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謹防體育課「升格」以後淪為應試教育,學校為考而教,學生為考而學。
文 | 阿暉
這兩天,四川涼山州喜德縣則約鄉中心小學校長阿說木加意外成為了「網紅」,因為他帶著數百名學生在課間集體跳「鬼步舞」的場面,被一名老師拍下並上傳到某短視頻平臺上,播放量已近兩百萬。
阿說木加帶著數百名學生在課間跳鬼步舞 來源 | 澎湃新聞
與此同時,人民網微信公眾號發布的一篇名為《別人家的課間操!好嗨喲》的文章,成為了10萬+的爆款。
文中介紹了國內多地的中小學因地制宜地創設的花式特色廣播操,比如甘肅敦煌中學的《舞美敦煌》、包頭市蒙古族中學的《土爾扈特之韻》、青海玉樹紅旗小學的藏族鍋莊舞、成都師大附小等七所學校的川劇廣播操、河南鄭州市文化路第二小學的戲曲廣播操等,還配發了相應的視頻,看上去頗為生動有趣。
包頭市蒙古族中學跳蒙古舞
敦煌舞課間操
甘肅天水市羅玉中學小學部學生齊跳街舞課間操
山西臨猗西關小學的「鬼步舞「廣播操」也是「網紅」
前不久,教育部有關領導關於「學校的體育中考要不斷總結經驗,逐年增加分值,要達到跟語數外同分值的水平」的表態,引發了人們對於中小學生體育教育話題的熱議。而這些花式廣播操的走紅,也讓人們思考,如何真正讓孩子熱愛體育鍛鍊,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而不僅僅是為了應付中考?
體教改革為提高體質而來
最近,不少家長吐槽孩子多了一項「負擔」——體育。今年10月國家出臺《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意見》對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而最觸動家長和孩子的,是其中關於體育在中考中分值要逐年增加的內容。
《意見》出臺後,雲南已經成為全國首個「吃螃蟹」的省份,將體育中考從50分提升到100分,分值將與語數外平起平坐。全國其他各地雖然尚無明確動作,但也表態在研究之中。
多年來,學校體育一直處於「談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地位,體育課在很多學校、在很多人的眼裡都是「副科」,碰上面臨中考這樣的重要節點,體育課頻繁讓課給「主科」的情況不在少數。
體育教育的邊緣化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體育課在不少中小學成了可有可無的雞肋課,成了可以被隨意擠佔的萬能課。體育教育式微,讓學生們長期得不到必要的鍛鍊,缺乏必要的體育技能基礎,體質也有整體下降的趨勢。在近幾年的全國兩會上,有代表委員們頻頻提到加強孩子體育教育的問題,比如姚明就提出「沒有體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闡述了體教融合的觀點。
在這種情況下,教育部此次改革,提高中考體育分數,本意是針對當前學生近視率高、體質健康問題突出、學生不想動不願動等問題,運用考試「指揮棒」的引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對體育鍛鍊的重視程度。
避免落入「應試教育」的窠臼
考試的指揮棒作用無疑是巨大的。雖然說體育鍛鍊應該是每個青少年學生必修課,但面對學生目前的體質狀況,用考試分數來評價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和方式。
從目前情況來看,各省份都把中考體育提升到100分,或者與語數外一樣的分數,顯然還不太現實,但可以確定的是,「將體育納入中考計分項目並逐步提高分值」是必然的選項。
儘管新政策的初衷是為增進學生體質,強化學生綜合素質,但現實中,師生和家長對這項改革也有很多顧慮和困擾。體育分值的加碼,使一些家長和學生對如何平衡學科學習和體育鍛鍊感到焦慮,也對考試的公平性有所擔心。
每個學生體質不同,身高、體重、四肢協調、健康狀況等千差萬別,並非能通過一時努力就可以改善。現在的孩子,學業很重,加強體育鍛鍊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再增加體育考試科目,想想頭都大了。
因此,中考體育分值的提升還只是第一步,要把這一改革的正能量充分釋放出來,還有很多細緻的工作要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於體育考試,不能武斷的「一刀切」,更不能再度落入「應試教育」的窠臼。
中考改革的最終目的不是為體育課搶個「主科」,而是推動體育教育的躍升,讓體育鍛鍊、身體素質成為對孩子全面發展綜合評價的一部分,對升學和成長有實實在在的幫助,切實讓家長和社會轉變思想觀念,真正重視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所以,要謹防體育課「升格」以後淪為應試教育,學校為考而教,學生為考而學。一旦體育教育走上應試化的老路,就背離了體育教育的初衷,中考改革的效果也會打折扣。
讓孩子從興趣中愛上運動
既然要加強孩子的體育鍛鍊,同時提高考試中體育的分值,那麼就要讓孩子在學校體育的鍛鍊中有所收穫。中國的教育體系一向對體育非常重視,但是學校裡的體育教育是否真能培養起孩子們對體育運動的熱情,卻要打個問號。
在目前的中小學體育教育中,除了廣播體操以外,主要還是以跑、跳等傳統田徑項目作為主流,雖然這是一些必不可少的基礎鍛鍊項目,但顯得「品種」不多,也容易讓一些學生產生枯燥乏味感。前面提到學生的體質千差萬別,但是用統一的考試項目去衡量,也難免產生偏差。
有學者研究發現,比起「標準「的體育教學項目,沒有標準測試壓力的興趣運動課程在孩子們的眼裡則要有意思的多。體育鍛鍊應提倡、鼓勵,而不是強制。體育鍛鍊的目的,是增強體質,不是為了分數,為了分數的訓練,考完之後,誰還去鍛鍊?那就失去了意義。
筆者以為,學校體育教育改革,不僅僅是在分值上的提升,更應該鼓勵各地因地制宜,結合孩子的興趣,在體育教育和考試項目上尋求創新探索。孩子的興趣是五花八門的,只要能起到鍛鍊身體的作用,目的就達到了。
文章開頭提到的「網紅」廣播操,正是因為其突破了舊有的傳統模式,進行了創新,引發了孩子的興趣,同時也因為加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增強了孩子對民族文化的自信,才得以被如此多的網友點讚。
設計「鬼步舞」廣播操的校長阿說木加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就說,擔任校長後,自己發現孩子們對大課間的廣播體操提不起興趣,表現「比較懶散」。他發現鬼步舞的舞步比較活潑,又有音樂節奏,孩子們比較喜歡,因此自學鬼步舞,再花一個學期教會了全校師生。
黑龍江赫哲族學校的特色體育課
體育教育,應該是培養學生的體育技能,激發孩子對於運動的興趣,愛上某項運動並伴隨一生,從而形成體育慣性,終生受益。這一過程給孩子們帶來的應該是健康和快樂,而不是負擔。
新民周刊所有平臺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與新民周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