。
具體落實到銀行的公司治理層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認為,應當強化風險治理、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制訂可持續的利潤分配政策、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勵制度、加強「三會一層」的協作、全面加強監事會制度建設、確保信息披露的真實準確和完整。
今年以來,人民銀行推出了一系列舉措,降低中小銀行信貸成本。曾剛認為,應當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拓展銀行負債來源:繼續使用降準、再貸款、中期借貸便利等工具,鼓勵銀行在監管要求範圍內適度增加主動負債;同時,優化資金來源結構,規範銀行存款、理財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