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申夢芸
5G牌照發放後,小基站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不僅傳統通信設備商推出了豐富的小基站產品,還有很多新入局的企業也不斷布局,開始設計小基站產品。
四川創智聯恆科技有限公司,就是5G領域創業大軍中的一員。
趙海鵬
研發5G小基站 應對室內信號覆蓋
在中興通訊西安研究院呆了9年後,趙海鵬作為技術專家來到成都,在2019年正式加入創智聯恆創業。
5月8日,記者來到了位於成都天府五街創智聯恆的辦公室,趙海鵬正忙著給求職者面試,他告訴記者,公司今年加速擴張,預計到年底會新增20餘名技術人員。
實際上,創智聯恆是一家年輕的公司,公司成立於2018年,是母公司創意信息5G戰略的承載者,業務主要聚焦在5G、AI和邊緣計算等技術和產品研發並提供5G解決方案。
2019年,中國工信部正式發放5G的商用牌照,這意味著中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而推進5G商用進程,首先要解決5G網絡部署問題以及基站問題。
相比4G基站,5G高通信頻率的特性,也導致了抗幹擾和障礙物的能力變差,所以傳統的「室外覆蓋室內」方式將面臨更多挑戰。而5G時代,大部分業務都將發生在室內場景,於是,室內的信號覆蓋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進入5G領域,趙海鵬對此頗有感觸,風口上的創業並不容易,市場的競爭很激烈,公司不僅需要核心技術,還需要構建場景、市場、銷售、研發、產品和運營的閉環。
5G時代 要藉助「身小量大」的小基站來彌補宏基站覆蓋的缺失
想在第一波5G浪潮中體現價值
為了在5G的第一波中體現自己的價值,趙海鵬介紹,公司團隊和自己也都發揮了拼搶精神,加班加點工作。經過2年時間的研發,創智聯恆團隊已成功研發出5G小基站樣機。
具體而言,該產品基於x86通用處理器和FPGA可編程邏輯器作為加速,構建基於O-RAN的5G小基站,「可以廣泛適用於商用建築、生活建築、大型場館、交通樞紐、園區和工業廠房等多種室內覆蓋場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工信部提出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新基建」概念一夜之間走紅。
「新基建」的政策加持,也讓運營商的5G基建進一步加速。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三家運營商5G基站總計採購規模將達到50萬個。
在這樣的背景下,創智聯恆也構建了自己核心技術。「物理層在整個小基站的地位是什麼地位?它佔整個小基站成本的80%~85%」,趙海鵬介紹,如果想做出差異化,低成本、低功耗、定製化的產品,就需要物理層,而公司在物理層的投入上,佔到整個研發成本的2/3。
實際上,在目前小基站市場的繁榮背後,也存在不少問題,例如為降低成本,運營商引進擴展型小基站,給網絡部署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如功耗、成本、協同等問題,給運維帶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